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場的線上生意經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菜市場的線上生意經

傳統肉菜市場紛紛上線買菜平臺 店家平臺街坊能否三方受益?

工作在珠江新城CBD的白領一族,最近有了「逛市場」的新辦法——在休息間隙用手機下單,肉菜市場的自有配送員把肉菜直接送到公司門口,只要把它們存放在寫字樓冰箱,下班就能直接拎回家做飯。

隨著生鮮電商行業的發展,加上疫情期間生活習慣的改變,線上買菜的方式被越來越多消費者所接受,傳統肉菜市場原有的消費模式受到衝擊。然而,市場經營者認為,傳統肉菜市場依然具有多方優勢,未來要保持競爭力,須朝多元化、多功能方向發展——其中,完善線上配送平臺至關重要。

市場老闆:肉菜再新鮮也要有客人才行

「疫情期間,我幾乎一次也沒踏進市場,都是在線上買菜。」家住天河北的張小姐說,儘管生活逐漸恢復正常,但線上買菜方便又省事,已經形成習慣,「雖然市場離家只有10分鐘路程,現在只有順路時才會到市場買菜。」消費模式的變化,使傳統逛肉菜市場的方式變得有些「過時」。

廣州肉菜市場行業協會會長李雪金表示:「疫情發生前,接到肉菜市場升級改造任務,有些市場經營者有點不知所措,追問我如何是好,我認為5G、溯源、環保、新科技以及服務將是我們未來發展的方向。」加入新技術,如穗和肉菜市場、增城鮮毗鄰就採取了新的監督系統——管理人員只要在總控室,就可以通過網絡直接獲悉每個檔口的銷售數據,以此減少人員巡查的成本;在模式創新上,廣州市肉菜市場協會引進本地大品牌,確保溯源的可行性,並對接扶貧地區,使貨物從幫扶對象到肉菜市場,減少中間環節,降低成本。

有肉菜市場老闆對記者表示:「市場比以前再乾淨整潔,肉菜再新鮮,價格再優惠,也要有客人才行。」

優勢:貨品有保障 選擇性更大

要適應新的銷售生態,爭得一杯羹,開闢線上銷售渠道至關重要。日前,記者走訪市場發現,部分傳統肉菜市場已經開設線上平臺,配置自有配送團隊。在珠江新城某肉菜市場,一家與市場合作的平臺公司負責人盧先生介紹其運營模式:「商家進駐我們的小程序,各自管理自己的線上店鋪,定價、做優惠,客戶可以選擇不同商家的商品,統一下單,我們後臺接受下單後到不同商家『揀貨』,集齊商品後進行配送。」

事實上,這種配送方式與目前許多大型生鮮配送平臺的操作模式差別不大。一名行業人士稱,區別在於,盒馬、每日優鮮等配送平臺的商家是單獨的個體,傳統肉菜市場的平臺上由眾多商家組成;京東到家、達達等平臺屬於專門的外包接單平臺,理論上配送員的隨機性較強,而傳統肉菜市場屬於自有平臺,一個團隊專門服務於某個市場,相對固定。

盧先生稱:「外包配送平臺對於貨品沒有監督的權利和義務,而我們在揀貨的環節,會把關,看看貨是否對板,足不足秤,品質能不能達標等。」他說,在配送人員確認並接手貨品那一刻起,所有責任就由配送公司承擔,對消費者來說更有保障,一旦貨品有問題,不會出現商家、平臺、配送員相互推諉的情況。

「即使受到電商平臺的衝擊,肉菜市場仍存在優勢。」一商家稱,傳統肉菜市場的檔口對於每日的銷量有著相對準確的預估:「大多數都有自己的熟客,知道一天要備多少貨。很多阿姨到市場買菜都要趕早,晚了就買不到了。你能說肉菜市場的東西不新鮮?」

線上平臺:9.5%服務費低於線下租賃成本

目前,該公司在全市約10家傳統肉菜市場設立了配送團隊,每個團隊有三到四人,負責後臺接單、揀貨、確認、配送,理論上1小時內把貨送到3公裡左右的消費者手中。在試運營階段,起送價30元,收取每單3元的配送費。除此之外,他們還從商家獲得訂單中其貨品價格的9.5%作為服務費。「服務費包括我們後臺工作人員收集商家資料、錄入資料和後續的管理,並不算高。」盧先生稱,有些外包配送平臺服務費達到15%—25%之間,使得部分商家不得不提高商品價格。

收取9.5%的服務費,是否會導致市場的價格被推高?盧先生說:「雖然他們有設置價格的權限,但同一個商家的同一樣貨品,現場價格和在我們平臺的價格區別不大。」

他了解到,肉菜市場商家的運營成本中,約有15%—20%是檔口租賃成本,舉個例子,80元/公斤的排骨,價格中有10多元左右用於租賃,如果把銷售渠道轉向線上,同樣是80元/公斤的價格,因為不需要支付租賃成本,去除9.5%左右的服務費,商家甚至與線下銷售渠道比,多賺貨物價格5.5%的差價。

線上銷售比例增加就會考慮成本問題

肉菜市場的商家心裡的一筆帳,是否同盧先生所算的一樣?記者了解到,並非所有肉菜市場的商家都願意進駐該自有平臺,按此前得到的數據,加入的比例約為60%,原因之一是平臺結算方式是交易後第二天進行結算。

經營瓜菜生意的梁老闆和經營20年魚檔的譚老闆4月一起加入該平臺,梁老闆表示:「以前也有平臺到市場來推銷,但佣金太高,現在9.5%的佣金,比較划算。店裡同一商品在平臺上的價格略高於檔口價格,目前每天約有七至十單的線上交易。熟客數量變化不大。」譚老闆表示:「1個多月來,檔口的熟客流量比較穩定,通過平臺買魚的,多是新客,為檔口帶來大概5%的銷售額。」但譚老闆對銷售情況保持觀望態度:「如果線上銷售額增加到一定量,我會考慮成本問題。」

記者了解到,從平臺日均成交單數看,不足以支付一個自有配送團隊的運營成本。儘管盧先生認為隨著推廣和平臺升級,成交單數增加到一定的量,就能實現平臺的收支平衡。但在各大生鮮電商的迅猛擴張和夾攻下,是否會給予這個小平臺生存發展的空間?

「這種小平臺可能會生存下去,但很難形成規模。」一名曾有多個電商平臺任職經驗的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平臺只是為傳統肉菜市場帶來為數不多的增量,如果以此業務作為主營方向,它們的使用場景和用戶群體不足以為其提供額外的發展機會,「它們會受到商品、人力、服務的限制,無法擴充服務的人群,用戶量增長有限,容易觸碰到瓶頸。」

他舉例,按9.5%的費用計算,每一單的配送可能都是虧損的,但是因為單數尚少,所以虧損程度不高,加上平臺沒有租金、物業成本,在發展初期可能可以承受,但隨著單數增加到一定的量,可能就會承受沉重的負擔:「整合傳統肉菜市場想法沒有問題,但初期很可能會發現流量門檻很低,客戶會快速進入平臺,而一旦沒有超越別人的服務能力,比如做到價格更低、商品更優質等,客戶發現平臺的價值不高,很可能就會快速流失。」另一方面,他認為把9.5%當成純支出有偷換概念之嫌。「一開始,商戶可能不會發現自己有其他服務成本,但是中後期就會發現額外增量的成本,而對於平臺來說, 9.5%的佣金絕對不足以支撐平臺,至少要達到20%-25%才能持平,因此未來平臺很可能要漲佣金。」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肉菜市場一般做社區生意,輻射一定範圍的居民,消費群體相對固定,如果線上發展,使線下客戶被分流,實體市場地位或被自己撼動。(記者林琳)

相關焦點

  • 藏在菜市場的萬億生意!
    其實很多餐飲品牌都是從菜市場裡發家的,最早的周黑鴨門店就是從武漢菜市場裡走出來的,如今已經成為休閒滷味三巨頭之一,同樣煌上煌也是。也有憑藉菜市場、社區商業渠道發揚光大的,比如紫燕百味雞、山林大紅、袁記雲餃等品牌。靠菜市場壯大的黑馬大牌,本質上做得是家庭餐桌、佐餐賽道的生意。餐飲競爭中大夥都在爭搶到店堂食、外賣的生意場景,往往忽略到家生意。
  • 菜市場三大熱門生意
    雖然在如今,已經是網絡時代,但居民日常生活中必需的菜類,肉類產品,仍然要到菜市場購買,所以菜市場每天依舊有著很多的人流量,很多人都會在菜市場做一些小生意,那麼菜市場做什麼生意好?如今菜市場幹什麼掙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菜市場三大熱門生意。
  • 菜市場小販:以前賣菜生意特別好,可最近生意差的都不想再幹了
    菜市場賣菜小販給人的感覺是熱情大方,經常會給買家免零、多給點等操作,讓消費者很樂意接受,小攤販甚至能做到見人都是自然熟的水平,讓你路過他的攤位不買點菜都不好意思的感覺。賣菜一定是很賺錢的生意,甚至好多職場上班族都躍躍欲試去賣菜,自己當老闆!
  • 合肥包河區再添一家智慧型菜市場 線上線下均可買菜
    為不斷豐富包河區社區居民綜合配套設施,提高廣大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5月17日,星光菜市場正式投入運營。星光菜市場位於寧國路與靶場東路交口星光天地負一層,是寧國路美食街的核心區域,周邊小區、寫字樓雲集,人口密集,是附近居民購買肉菜、農副產品的主要場所之一,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可覆蓋服務人群數萬人。
  • 嶽陽經開區:菜市場上演「變形記」「菜籃子」拎出幸福感
    與此同時,位於康王鄉羊角山社區的鑫旺菜市場和西塘鎮的西塘菜市場,也全面完成了提質改造工作,受到廣大老百姓的歡迎和一致好評。記者從經開區商務局獲悉,今年來,經開區先後投入改造資金2600餘萬元,啟動了茶場菜市場、麒豐菜市場、鑫旺菜市場、西塘菜市場等4個菜市場提質改造項目和太陽橋淨菜與中央廚房銷配中心新型業態項目建設。
  • ...買菜生意,整合不同攤販統一打包配送:傳統菜市場實現線上經營升級
    楚天都市報9月24日訊記者周丹 雲拓 通訊員王曾蓁 郭文杰在武漢,有這樣一群年輕人,每天穿梭於各大菜市場,為線上點單的顧客買好各種菜品,每月營業流水高達20萬元。據了解,這是美團閃購在武漢率先試點的菜大全業務,通過數位化賦能和服務標準化建設,助力菜市場實現線上經營升級,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可以買到一個菜市場內的數百種食材。傳統外賣賣菜銷路不佳「和傳統的手機買菜不一樣,在菜大全下單,可以擁有整個菜市場。」
  • 天下沒有好做的生意,一場不見血的菜市場廝殺
    數據顯示, 2018 年我國生鮮零售的總銷售額達4. 93 萬億元,其中僅有不到5%的交易是通過線上完成的,這意味著絕大多數市場份額仍掌握在傳統菜市場手裡。故而無論是線上平臺,還是線下運營商,亦或是資本方,都將菜市場生意視為一片藍海。不過在我看來,除卻市場規模因素外,商家搶佔菜市場,還有以下四方面考慮。首先,出於對新增流量的渴求。
  • ...菜市場投用 智慧型購物線上線下均可買菜__萬家熱線-安徽門戶網站
    星光菜市場為不斷豐富包河區社區居民綜合配套設施,提高廣大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5月17日,合肥星光菜市場正式投入運營。星光菜市場位於寧國路與靶場東路交口星光天地負一層,是寧國路美食街的核心區域,周邊小區、寫字樓雲集,人口密集,是附近居民購買肉菜、農副產品的主要場所之一,市場消費潛力巨大,可覆蓋服務人群數萬人。星光菜市場總面積8000餘平方,共有攤位200多個,具有蔬菜、水果、肉類、麵食、幹調、水產、凍品、滷味、禽蛋、豆製品等百姓生活需求的主要業態,監控、顯示屏、農產品快速檢驗室等配套設施完善。
  • 外賣小哥都來搶賣菜生意了,菜市場會被搬到網上?
    後來,線上線下社區門店一體模式誕生,代表是阿里的盒馬鮮生、美團的小象生鮮等。他們打造了「傳統商超+外賣+APP」鏈條,開創了網際網路驅動、線下體驗的複合模式。現在,菜籃子的網際網路生意已經從每日優鮮、叮咚買菜等小型戰役,演變成了美團、騰訊、阿里、京東等巨頭的爭鋒。
  • 三源裡菜市場的海鮮大生意
    原來要債不成,老人一賭氣把川菜館給上了鎖。 回憶起討債的無奈,張哈哈大笑。錢,看來是要不回了,但其他債主比他更冤,還好只欠了不到四萬,張這樣寬慰家人。 後來我才知道,四萬塊,對他的菜市場海鮮鋪而言,還不夠一天的貨款。
  • 社區團購爭奪戰打響 菜市場的生意真這麼香嗎?
    社區團購與傳統的網際網路電商不同,它主要以社區為中心,為用戶提供線上購買生鮮產品的電商平臺。從目前的產品消費結構看,蔬菜水果是大部分用戶購買最多的品類。在幾大主要的社區團購平臺上,用戶能買到一分錢一盒的雞蛋、九分錢一顆的白菜、半價的水果,以及各種限時搶購的優惠券,因此,團購平臺上的價格要比小區菜市場便宜很多。價格低廉,產品質優,越來越多的用戶在團購平臺上薅羊毛,客流量的不斷累積也拓寬了社區團購這一賽道,一眾玩家蜂擁而至。
  • 菜市場「變臉」變出幸福感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張小弓 通訊員 陳砂 李會新)12月10日一大早,經開區茶場菜市場內已是熱鬧非凡。「以前走進市場,又黑又髒,一刻都不願多停留。現在市場通風透氣,光線充足,乾淨整潔,逛菜市場跟逛超市一樣。」80多歲的範傑良是一名退休教師,平日喜歡來菜市場溜達一圈,他對茶場菜市場的「變臉」讚不絕口。茶場菜市場始建於2002年,面積1358.8平方米,日均人流量達7000多人次。近年來,因人流多、歷史久,市場內房屋、路面及配套設施損壞嚴重,環境衛生條件髒、亂、差。
  • 寧波一菜市場攤主生意不好撒了三把鹽米轉運被撤了攤位 咋回事
    象山的潘先生在象山某菜市場水產品區經營水產生意,因為生意不好,聽信「大師」所言,在攤位前 「撒了一把米」,而被撤了攤位,潘某一氣之下將菜市場管理公司告到了法院。昨日,象山法官告訴記者,潘某行為系迷信活動,並不是民俗,因此,管理公司撤除其攤位合理合法。
  • 成都三官堂羊肉館上座率降三四成 菜市場和外賣生意很好
    此外,去年火爆的電商今年生意也在萎縮,一家在網上售賣簡陽羊肉湯的商鋪老闆連先生稱,他家今年的生意不及去年一半。難道成都人今年不愛吃羊肉了嗎?記者調查發現,今年流行在家吃羊肉湯——菜市場和外賣的羊肉生意都很好。
  • 線上線下同步經營 濟南張莊路八裡橋水果商的「復工生意經」
    對他而言,清新的晨風,天空由黑至白的漸變,是他經營水果生意13年來最熟悉不過的光景。「結婚了以後就不想再打工了,想自己做點生意。」就這樣,2007年,他騎著滿載水果的三輪車出現在匡山一帶。一個喇叭,兩個塑料筐,一個案板,一桿秤,是他最初做水果生意的「全部家當」。憑著挑貨的嚴格與誠信的口碑,杜鳳龍第二年便在八裡橋批發市場租賃了一個2米長攤,雖然簡陋,但總算是穩定下來了。隨後的10多年,他不斷積累回頭客,小攤不斷擴張。
  • 合肥再添一家智慧型菜市場 線上線下均可買菜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17日,位於寧國路與靶場東路交口星光天地負一層星光菜市場將正式投入運營,包河區將再添一家智慧型菜市場。據了解,目前合肥城區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標準化菜市場為126家,其中,智慧型菜市場數量約50家。
  • 這些賣石頭的地方恍如「菜市場」,擺著地攤卻談著上百萬的生意!
    這樣的菜市場,我們都去過。這種生活中最常見的場面,在另外一種場合,嘈雜的面貌十分相似。而不同的是,這種特殊的」菜市場「不賣菜光賣石頭,攤主吃著快餐,騎著小三輪,卻談的是上百萬的生意。我們常說新疆的玉石如何的好,但最大的玉石批發集散地不在新疆,卻是在河南南陽。這裡是」玉雕之鄉「,來自全國的玉石商人都會來到這裡。包括新疆和田的籽料也大部分都運往了這裡。
  • 唐嫣菜市場賣菜,態度溫和熱情,菜攤生意火爆,忙到暈頭轉向
    在 新一期的明星製片人,在這期的節目中,唐嫣被派到每個人都會去逛的 菜市場,而她的任務就是負責賣菜,唐嫣一到 菜市場,立馬吸睛無數,成為眾人的焦點。 看來唐嫣的人氣很高呀,看到這位美女老闆賣茶,而且為人又非常的熱情,以致 唐嫣所在的菜攤,生意可謂是紅火的不得了,生意火爆呀。
  • 地攤生意怎麼做才紅火?這篇「生意經」全講了
    今天我來跟你聊聊,保證你的地攤生意紅火。第一,保證品質,服務比別人好一點。擺地攤雖然是小生意,但一樣也要講究品質,不管是賣飲食還是賣針頭線腦,保證品質都是第一位的,要做到我的品質和服務要比別人好一點。我一個朋友他老婆比較擅長做滷貨,滷豬耳朵、豬頭肉都是我們聚會時最愛的下酒菜,她在家門口附近的菜市場有一個小小的滷肉攤,三四平米的樣子,她每天滷50斤左右的豬耳朵、豬頭肉、豬肝這些,下午5點拿到菜市場上去賣,一般7點前就能賣完,只做兩個小時的生意。我問她你這生意咋這麼好?是不是市場上沒有人賣滷貨。她說,也不是沒有競爭,小小一個市場上有四家都賣滷貨。
  • 菜市場開滷菜店,生意不好,選址有問題,怎麼辦?
    店主描述:我在菜市場開了家滷菜店,生意不好,很多人說選址有問題,怎麼辦?菜市場開滷菜店開店好生意答:從你對問題的描述來看,你開店的經驗並不是很足。你是賣滷菜生意的,你的客戶群體應該是周邊居家的人群。統計出經過你店鋪人流量中的客流量人數比例,如果客流量不多,所以你選址的時候沒有定位好你的主要客戶群體,這種生意也很難做。即使人流量很大,那與你的關係也不大3、參考你的同行競爭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