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4日 星期五
農曆己亥年十二月三十 除夕
〓金鼠賀歲 庚子迎春〓
【春節特稿】
>>在古詩裡讀懂春節
【悅讀】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2020鼠年為雙閏年
【傳統年俗】
>>除夕年俗
【鼠年觀影】
>>2020春節賀歲電影——《囧媽》
【家宴】
>>糖醋排骨
【春節特稿】
●在古詩裡讀懂春節
相伴是一種樸素的深情,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最美好的年節,總是與至親摯愛相守度過。在交通和通訊都不發達的農耕社會裡,除夕團圓是文人的情結。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這首南北朝時梁朝詩人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是現在所知最早的守歲詩。這是一首非常溫情的詩,詩人描寫和妻子圍爐守歲的場景。「歡多情未極」,開篇就情感濃釅,作者歡愉的情感滿溢在修辭的界限之外,他是這樣在乎妻子、在乎和她共度的時光。他寫夫妻之間的除夕夜話,寫的是酒的氣味、食物的氣味,最後定格在吹入簾帷的風的氣息,愛情和親情滲透在感官點點滴滴的細節裡。相伴是一種樸素的深情,在中國傳統的觀念裡,最美好的年節,總是與至親摯愛相守度過。
對團圓的重視,跨越了階層和身份的差異。到唐代,家族守歲的風俗已經傳開,皇家也不例外。唐太宗李世民寫過一篇《守歲》:「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李世民的文學趣味和他殺伐決斷的手腕之間反差甚大,聞一多在《宮體詩的自贖》這篇文章裡痛心疾首於這位皇帝延續梁陳文壇膩歪的文風,自上而下帶起初唐的「豔詩」之風。以這首《守歲》來看,「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的文風可以說確實是很矯飾了。
到中唐時,文壇氣象徹底改變,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被認為是守歲詩的代表。「守歲阿戎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阿戎」是同族兄弟的意思,詩的前四句寫家族聚會的熱烈情景,尤其「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這兩句,是寫家宴的神來之筆。詩人不明寫飲宴的場面,而寫馬廄鬧騰和群鴉驚飛——因為族人們都到齊了,馬廄裡擠滿了馬,嘶鳴不止;因為宴席的燭火太過明亮,驚擾到林子裡的鴉雀。那一年,杜甫40歲了,他出身「奉儒為官」的世家,卻仕途不順。步入不惑之年的他經歷了家道中落,仍看不到自己能施展抱負的希望。他所在的大家族固然在衰落中,畢竟還是望族,也只有族人濟濟一堂的場面,讓他片刻忘記懷才不遇的失意,渴望人生在杯酒中釋懷。
在很多詩人筆下,家人和家族是人生逆旅中的退路和安慰,尤其在除夕守歲這樣的特殊時刻。「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悽然。故鄉今夜思千裡,霜鬢明朝又一年。」高適這首《除夜作》被公認為寫除夕家人相思的名篇。明代文人高度評價這詩「意盡,添著一語不得」,意思是語言極凝練,而詩意完整。這首七絕,「旅館寒燈」開宗明義寫出了寒夜旅人的悽涼情景,緊接著,「客心」這詞把自己的感情狀態更進一步明朗化,也強化了。這首詩的妙處在於作者不斷在外部世界和內心風景之間無縫切換。從「旅館」到「客心」,是由外向內的遷移;從「客心」到「故鄉今夜」,是撇開小我的情緒,轉向遠方的故土;作者用了「思千裡」這番潑墨寫意的筆法,然後宕開手筆,不直接寫對故鄉人事的思念,而是悠悠感慨時間碾過自身的痕跡,無邊的思念如迎面而來的時間,讓人平添白髮。
有家人相伴和孤身在外,在詩人筆下是截然不同的。孟浩然孤身在外時,這樣寫《除夜》:「迢遞三巴路,羈危萬裡身。亂山殘雪夜,孤燭異鄉人。漸與骨肉遠,轉於僮僕親。那堪正飄泊,明日歲華新。」亂山,殘雪,孤燭,異鄉人,這是非常悽涼的畫面了。對於詩人而言,不能和家人相守的時時刻刻都是難捱的,除夕尤甚,他恨不得讓這個節日快些過去。或者《除夜有懷》裡,「漸看春逼芙蓉枕,頓覺寒銷竹葉杯」,為什麼會在春意漸進時仍覺寒涼?是因為思念著本該一起守歲的家人,「守歲不眠」是家人團圓時的特權,而孤身在外的詩人只能傷感寫下「相思那得夢魂來」。如果家人在旁,且重逢老友,那是截然不同的一幅畫面,像這首《歲除夜會樂城張少府宅》:「疇昔通家好,相知無間然。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舊曲梅花唱,新正柏酒傳。客行隨處樂,不見度年年。」團聚的時光總是歡快的,歡快的時光又總是轉瞬即逝。
【悅讀】
●2020年春節為何來得「早」?
明天,將迎來2020年春節。「今年過年真是早啊!」翻著日曆牌,很多人發出這樣的感慨。天文專家告訴記者,2020年春節確實來得比較早,但還不是最早的。出現這種「早春節」現象是陽曆和農曆轉換所致。
春節固定在農曆的正月初一,但它在陽曆中的日期卻「飄忽不定」。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史志成介紹說,在陽曆中,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個回歸年,平年365天,閏年有366天。而我國傳統的農曆是以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為依據,一個月約29.5306天,積12個朔望月為354天或355天,與回歸年相差11天左右,3年累計已超過一個月。
若是任由農曆和陽曆間的天數如此相差下去,那就必然會出現春節在夏天過的現象。為使得春節在陽曆的時間能保持相對穩定,調節的方法是在有的年份安排13個月,有兩個一樣的月份,需要「置閏」。「置閏」的規則是依據二十四節氣來定。
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麼下一年的春節就會「提前」到來,反之則春節就要「遲到」。由於農曆己亥豬年是個平年,因此2020年春節就會「提前」。同樣道理,農曆庚子鼠年有個「閏月」,那麼接下來的2021年春節就會「遲到」。記者翻閱天文年曆發現,2020年春節還不是最早的。最近的2012年春節落在陽曆的1月23日,而再早一些的2004年春節則落在陽曆的1月22日。
●2020鼠年為雙閏年
>>公曆2020年為閏年,全年366天;農曆庚子鼠年也是閏年,有個「閏四月」,全年共384天,為2020年1月25日-2021年2月11日。也就是說,2020是雙閏年。此外,鼠年還有兩個立春,分別在2020年2月4日和2021年2月3日。儘管,鼠年要多上一個月的班,但有網友很開心,因為2月29日出生的小夥伴終於可以在今年過生日了,同時,農曆庚子鼠年包含一個「閏四月」,農曆4月出生的孩子,可以擁有兩個農曆生日。
【傳統年俗】
●除夕年俗
除夕是指農曆每年末最後一天的晚上,即大年初一前夜。因常在夏曆臘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掛燈籠。
☆節日起源
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各地習俗
1、年夜飯
>>除夕這一天對華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一天人們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圓飯。家庭是華人社會的基石,一年一度的團年飯充分表現出中華族家庭成員的互敬互愛,這種互敬互愛使一家人之間的關係更為緊密。家人的團聚往往令一家之主在精神上得到安慰與滿足,老人家眼看兒孫滿堂,一家大小共敘天倫,過去的關懷與撫養子女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這是何等的幸福。而年輕一輩,也正可以藉此機會向父母的養育之恩表達感激之情。
2、餃子
年夜飯的名堂很多,南北各地不同,有餃子、餛飩、長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講究。北方人過年習慣吃餃子,是取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又因為白麵餃子形狀像銀元寶,一盆盆端上桌象徵著"新年大發財,元寶滾進來"之意。有的包餃子時,還把幾枚沸水消毒後的硬幣包進去,說是誰先吃著了,就能多掙錢。
3、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鬥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家俱、影壁中。
4、貼窗花
>>在漢族民間,人們還喜歡在窗戶上貼上各種剪紙——窗花。窗花不僅烘託了喜慶的節日氣氛,也集裝飾性、欣賞性於一體。剪紙在我國是一種很普及的漢族民間藝術,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因它大多是貼在窗戶上的,所以也被稱其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事祥物、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將節日裝點得紅火富麗。
5、貼福字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節貼「福」字,是我國漢族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乾脆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漢族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圖案有壽星、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龍鳳呈祥等。
6、貼年畫
春節掛貼年畫在城鄉也很普遍,濃黑重彩的年畫給千家萬戶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漢族民間藝術,反映了人民樸素的風俗和信仰,寄託著他們對未來的希望。
7、燃爆竹
中國漢族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亦稱「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但近些年霧霾嚴重,燃放鞭炮後空氣汙染物大增更是不爭的事實。「綠色過年」的倡議已經被大多數國人所接受。
8、年祭祖
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有祭祖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將祖先牌位依次擺在正廳,陳列供品,然後祭拜者按長幼的順序上香跪拜。漢人祭祖,多半做魚肉碗菜,盛以高碗,頗有鐘鳴鼎食之意。
9、掛燈籠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除夕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除夕之夜守歲,門口掛著紅燈籠,堂屋燃著熊熊的紅火,點著蠟燭或油燈,一家人圍桌而談。
10、壓歲錢
壓歲錢是由長輩發給晚輩的,有的家裡是吃完年夜飯後,人人坐在桌旁不許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長輩發給晚輩,並勉勵兒孫在在新的一年裡學習長進,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們齊集正廳,高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新年快樂,列隊跪拜;而後伸手要紅包。甚而追討到爺爺媽媽的臥房,一齊跑到床沿,大嚷特嚷:「壓歲錢,壓歲錢!」老人家還嫌不夠熱鬧,故作小氣,由討價還價到圍攻摸索,最後把老祖宗的紅包挖掘出來,大家搶掠一空,才呼嘯而散。老人家逢此情景卻樂不可支,認為這是新年事事順利的好兆頭。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和晚輩對長輩的尊敬,是一項整合家庭倫理關係的民俗活動。
【鼠年觀影】
●2020春節賀歲電影指南 你最想看哪一部?
2020年春節檔又一次被冠為「史上最強春節檔」,雖然這個前綴被頻繁使用,但這回還真是大導雲集、強片如林,包括了徐崢的《囧媽》、陳思誠的《唐人街探案3》、林超賢的《緊急救援》、唐季禮的《急先鋒》,還有動畫片《熊出沒·狂野大陸》和《姜子牙》等電影。
☆《囧媽》
《囧媽》是"囧系列"第三部作品,由徐崢執導,徐崢、袁泉、沈騰、吳雲芳、陳奇等人主演的家庭喜劇故事。影片於2020年1月24日在中國大陸上映。
徐崢和編劇團隊僅用五天,就完成了基本故事創作。在故事完成後,徐崢立即帶著創作團隊親自體驗了一次K3列車,根據真實的體驗感受,再次反饋到劇本本身,之後又經歷了兩次閉關式的修改創作。《囧媽》全片有1023個視效鏡頭,伴隨幕後團隊統籌風光、機械等不同元素的製作。影片不僅在K3列車起點北京站實景拍攝,整個劇組更拍攝途經貝加爾湖、莫斯科和聖彼得堡周邊城市、伊爾庫茲克等多地,僅俄羅斯就有5-6個主要拍攝地。異國車站、霓虹遊輪、紅星大劇院、廣闊冰原,熱氣球上俯瞰的莫斯科全景得以展現。同時,影片前期還做了大量的視覺預演。
從2012年橫空出世,徐崢的「囧」系列電影已然成為國產電影中經典喜劇的代表性存在,每一次徐崢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都承載了觀眾眾多期許與回憶。而「囧」本身也逐漸成為一種解構人生、勇敢自嘲的精神符號。從賀歲檔,到國慶檔,再到如今的春節檔,除了帶給觀眾們歡聲笑語,「囧途喜劇」的每一次革新,都會驚喜帶來不同的人生體悟。
然而徐崢卻透露,其實一開始《囧媽》並不是叫這個名字,「我本來不想叫這個名字,原本想了很長的名字,比如《媽媽坐火車去莫斯科》之類,但後來發現沒辦法,因為市場和觀眾已經成熟了,我們做了一個調查,發現大部分觀眾還是想叫做囧系列。」
電影《囧媽》講述了老闆徐伊萬纏身於家庭危機和商業糾紛中,卻陰差陽錯與媽媽坐上了開往俄羅斯的火車的故事。在看似「套路」的故事線下,徐崢跳出以往「囧系列」中「中年危機」的既定發展,用親情串聯,包羅更廣闊的當下處境,為電影注入更多的人文關懷。笑鬧喜劇在商業類型片扎堆的春節檔期中並不稀少,而在歡樂之後的餘韻與思索確是徐崢導演所長,以溫暖光影告慰充滿偶然的生活。
>>徐崢認為,現在的國產電影不再是單一類型,而是複合類型。《囧媽》中除了喜劇元素,還是一部探討中國家庭關係、展示母子衝突的電影:「這種情感用正劇的方式講很容易痛心疾首,但用喜劇表達就有一種照見自己的感覺。」徐崢希望觀眾在看過《囧媽》之後,回去抱抱自己的媽媽。
【家宴】
●糖醋排骨
☆食材用料
>>排骨500克;蔥10克;姜10克;熟芝麻10克;鹽5克;味精3克;雞粉3克;胡椒粉5克;番茄醬10克;白醋10克;白糖15克;澱粉20克。
☆做法
1.蔥姜洗淨,切片。
2.排骨剁成長約5釐米的段,衝淨血水。
3.鍋內加水燒開,放入排骨,放入蔥薑片,撇去浮沫,焯淨血水,撈出控水備用。
4.待排骨冷卻後,裹上澱粉,使澱粉均勻包裹排骨,備用。
5.鍋內下30克色拉油,大火將油燒至7成熱,放入裹好澱粉的排骨,炸成金黃時撈出待用。
6.取淨鍋下10克油,油溫加熱至7成熱時,放入番茄醬10克,煸出香味,加100克清水,加鹽5克,白糖15克,胡椒粉5克,白醋10克,味精3克,雞粉3克,放入水澱粉勾芡,大火熬汁。
7.待湯汁濃稠時,放入炸好的排骨。
8.加少許油繼續大火翻炒,撒上熟芝麻點綴,翻炒片刻即可。
【幽默】
●軋狗還是軋人
>>一位先生去考駕照。口試時,主考官問:「當你看到一隻狗和一個人在車前時,你是軋狗還是軋人?」那位先生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是軋狗了。」主考官搖搖頭說:「你下次再來考試吧。」那位先生很不服氣:「我不軋狗,難道軋人嗎?」主考官大聲訓斥道:「你應該剎車。」
【健康】
●過年應注意的健康事
1.過年怎麼吃:飲食有節,吃好主食,多吃果蔬。
2.過年怎么喝:飲料首選果蔬汁、牛奶、豆漿等,喝酒應限量。
3.過年怎麼動:避免久坐,多動多走,動要挑「時」。
4.過年怎麼玩:娛樂有度,規律作息,拒絕意外。
【史上今天】
●1956年1月24日,我國首次頒發科學獎金。
●1984年1月24日,美國批准研製第一個永久性載人空間站計劃。
吉林日報全媒體 編輯: 張宇 張舒 徐青媛 董淑傑 趙樹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