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600mm望遠鏡伸向夜空,圓形房頂上為啥有大裂縫?

2020-12-17 建安視角
位於江蘇省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上的紫金山天文臺舊址圓頂觀象臺。(李倫 攝影)
紫金山天文臺大赤道儀室內德國蔡司生產的600mm天文反光望遠鏡。(李倫 攝影)
站在海拔448.9米的紫金山主峰北高峰俯瞰紫金山天文臺建築群。(李倫 攝影)
四柱三間的紫金山天文臺石牌坊,周身以石勾欄圍護。(李倫 攝影)
1984年9月張鈺哲先生按原牌文重書的紫金山天文臺奠基紀念。(李倫 攝影)

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紫金山)的第三峰上,海拔250米,始建於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是總部,在青海等地還有同名的其他觀測臺。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標誌著中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1913年10月,日本在東京召開亞洲各國觀象臺臺長會議,日本人邀請法國教會在上海的觀象臺代表中國參加會議。消息傳出,舉國譁然。時任中央觀象臺臺長的高魯,發誓要建造一座中國人自己的天文臺,後來高魯轉任法國公使,由廈門大學天文系主任餘青松接任觀象臺臺長。當時造天文臺為了發揚「中國」的天文,要求必須是中國式建築。

紫金山天文臺建於1929——1934年,由余青松、楊廷寶設計。最終建成的紫金山天文臺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風景秀麗的第三峰上。牌樓採用就地開採的毛石作三間四柱式,覆藍色琉璃瓦,跨於高峻的石階之上。建築間以梯道和棧道通連,各層平臺均採用民族形式的鉤闌,建築臺基與外牆用毛石砌築,與山石渾然一體。這是我國自行設計建造的第一座現代化天文臺,具有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和韻味。

楊廷寶(1901.10-1982.12),1901年10月2日出生於河南南陽,中國近現代建築設計開拓者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建築學家。作為建築大師,他用他的建築說話,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工程建築、南京民航候機樓、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北京圖書館等,這些著名建築的背後都有他的名字。天文臺舊址一層的奠基石,原碑文由大牌漢奸汪精衛題寫,後來被毀。現為張鈺哲先生在1984年9月按原碑文重書。張鈺哲,中國現代天文學家,「中華」小行星的發現者,民國時期的紫金山天文臺臺長。

600mm反光望遠鏡伸向夜空,圓形房頂上為啥有大裂縫?在紫金山天文臺舊址的觀測室裡,有一架1934年從德國進口的600mm反光望遠鏡,是當時遠東最大的望遠鏡,現已「退役」。天文臺的屋頂造成圓形,並且還要圓頂上開有一處大裂縫(天窗),一直從屋頂的最高處到與牆壁的連接面,在圓頂和牆壁之間安裝有車輪、軌道,使用電動機可以讓圓形屋頂360度轉動。這樣,不管天文望遠鏡指向天空的什麼方向,只要轉動一下圓頂,把天窗轉到鏡頭前面,就可以看到任何方向的天空。把圓頂上的天窗關起來,可以保護天文望遠鏡不受風雨的侵襲。

相關焦點

  • 紫金山天文臺,三間四柱式牌樓,觀象臺的圓屋頂可以360度轉動
    (李倫 攝影)紫金山天文臺大赤道儀室內德國蔡司生產的600mm天文反光望遠鏡。(李倫 攝影)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紫金山)的第三峰上,海拔250米,始建於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是總部,在青海等地還有同名的其他觀測臺。
  • 紫金山天文臺:夜空中的「聚會」等天象亮相2月星空
    中新社發 金月全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社南京2月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發布2月天象:鬼星團合月、水星東大距、夜空中的「聚會」、金星合月等天象將先後登陸2月星空劇場。本月,太陽系的幾顆「大行星」將成為天空劇場的「主角」,為公眾帶來「亮晶晶」的天幕演出。 2月初,鬼星團合月將率先登場。
  •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
    在南京的紫金山天文臺,我們就可以通過天文望遠鏡解天體變化。  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 葛永良:天文望遠鏡是這個,有的是直接用眼睛看,有的它並非是用眼睛看。而是後面有一個接收設備,接收設備有的是照相、有的是測光的光電頭、有的是色譜儀,這些都是終端設備。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中秋觀月系列科普活動
    9月14日晚6點,中國藥科大學江寧校區,十多架不同口徑的望遠鏡陸續架設起來,指向天空,等待月亮升起,其中有最大口徑200mm,焦距2400mm的望遠鏡。如此大的陣勢吸引了周圍散步和鍛鍊的學生的迅速圍觀。
  • 紫金山天文臺:夜空中的「聚會」等天象亮相2月星空
    中新社發 金月全 攝 圖片來源:CNSPHOTO 中新社南京2月2日電 (楊顏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日發布2月天象:鬼星團合月、水星東大距、夜空中的「聚會」、金星合月等天象將先後登陸2月星空劇場。本月,太陽系的幾顆「大行星」將成為天空劇場的「主角」,為公眾帶來「亮晶晶」的天幕演出。2月初,鬼星團合月將率先登場。
  • 在中國第一的天文臺俯瞰金陵|紫金山天文臺記遊
    長大後的我們,埋頭拾六便士,有多久沒仰望過星空?說起天文臺,總覺得神秘又神奇。五一期間,我們帶孩子前往紫金山天文臺。久聞大名,卻一直未能得見。與其說是出遊,不如說是一次天文朝聖之旅。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人自己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天文學研究基地之一,紫金山天文臺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這裡是《小歡喜》裡喬英子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在天文人心中,這裡許是天文學的最高殿堂。天文臺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第三峰上。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南京天文科普歷史研討會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南京天文科普歷史研討會 2017-08-16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他們舉辦的活動曾被有關單位拍攝成新聞簡報和新聞片;天文小組編著了《天文望遠鏡》和《月宮暢想曲》兩本天文普及讀物;他們動手製作的望遠鏡與拍攝的圖片等曾在民主德國展覽,為南京的天文科普教育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討會上,我國著名行星科學專家、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張家祥講述了天文小組成立的往事及其在天文小組學習工作的經歷。
  • 紫金山天文臺毫米波望遠鏡發現初始塌縮階段的纖維狀分子雲
    科研人員利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13.7米毫米波望遠鏡觀測發現巨蛇座纖維狀分子雲(The Serpens filament)正處在初始塌縮階段。研究人員利用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13.7米毫米波望遠鏡對巨蛇座纖維狀分子雲進行了7種分子譜線的成圖觀測(圖1)。研究發現該纖維狀結構是巨蛇座分子雲中最為寧靜的區域,其非熱運動接近於聲速。
  • 195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神秘來賓
    大約上午10點,在紫金山天文臺(下稱「紫臺」)擔任臺務秘書的李元突然被副臺長孫克定叫去,布置接待任務。 隨後,臺裡召開了全體職工會議,由孫副臺長宣布注意事項:「今天我們接到南京辦事處的通知,下午有中央首長來視察參觀,大家守在各自的崗位上工作,不要隨便走動……」 這樣隆重的安排前所未有,大家心裡都裝著一個疑問:中央首長是誰呢?
  • 【魅力江蘇】繪製中國人自己的銀河畫卷——探訪國立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上)
    這裡山勢巍峨,樹木蔥蘢,眾多名勝古蹟掩映其中,位於山峰之巔,有一座古老的天文臺,好似綠洲中的一顆明珠,分外奪目耀眼。它就是聞名世界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1934年建成時被命名為「國立紫金山天文臺」。當年,這第一座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融東西方特色的現代天文臺,因裝備精良、人才薈萃,曾獲「東亞第一」的美稱。
  • 一顆火流星照亮夜空!紫金山天文臺專家:很可能有隕石
    8 月 16 日 22 點 59 分左右一道超強亮光照亮徐州夜空很多目擊者為之驚嘆據了解,亮光來自一顆綠色爆裂火流星屬於英仙座流星群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徐偉彪稱很可能有隕石墜落據艾山天文臺全國流星監測網(CMMO)消息,2020 年 8 月 16 日 22 點 59 分左右,艾山天文臺全國流星監測網(CMMO)多臺站記錄到一顆綠色爆裂火流星。
  • 在中國第一的天文臺俯瞰金陵|紫金山天文臺記遊
    長大後的我們,埋頭拾六便士,有多久沒仰望過星空?說起天文臺,總覺得神秘又神奇。五一期間,我們帶孩子前往紫金山天文臺。久聞大名,卻一直未能得見。與其說是出遊,不如說是一次天文朝聖之旅。紫金山天文臺,是中國人自己建的第一座現代天文臺,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作為中國最重要的天文學研究基地之一,紫金山天文臺在國內外享有盛名。這裡是《小歡喜》裡喬英子心心念念想去的地方。在天文人心中,這裡許是天文學的最高殿堂。天文臺位於南京東郊紫金山第三峰上。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坐落於南京紫金山西山腰上,是一個兼顧科研與科普遊覽功能的天文機構。很多人可能覺得紫金山天文臺一定能體驗天文望遠鏡吧?很遺憾,紫金山天文臺的天文觀測儀器僅供部分參觀,嚴禁觸碰。圖為圭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期便開始使用,古人能依據投射其上的日影長短來推測一年(回歸年)的時間長短及劃定不同季節的節氣。圖為天球儀,古稱渾天儀,球面上鑲有1449顆恆星,還能演示星座的周天運動。圖為地平經緯儀,能夠用來測定天體坐標。紫臺大院內有一個隕石博物館,陳列著十幾件天外飛石,可供遊客參觀。圖為橄欖隕鐵。圖為橄欖石鐵隕石。
  • 紫金山天文臺改博物館不全是霧霾惹的禍
    近日,「南京紫金山天文臺變身博物館」的消息引起廣泛關注,至於為什麼化身博物館,人們似乎紛紛將矛頭指向「霧霾」,說它就是罪魁禍首。  記者從江蘇省氣象臺了解到,50年來,南京日光強度下降了14%,南京的天空變得越來越暗淡。南京有效天文觀測日,即1年中能夠進行天文觀測的天數,10年間減少了50天。
  • 紫金山天文臺:天宇上演「紅超巨星」追月
    中新網南京8月26日電(楊顏慈)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6日消息,當天傍晚,心宿二伴月將登臨天宇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2020年夏至日環食科普活動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2020年夏至日環食科普活動 2020-06-30 紫金山天文臺 【字體: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負責貴州銅仁、南京紫金山、青海德令哈等觀測點活動。  銅仁觀測點設在銅仁市西南郊的撻扒洞村,位於此次日環食的環食帶中心線上,環食食延為46秒。活動包括開幕式、專家訪談與講解、媒體採訪、觀眾觀測、觀測直播等內容。此外,聯盟輪值主任、國家授時中心研究員竇忠研究員和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季海生等進行現場講解。
  • 紫金山天文臺:流星雨拉開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
    中新社南京1月3日電 (徐珊珊)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消息,新年伊始,象限儀流星雨3日晚將迎來峰值。隨著「許願流星」划過夜空,2021年「天象劇場」大幕就此拉開。象限儀流星雨與英仙座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並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
  • 紫金山天文臺舉辦2019年公眾科學日活動
    5月18日至19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本部和青海觀測站、青島觀象臺舉辦2019年公眾科學日活動,向公眾傳播科學知識。  科技周廣場活動  江蘇南京:5月22日,2019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暨玄武區第三十一屆科普宣傳周活動舉行,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的工作人員在活動現場展區,帶來了隕石樣本和天文望遠鏡。隕石是天外來客,攜帶了有關太陽系起源和演化的科學信息,展示的隕石樣品分別是阿根廷鐵隕石、美國Brenham橄欖隕鐵和西北非普通球粒隕石。
  • 紫金山天文臺發現新彗星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為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本報訊 記者昨天獲悉,國際小行星中心4月13日發布了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剛發現的一顆新彗星C/2017 E2,命名為Tsuchinshan(紫金山的威妥瑪拼法),這是第四顆以紫金山名字命名的彗星。
  • 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圍約30公裡,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古往今來,紫金山就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不久前,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了「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紫金山天文臺成為首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