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公害」成世界性課題 日媒:各國將共享對策

2020-12-25 參考消息

參考消息網10月28日報導日媒稱,各國需共享「旅遊公害」對策。

據《日本經濟新聞》10月27日報導,如今,遊客增長過快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不良影響的「旅遊公害」已經成為世界性課題。當地時間10月25日至26日在北海道舉行的二十國集團旅遊部長會議確認了各國共享成功對策的重要性,以便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

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測,外國遊客人次將從2018年的14億增至2030年的18億,增長30%。2018年赴日外國遊客超過3000萬人次,消費總額高達約4.5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2926億元——本網注)。日本旅遊收入超過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的出口總額,已經在日本經濟中佔據重要位置。與此同時,存在遊客在某地過於集中的現象,引發了垃圾、噪音和擁堵問題。

報導表示,以1992年奧運會為契機,西班牙巴塞隆納的外國遊客激增。2017年,表示不滿的巴塞隆納居民舉行了反旅遊遊行。

二十國集團旅遊部長會議10月26日發表的公報認為:「從安全和擁擠的觀點上看,旅遊帶來了難題。」擔任會議主席的日本國土交通大臣赤羽一嘉在記者會上指出:「幾乎所有的國家都面臨遊客與旅遊地的摩擦及保護文物這些課題。」赤羽表示,各國共享解決這些課題的成功事例至關重要。

報導稱,日本旅遊景點也開始受到「旅遊公害」的影響,出現擁堵、垃圾和上廁所問題。京都市9月底開始向遊客手機發送旅遊文明須知,要求遊客不要追拍藝伎和舞伎。神奈川縣鎌倉市今年春天出臺限制在動漫《灌籃高手》取景地拍照等的文明旅遊條例,此外還考慮對外埠車輛徵稅。

在解決「旅遊公害」問題上,將集中的遊客適度分散也是有效的辦法。外國遊客人數名列世界第一的法國通過充實體驗型旅遊線路,成功地將遊客分散到了地方城市。

當地時間2019年6月8日,義大利威尼斯,當地居民上街示威,要求禁止大型郵輪駛入威尼斯的狹窄水道,稱此舉危及威尼斯景觀及居民生活,並破壞當地地基。(視覺中國)

相關焦點

  • 法國不怕「旅遊公害」
    人們參觀位於法國北部加來海峽省朗斯市的羅浮宮分館姚璐 尤斐然(發自巴黎)越來越多外來遊客的駕臨,正讓世界許多旅遊城市的居民們叫苦不迭。隨著遊客增長過快對當地居民生活造成日益增多的不良影響,一個叫做「旅遊公害」的世界性課題應運而生。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UNWTO)預測,外國遊客人次將從2018年的14億增至2030年的18億,增長30%。
  • 超高溫天氣也擋不住人潮湧入 日媒稱遊客暴漲釀成「觀光公害」
    日媒稱,隨著赴日遊客的增加,日本京都、鎌倉等受歡迎的景區變得擁擠不堪。即便溫度達到近40度,仍然是人聲鼎沸。旅遊車的堵塞,遊客的蜂擁而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觀光公害」。日本政府準備開始採取措施分散遊客並且加強管理。
  • 40度高溫仍人聲鼎沸 日媒:赴日遊火爆致"觀光公害"
    新華社記者 馬平 攝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日媒稱,隨著赴日遊客的增加,日本京都、鎌倉等受歡迎的景區變得擁擠不堪。即便溫度達到近40度,仍然是人聲鼎沸。旅遊車的堵塞,遊客的蜂擁而至很大程度上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觀光公害」。日本政府準備開始採取措施分散遊客並且加強管理。
  • 去日本旅遊的中國人注意了!不要變成人家口中的「公害」
    《日本經濟新聞》9月4日文章,原題:不要讓日本遊成為「公害」在日本的熱門旅遊拍照景點,蜂擁而來的外國遊客與當地居民發生糾紛的情況不斷出現。在神奈川縣鎌倉市的鐵道口(動漫《灌籃高手》取景地)周邊,遊客們為拍照而佔據車道、妨礙交通、隨便使用醫院的洗手間。
  • 日媒:如何讓中國遊客便利消費成京都旅遊業一大課題
    《日本新華僑報》26日刊文稱,中國遊客赴日遊火爆,如何讓中國遊客在當地消費時,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務,成為京都旅遊業的一大課題。為迎合中國遊客,日本京都將推行手機支付服務。在中國,赴日旅遊越來越火爆,尤其是近年來體驗日本當地文化的深度遊,更逐漸成為了遊客們的最愛。而被譽為「日本人心靈的故鄉」的古都京都,自然也成為中國遊客赴日的必選地點。
  • 擔心遊客爆滿影響生活 日本實施"觀光公害"調查
    日前,日本觀光廳首次對「觀光公害」實施情況調查。「觀光公害」也被稱為「過度旅遊」,指遊客增加導致居民生活、自然環境與文物保護等受到負面影響的現象。「觀光公害」也被稱為「過度旅遊」,指遊客增加導致居民生活、自然環境與文物保護等受到負面影響的現象。對於日本熱門旅遊地區發生的交通擁擠、民宿糾紛等問題,日本政府將根據掌握的詳情與有效的應對案例,加強應對措施,計劃於本年度內匯總報告以實現旅遊業與居民平穩生活的和諧共處。
  • 日本外相過度熱衷出訪 日媒調侃:像要把世界地圖塗滿
    日本外相過度熱衷出訪 日媒調侃:像要把世界地圖塗滿 2018-07參與互動    日本外相過度熱衷出訪 日媒調侃
  • 日本觀光廳實施首次「觀光公害」情況調查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伴隨訪日遊客驟增帶來的當地生活環境惡化問題,一般被稱為「觀光公害」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日本觀光廳日前實施了首次實際情況調查。由於各地已發生交通擁擠、民宿糾紛等問題,日本政府將加強應對措施。
  • 世界各國嚴打網絡謠言公害
    對此,各國或出臺相關法律、或採取多重措施,全力打擊網絡謠言這一全球「公害」。謠言有害近年來,隨著社交網絡等新媒體的興起,網絡謠言層出不窮,造成的惡劣影響令各國深受其害。今年3月2日,一則消息通過社交網站「臉譜」、「推特」、手機簡訊等媒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吉拉德高中迅速傳播。
  • 四大公害訴訟,改寫日本司法
    為訴訟難解套  1970年3月23日,東京最高裁判所大會議室,大門緊閉,處處透露一股緊張的氣氛。牌子上寫著「關於公害等特殊賠償請求案件的處理問題」,往裡一瞧,各地趕來的57位法官,濟濟一堂,個個正襟危坐。  「隨著經濟活動的擴大,民事案件變得複雜起來,越來越難以處理。」素來鐵面無情的最高法院院長石田一反常態,滿臉激情,連珠炮般一口氣說了下去。
  • 共享經濟威脅論在日本根深蒂固 日媒:應學中國「善用利器」
    參考消息網12月10日報導 日媒稱,共享單車一方面使得生活更為便利,另一方面出現了共享單車亂停亂放等新問題。作為社會應該怎麼選擇呢?正如一位中國人所說的「菜刀能夠成為兇器,但是沒有菜刀做不了飯」。這告訴人們的是,應該學會利用利器,而不是將利器封存起來。這就需要社會的智慧。
  • 今年全球乾旱災害突出 糧食安全成各國嚴峻課題
    如何應對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保證糧食安全,成為世界各國農業氣象減災防災領域中的嚴峻課題。2月16日至17日,「乾旱與極端溫度:可持續農林漁業的備災與管理」國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世界氣象組織(WMO)以及來自中國、法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的代表集中討論了極端天氣條件下備災減災的應對之策。代表們一致認為,形勢急迫,各國間需要加強氣象、糧食和環境方面的合作。
  • 日媒統計:全球因疫情採取的經濟對策金額預計達88萬億元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日本共同社2日消息,世界各國為緩解新冠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滑而採取的經濟對策預計達14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8萬億元)規模。日本共同社對定期匯總全球新冠對策費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及各國政府的採訪統計了數據。
  • 聚焦新老「四大公害」
    原標題:聚焦新老「四大公害」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秘書長於殿武:我們結合上海新聞界的實際情況對新聞道德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把新老「四大公害」納入投訴受理的重點範圍,包括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四大公害」:有償新聞、虛假新聞、低俗報導和不良報導,以及新傳播格局下的新「四大公害」:渲染過度、立場錯誤導致的暴力新聞;報網串通、以訛傳訛造成的惡化新聞;不採訪不核實、網來網去的剽竊新聞
  • 日媒:日本盯上東協「智慧城市」市場
    【延伸閱讀】日本擬與東協籤互換貨幣協定 抗衡人民幣國際化參考消息網5月1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財務省計劃與東協各國籤訂發生金融危機時互換貨幣的雙邊協定。如果發生危機,金融市場籌集日元將變得更加容易,有助於維持亞洲各國的金融系統和貨幣穩定。
  • 日媒稱大阪地震暴露城市"軟肋" 基礎設施老化脆弱
    日媒稱大阪地震暴露日本城市「軟肋」:基礎設施老化脆弱  參考消息網6月20日報導日媒稱,日本大阪府北部6月18日上午發生6.1級強烈地震。
  • 日本觀光廳實施首次「觀光公害」情況調查
    資料圖片 新華社記者馬平攝【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伴隨訪日遊客驟增帶來的當地生活環境惡化問題,一般被稱為「觀光公害」現象。針對這一問題,日本觀光廳日前實施了首次實際情況調查。由於各地已發生交通擁擠、民宿糾紛等問題,日本政府將加強應對措施。
  • 日本外相過度熱衷出訪 日媒調侃:猶如要把世界地圖塗滿一樣
    參考消息網7月19日報導日媒稱,日本外相河野太郎仍在展開高頻率的海外出訪。2017年8月出任外相後訪問的國家和地區數達到44個。逼近任職4年零8個月的日本前外相岸田文雄的51個。作為日本的外相,河野太郎對未訪問的國家顯示出興趣。
  • 日媒稱印度欲借新幹線重回「鐵路大國」:各國將爭搶訂單
    參考消息網11月10日報導日媒稱,印度首條高鐵建設計劃已經啟動。該項目將連接印度西部製造業發達的古吉拉特邦與商業城市孟買,採用日本的新幹線技術。據《日本經濟新聞》網站11月9日報導,印度的鐵路總裡程超過6萬公裡,在全球少有。不過由於線路老化,導致事故頻發。
  • 共享單車競爭發展對策及建議
    共享單車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性  共享單車是將傳統公共自行車與移動網際網路結合實現的一種實時租賃模式,但由於其創新性,許多管理模式和技術尚未成熟,由此也導致了定位不準確、用戶實名制信息安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