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了解中國文化的人,都知道「八公山」,都知道這是產生「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成語典故的地方。「八公山」,從西漢以來,就因為淮南王劉安與「八公」為代表的淮南賓客們修道煉丹祈求長生成仙,而成為一座中華文化史上的道家名山。「八公山」,不僅是歷史的,更是現實的。如何讓這座富蘊中華先賢修道信仰及理想的名山,繼續福蔭後人,成為當前淮南城市文旅經濟發展的重要而鮮活的資源,就十分值得深思研討。充分發掘出「八公山」的豐厚的文化底蘊,進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這座中國道家名山的歷史文化資源,是每一個淮南文化人都理應積極關注與認真解答的重要課題。
1.激活「八公山」的文旅經濟活力,必須提出「八公山文化」的核心概念及理念。八公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一座有著自身獨特歷史文化蘊涵的「名山」。八公山承載著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賓客們的修道信仰、追求與理想。儘管「八公山」也曾有過雲條山、北山、楚山、肥陵山的名字,但唯有「八公山」之名讓其名垂青史、譽滿世界。以「八公」為名,既是中國古典政治禮賢下士、重賢求治的理念反映,也是中華文化超越世俗、重道貴生的精神體現。因此,「八公山」不只是一座山,更是一種獨特的「名山文化」,用「八公山文化」來指稱這座歷史文化名山是名副其實的,毫無過譽之嫌。與「八公山」相關的一切古今文化資源,都從屬於「八公山文化」的範疇之內,均是因「山」而生、而顯的,也都是因「山」而獲得豐富鮮活的生機活力。用「八公山文化」來統合現有的「八公山」文旅經濟資源,能在最大程度上突出「名山」品牌及效應,能不「雜」不「泛」,聚焦優勢所在,賦予「八公山」文旅經濟發展以最根本最重要的理念支撐,讓世人因「八公山」而知「八公山文化」,由「八公山文化」更欣賞「八公山」,從內心自然形成「八公山」的文化形象,深刻感知「名山文化」的獨特魅力。
2.激活「八公山」的文旅經濟資源,必須緊扣「生態名山」「文化名山」的兩大關鍵來進行。「八公山」是歷史的,更是現實的。讓這座「名山」成為服務當前淮南市文旅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助力,就必須真正把握激活「名山」文化資源的要害,而不是平平用力、泛泛作為。從現實來看,「八公山」無論是從全國而言,還是從安徽省而言,都不以雄奇峻偉著稱,但卻具有自身「秀美」的自然特點。山脈綿長,層巒疊嶂,雖不「高」卻顯「秀」,雖不「峻」卻自有「美」。更為重要的是,「八公山」有著不同於其他中華名山、安徽名山的獨特文化蘊涵,正是後者讓「八公山」屹立於江淮大地而獨領風騷。保護、開發與建設「八公山」,理應著眼於「生態名山」之「表」與「文化名山」之「裡」來展開,讓其具有更優質的文旅生態條件,更能生動體現出與眾不同的文化意蘊。「秀美八公山,論道養生地」,從生態細節、文旅細節上下功夫提升「八公山」的綠色生態品質,營造更為生態宜遊的自然環境,同時深入發掘「八公山」的經典文化蘊涵、民間傳說意趣,讓這座「名山」充滿哲學化、故事化的人文奇彩,能夠激發起每一個身臨其中的休閒者、旅行者、修道者的親近之心、好奇之情、熱愛之意。始終將「生態」與「文化」緊密結合起來對待,這是激活「八公山」文旅經濟資源的最為切實的實踐路徑,也是讓「名山」真正名副其實的最佳選擇。
3.激活「八公山」文旅經濟資源,必須處理好「學術研究」與「文化普及」的重要關係。「名山」雖有「名」,但需要用有深度的學術研究來支撐起其「名」。現實中「八公山」文旅經濟的長遠的良性發展,離不開深厚的學術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其「根」愈深,其勃發愈有力。「八公山」擁有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底色」「底蘊」,其「山」雖不「大」,其「文化」卻「宏深厚博」,無論是「絕代奇書」《淮南子》,還是千古一戰「淝水之戰」,都足以讓「八公山」成為說不盡、道不完的中華「名山」!深化對「八公山文化」的學術研究,依託當地政府、高校、文化團體、知名學者組建起「八公山文化研究院」,出版「八公山文化叢書」,舉辦持續性的「『八公山文化』全國學術研討會」,都能夠讓「八公山」不再局限於「一市一區」,而是擁有原本應有的全國性的文化影響力。用「學術研究」帶動「文化普及」,組織相關文化學者撰寫系列性的「八公山文化」通俗讀物,用文學文藝的各種形式將「八公山」充分介紹出安徽省,走向全國、全世界,這也成為完全具有實現性的重要舉措。「學術研究」為「八公山」的文旅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智力基礎,「文化普及」則為其提供積極有效的現實推力,合二而用,整合發力,必將讓「八公山」文旅經濟發展內勁充足,行穩致遠。
4.激活「八公山」文旅經濟資源,就必須善於整合資源,突出優勢,彰顯特色,形塑形象。現實來看,「八公山」文旅資源十分豐富,不論是精神性,還是物質性的,所擁有的可開發的有利資源比較多。但文化資源多,不意味著毫無區別的平均用力,而更應該把握主次輕重,將其中最有代表性、最具文旅經濟價值的特色資源、優勢資源突顯出來。「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壽州窯文化」「紫金石文化」是當前「八公山」文旅經濟中最需重視與開發的文化資源,這四種文化資源不僅能充分展現出「八公山」獨有的文化蘊涵及魅力,具有符號化的象徵意義,而且與現實的文化品牌、文創產品、文化產業緊密相聯,能夠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因此,在豐富多樣的「八公山」文旅資源裡,理應將以上四種文化資源作為「主打」對象,集中現有力量,進行深度開發。尤需注意的是,這四種文化資源並不是孤立的,而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內在聯通起來,如「淮南子文化」與「豆腐文化」「壽州窯文化」「紫金石文化」的緊密結合發展。「八公山文化」從「名山文化」的有利地位與視角出發,納「淮南子文化」「豆腐文化」「壽州窯文化」「紫金石文化」於其中,突出優勢、彰顯特色,更可見「八公山」極為深厚的歷史文化蘊涵,也更可見其不同於其他安徽名山、中華名山的特異之處。
5.激活「八公山」文化經濟資源,必須協調好「市」「區」兩級的發展理念及關係。「八公山」是淮南市的,也是八公山區的。從「市」「區」兩級的不同視角出發,對「八公山」文旅經濟發展會有不完全一樣的認識。對「八公山區」來說,發掘利用好「八公山文化」,打造「八公山」文旅勝地,是當前實現全區經濟轉型發展的根本所在、命脈所系,必須全力以赴,但對於「淮南市」而言,「八公山」的文旅經濟發展,則是全市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亮點」與「突破口」所在,因此,能否打好「八公山」文旅經濟牌,雖不足以動搖經濟全局,但卻事關全局的整體發展、良性發展、長遠發展,絕不能等閒視之。只有從「淮南市」與「八公山區」的兩級立場出發,統籌規劃好「八公山」文旅經濟的發展事宜,協調好自上而下的發展關係,實現全局謀劃、整體發力,才能讓「八公山文化」真正成為激活淮南市文旅經濟發展的最大「亮點」,讓其發揮出理應發揮出的重要作用。
一方山水養一方人,「八公山」是淮南人的身心棲息之所,也是當前淮南城市經濟轉型發展的突破契機。讓這座中華名山、道家名山繼續福蔭淮南人民,讓「八公山」文旅經濟探索走出一條充滿生機活力的新路來,既是「名山」之福,也是所有淮南人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