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老釣手經常用這兩種鉤,中魚率極高!
很多釣友都很糾結的一個問題:野釣要怎樣選擇魚鉤?魚鉤大了,中魚率太低,魚鉤太小了,又容易跑魚。這聽起來似乎挺糾結而矛盾,但野釣就是這樣,魚的大小不一,有大魚也有小魚。現在正值冬季,溫度低了,大魚也很少會來咬鉤,一般野釣的目標魚就是鯽魚了,這次就來聊聊冬季野釣怎樣選魚鉤,既可以保持比較高的中魚率,又可以保持比較低的跑魚率。
常見的魚鉤有:伊勢尼,伊豆,關東,新關東,袖鉤,海夕,丸世等。其中比較適合釣鯽魚的魚鉤是袖鉤和海夕,就主要來聊聊這兩種鉤子吧。
袖鉤的綜合性比較強,釣兩斤以下的任何魚種,都可以選擇袖鉤。袖鉤相比其他鉤子來說比較小,鉤條細,鉤重小,鉤門窄,鉤柄長方便摘鉤,鉤尖銳利,提竿刺魚的時候比較靈敏。冬季野釣鯽魚,似乎百分之八十以上的釣友們都會選擇袖鉤,也是最為常見的鉤型了。
海夕鉤,鉤門相對袖鉤來說比較寬,鉤條也比較細,鉤子整體很輕,鉤柄短,是專門為釣鯽魚而設計的鉤子。這也是我經常使用的魚鉤,因為平時主要也是釣鯽魚,中魚率和袖鉤差不多,但是鉤門更寬一些,不容易脫鉤跑魚。我釣鯽魚的時候,用海夕鉤的跑魚率不超過10%,用袖鉤的跑魚率大約20%,主要也是因為鉤門寬和窄的問題。
以上所說的袖鉤和海夕魚鉤,是適合臺釣釣法,對於長竿短線的傳統釣法,對魚鉤的要求不高,用伊勢尼或者伊豆這種有倒刺,結實的魚鉤更好。在把鯽魚從草洞裡拉出來,需要直接把鯽魚飛起來,所以線組也要粗一點,魚鉤要結實一點,竿子也要硬。
最近一段時間玩了臺釣,也玩了傳統釣,臺釣的效果不如傳統釣那麼好。大概是釣了十天左右,每天都是以鯽魚為目標魚,臺釣用的腥香拉餌,傳統釣用的蚯蚓、或者紅蟲這種活餌。臺釣是釣的沒有水草的光水面,水更深一些;傳統釣主要釣的草邊,或者草洞,水野相對淺一些,天氣是連續晴天,臺釣幾乎沒什麼魚口,偶爾上一兩條小鯽魚,而傳統釣卻一直連杆比較大的鯽魚。
總結:冬季野釣,以鯽魚為主,釣不釣得到魚,不僅需要選擇合適的魚鉤,線組之類,而且要選擇合適的釣法,不同的天氣用不同的策略,靈活變換釣法,也記住「釣無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