【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每年1月1日,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都通過「元旦文告」發表重要談話。這一慣例在蔡英文上任後被取消。然而今年,蔡英文1日一大早就發表「2019新年談話」。在全長12分鐘的談話中,她花了大部分時間用來闡述對兩岸關係的看法。
蔡英文聲稱自己不反對兩岸正常互動,更不反對兩岸之間的城市交流,但強調「不能靠模糊的政治前提,或是強迫就範的通關密語」。她隨即拋出「四個必須」,即「中國必須正視中華民國臺灣存在的事實」「必須尊重2300萬人民對自由民主的堅持」「必須以和平對等的方式來處理我們之間的歧異」「必須是政府或政府所授權的公權力機構,坐下來談」。蔡英文稱這「四個必須」才是兩岸關係是否能夠正向發展的關鍵基礎。
「為守護臺灣安全」,蔡英文宣布要為兩岸交流建「三道防護網」——「民生安全防護網」「信息安全防護網」和「民主防護網」。她批評大陸「試圖利用民主體制的開放和自由,介入臺灣內部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已是此刻臺灣最大的挑戰」,稱「在臺灣,來自對岸的假信息已泛濫到人心浮動的程度」。蔡英文甚至拿非洲豬瘟防疫說事,質疑「如果連疫情防治都不能真心合作,哪來的兩岸一家親?」
上周,大陸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已澄清,民進黨當局炮製大陸隱匿疫情,完全是不實指責。「這沒什麼矛盾啊」,曾喊出「兩岸一家親」的臺北市長柯文哲1日回應蔡英文講話時,顯出幾分無奈。他說,「兩岸一家親」在臺灣已經被標籤化,「心裡有芥蒂,再講什麼都沒用」。聯合新聞網評論稱,蔡英文把「九二共識」批為「模糊的政治前提」和「強迫就範的通關密語」,又以「兩國論」的形式「把中國和中華民國臺灣並列」,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文章諷刺蔡英文以防護民主為名,對亟欲突破兩岸交流拼經濟的藍營構建高圍牆,堪稱「民主的奇蹟」。
是什麼讓蔡英文罕見打破此前「沉默慣例」?臺灣《聯合報》稱,兩周前,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大陸方面表示已「牢牢掌握兩岸關係發展主導權和主動權」。2日,大陸將在北京紀念《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就中共對臺政策與兩岸關係發展而言更具意義。面對預期中的「對臺攻勢」,蔡英文有意搶先築起「防線」。
在談話中,蔡英文承認「九合一」選舉是對「執政者」最嚴肅的檢驗,但面對慘敗結果,卻堅稱這「絕對不代表臺灣基層的民意想要放棄我們的主權,也絕不代表臺灣的民眾想要在臺灣主體性上做出退讓」。有臺灣問題分析人士1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蔡英文選擇此時講這番話,正是因為她的敗局。她看到臺灣的民意,反而選擇站到民意的對立面,只是為了延續自己的政治生命。向深綠靠攏,跑到「基本教義派」那裡取暖,蔡英文終是圖窮匕首見。
對於蔡英文的新年談話,國民黨用「一個必須」回擊。該黨發言人洪孟楷1日批評蔡英文好像當「九合一」敗選不存在,這是藐視民意、把頭埋在沙堆裡的做法。他說,在兩岸關係上,蔡英文的「四個必須」仍未擺脫「怪東怪西怪中共」的論調。國民黨對其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謙卑地傾聽民意。「人民的耐心有限,民意的反撲是即時且堅定的」。
國民黨前「立委」蔡正元在臉書上直指,蔡英文提出的「四個必須」和「三道防護」都不是臺灣要的。「蔡英文可能永遠搞不清楚臺灣人民要什麼,那只能說2020再見了。」臺灣名嘴謝寒冰1日發文稱:「看完談話,我只有一個感想:蔡英文打算把以往圍繞在她身邊的拒馬蛇籠,擴大到籠罩全臺灣。三道防護網+四個必須,兩岸繼續卡到2020。」此前一天,前臺北縣長周錫瑋在「中時電子報」撰文說,臺灣不缺「總統」候選人,「我們要的是能處理兩岸關係的『總統』」。
【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環球時報記者 譚福榕 胡馨予】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