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起杭州,潮湧清江。自2016年開始,杭州攜手恩施,歷經4年東西部扶貧協作,實現恩施州八縣市整體脫貧出列。脫貧攻堅質量怎麼樣、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農」工作成效。杭州與恩施繼續瞄準鄉村振興目標,紮實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人居環境整治、鄉村旅遊……一張張擘畫的新藍圖,正在逐步變為現實。
恩施州借鑑杭州打造全國鄉村振興示範區的經驗,不斷完善鄉村振興體制機制,配好解鎖鄉村振興的「金鑰匙」,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蹄疾步穩再出發。
農業強 農民富
產業興旺是關鍵
11月12日,記者來到鹹豐縣忠堡鎮馬倌屯村。環村公路懷抱中,大棚園、荷花園、苗木園星羅棋布。「馬倌屯,今非昔比。」馬倌屯村黨支部書記林安平說。
馬倌屯曾是鹹豐縣重點貧困村之一,2013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74戶569人,2016年底,馬倌屯村率先脫貧。
鹹豐縣忠堡鎮馬倌屯現代農業產業園區
鹹豐縣忠堡鎮馬倌屯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村民在幹農活
脫貧不是終點。2016年,馬倌屯村開始規劃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餘杭區結對幫扶鹹豐縣後,這個項目深深刻上了杭州印記。2018年至今,餘杭區已投入資金1100萬元,建設智能化溫室大棚和農業指揮中心,使農產品種植過程管理和追溯信息化。如今,鹹豐-餘杭現代農業產業園設施完備,技術成熟。
「農業產業園+合作社模式,讓全村村民變為股民,為100餘戶貧困戶提供了就業崗位。」忠堡鎮人民政府駐馬倌屯村「尖刀班」隊員巴登峰說。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
杭州舉全市之力,增強恩施州產業造血功能,加速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目前,102家浙商企業在恩施州落地投產達40餘億元,建成23個產業園區和123個規模化種植養殖基地,帶動全州形成茶葉、中藥材、生態種植養殖、高山果蔬四大特色產業。
在利川市,杭州市蕭山區引進精細化現代農業模式,建成利川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園,將農舍改造成藏紅花催芽溫棚,建立藏紅花研究院,為當地農民提供技術培訓。
利川高科技現代農業產業園藏紅花
在恩施市,杭州市幫助引進技術,將往年無人採摘的夏茶加工成抹茶,提高茶產業附加值。2019年,直接受益農戶4936戶,茶農增收1136萬元。
在建始縣,杭州市濱江區成立建始濱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用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建設現代化蛋雞養殖場,創新產業合作模式,讓貧困村當股東,一舉消滅92個重點貧困村集體經濟「空白」。
人氣聚 素質高
人才振興是支撐
鄉村振興要培養造就一支「三農」工作隊伍。培育鄉村黨支部書記、實施致富帶頭人「領頭雁」工程、培養新型農民……杭州市充分發揮「幫帶」作用,為恩施州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宣恩縣李家河鎮柏子坳村,曾經的荒山已變成花椒林。2016年,當地青年盧雲返鄉,發展花椒種植產業,採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
杭州市西湖區扶貧幹部實地考察盧雲的花椒基地
2018年9月,盧雲參加杭州西湖區針對宣恩縣貧困村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後,決定籌建花椒加工廠,但資金緊缺。西湖區掛職幹部、宣恩縣副縣長裘凱經過協調,為盧雲籌集了40萬元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
建廠房、購設備,盧雲的加工廠運作起來了。宣恩縣東西部扶貧協作辦公室在理念和資金上給予幫扶,還為盧雲的花椒銷路牽線搭橋。
今年,宣恩縣已有3個鄉鎮共發展1110畝九葉青花椒種植,帶動369戶村民就業,其中貧困戶佔200餘戶。盧雲在新種植的500畝花椒林中套種蜜薯,新增帶動51戶村民就業。
「要脫貧,先要培育致富帶頭人。」4年來,杭州市幫助恩施州累計開展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6394人次,其中經過培訓創業成功2997人,幫助帶動27722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孕育出「花椒姐」「麵條姐」「蓴菜哥」「湖羊叔」等創業致富帶頭人,為恩施州的脫貧攻堅和後續發展注入了強勁的人才動力。
「花椒姐」
「培養致富帶頭人是可持續發展的做法,哪怕有一天扶貧工作隊撤回了,但品牌留在了當地,創新理念留在了當地。」在浙江大學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雪兵看來,這就是「帶不走,留得住,變輸血為造血」。
杭州充分發揮「創新創業之都」的優勢,幫助恩施州培育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和新型職業農民。今年,杭州市江幹區在恩施市屯堡鄉花枝山村打造了一個「網紅直播村」。貧困戶「秀秀大姐」已成為「帶貨達人」,她售賣的臘肉月銷售額近4萬元;致富帶頭人「老農民」直播紅米,預售80%;有志青年「小情歌」逆襲……這些「農民網紅」,演繹著一個個堅持不懈、開拓創新、回鄉創業的動人故事。
生態好 鄉風淳
宜居宜業是基礎
恩施市盛家壩鎮龍洞河村楓香河自然村,土家吊腳樓星羅棋布。
東西部扶貧協作春風吹醒了這個古老村莊。2018年,杭恩兩地政府部門與浙江新湖慈善基金會、中國農業大學「小雲助貧中心」團隊聯合,開闢扶貧協作項目,推進楓香河自然村綜合性治理。今年5月1日,楓香河以嶄新面貌迎接客人。
好生態,孕育好「錢」景。楓香河村民謝良華趕上扶貧項目,自籌資金17萬元,加上新湖慈善基金會支持的6萬元,翻修老房子辦民宿,平均每月增收近2000元。楓香河自然村有40戶村民,目前有22戶村民改造老屋辦民宿,並全部納入合作社統一管理。
恩施市盛家壩鎮龍洞河村楓香河自然村吊腳樓
除了民宿,更多市場元素湧入山村。村民土地流轉後,每畝每年有200元保底收益,種植的藤茶產業也能帶給村民收入和利潤分紅。
因地制宜,打造宜居宜業宜遊村莊。利川柏楊壩鎮永興街今年相當「火」。永興家園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位於永興街,文化廣場、衛生室、閱覽室、技能培訓學校一應俱全。如今,村民上樓回家,下樓掙錢,幸福生活如此簡單。
今年7月,「網紅街」每天上午10點舉辦一場20分鐘的「龍船調」演出,表演者大多是村裡的文藝志願者。另外,從柏楊壩鎮58名「村花」中選拔出來的幾位佼佼者正式「上崗」,為利川特產代言,直播帶貨。僅半個月,「網紅街」迎來6000餘人打卡,收入超300萬元。
村民腰包鼓起來,文明鄉風也讓村莊的「裡子」美起來。恩施市盛家壩鎮二官寨村加強鄉風文明軟體基礎建設,文明鄉風的培育,離不開「杭州經驗」。「今年8月,我有幸參加杭州市對口幫扶貴州黔東南州、湖北恩施州鄉村振興幹部培訓班,深入學習了人居環境整治、院落布局等鄉村振興的『杭州經驗』,回來就付諸實踐。」 二官寨黨支部書記康尚說。
「杭州開辦對口幫扶恩施、黔東南鄉村振興工作培訓班,為杭州與兩地東西部扶貧協作向鄉村振興過渡邁出了第一步。」杭州市副市長王宏在開班式上講話時說。
惠遊湖北 • 怎麼預約 ?
關注「恩施文旅號」
點擊文旅號下方菜單「硒遊微網」
點擊「惠遊湖北預約」
趕快行動!
預約你想去的恩施景點!
信息來源:杭情施意
原標題:《杭情施意丨配好鄉村振興「金鑰匙」》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