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路人面基大趴,請叫我們【法國布列塔尼朋克天團】
布列塔尼之行 康卡爾到聖米歇爾
聖馬洛
昨晚喝得很high,睡得很晚,今天起床真的是非常痛苦,9點趕到樓下,匆匆扒了兩口早飯,就要上車了,之所以還有時間吃早飯是因為我還不是最晚的。
聖馬洛
聖馬洛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今天離開 聖馬洛 ,行程的第一站是一個叫Malouiniere de la Ville Bague的私人莊園,連老九都說他其實一開始並不想在行程 裡加 入這個,因為感覺比較沒意思,實際上的感受恰恰相反,這個私人莊園真的太漂亮太華麗了,我們一直都在哇喔,哇哇地驚呼。從門口走進莊園到豪宅這一段需要經過一段小樹林,噴泉池和大草坪,莊園主要建築是一幢兩層白色洋房,門口連臺階上都是彩色的爬山虎葉子,色彩斑斕。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女主人是個優雅的 法國 中年女子,熱情nice,一直帶我們參觀講解,而且並不介意我們去摸去碰那些收藏品,從大廳到廚房到儲物室,我們走進每個房間都是被閃瞎雙眼的節奏,感慨著有錢真好。女主人說著這個房子就有300多年的歷史,建於路易十四時期,這裡就是她的「 凡爾賽 宮」。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整個房子裡邊的主題應該是大航海時代,完全是我的菜,光航海時代的大帆船模型就有至少五件,做工精美細緻,客廳牆上的一幅壁畫是 西班牙 冒險家皮薩羅,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皮薩羅名列第62位,他是印加帝國的發現者和徵服者。餐廳裡有一面巨大的櫥櫃,裡邊是各種各樣的盤子,比較珍貴的有17世紀的盤子,盤子中間的圖案是可以定製的,一般都用來繪上家族家徽,費用會昂貴一些,餐桌上燭臺用的水晶是最好的品牌,跟愛麗舍宮用的水晶一樣。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另一側是私人會客廳已經收藏品儲物間,裡邊有很多象牙,獨角鯨的角,鯨魚牙,狼牙等各種動物牙製品,有些被雕刻成精美的手杖,還有一個玳瑁的儲物盒,很輕,在陽光下是紅色半透明的。我們一行人跟劉姥姥進大觀園似的,看到什麼都一驚一乍,女主人的父親是個收藏家,家裡的這些寶貝大多是他的收藏。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前往2樓臥室的樓梯間裡,擺了很多冷熱兵器,甚至還有一門加農炮,牆上的畫也是大航海時代的海戰,大家紛紛拿起各種武器比劃一下,最搞笑的是小帥拿著來復槍指著鐵襠俠,而鐵襠俠用一把左輪手槍指著小帥的襠部,來呀,互相傷害呀。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樓上的臥室也很雍容華貴,牆上的圖案其實都是布軟裝上去的,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牆紙,臥室的窗戶推開就是外邊的草坪花園,採光和視野都非常完美,住在這樣的房子裡真是太幸福了。Yucca說最過分的是庭院裡這家人還有自己的小教堂!不得不說,有錢真好!老九就一直表示想做人家女主人的乾兒子,做牛做馬也願意。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整個屋子裡跟大航海時代相關的物件,繪畫,模型都很多。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離開之前,我們還模仿《唐頓莊園》拍合影,大家一起玩的好處就是,腦洞很多,拍照都非常有趣。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 所有人都看著鏡頭,只有 萬寧 熙和李小帥.....emmmmmm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 男人嫵媚起來,就沒有女人什麼事了。
Malouinière de la Ville-Bague
離開莊園之後我們來到康卡爾小鎮,這裡以盛產生蠔而聞名,而且老九原來就是做生蠔進口生意的,這是他的勢力範圍,車還沒開進小鎮,他就普及了一些軼事:原來小鎮 上海 邊都是住的窮人,有錢人都住山上的豪宅,但現在很多人慕名過來吃海鮮,海邊成了黃金地段,有錢人又開始住在海邊了。
康卡勒
▲ 老九說,我就擅長兩件事:1.進口生蠔 2.秀出短腿
康卡勒
康卡勒
康卡勒
康卡勒
大家船上防水服和膠鞋,有個當地也做生蠔養殖生意的女人帶我們參觀海灘上的生蠔養殖場,介紹了很多關於生蠔的知識, 比如 不同海域的洋流水溫以及浮遊生物都不太一樣,導致生蠔的肉質不一樣,一種圓形的扁的叫 貝龍 ,有種鐵鏽的味道,而最常見的還是凹號,按個頭大小分為不同等級,最大的是0號,其次是1號, 法國 人一般愛吃2,3號的生蠔,而且生蠔按個頭來分級的標準不是長度,而是重量。
康卡勒
康卡勒
▲ 大家都在認真聽講,你們倆......
康卡勒
另外工作人員還跟大家普吉了為什麼生蠔總是12個一打一打地賣,因為大拇指用來計數的話,其他四根手指被關節分成每根手指三部分,一共12部分,方便計數。
康卡勒
康卡勒
康卡勒
我們穿著膠鞋一腳深一腳淺地去海灘上參觀生蠔養殖場,短短的時間裡潮水就漲的很厲害,為了拍合影大家步履蹣跚。
康卡勒
回到岸上之後,大家直接在市場裡買了4打生蠔,坐在路邊臺階上吃,臺階下邊的海灘上全是生蠔殼,吃完之後還有一個小的任務比賽,就是要用生蠔殼畫畫,自己想主題。
康卡勒
康卡勒
康卡勒
康卡勒
我們組小麥負責畫此次行程經過的一些景點,我畫小螞,Yucca畫小蜂,寓意就非常明顯了。我畫的小螞還是蠻可愛的,小麥畫的一些經典也很有辨識度,不過對面組也比較有創意,最後是非常和諧地並列第一。
康卡勒
中飯就在海邊餐廳吃飯,點完單之後我自己走了500米去小鎮上一家家樂福超市買了盒泡麵,最近真的天天吃法餐,非常想念中餐,沒有米飯的話方便麵也是極好的。
康卡勒
康卡勒
從家樂福逛回餐廳,發現大家還在聊天,主菜上得比較慢,但這次的鴨腿是真的挺好吃,飯後甜點的冰淇淋也相當美味,大家一直慢悠悠吃到3點多,直到3點半才集合,一起上大巴前往這次行程的最最最壯觀也是最最最期待的一個目的地——米歇爾山!
康卡勒
康卡勒
出發之前在海邊還看到一個拉手風琴的女人,上了年紀但氣質超棒,我給她拍照也給了一歐元的零錢,老九還找她拍了一段視頻,是用英文說歡迎來到康卡爾,雖然沒有給她錢,但她還蠻樂意合作的,中文也學得很快。
康卡勒
▲容顏總會有老去的一天,但歲月沉澱出來的氣質才是最具魅力的
布列塔尼
前往 聖米歇爾山 大約只要半個多小時,但是到達之前需要先在島外的停車場下車,帶上所有行李去坐官方的擺渡車,當小島上巨大的聖山出現在我們眼前時,還是被震撼到了。當時正好是傍晚,光線很好,整個小鎮,城堡,修道院,跟山體幾乎融為一體,大體上是圓錐形結構,最高處就是修道院的堅定,直衝雲霄,氣勢恢宏,讓人讚嘆不已。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大伙兒都等不及先去酒店check in,大包小包的行李都堆在棧橋上,就開始拍合影,這一路拍了很多大家一起跳的照片,但真的沒有一次是跳齊整的,攝影師表示蹲拍很辛苦,大家跳得也很辛苦。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特拉斯布拉德酒店
我們從國王之門進去,住在聖山腳下的Hotel Les Teerrasses Poulard酒店,這家酒店最便宜的房間一晚上也要200多歐,貴的400多歐,依山而建,靠近最高處的城牆以及修道院,地理位置非常好,今晚整個酒店的房間都被我們包下了,太任性。有些房間視野很好,往北能看到山頂城堡,往南看我們來時的河流出 海口 和大橋。
特拉斯布拉德酒店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特拉斯布拉德酒店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放下東西之後我就自己背包出門逛,趕在日落之前,在城堡附近走了一圈之後,從La Tour Gabriel的塔樓走海灘繞到小島的 西北 角,這裡有一座礁石上的小教堂,我從外側攀爬教室到教堂 西北 牆外側,然後再這裡放無人機,俯瞰整個聖米歇爾,無法用語言形容的震撼。後來聽小夥伴說當時我放無人機時候他們在城牆高處,還衝著我們無人機揮手,但我沒注意到。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無人機視角從海上俯瞰 聖米歇爾山 。曾經 聖米歇爾山 是一個島,因為填海造田以及河口泥沙淤積的緣故,如今的 聖米歇爾山 已經與陸地連在一起,漲潮的時候也只是北邊 臨海 ,而現在 法國 政府也在尋求各種方案可以讓聖山回歸原來的狀態——退潮時連著陸地,漲潮時成為孤島,那樣將會更吸引人。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
無人機下降的時候有點難受,礁石上沒什麼合適的平臺,而且風大,一直被吹得比較晃,費了好大勁才降落,然後背上包小心翼翼地爬下礁石,後來發這個視頻的時候,好多來過聖米歇爾的朋友都問我是怎麼爬上去的,看來在他們看來這個教堂邊的峭壁的確「無路可走」。
聖米歇爾山修道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