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2035年前將擁有9艘核動力破冰船
第五屆國際北極論壇4月9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開幕,俄總統普京在全體會議上指出,北極因素對俄經濟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大,俄將改造北極沿岸港口、升級破冰船隊、提高北方海路的貨運吸引力,並將加大在核動力破冰船方面的投入,預計到2035年前俄羅斯北極船隊將擁有至少13艘重型破冰船,其中9艘為核動力破冰船。
圖1 第五屆國際北極論壇
北極地區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與生態資源,隨著全球變暖及海冰消融,北極資源開採及航道開發出現新機遇,俄羅斯、美國、加拿大及丹麥等周邊國家圍繞這一地區開展管轄權競爭。近日,俄羅斯方面制定了新的北極戰略規劃,要求所有經過北極的國家必須在行動前45天時間裡向俄羅斯提出申請,並且艦船在抵達北極地區時,俄方領航員有權登艦指揮,必要時可以直接中斷外國艦船的一切行動並督促返航。
圖2 北極地區自然資源及有關國家利益爭奪
圖3 全球變暖及北極東北航道
目前俄羅斯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數量最多的破冰船隊伍,在役、退役、在建、籌建在內的破冰船數量超過60艘,並且運營著全球現有的全部核動力破冰船,也是全球唯一正在建造核動力破冰船的國家。
圖4 俄羅斯破冰船隊
目前,俄羅斯擁有現役核動力破冰船4艘,即「北極」級、「泰梅爾」級分別2艘,全部由Rosatomflot公司運營。其中,2艘「北極」級分別為「亞馬爾」號和「50周年勝利」號,「50周年勝利」號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破冰船,排水量25000噸,船長159米、船寬30米、吃水11米,最大破冰厚度2.8米,採用2座OK-900A型反應堆(單堆熱功率171MW),三槳推進,推進功率75000馬力,最大航速21節;2艘「泰梅爾」級分別為「泰梅爾」號和「瓦伊加奇」號,排水量20000噸,船長150.2米(「泰梅爾」號)、151.8米(「瓦伊加奇」號),船寬29.2米、吃水8米,最大破冰厚度2米,採用一座KLT-40M型反應堆(熱功率135MW),三槳推進,推進功率52000馬力,最大航速18.5節。
圖5 「北極」級「亞馬爾」號(左)、「50周年勝利」號(右)
圖6 「泰梅爾」級「泰梅爾」號(左)、「瓦伊加奇」號(右)
同時,俄羅斯在建「LK-60Ya」級(Project 22220)核動力破冰船3艘,其中2艘已下水,1艘已鋪設龍骨。首船「北極」號已於2018年5月開展系泊試驗,預計今年底交付;2號船「西伯利亞」號已於2017年9月下水,預計2020年交付;3號船「烏拉爾」號已於2016年7月鋪設龍骨,預計2021年交付。該級破冰船排水量33540噸,船長173.3米、船寬34米、吃水10.5米,最大破冰厚度3米,採用2座RITM-200型反應堆(單堆熱功率175MW),三槳推進,推進功率81600馬力,最大航速22節,服役後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
圖7 「LK-60Ya」級(Project 22220)核動力破冰船設計方案
圖8 「LK-60Ya」級(Project 22220)核動力破冰船「北極」號
此外,俄羅斯正在籌建3艘「領袖」級(Project 10510)核動力破冰船,該級破冰船滿載排水量71000噸,船長約205米,將採用兩座RITM-400反應堆(單堆熱功率315MW),推進功率約15萬馬力,建成服役後將成為世界上第一艘能全年在北極東北航道破冰護航的破冰船,可鑿開厚度4米以上冰層,開闢寬度50米的走廊,引導船隊以每小時10~12海裡的速度航行。「領袖」級核動力破冰船投入運營之後,北極東北航道將實現全年通航,由此便可以確保LNG船等大型船舶能順利在東西方之間航行。
來源:《艦船動態周報》| 國防科技信息網等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