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假精緻」生活背後:孩子愛慕虛榮好攀比,金錢觀價值觀堪憂

2020-12-08 騰訊網

「假精緻」不僅影響家庭的生活水平,還影響娃的金錢觀價值觀。

執筆:張大貓

編輯:張大貓

定稿:歐陽比文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家不再單純的滿足於溫飽,開始越來越講究生活的品質,「精緻」成了高端生活最現實的寫照。

但「精緻生活」的流行也讓很多人陷入了泥潭,許多年輕的夫妻並沒有過「精緻生活」的經濟實力,卻偏偏要享受「精緻」。尤其在為人父母之後,這種「假精緻」生活,到頭來坑的只是整個家庭。

為了「精緻生活」,兩口子苦不堪言

昨天群裡聊天,小李大吐苦水,稱這幾年被老婆的生活習慣害慘了。大家一聽頓時來了興致,感覺這是「有瓜」啊,結果聽完他的吐槽,不少人都產生了共鳴。

小李是本地人,父母都是工薪階層,自己也是企業上班的員工,工作穩定但收入確實有限。

妻子琳琳出身農村,和小李是大同學。畢業時在大城市打拼過幾年,但沒闖出什麼名堂,後來回到瀋陽就嫁給了小李。

兩口子都很本分,是好好過日子的人家,只是琳琳一直對現在的生活狀態不滿意,倒也不是對小李不滿意,只是覺得現在的生活水平不是他們該有的,應該過得更好。

尤其是隨著女兒嘉寶的出生,這種感覺更強烈了。琳琳越發重視生活質量,覺得自己生活的一般也就算了,千萬不能讓孩子也輸在起跑線上。

尤其是看到朋友圈裡許多同學生活的很精緻,琳琳也更嚮往了,一定要讓孩子不輸於人。

為了女兒,琳琳也開始給孩子過起了「精緻」的生活,原本按兩口子的計劃,兩人的收入養活孩子其實沒多難,雖然每個月可能剩不下什麼錢,但也能生活的很滋潤。

可琳琳不願意,她要給孩子更好的。從孩子吃奶粉和生活用品開始,全買高端貨,甚至不少都是明星同款,這也一度讓小李頭疼,但是一想也就認了,每個月工資剩不下不說,還花了不少信用卡。

原本這樣還能堅持,可隨著孩子上幼兒園,花銷一下子更大了。二人結婚僅剩的十幾萬存款也開始拿出來全部投資在了孩子身上,各種高端的學習班、私人課程等等全是錢。

僅僅不到兩年,積蓄見底了不說,一分工資沒攢下的同時還欠了不少外債。這讓小李很苦惱,可妻子依然沒意識到問題,寧可自己累的多打幾份工,也要讓孩子堅持「精緻生活」。

小李的吐槽也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群裡好幾個寶爸都表示很理解小李,他們的家庭在一定程度上來說也是如此。

我們不是否認給孩子最好的生活這種觀念不對,但凡事應該量力而行,做事有度。超出自己能力的生活水平再怎麼堅持也是不可能長久的。

總有一天會這種「假精緻」生活會被打破,孩子反而會受到更大的傷害。

父母的「假精緻」生活,最終影響的還是孩子

「假精緻」生活會讓尚且年幼的孩子產生一種錯覺,覺得自己家裡有錢,自己可以無所不能,在這種錯誤認知下,孩子的三觀很容易出大問題。

愛慕虛榮,不體諒父母

與實際條件不相符合的生活水平終究不會維持太久,總有一天孩子的欲望不被滿足,他們就會無法接受現實。

孩子會愈發的愛慕虛榮,體會不到為人父母的辛苦勞累。也別提懂得體諒父母了。

盲目自大,遇事沒有理智

「假精緻」生活久了還會讓孩子習慣盲目自大,認為任何事情都能輕鬆搞定,從而失去對現實的判斷能力。這會讓孩子遇事失去理智,做事沒有分寸,很容易釀下大錯。

奢侈浪費,產生攀比心理

「假精緻」的生活還會讓孩子習慣浪費,生活奢侈,更容易產生攀比心理,這種沒來由的優越感會毀掉一切,最終導致孩子誤入歧途。

所以你看,「假精緻」的生活最後只能是坑了孩子。父母不僅要遠離「假精緻」的生活習慣,更要從小開始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讓孩子儘早認識金錢。當孩子還小的時候父母就該讓娃儘快認識金錢,讓他知道錢的價值,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給娃準備一個存錢罐,讓孩子清楚地知曉金錢的積累和消費。

其次就是培養孩子正確理性的消費觀念。父母應該以身作則,讓孩子知道該怎樣理性的消費,並加以引導教育,當孩子出現了不理智消費的行為時,父母不要著急幹預,而應該讓孩子學會自己承擔後果。這樣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

第三是儘早培養孩子自力更生的觀念,讓孩子懂得通過勞動換取報酬的道理。在寒暑假的時候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引導他做一些簡單的工作,讓孩子對賺錢有一定的概念。

最後,儘早讓孩子知道家裡的經濟情況。讓他對家庭的經濟狀況有一個準確正確的認知,這樣更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錦鯉媽咪碎碎念

誰都希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前提是要符合實際生活情況,不能為了精緻生活而違背自身的實際情況,「假精緻」生活最後只會坑了整個家庭。

相關焦點

  • 「假精緻」媽媽正在興起,為了面子豪擲千金,網友:這麼活不累嗎
    01父母「假精緻」,會影響小孩哪些方面?①:愛慕虛榮假精緻這三個詞,說明孩子生活的生活環境,和他們的家庭生活不對等。在小孩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讓小孩看上去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不惜自己省吃儉用,這樣只會讓孩子變得愛慕虛榮。
  • 幼兒園「攀比成風」,父母深受其害,如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孩子突然講究起穿著、吃食,還有用具(比如水杯),覺得這個不如同學的好看,那個太便宜在同學面前丟臉了。文靜怒髮衝冠,怎麼才上幼兒園就學會攀比了?她和老師反應後,學校立即採取措施,這才止住了這種不良風氣。那麼,攀比究竟會對孩子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呢?
  • 孩子變得愛慕虛榮?相互攀比的幕後推手竟然是……
    大家在調侃之餘也感到震驚,如果說愛慕虛榮是成人的常態,那為什麼孩子也會陷入這場攀比的泥潭?1、父母與孩子,誰更愛攀比?期待孩子能比其他小孩先學會走路;期待孩子比別人更聰明成績更好;期待孩子未來能考上最好的大學;期待孩子優秀無比、出類拔萃……期待孩子變得優秀本沒有錯,但在期待中的相互比較,才是造成孩子爭強好勝、愛慕虛榮的元兇。父母與孩子,真正愛攀比的人其實是父母。
  • 幼兒園秋遊花24000,家長不願平攤:孩子攀比終究還是父母帶的頭
    文章原創丨乖媽 「攀比」是一種競爭下的扭曲心理需求,一般出現在成年人的世界。可是近幾年,幼兒園攀比現象也越來越嚴重,讓很多工薪階層的家長叫苦連連。 孩子剛進入幼兒園,父母就要三天兩頭花錢,要麼給學校,要麼給孩子。
  • 「假精緻」媽媽和「真粗糙」媽媽,帶娃的兩種極端,誰更勝一籌?
    以前是粗糙的家庭多,孩子在拉扯中長大,吃得穿得都很樸素,但是現在精緻生活成為了新風尚,各位辣媽更熱衷於精緻富養。可是這種精緻並非真精緻,而是停留在物質表面、受制於外人眼光的"假精緻"。
  • 「同學有的我也要有」,黃奕拒絕女兒攀比式購物,教育觀獲好評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攀比,其實是為了獲得肯定和關注。除此以外,有些孩子喜歡攀比還受到父母言行的影響。現在不少父母在日常生活中都會下意識的和別人進行攀比,在耳濡目染昂之下,孩子也就容易出現攀比的心理。如何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1、拒絕孩子的"想要"當孩子對父母提出想要某樣東西的時候,父母不能夠一味的滿足孩子的要求,而是首先要了解孩子是"需要"還是"想要"。
  • 「假精緻」媽媽越來越多,為了面子不顧一切,網友:這樣不累嗎
    看上去佳佳的生活確實越來越精緻,然而在這背後是家庭經濟收入嚴重透支,這逼迫她不得不打多份工去維持家庭開支。只能說人前風光人後受罪,只是為了那一寸薄面,難怪網友想問:難道不累嗎?為什麼會有越來越多的假精緻媽媽?
  • 90後人均負債12萬起,背後是被「假精緻」拖垮的年輕人
    毫無節制的消費背後,是早已被透支的錢包信用卡,甚至是網貸。朋友圈裡,經常可以看到一些炫耀自己精緻生活的人。今天到北海道看櫻花,明天在某個網紅店打卡。不排除有些人有這個經濟實力來滿足這些生活,但這並不佔大多數。那些用借來的錢假裝精緻生活的人,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慘重的。今年年初,一個21歲的女孩從17樓一躍而下,早早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 「假精緻」正在到處蔓延,無數寶媽沉浸其中難自拔,網友:不累嗎
    連網友們都看不下去了,紛紛質疑:戴著「假精緻」的面具,難道過得不嫌累嗎?令人深思的「假精緻」生活小玲:歪媽的大學同學,畢業後在企業從事會計工作,老公也是企業的一名工作人員。這也是典型的「假精緻」生活。家長們在生活中處處以錢的標準來安排孩子的生活,實際超出了自己的真實經濟能力,靠借貸滿足日常巨大的開支。這種不以孩子的需求為出發點,反而是以自己的虛榮心為標準的假精緻生活,會給孩子和整個家庭帶來無法挽回的災難。
  • 「假精緻」媽媽越來越多,為了面子不顧一切,網友:難道不累嗎
    文丨小哥(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家長群裡的攀比風氣近年來越吹越烈。相信大家在生活裡都遇到過不少精緻到頭髮絲的寶媽。然而其中有哪些是真的過著舒心奢豪的生活,有哪些是在打腫臉充胖子?
  • 學生攀比名牌國外咋應對?英國禁穿高檔羽絨服
    很多家長認為,校方的做法值得支持;但也有人質疑認為,這樣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們的攀比心和對貧困生的歧視。青少年之間的「名牌攀比」是各國學校裡都面臨的問題,以推行平等教育為己任的學校為此十分頭疼。在世界不同地區,學校和家長都想方設法出各種招數,對學生進行正面的金錢觀教育。資料圖:大雪中的行人。
  • 送禮物引來的麻煩:孩子頻繁交換玩具,家長擔憂孩子養成攀比心理
    他讓戴女士好好思考一下,這種交換的背後到底意味著什麼。要是別人的玩具貴,自己的玩具便宜,那這種交換,自己怎麼好意思接受?而如果別人的玩具便宜,自己的玩具貴,那自己的玩具送出去,是不是會感覺到心疼?兩口子的想法產生了分歧,為此還鬧過小矛盾。一天孩子拿回來一個很精緻的娃娃,據說值一千多塊錢。孩子主動找到自己,說是想和自己商量一下,給小夥伴回送什麼玩具比較好。
  • 孩子問為什麼不坐頭等艙,媽媽的回答機智巧妙,優秀從不攀比做起
    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和金錢觀,父母可以考慮如下行事,孩子耳濡目染,離養成優秀的品行就不遠了。01 孩子不能想要什麼父母就給買什麼,自己的額外要求自己來滿足超市內,兒子不停地挑選玩具:「這個玩具,那個玩具,我都要!」
  • 當孩子要零花錢,你的做法影響孩子一生,培養正確金錢觀很重要
    2.不要評判孩子的欲望由於生活經驗以及心理狀態的不同,所以導致父母和孩子看待某些事情的時候方向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就一定要站在孩子的想法來進行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明白孩子的需求。因為有很多東西在父母看來是並沒有必要購買的,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卻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父母不要輕易評論孩子的欲望。比如,當孩子想要買動漫周邊的時候,父母就可以趁著這個機會加深對孩子的理解,明白孩子的興趣愛好有哪些。
  • 金錢觀有多重要?幼兒園跳蚤市場,4歲男孩將2000元項鍊用2元賣出
    文丨張寶紅聊育兒(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分享)眾所周知,金錢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著不可被替代的地位。很多父母可能會忽視對於孩子金錢觀的培養,導致孩子無法抵禦金錢的誘惑,從而走向歧途。那麼金錢觀究竟有多重要呢?很多幼兒園為了豐富孩子的學習生活,常常會舉辦一些有趣的活動。但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很有可能就會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安安是一個4歲的小男孩,現在已經進入到幼兒園裡學習了。有一回,幼兒園裡的老師為了讓孩子們對物品的價值有一個更好的認知,舉辦了一次跳蚤市場的活動。
  • 孩子總要買買買 這愛攀比的毛病到底算誰的?
    從孩子剛剛懂事的一兩歲開始,我們作為父母的就會常常遇到類似的事情,孩子喜新厭舊,愛與其他小朋友攀比,老是想買新的玩具;有的父母受不了孩子「鬧」,或者為了在大庭廣眾前顧全面子而採取息事寧人的做法,而理性的父母則認為,不能永遠無條件滿足。面對這種矛盾,父母應該怎樣利用這個機會教育孩子?首先我們應該認識孩子攀比亂要東西的原因。
  • 霍啟剛帶7歲兒子下廚做咖喱蝦,聰明的父母會培養孩子這三項能力
    果然,郭晶晶家不是一般富豪家庭,他們並沒有因為家庭富有而對孩子過分寵溺,反而早早教孩子自立。霍啟剛曾曬出一組照片,照片中女兒和兒子為賺獎勵而為自己擦車,他配文稱:"要讓他知道買東西背後的代價和付出,不能說見到喜歡的就要。"霍啟剛雖然家財萬貫,卻不嬌養孩子。
  • ,作為父母,你怎樣對待孩子的這個要求?
    人生活在各種群體中,很自然會將自己和周圍的人作比較。青春期女孩剛開始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難免會有一些迷茫,一且看到別人擁有某樣東西或在某方面超越自己,就會想自己也擁有或超過別人。她們不斷地追隨周圍人的腳步,表現出來就是攀比。此時,父母如果不正確引導,最終可能導致孩子心靈的扭曲。那麼,父母應該怎麼做呢?方法一,父母自己不要攀比。
  • 偽標配與假精緻,綁架了多少年輕人?
    光鮮亮麗的外表的背後卻是背一屁股債假精緻和偽標配的你欠下了多少債務?不少人都是月薪三四千,而生活卻感覺像是月薪過萬。朋友圈變成了炫富圈,曬自己的各種飾品等等,背後估計連方便麵都吃不起。我們身處在一個處處都是「偽標配」的年代。
  • 「假精緻」寶媽的生活真相:想富養女兒是假,朋友圈曬名牌是真
    被我戳穿後,玲玲倒也不遮掩了,理直氣壯表示自己都是為了孩子,誰讓女兒班上的小朋友們都這麼生活,她和老公的收入加起來才一萬多,根本撐不起來,這才拆東牆補西牆,但本質是為了孩子好。對於她的狡辯我非常無語,經濟支出不符合個人收入水準,明顯就是曾被央視點名批評的「假精緻」行為,若孤家寡人也就算了,已經為人母了怎麼還如此拎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