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於二億多年前的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嶇,千溝萬壑,小溪澗、河流穿繞其間構成一幅幅綺麗的山水畫卷。
在廣東省英德市西南部的九龍、黃花、巖背三鎮一帶,有一片形成於二億多年前,連綿20多公裡的石灰巖地帶,地表表面有是石林、峰林、天坑、溶洞及溶洞內的鐘乳石、石筍等地貌形態,人們習慣稱它為「英西峰林走廊」。
過去,國內學者曾將這種石灰巖地貌特徵稱為「巖溶地貌」,但後以南斯拉夫典型的石灰巖地貌區喀斯特地貌高原的地名來重命名——喀斯特地貌
英西峰林 圖片來源網絡
我國的喀斯特地貌面積達130萬平方公裡,主要分布在廣西、貴州、雲南等省區,其中比較著名的有桂林山水、雲南路林石林,廣東則有肇慶的七星巖、英德的英西峰林和懷集燕子巖等。
對於喜愛漫遊,又不計較心目中所謂「名氣」為目的地的自駕遊愛者,你也許會沉醉於英西峰林形形色色的峰叢天坑,點綴的人文古蹟。
讓我們一起踏上旅途,共同探索那片二億年多前形成的喀斯特地貌,欣賞英西峰林引人入勝的醉人景色。
與英西峰林走廊眾多景點一樣,九龍鎮虎跡崗亦帶有喀斯特地貌的顯著特徵:峰叢連綿聳立,水質清澈見底。倒插在平靜如鏡水面的峰叢,是距之2公裡的寨背村和大陂村交界的峰林,所有的山峰皆向東傾斜,如同一隊隊準備衝鋒的士兵,如千軍萬馬之氣勢,故譽「」千軍峰林「。據聞,全國只得廣東英德有這樣朝向的峰林地貌。
虎跡崗日落
夕陽將降,乃虎跡崗一天中最為熱鬧的時刻。人們舉著手機或長槍短炮擠在河堤,尋找最佳位置,等待日落。他們總在慨嘆:「虎跡崗的日落走得太快」。
攝影愛好者等待虎跡崗日落
然而事實上,虎跡崗的黃昏更顯詩意。夕陽沉沒,數十分鐘後,天空現出紅霞。然後,悄無聲息,迎來最靜諡的夜晚。
黃昏的虎跡崗
雖然對套予「布達拉宮」當作買點,以此提升知名度的做法頗為反感。當觀察其場景並與其建築智慧關聯起來,再將關於它的故事串聯在一起,便覺非凡。
彭家祠,建在黃花鎮坑壩村的螺山。一棟棟的房屋從山腳一層一層盤旋至山頂,共計9層,整座封閉的建築自成一體,面向西南,東北背靠峭壁,凸顯它的防禦功能——抵禦土匪滋擾
黃花鎮彭家祠
彭家祠僅有北面一條石階路可以進入,也是通向山頂之路。過去是偏遠和無人知曉之地的彭家祠,內裡大小廳房數十間,在那個時代,表明了彭氏家族佔有絕對的勢力,擁有資財實力。
彭家祠通向山頂之石階路
登上彭家祠頂部,憑攔處迎風眺望,田園風光盡現眼底:遠處群峰林立,碧綠的河水由東向西曲折地流過,河岸翠竹茂密生長,隨風搖曳,婆娑古樹插拔其間。
山頂憑攔眺望
英西峰林沒有偉岸的雄峰,夕陽映照下,低矮山峰散出別樣的美,經過的遊人必定駐足拍照。
英西峰林
喀斯特地貌雖然擁有世外桃源般自然景色,但土地卻十分貧瘠,這一帶只能種植玉米和竹子。到了8月,山裡生長著的竹筍便可以收穫,鮮筍和曬得金燦燦的筍乾任你品嘗。
金燦燦的筍乾
英西峰林十裡畫廊裡最精美之段,位於黃花鎮新民村。湖畔的將軍巖惟妙惟肖,儼然一位將軍身披金甲,神採威嚴。
將軍巖
木棧道上遊客在走動,為什麼選擇英西峰林勝景?吸引他們的是奇特的山水景色。多雨的季節,炎熱的夏天,都會呈現色彩不同的景致。
觀光木棧道
喜愛秋色的人,可以期待一個真正的秋天伴隨著粉黛亂子草的豐富色彩到來。觀賞粉黛亂子草花穗粉紅,呈雲霧狀的最佳時間是10月份。
英西峰林粉黛亂子草
此時的波斯菊也粲然盛開,連綿花海,幽香環繞。清風吹過,搖曳的花兒展示出野性之美——向你點頭招手
盛開的波斯菊
自駕英西峰林無需要做過多的攻略,因為在這短短20多公裡範圍內,分布著多個天然的和幾個人文景點:國家級AAAA旅遊景區,溝壑險峻地理特徵為主的洞天仙境。以石壘成,沒有橋墩,古樸自然的小趙州橋等。
上述所推薦景點可根據實際的遊玩時間去取捨,並可作為騎行、徒步、攝影的線路。行程時間2-3天為宜。
英西峰林旅遊業已成規模,食宿之選擇甚多,平日的價格比較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