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衛風·氓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乘彼垝垣,以望復關。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既見復關,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於嗟鳩兮!無食桑葚。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於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相信很多人對這篇文章都特別的熟悉。這是選自中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的一首詩《國風·衛風·氓》
作品鑑賞裡面一般都是這樣解讀的:
這是一首棄婦自訴婚姻悲劇的長詩。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無比沉痛的口氣,回憶了戀愛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後被丈夫虐待和遺棄的痛苦。全詩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敘自己由初戀而定的婚;第二章,敘述自己陷入情網,衝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與氓結婚;第三章,她對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現身說法地規勸她們不要沉醉於愛情,並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現象;第四章,對氓的負心表示怨恨,她指出,這不是女人的差錯,而是氓的反覆無常;第五章,接著追敘她婚後的操勞、被虐和兄弟的譏笑而自傷不幸;第六章,敘述幼年彼此的友愛和今日的乖離,斥責氓的虛偽和欺騙,堅決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兩斷。此詩通過棄婦的自述,表達了她悔恨的心情與決絕的態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會婦女在戀愛婚姻問題上倍受壓迫和摧殘的情況。
歷史上很多名家是這樣點評的:
歐陽修《詩本義》卷三:《氓》,據《序》是衛國淫奔之女色衰而為其男子所棄困而自悔之辭也。今考其詩,一篇始終皆是女責其男之語。凡言子言爾者,皆女謂其男也。至於「爾卜爾筮」獨以謂告此婦人曰:「我卜汝宜為室家。」且上下文初無男子之語,忽以此一句為男告女,豈成文理?據詩所述是女被棄逐怨悔而追序與男相得之初殷勤之篤而責其終始棄背之辭。
朱熹《詩集傳》:此淫婦為人所棄,而自敘其事,以道其悔恨之意也。夫既與之謀,而不遂往,又責無所以難其事,再為之約以堅其志。其計亦狡矣,以御蚩蚩之氓,宜其有作而不免於見棄。蓋一失其身,人所賤惡,始雖以欲而迷,後必以時而悟,是以無往而不困耳!士君子立身一敗,而萬事瓦裂者,何以異此?可不戒哉!
高亨《詩經今注》:這首詩的主人是一個勞動婦女。她的丈夫原是農民。他們由戀愛而結婚,過了幾年窮苦的日子,以後家境逐漸寬裕。到她年老色衰的時候,竟被她丈夫遺棄。詩的主要內容是回憶已往,詛咒現在,怨恨丈夫,慨嘆自己的遭遇。
陳子展《詩三百解題》:《氓》篇和《谷風》一樣,也是棄婦之詞。這都是關於民間婦女生活的故事詩,可以作為小說來讀。陳灃《讀詩日錄》說:「此篇絕妙。」《谷風》篇的棄婦確是由於其丈夫得新忘舊,《氓》篇的棄婦像是由於其夫始亂終棄。
都給這首詩打了這樣的標籤:棄婦詩。
社會在發展,時代在變遷,如今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解讀它,其實它並非一篇棄婦詩,它是一篇女主勇於追求自己的愛情,努力為之付出, 最後發現所託非人,及時懸崖勒馬的一首詩。
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衝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送子涉淇,至於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既見復關,載笑載言。」只是事與願違,她滿心期待的婚姻並不是美滿和睦的,「於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愛情是美好的,男人沉溺於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 在婚後,女子多年不辭勞苦操持家計,日子漸漸變好,然而隨著女主的年老色衰,男子的虛偽嘴臉逐漸暴露,「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最終女子毅然決然的和男子一刀兩斷,"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在當時的社會階層中,政治、經濟的不平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係上的不平等,女性的社會地位是極其低下的,是丈夫的附屬品,然而這首詩的女子卻能衝破這種婚姻上的不平等,決絕的與男子一刀兩斷,這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魄力的。
你覺得這是一首棄婦詩嗎?歡迎留言和小編討論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