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碟這麼小真的吃得飽嗎?藉由「日式定食」走進日本的飲食文化

2020-12-13 素食計劃

每個月總要有那麼一天,放下沉重的減肥的心理負擔,放肆地吃些甜品和油炸食品,畢竟女孩子對這種高幸福感的美食是完全沒有辦法抗拒的。於是秉持著這种放縱的心理,我和小夥伴早早就來到了之前心動已久的日料店,企圖用行動來表達對美食的渴望。吃飯時點的菜不少,但印象深刻的要屬炸豬排定食,不僅菜品搭配合理健康,而且吃起來讓人特別有滿足感。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飲食文化,正好可以借著今天的日式定食聊一聊。

「日式定食」簡單來說就是中文裡的套餐,也是日本餐進餐形式的一種。為了兼顧健康,定食的分量都是按照科學標準來的,一般以一個菜為主,配合小菜、米飯、鹹菜和醬湯。就像上圖裡展示的我今天吃的炸豬排定食,主菜是咖喱炸豬排配合米飯,然後四周分別擺著小鹹菜、嫩豆腐、青菜沙拉小菜和海帶豆腐味增湯。

最初看到這麼滿滿的一份套餐,其實難免會生出一種華而不實的感覺來,因為哪怕菜品再豐富分量卻都十分小,這麼一口一道吃下去怎麼能夠填飽肚子呢?其實這樣的搭配不只為了兼顧健康,還和日本的用餐習慣有關。日本人對美食一直秉持著淺嘗輒止的態度,哪怕是很美味的食物,吃到七八分飽也會自覺地放下筷子。小巧的餐具雖然限制了食物的量,但一口一口細嚼慢咽地吃下去,居然也真的產生了飽腹感甚至感到很幸福,或許這也是日本肥胖率低的原因之一吧。

定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的飲食文化和食材傾向。在日本一直有著「一湯一菜」的飲食說法,也就是食物除了米飯外必須要有一道湯品和一道主菜,這最開始是禪寺的習慣,後來慢慢推廣開來也就被大家所沿襲了。而在主菜的食材方面,佔比較多的是炸物和煎烤肉類,比如炸雞塊、炸豬食、烤鰻魚和烤肉等,當然也有些其他的像是生魚片或者漢堡之類的食物。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寺廟裡會提供一種豆腐定食,主食顧名思義就是豆腐,雖然清淡但食材本身味道的鮮美不言而喻。

每個國家的飲食套餐都包含著本國的特色,像是日本定食就充分地展現了其中小而精的文化特點。韓國也有獨具本國特色的定食,韓定食的前身是朝鮮時代的宮廷料理,流經到現代也形成了自己的規格,其中最有特點的就是豐富的各式小菜,相信吃過韓式料理的朋友都深有體會。近些年來中餐逐漸重視起了飲食搭配和營養健康,吃什麼和如何吃也一再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相信很快我國的「中式定食」也一定會發展得越來越好!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分享,如果你喜歡我的內容還請多多點讚、收藏、評論和轉發,以及如果你有關於日本飲食文化的其他見解,也請一定要留言告訴我,因為大家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相關焦點

  • 碗碟這麼小真的吃得飽嗎?藉由「日式定食」走進日本的飲食文化
    吃飯時點的菜不少,但印象深刻的要屬炸豬排定食,不僅菜品搭配合理健康,而且吃起來讓人特別有滿足感。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起日本的飲食文化,正好可以借著今天的日式定食聊一聊。「日式定食」簡單來說就是中文裡的套餐,也是日本餐進餐形式的一種。為了兼顧健康,定食的分量都是按照科學標準來的,一般以一個菜為主,配合小菜、米飯、鹹菜和醬湯。
  • 日式定食真的很適合作為工作日午餐,盤點無錫市中心那些定食餐廳
    日式定食真的很適合作為工作日午餐,盤點無錫市中心那些定食餐廳日式定食,其實就是日本的便當,相當於我們說的簡餐、盒飯。不得不說,日本在美食方面真的是有一定功夫的,雖然沒有國內那麼多的菜系,但是他們把不多的菜式做的異常的精緻,這種精緻的飲食,深受現在國內廣大年輕人的喜愛。日式定食,近幾年在無錫很受歡迎,自從吃過一次後就愛上了,無錫市中心開了好多的定食餐廳。今天就我本人吃過的市中心定食餐廳,給大家盤點盤點。
  • 為什麼日本女生從不健身卻那麼瘦?原來她們都這樣吃東西
    善搭配,重原味 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一種飲食目標:一天吃30種食材。 在日本,大部分日式料理都以魚類、豆類、稻穀類、蔬菜及水果這5大類食材為主。
  • 「和食」:日本人的長壽秘訣,走近日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和食,日本如何把和食做成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然,無論多麼健康的食物,過多攝取依然不利於健康,而日本人自古以來講究吃八分飽,留下了「常吃八分飽,不把醫生找」的諺語。和食的套餐種類雖多,但量都不大,不會讓人吃得有飽腹感,恐怕由於這個原因,日本的胖人相對來說少得多。不過,日本人的飲食生活在二戰後也有很大變化,例如由米飯變為麵包,由魚貝類改為牛肉等,出現了動物性蛋白質和動物脂肪很高的飲食文化。
  • 日本的飲食文化!
    日本和食中較有特色的包括壽司、刺身、納豆、天婦羅、章魚燒、鰻魚飯、竹輪、蕎麥麵、牛丼、拉麵、生魚片,以及擺設得非常精緻的懷石料理等。傳統的日本和食以米飯為主食,然後配上魚、肉、蔬菜或醬菜等其他菜餚和湯。
  • 日式料理,「和食」和「洋食」有哪些不同?又是如何發源而來的?
    說到日本這個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國家,我首先想到的便是日本的「飲食文化」了,大家都知道,日本把他們國家的菜餚稱作為「日本料理」,而你知道日本料理又分為「和食」和「洋食」兩大系的嗎?【和食】和食是什麼?簡單點來說就是日本"大和民族"發明的食物,我們常見到的「和食」就有壽司、鰻魚飯、生魚片等等,日本的「和食」不僅從造型、配色,還是從用餐體驗、營養搭配方面,都做得細緻入微,正宗的日本「和食」除了要選精良的食材之外,那些碗碗碟碟,筷子勺子都透著學問和講究的,「和食」一般以清淡口味為主,米飯類和麵條類為主食,副食一般都是配新鮮的魚蝦等海產,再輔上日本著名的「清酒」的。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反觀日本,遣唐使從古代中國學得了一人一套食具的講究,明治維新時又受到了西方分餐的影響,日本的分餐制幾乎是從娃娃抓起的。二戰後,政府免費供應給小學生的午餐就採取了單獨的餐盤分裝,因此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分餐制就已經完全滲透了日本。
  • 日本主婦曬「輕食」吃法,一天三頓這麼吃,難怪身材這麼好!
    日本主婦曬「輕食」吃法,一天三頓這麼吃,難怪身材這麼好!重新定義一日三餐,進入第四消費時代以來的日本人,在飲食上也開始追求簡單的狀態,於是,在日本主婦界開始刮起來一股「輕食」風。打開今天的美食分享,就有一位日本主婦曬出來的「輕食」吃法火了。注重清淡的口感,也追求少油少鹽的低糖做法,烹飪出健康輕食。如圖所示,一天三頓這麼吃,難怪身材能夠保養的這麼好。
  • 從飲食上來看,日本人為什麼這麼長壽?
    其實,仔細研究日本人的飲食習慣,你就會發現,日本人之所以平均壽命如此之高,和他們對飲食的講究分不開關係。身體健康的基礎,和我們每天吃的食物,可謂是息息相關。從飲食上來看,我們也許能夠找到答案,日本人為什麼這麼長壽。第一點:日常飲食注重食之本源,口感清淡。
  • 一份日本學生餐的啟示:為什麼全世界最瘦的是日本人?
    貌似是清水煮的白菜、黃瓜和精肉,看不到一點油星;小魚乾非炸非炒,黑黢黢的實在難看;唯一能稍微引發食慾的可能就是一碗日式的豆腐、胡羅卜亂燉,主食就是在中國家長看來食量大的孩子絕對吃不飽的一小碗加了糙米的米飯。
  • 日本文化專題第十一回:細說日本飲食文化
    百度文庫《日本人的飲食習慣及原因》而現代的健康飲食觀念及走向也與這一理念不謀而合,提倡原汁原味,減少人工步驟,少油少鹽少糖,水煮,清蒸,涼拌等。2013年12月,日本和食文化成功登陸世界無形文化遺產,世界範圍內迅速掀起了一場日本料理熱。而一說到日料,第一反應就是生魚片,其實大部分中國人是接受不了的,日本人也認為中國人都不愛吃生的東西。
  • 日式定食真的很適合作為工作日午餐,盤點無錫市中心那些定食餐廳
    日式定食真的很適合作為工作日午餐,盤點無錫市中心那些定食餐廳日式定食,其實就是日本的便當,相當於我們說的簡餐、盒飯。不得不說,日本在美食方面真的是有一定功夫的,雖然沒有國內那麼多的菜系,但是他們把不多的菜式做的異常的精緻,這種精緻的飲食,深受現在國內廣大年輕人的喜愛。日式定食,近幾年在無錫很受歡迎,自從吃過一次後就愛上了,無錫市中心開了好多的定食餐廳。今天就我本人吃過的市中心定食餐廳,給大家盤點盤點。
  • 日本飲食文化的「生」和「鮮」
    本次遊學團走進了日本的食品企業、醫院、學校、養老機構等地方,深入考察日本的營養健康行業,開闊視野、學習經驗。7月2日,國際遊學團首先到達第一站名古屋(なごや),名古屋位於日本愛知縣的西部,是日本三大都市圈(東京大都市圈,京阪神大都市圈,名古屋大都市圈)之一。名古屋大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屬於日本二戰前規定的國內六大都市之一;同時,作為重要的港口城市,也是日本五大國際貿易港中的一個。
  •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食之精緻?
    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食之精緻?每次一提到日本人的飲食,很多人都會想到他們對待食物和烹飪的態度十分講究。不僅追去食物的新鮮度,還追求營養搭配,以及造型審美。那麼問題來了,日本人的一日三餐,為什麼要食之精緻?第一點,是為了注重食物本身的味道。日本人的食之精細,在於追求清淡口感。
  • 在日本,「輕食」食譜成為餐桌新寵,網友:這麼吃更健康
    在日本,「輕食」食譜成為餐桌新寵,網友:這麼吃更健康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相對應的快餐文化也應運而生。但是,步入第四消費時代的日本社會,最近這幾年,則開始出現和快餐截然不同的飲食,被稱作「輕食」。因此,在日本,「輕食」食譜也成為了人們餐桌上的新寵。所謂的「輕食」,其實並不是一種食物,或者食材,而是一種飲食方式,一種飲食態度。
  • 為什麼日本女生從不健身卻那麼瘦?原來她們都這樣吃東西
    答案很簡單日本女生之所以這麼瘦是獨特的日常生活習慣+特殊的國情造成的。日本特殊的飲食習慣要分析日本女生長不胖的原因,還得先追溯到日本長久以來的「食育」教育上。低熱量,多蒸煮日本人吃的食物都是偏清淡且低熱量的,所以我們在日本料理中多見生食。他們習慣蒸、煮的烹飪方式,大量保留食材的營養,減少油炸製作方式。善搭配,重原味日本厚生勞動省在1985年《為了健康的飲食生活指南》中提倡一種飲食目標:一天吃30種食材。
  • 日韓料理為什麼這麼多碗碗碟碟
    看看隔壁踐行分餐制,碟碟碗碗鋪滿全桌,吃個飯就像搞餐具展示的韓國和日本,那才真正讓人頭大。 的確,「西方分餐,東方合餐」的固有印象該被打破了,東方人分餐起來,可比西方人精緻講究得多。
  • 真愁人,日韓料理咋這麼多碗碗碟碟
    反觀日本,遣唐使從古代中國學得了一人一套食具的講究,明治維新時又受到了西方分餐的影響,日本的分餐制幾乎是從娃娃抓起的。二戰後,政府免費供應給小學生的午餐就採取了單獨的餐盤分裝,因此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分餐制就已經完全滲透了日本。
  •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的嗎?權威研究告訴你背後真相
    吃得越飽,死得越早,是真的嗎?權威研究告訴你背後真相。據有關數據調查發現,人的一輩子最多可吃50噸食物,當吃滿這個量的時候,人也就差不多走完一生。很多年前我國健康時報記者前往日本探究長壽秘訣,發現那裡的長壽老人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特徵,飲食健康,細嚼慢咽,吃飯只吃七分飽。吃七分飽,並不是吃不起飯,在長壽方面確實有一定的科學依據。關於吃的說飽死的越早,美國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還記得一群猴子嗎?
  • 日本飲食文化——日本料理
    日本飲食,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用餐,美食擺上桌,拿起筷子準備用餐之前,都會看到他們虔誠的眼神,雙手合十,對著滿桌的美食表達感謝和敬意,並真誠的說道「我要開動了」。 這項舉動並不僅僅是「禮儀規範」而裝裝樣子,而是發自內心的虔誠與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