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上午,「紅色記憶——杭州市革命文物保護利用成果展」在臨安博物館隆重開幕。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杭州市精心策劃了此次展覽。
展覽上匯集了全市25家文博單位及社會團體的130餘件藏品,全面展示了歷年來杭州市對革命文物保護修繕、活化利用、收藏研究的成果。
紅色記憶,三個篇章
概況篇
全面梳理了杭州市革命文物的數量及分布情況。
保護篇
重點展示了浙江新文化運動的搖籃——浙江省第一師範、杭州農村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鴨蘭村支部、中國空軍的搖籃——筧橋中央航校、杭州正面抗日戰場的指揮中心——抗戰蕭山縣政府、愛國抗日進步報紙社——《民族日報》社舊址、侵浙日軍受降儀式舊址等一系列見證杭州重要革命歷史事件的革命舊址修繕保護利用情況;
並通過一件件帶有鮮明時代印跡的展品,講述了中國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國學大師——章太炎、中國現代農民運動的先驅——李成虎、抗日巾幗英雄——孫曉梅、愛國詩人鬱達夫等一系列在中國革命史上有突出貢獻的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
展望篇
重點介紹了下一步杭州市革命文物修繕保護計劃及「杭州市紅色線路」「杭州市最美文物守望者暨紅色基因傳承人」先進事跡、「紅色記憶」宣講團等「紅色記憶」系列宣傳活動開展情況。
△餘杭博物館設計製作的《紅色記憶·餘杭革命遺蹟旅遊攻略手冊》
互動體驗,線上線下
展廳體驗
展覽現場還貼心地設置了市民互動環節。
展廳中央設置了兩面紅軍標語牆,原型取自淳安縣楓樹嶺鎮石柱口村、餘杭區鸕鳥鎮太平山村上潘自然村,展廳盡頭按比例縮小製作了解放杭州紀念碑,市民遊客可以在標語牆和紀念碑前拍照留念。
△餘杭博物館設計製作的《抗日牆標》手工體驗
平臺互動
如果你嫌數百方的展廳不夠看,市園文局還聯合杭州網推出了「紅色記憶」平臺。
平臺有五個板塊——
1、紅色記憶手繪地圖:一邊聽故事,一邊尋訪革命舊址;
2、革命文物故事:圖文並茂地品讀葛理庸烈士的家書、孫曉梅烈士的日記等;
3、紅色基因傳承者:了解身邊弘揚革命精神、默默付出的人;
4、活動進度:了解全市十四個區(縣、市)圍繞「紅色記憶」開展的活動。
5、我最喜愛的紅色線路投票:這裡有39個微視頻,生動地解讀了全市39條紅色線路,那些時光流轉的鏡頭與質樸無華的語言,相信一定能帶你重溫那段風起雲湧的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烈的偉大革命理想和犧牲奉獻的高貴品格。
掃描下方二維碼
進入杭州網「紅色記憶」平臺,
聽故事,看資訊、學模範、
觀視頻、評線路,
選出「我最喜愛的紅色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