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故居紀念館,坐落於西安書院門52號,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2020-12-11 長安聊情感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坐落於西安書院門52號(原20號、30號)。始建於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

于右任二弟於孝先(字佰行),購入做全家住宅,至今已有一百多年。

故居面寬三間,進深八十米,佔地面積八百餘平方米,建築面積五百平方米。

由門房,花園、廳房、廂房、上房、後院組成,屬磚木結構的三進院落。

從一九三七年起,于右任結髮妻子高仲林和長女於芝秀就居住於此,先生回鄉時,也常在此居住。

一九七一年、一九七二年母女兩人相繼在此去世。于右任晚年寫詩多首懷念居住在此地的妻子和女兒。 于右任先生之侄於隆,張英夫婦二人陸續投資千萬餘元,至二零零八年十月,完成部分復建工程,二零零九年在于右任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際落成開放。

相關焦點

  • 碑林故事|于右任故居紀念館與中國西安皮影博物館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于右任故居紀念館位於西安市碑林區書院門 52 號,建築面積 1500 多平方米,是于右任 1949 年去臺灣之前在西安的居所。紀念館為磚木結構的三進院落,由門房、花園、廳房、上房、後院組成,是一座具有陝西關中民居特色和時代特徵的紀念館。紀念館共有地上三層,地下一層,較為全面地展示了于右任頗為傳奇的一生以及他在詩詞、書法上的藝術成就。
  • 書院門,街中隱藏明清最高學府,于右任故居也在這裡
    西安人通常所說的「書院門」,指的是從碑林到關中書院門口的一條步行街,書院門一詞的來源也是因街中的關中書院。從鐘樓南行至永寧門向東拐,城牆根不遠處便是書院門。書院門街口有一座牌樓,牌樓上方是「書院門」三個顏體大字,兩旁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的醒目對聯。
  • 西安城牆內的老房子裡,隱藏著一位現代文化巨匠的故居
    說起于右任,大家應該都不會感到陌生。於先生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書法家,留下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除此之外,他還是政治家、教育家,長期活躍於民國的政壇和文化界,不僅擔任過內閣高官,還創立了多所大學。出生於陝西省的于右任曾經長時間居住於西安,他的住所,就在今天的西安書院門一帶。
  • 探訪名人故居,尋憶老西安的璀璨人文
    地址:北院門144號于右任故居紀念館「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情深意切的《望大陸》道盡鬱積成疾的于右任老人對關中故土深厚情感以及盼望祖國統一的渴望,或許也飽含著對居住在書院門52號的妻兒的眷戀和思念。
  • 西安書院門,本是文化一條街,因為網紅出現知名度更高了
    在西安的時候,因為要回酒店,就選擇了步行從書院門穿過。古城南門裡的書院門,因為關中書院在這條街而得名,現在已經成為了西安有名的文化旅遊一條街。關中書院是明、清時期陝西省的最高學府,和全國許多歷史上知名書院已經成為純粹的觀光景點不同,現在關中書院仍然屬於教育場所,是西安文理學院的所在地。
  • 兩岸新媒體參訪團走進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兩岸新媒體參訪團走進于右任故居紀念館 2017年04月07日 13:2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 西安最有文化古街,七層六角寶塔旁有處百年深宅,住過一位名人
    作為13朝古都西安,不缺歷史文化,但似乎保存下來的古巷子並不多。從鐘樓南行,街口有一座古韻十足的高大牌樓,上方標有三個金燦燦"書院門"大字,兩旁是"碑林藏國寶,書院育人傑"醒目對聯,從這些文字中可以嗅出這條街區文化的厚重。而書院門地名起源,來自於它裡面的關中書院。關中書院是明清兩代陝西著名學府,建於明神宗萬曆年間。
  • 西安記憶:風雨百年書院門,記錄明、清朝西北第一學府關中書院的...
    穿過永寧門,步行一百餘米,便可見一紅色牌樓寫著「書院門」三個大字。左有一個古塔,名為寶慶寺塔,踏上古樸的青石板路,兩邊有賣湖筆端硯、名人字畫、剪紙皮影的小店,一路上墨香瀰漫。今天就說一說西安百年歷史的書院門和明清全國四大書院之一、西北地區第一學府關中書院。
  • 西安的這條街坐落著中國的4大書院之一,文人墨客的最愛來的地方
    于右任故居在書院門裡,關中書院的斜對面,還有一處知名的府邸,這就是于右任老先生的故居。于右任(1879.04.11—1964.11.10),漢族,陝西三原人,祖籍涇陽鬥口於村,中國近現代政治家、教育家、書法家。原名伯循,字誘人,爾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別署「騷心」「髯翁」,晚年自號「太平老人」。
  • 書院門,西安文化名片之一
    昨天一大早,乘地鐵再次來到書院門,因為很多人都說這裡要升級改造,提升碑林歷史文化街區。大概九點多就到了書院門,人不多,街道比較冷清,開門營業的人也凍的直打哆嗦。書院門的牌樓兩旁的對聯有點斑駁,給人有點滄桑之感。寶慶寺塔屹立在樹叢中,告知人們自己的存在。關門的于右任故居,關中書院讓我也只能拍個照片。
  • 明清「陝西最高學府」,聆聽「書院門」厚重文化,遊賞建議
    在西安市區,城牆內的書院門,文化氣氛濃鬱。從西安鐘樓往南行,在南門裡往東拐,就是書院門古文化街。坐落著明清時期,陝西的最高學府:關中書院,這裡也是從明開始後,歷屆科考的地方,書院門這條街,應該就是當初從陝西各地趕來應考的學子住宿、溫習功課的地方。
  • 小夥來西安8年,首次發現鐘樓的最佳觀賞點,書院門記得一定要去!
    我來西安也有八九年了,可我一直都是站在鐘樓廣場拍鐘樓。直到今天,我發現了鐘樓的最佳觀賞點,鐘樓對面有個開元商城,進商城坐電梯上5樓 ,有一處觀景臺 ,站在觀景臺拍鐘樓,你也能拍出跟我一樣的照片。遊覽玩鐘樓後,我繼續沿著南大街,往南門方向步行,我下一站要打卡的地方是西安的書院門。 這個塔剛好修建在書院門街的門口,看到這個塔,幾乎就找到了書院門。書院門緊鄰南門,非常好找,距離鐘樓也非常近,從鐘樓到書院門步行大約需要15分鐘左右。今天西安的氣溫零下6度,可能是因為冷吧,書院門的遊客不多,街道也比較冷清。
  • 你沒見過的西安書院門,藏著古都歷史的老街也可以這樣安靜,悠閒
    我在書院門裡確實留下了那麼一些時光,二十年前在西安上學,那會兒周末節假日沒事就喜歡來書院門逛一逛,感受一下古城的歷史、文化氛圍。離開西安也十多年了,但是每次來西安還是要抽空到書院門轉一圈,裝一裝「文化人」(哈哈哈)。
  • 西安「最火爆」仿古街,長度不足一公裡卻有多個景點,就在市中心
    這條非常火爆的仿古街就是西安的書院門,地點就是在西安南門內的東側。這條仿古街在西安來說也是非常有歷史底蘊的,明代儒學大家馮從吾這在裡修建關中書院,因為這條街道修建在關中書院門口而得名書院門,如今這座書院雖然保存完好,但是並沒有作為旅遊景區對外開放,目前這裡仍然是一座學校,也算是保持傳統了。
  • 西安最特別的商業街,文化人的聖地!遊客直言其低調奢華有內涵!
    今天,蟀大叔就跟大家介紹一個西安人少景美的小眾景點,文化人的盛宴之地,是西安最特別的商業街,遊客坦言百玩不厭,低調奢華有內涵!這個景點就是書院門文化街,位於古城南城門(永寧門)東側,西面連著南大街,向東的盡頭靠近碑林博物館。明、清兩代陝西的最高學府「關中書院」就位於這條街上。
  • 西安這條古巷,文化氣息濃厚,還隱藏了一座和嶽麓書院齊名的書院
    說到來西安旅遊,西安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大家都想到的是兵馬俑、大雁塔、鐘樓、法門寺這些大景點,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文化、科研在全國都是赫赫有名的。走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裡,到處都充滿了書香文化氣息。而真正體現這些古韻味的地方就非書院門了。仿古建築,青石板街,滿街的筆墨紙硯,各種字畫器皿,毗鄰的還有碑林博物館。
  • 文人雅藏:于右任故居紀念館藏玉屏對簫一得
    吹口花窗 于右任故居紀念館藏有一付對蕭,產於貴州省玉屏縣,材質為當地特產的水竹。作為文人雅玩之物,簫的材質、樣式、紋飾、裝飾等均頗為講究。此聯對仗工整,彰顯了于右任的劍氣簫心。簫身所刻對聯是確定簫左右擺放順序的因素之一,這和下文中提及的其他紋飾也能相互對應。 對聯下方刻有半月形紋飾,兩簫拼合為環形。紋飾似以繩各穿一枚鋼卯狀配飾,上刻隸書「建興」二字,填紅。環形紋內有文字「大吉羊(左)」「亦壽考(右)」,填紅。
  • ...于右任先生逝世五十六周年紀念|西安碑林博物館|中國大陸|鬥口...
    56年前的11月10日,著名的書法家、教育家、政治家于右任先生與世長辭,長眠于于高山之上,永望大陸。于右任(1878—1964),陝西三原人。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筆名「神州舊主」、「騷心」等,號髯翁,晚號「太平老人」。「群眾無聲似有聲,杜詩重讀不勝情。
  • 西安最具文化氣息的老街,距離鐘樓僅1站路,好多本地人都不知道
    寶慶寺華塔這條老街就是,就是西安城牆腳下的書院門,在書院門的門口有一座塔,看樣子是應該是文物保護建築,沒做過多的停留。書院門門牌書院門是一條不大的老街,這裡的比較安靜,沒有回民街的嘈雜叫賣聲,這裡的沿街商戶主要做文房四寶的售賣生意。老街比較古樸更接近西安的歷史文化氣息。
  • 望我故鄉:參觀三原于右任紀念館
    1992年,三原各界群眾、單位、臺灣標準草書會、日本高崎書道會等各界人士,籌措集資興建的「于右任紀念館」,就是其中之一。        11月27日中午,我和家人去三原北面的長坳古鎮玩,順著包茂高速公路向北,經過三原縣城東側時,「于右任紀念館」幾個大字赫然出現在右側。於是,我們從不遠處的出口下來,欣然參觀了這座簡單樸素的紀念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