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繼美國之後,又有國家來打「臺灣牌」了。
據臺媒報導,英國在臺辦事處稱,英國貿易政策國務大臣漢茲將於10月21日至22日兩天,通過網際網路來進行所謂的「線上虛擬訪問臺灣」。
期間,漢茲將籤署英語教育合作意向書、主持半導體產業交流會議。根據漢茲發布的社交媒體,10月21日,他已經參加了半導體產業的相關線上會議。
值得注意的是,10月15日,漢茲曾在通過其個人社交媒體貼出一張他與在臺英國企業代表進行「圓桌會議」的圖片。從圖上看,同樣是一次網絡上的「虛擬會議」。
屢屢有高官訪臺 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漢茲於2020年2月新任英國貿易政策國務大臣。根據報導,英國國務大臣的級別低於部門首腦內閣大臣,在英國政府中屬於中級官員。
對於英國官員「虛擬訪問」,正在臺北的特約評論員賴嶽謙認為,對臺灣來說這不是一件小事,儘管只是跟臺灣工研院的相關負責人對話,但對民進黨政府來說已經達到了背後的「鼓吹」的目的。
而英國方面,近期由於跟歐盟之間貿易談判不利,想借打「臺灣牌」謀利,但不得不說,這是一步險棋。而屢屢有高官訪臺,也可以清晰地發現,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
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於強認為,儘管這次「虛擬訪臺」的官員只是英國國務大臣,但民進黨當局依然藉機「大吹特吹」,說到底是不想讓臺灣民眾「看穿一切」,隱藏自己灰頭土臉的形象。
在於強看來,英國方面其實最看重的,還是與臺灣的利益。但利益背後,也勢必會給中英合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不止英國打「臺灣牌」 西方政客目的何在
不僅是英國,最近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也被曝在議會場所接待「臺灣駐德國代表」。
據德新社10月20日報導,德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0月19日會見「臺灣代表」謝志偉,臺灣主管數字信息產業的「行政委員」唐鳳及另外兩位「副部長」通過視頻參與會見。
中國駐德國大使館10月20日發表聲明說,恪守一個中國政策是德方作出的政治承諾,也是中德關係的政治基礎。
於強分析,一個中國原則是公認的國際關係準則和國際社會普遍共識,儘管德國幾位議員表現不甚友好,但德國方面既然向中國做出了恪守一個中國的原則的承諾,就不可以進行官方往來。如果執意效仿此如前捷克般「小動作」,只會損害自己的利益。
(看看新聞Knews編輯 郝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