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心朗照千江月,
真性清涵萬裡天。
---西遊記詩偈
印光大師曾說:禪為佛心,淨為諸宗之歸。已故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居士也指出:中國佛教的特質在禪。當然,大家不要誤會,禪非禪宗,禪也不是一定打坐才為禪,所謂行住坐臥亦可禪。在中國佛教的八大宗派中,任何一個宗派都不離禪法。因為禪即佛心,即清淨心,即自性,即如來藏,即佛性,即實相,即一真法界,即華嚴正定,即諸三昧,故跟本上若離開禪,便不是佛法了。當然,「諸三昧中,功高易進,念佛為先」,故念佛三昧經中稱寶王三昧,所謂若人但念阿彌陀,即是無上深妙禪。念佛若到了這個境界上來講,則禪淨不二。八大宗派也都歸元無二。
86版西遊記,作為國內各電視臺重播次數最多卻至今依然受到熱烈歡迎的影視經典,成就了國人幾代人兒時的回憶。楊潔導演的離世讓網絡上出現一次老西遊研討熱。的確,儘管西遊題材的電視劇在之後一而再的重拍,儘管之後的特技科技發展,思想環境的開放,投資的巨大,編劇內容的天馬行空等,卻不能改變一個事實,西遊記越拍越不好看,越來越沒味道了?那麼,86版西遊記特別「吸引人」的「味道」究竟在哪裡?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來了解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的西遊記的魅力究竟在哪裡?如果說四大名著是中國古代文化的傑出代表,那麼西遊記則是反映儒釋道文化,特別後世三教融合的趨勢下,展現中華佛道文化的傑出代表。現代西遊記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的書籍出版,在西方也獲得極高的評價。國內,一般世俗學界的評價認為,西遊記在奇幻世界的構想中,曲折地反映出世態人情和社會情懷,具有豐滿的現實血肉和濃鬱的生活氣息。但實際上,若進一步分析,《西遊記》是以它獨特的以佛道文化、哲學思想為靈魂展現出的藝術魅力,把讀者帶進了禪佛文化神奇的藝術殿堂,感受中華古典文化藝術的魅力。本書展現的豐滿血肉與濃鬱生活氣息,深邃的哲學思想及精彩絕倫藝術文化的靈魂,是深植其中的佛道文化、信仰與禪意生活的表現,是處處包含的佛理,道法,因果,禪機。。這些才是小說的靈魂與價值所在,才是小說之所以精彩繽紛,之所以層層入勝的魅力所在。故而現在有學者提出「一部西遊,半部壇經」之說。當然 ,作者是從佛道融合角度,作者是作為一個小說家的角度來展示中華佛教、道教文化的,本書是一部小說藝術不是一部佛經道書,不可作為佛道修行者的修行指導。
本書因為是通俗小說,採用的也多為隱喻,玄說。而作者本人則是持三教同源,三教融合的理念者。總之,小說作為一部偉大的中華古典名著,且不論作者是誰(作者究竟是誰學界也頗有爭議),本書對中華儒釋道優秀文化的弘揚是有著巨大功績的。西遊記的靈魂,是滿篇濃濃的禪意與儒釋道文化氛圍,所謂:「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所謂:「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自如然。」 可惜的是, 在經過漫長的傳統文化滅失運動後的近代中國人,在儒釋道傳統文化知識極為缺失的情況下,把作者書中最想宣講的精華部分丟棄一邊,卻檢出了書中的僅作為道具與屍身的小說情節當作核心寶貝,大加弘揚發展,實是丟金而擔麻,實是可悲!
看過西遊記的人知道,《西遊記》第一、二回的標題開篇便寫到: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悟徹菩提真妙理,斷魔歸本合元神」
這明明白白點出了本書的基本主線。而石猴來自天地之根,佛家有心猿意馬之說,如佛門基本經典《佛遺教經》言:
此五根者,心為其主,是故汝等,當好制心。心之可畏,甚於毒蛇。。譬如狂象無鉤,猿猴得樹,騰躍踔躑,難可禁制,當急挫之,無令放逸。縱此心者,喪人善事,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佛把凡夫業障亂心比喻為心猿。於是整個西遊記的故事,從降伏心猿,西天求道,降魔歸真開始了。
「山中無甲子,寒盡不知年。」天地靈根化現的心猿美猴王於無憂無慮的生活中,一日因看到生老病死之苦,誰也逃不了,猴王突然「道心大發」,要去尋求無上常生道。於是,小說用精彩的故事情節作為載體來展開,書中說他從東勝神洲飄洋過海,終於找到了「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且看:
《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賦》
煙霞散彩,日月搖光。
千株老柏,帶雨半空青冉冉;
萬節修篁,含煙一壑色蒼蒼。
門外奇花布錦,橋邊瑤草噴香。
石崖突兀青苔潤,懸壁高張翠蘚長。
時聞仙鶴唳,聲振九皋霄漢遠;
每見鳳凰翔,翎毛五色彩雲光。
玄猿白鹿隨隱見,金獅玉象任行藏。
細觀靈福地,真箇賽天堂!
稍有佛教知識的人都知道,這些佛教詞彙:「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均是我們的「心」的代名詞,因為佛說萬法不離自心,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所謂心為法王。因而,孫悟空找到的就是自己的「心」。修道就要在此「真心」上下功夫。佛在金剛經中囑咐諸菩薩:云何降服其心。這就是佛道修行的基本課題。這個「心」是最難降伏的。《大乘義章》卷三說:「六識之心,如一猿猴。」孫悟空就是「心猿」,猿心不寧,三界不安,業力貪慾所起,他甚至還要打上凌霄寶殿,大鬧天宮,挑起戰爭殺戮。後回,作者安排心猿在天上做弼馬溫,心猿又將天馬(意馬)放跑,於是天上大亂。而天馬被系傅則安寧。放縱心猿意馬則大亂。
所以最後,如來將心猿壓入五行山,而等菩薩來給他戴上一個「緊箍咒」,他才會安靜下來,才能降服其心。讓他跟著三藏法師,走上普度眾生的菩提大道,去成就正果。而度生即度己。請看:
《七律-意馬收韁》
佛說蜜多三藏經,菩薩揚善滿長城。
摩訶妙語通天地,般若真言救鬼靈。
致使金蟬重脫殼,故令玄奘再修行。
只因路阻鷹愁澗,龍子歸真化馬形。
猴子到了靈臺方寸山裡面,找到的師父則是菩提老祖,作者暗指:八識心王--無上菩提心就是我們的祖師。這段七律也極為精彩,請看:
《七律-須菩提祖師》
大覺金仙沒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
不生不滅三三行,全氣全神萬萬慈。
空寂自然隨變化,真如本性任為之。
與天同壽莊嚴體,歷劫明心大法師。
可惜的是,這段精彩文字,卻讓缺乏儒釋道文化燻修的現代人,甚至包括很多所謂學者又誤會了,以為菩提老祖是道士神仙,理由是這句大覺金仙。但是,大覺金仙其實在很多佛經中是佛的別稱。西方妙相祖菩提,這句也說得非常清楚,菩提老祖是位佛教的祖師,是「歷劫明心的大法師」。當然他也是精通儒釋道三教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請看:
第二回 悟徹菩提真妙理 斷魔歸本合元神
《妙法賦》
天花亂墜,地湧金蓮。
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
慢搖麈尾噴珠玉,響振雷霆動九天。
說一會道,講一會禪,三家配合本如然。
開明一字皈誠理,指引無生了性玄。
天花亂墜,地湧金蓮是佛經中常用的詞彙,比喻菩提祖師說法的精彩紛呈。作者又說菩提老祖講的法,是「妙演三乘教,精微萬法全。」三乘教,在佛法裡是指「'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即大小乘佛教的統稱。這就是說菩提老祖是精通大小三乘教法的祖師。當然,他也是說一會道,講一會禪,是儒釋道三家配合本如然的,但最後都是歸入佛法的無上覺性,匯歸我們的自性-佛性,「指引無生了性玄」。無生:佛家所說的無生法忍是也。自從梁武帝提出三教同源一說後,後世如明代的蓮池大師,藕益大師到近代的印光大師,都是三教同源理念的認同者。他們作為佛教的一代高僧祖師,也是儒、道的大成者。如藕益大師作周易禪解,憨山大師註解老子、莊子、道德經等。蓮池大師推崇儒佛同源的了凡四訓,功過格,並以此為基礎撰寫「自知錄」,極力推崇。印光大師更是提出儒佛同弘,援儒入佛,更親自慧眼選擇,精選了與佛法相應的儒釋道優秀文化經典來流傳,如安士全書,太上感應篇,了凡四訓,俞淨意公遇灶神記等。總之,後來各版西遊記裡面,把菩提老祖裝扮成老道士形象,實在是無知的。
又如:西遊取經開始,眾妖魔鬼怪,紛紛上場。故事精彩紛呈,情節引人入勝,但魔幻打鬥實不過都是道具,作者書中文字,歷歷在目:妖魔都是虛幻生,
「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見本書第十三回)。
故修道即是「降魔」,此魔歸根結蒂是心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是心作魔,是心是魔。
心動即魔生,心迷則魔王。必煉得本性寂滅,如如不動,方能證得佛果。
所以書中最後說:「·菩薩妖精,總是一念。」(見第十七回)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這應了華嚴經裡面一段著名偈語:
若人慾了之,三世一切佛,因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猴王在菩薩的安排下,走上了降妖除魔,普度眾生的取經之路。但是,書中說:「取經之道.不離乎一身務本之道也。」(見第二十三回)因此,「取經」即是修行。最後,作者說:
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
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千經萬典,只是修心。」(見第八十五回)
靈山原指印度靈鷲山簡稱,是佛開大法會講經說法的地方,也是西遊記取經的目的地。但作者最後告訴大家:靈山其實在汝心頭。佛性真經,人人自心本具,要從心裡修。
大家都知道佛門一句名偈:萬法不離方寸心田。佛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諸佛正遍知海,從心想生。」
很多現代學者妄提「六根清靜」,可惜連字都寫錯了,是「六根清淨」非「六根清靜」啊。而「六根清淨位」在佛家天台六即佛裡面屬於十信位菩薩,所謂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斷塵沙。若再往上一位,就進入十住位,屬於分證即佛,開始破一分無明,顯一分法身,是法身大士大菩薩水平了。這些都是修行很高的境界,即使十信位菩薩,此位都已經有六根互換的能力,有大神通智慧,即使歷史上,能夠證到這個果位的行者都已經很少了。
孫悟空一出大唐,就先打殺「六賊」,「六賊」即眼耳鼻舌身意竊六根之賊也。整部《西遊記》於是按照修煉的具體過程開始演繹情節。
第五十八回講真假美猴王二心猿的鬥爭.則形象地描述了禪定三昧功夫深入後,「真妄相攻」「魔境現前」的情景。最後,直至如來處,拿出降魔照妖鏡,方得降服假心猿。書中有偈:
《如來偈語》
甚深般若,遍觀三界。
根本性原,畢竟寂滅。
同虛空相,一無所有。
殄伏乖猴,是事莫識,
名生死始,法相如是。
(待續)
喜歡這個欄目嗎?若覺得受益,歡迎關注這個學佛欄目,收聽並轉發到朋友圈、佛群分享。勸人學佛、念佛,功德無量。南無阿彌陀佛!
要收聽蓮社的學佛欄目,隨時掌握青蓮社最新活動信息嗎?請長按上面二維碼圖片,點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