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9月3日消息(記者楊靜 林馥榆)作為上海超大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要舉措之一,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上海及時推出「隨申碼」服務,其開發上線僅僅用了24小時,通過大數據賦能,創新管理服務方式,為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供了有力支撐。截至當前,「隨申碼」累計使用次數超12.6億次,用碼人數超3400萬人。
發布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林馥榆 攝)
「隨申碼」設計之初,就定位為上海市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市民隨身服務碼,運用服務理念,寓管理於服務之中。「隨申碼」上線後,上海市實施「綠碼、黃碼、紅碼」三色動態管理;用戶可通過「隨申辦」移動端,申請獲取「隨申碼」,作為個人健康的參考憑證。隨著前期疫情防控需要,「隨申碼」已廣泛使用於機場鐵路、道路卡口、醫院藥店、企業園區、住宅小區等各類公共場所中,有效支撐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
在政務服務領域,5月份,本市在部分行政服務中心和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將「隨申碼」應用到政務服務辦理環節,申請人到窗口亮出「隨申碼」即可預約取號、辦理事項、調用證照,享受一站式的政務服務體驗。
在畢業生求職招聘領域,5月21日,市教委推出「畢業生就業隨申碼」,依託市大數據資源平臺,打通求職數據共享交換通道,實現用人單位掃碼發布招聘信息、畢業生掃碼授權提交求職簡歷,構建了雙向互動、安全可靠的求職信息傳輸通道,為疫情防控期間的學生就業提供安全保障。
在文旅、體育及信用領域,5月底,市體育局將「上海市遊泳場所泳客健康承諾卡」與「隨申碼」關聯,泳客到遊泳場館出示「隨申碼」,即可核驗健康狀態並快速入場。目前,已在本市155家遊泳場所試點運行,累計服務82萬人次。6月,上海大劇院、虹口足球場等文體場館實現閘機掃碼入場,觀眾只需出示「隨申碼」即可同步核驗身份信息、健康信息、購票信息。上海圖書館推進「隨申碼」全場景使用,3月份實現掃「隨申碼」過閘機入館,同步核驗健康狀態和預約信息;8月底,實現通過「隨申碼」辦理外借讀者證;近期,市民將可通過「隨申碼」信用核驗功能實現免押金圖書借閱。
在政務服務「好差評」領域,結合政務服務「好差評」工作,7月31日,推出「隨申碼」離線碼,在本市多數政務服務窗口實現支付寶、微信掃碼評價。9月中旬,還將在公安、稅務窗口上線。通過掃碼評價窗口服務,進一步拓寬公眾與政府間的良性互動,改善政務服務體驗度。
在交通出行領域,7月底,上海市交通委會同久事集團、申通集團,將原本散落於多個APP的「公交碼」「地鐵碼」進行整合,市民只需要使用「隨申辦」一個APP即可實現公交乘車、地鐵進站,為市民提供出行新體驗。
在衛生健康領域,上海市衛生健康委牽頭開展醫療付費「一件事」改革,實現「隨申碼」與醫保電子憑證關聯,在看病就醫場景中,能夠使用「隨申碼醫保服務」完成掛號、就診、付費全部流程,病人看病免帶實體卡,就醫付費不排隊。8月底,已實現全市公立醫院醫療付費「一件事」改革全覆蓋。
在社會治理領域,6月,在部分區推出商鋪「隨申碼」,匯聚沿街商鋪註冊許可、監督檢查、消費評價等數據,監管人員掃碼即可開展檢查,市民掃碼可查詢相關信息,讓政府監管更加高效、透明。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趙奇表示,下一步,將繼續以應用為牽引,以服務為導向,圍繞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以及企業生產經營等場景,深入推進「隨申碼」在各個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挖掘「隨申碼」長期應用價值,全力將「隨申碼」打造為上海市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市民隨身服務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