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粥店每天請環衛工吃早餐 全靠熱心人發紅包維持

2020-12-14 江蘇頻道

志願者的每一筆捐款,粥店門口的電子屏上都會滾動公示

每天都有不少環衛工人來店裡吃早飯

在宿遷市泗陽縣的泗水古城美食街有這麼一家粥鋪,每天早晨,店門口都停著一長排電動環衛車,店裡坐滿了身穿橘紅色馬甲的環衛工人。經營這家粥店的是一群愛心志願者,他們免費為環衛工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提供早餐。

記者了解到,這家粥店的資金主要來自愛心人士的微信紅包。雖然剛開業半個多月,但由於粥店沒有固定資金支持,許多人已經開始替它擔心,不知道這家愛心粥店到底能維持多久?

愛心粥店免費請環衛工人吃早飯

每天早上7點,環衛工人掃完馬路,就會騎著車從泗陽縣城的淮海路、北京路、人民路等地,到位於泗水古城美食街的一家粥店集合。簡單洗洗臉、洗洗手,端粥拿饅頭。

店裡的12張桌子基本都坐滿了,大多是身穿環衛服的環衛工人,還有一些年邁的大爺大媽。四名志願者正在給剛來的人盛飯打菜。喝著熱乎乎的南瓜粥、山芋粥,吃著香氣撲鼻的大餅,還有可口的小菜,他們內心充盈的是溫暖和感動。

60歲的劉翠榮就在美食街北面做環衛工作,她平時凌晨3點多起床,4點多開始清掃馬路,早上6點下班後,她要趕回家做早飯,等孫女吃完再送她上學,有時忙得根本沒時間吃飯。「現在方便、省事了,送孫女上學後就直接過來吃飯,對這些好心人真是感激不盡。」

現代快報記者注意到,到粥店吃飯的大部分是環衛工人,也有空巢老人、留守兒童,以及一些低收入群體,甚至還有流浪乞討人員。

昨天上午,一位左腿殘疾的大叔在志願者的攙扶下來到店裡。志願者給他端上一碗南瓜粥、一碟鹹菜還有一塊大餅,並告訴他:「隨便吃,不夠我再給你添。」

吃完早飯,這位名叫劉榮的殘疾人從口袋裡掏出三枚硬幣放在桌上。「快把錢拿回去吧,我們不收錢的!」志願者看到後,硬是把錢塞回了劉榮的口袋。

記者了解到,每天大約有上百人來這家粥店吃飯。

幾十名愛心志願者自掏腰包籌備

這家愛心粥店的創辦人叫張彩雲,是泗絹集團一名普通的退休工人。

今年58歲的她,一直以來熱心公益事業,經常參加一些愛心活動,盡己所能地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張彩雲說,環衛工人最辛苦了,他們大多是農村人,離家又遠,吃飯也很不方便,就想著做些什麼能讓他們每天早上都有一口暖和的粥喝。

長期從事公益活動,張彩雲也加入了幾個愛心群體,她便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得到了很多志願者的支持。很快,開一家「愛心粥店」的想法漸漸成形。

在籌備階段,四十多位志願者自掏腰包,你掏一千,我出三千,很快籌集了近5萬元。

錢有了,粥店開始了選址和設備購買,這個重擔落在了40歲的志願者谷敏肩上。谷敏在一家公司做售後經理,時間上比較自由,她就利用空閒時間開始跑地方選址。

「一開始聯繫了幾家房產公司,想用他們的空房子。他們一聽說免費用,都拒絕了。」谷敏說,為了找房子,她幾乎跑遍了整個縣城,跑了好幾個月,後來才定在位置稍偏一些的泗水古城美食街上。

聽說是開愛心粥店,房主減了房租,90多平方米的門面房每年只收1.5萬元。粥店需要大鐵鍋,谷敏在朋友圈發了個消息,一個朋友看到了,當即捐了2000元。

經過半年多的準備,愛心粥店終於在今年10月1日正式開張了。

日常開銷靠熱心人發微信紅包

每天清晨4點多,張彩雲就和志願者到粥店忙活了。20平方米左右的廚房裡,切菜、煮粥、蒸饅頭,忙而不亂。食材大多是從批發市場採購的,量少的就到菜場購買,每天早上準備兩個下飯小菜。

張彩雲的愛心粥店感動了不少人,大家都主動來幫忙,每天做飯、抹桌子、洗碗筷,拖地,最多的有十五六個人,最少也有八九個人。每天最忙的時間6:30~8:30,7:00~7:20就餐的人最多。

張彩雲介紹,前期籌備的5萬元啟動資金到正式開業時,只剩下一萬多元,而粥店每天的開支,包括水電費等,要200元左右。自粥店開業以來,就餐的人逐漸增多,現在每天都有一百四五十人。粥店能否長久生存下去是很多志願者擔憂的事。

為此,志願者們建立了微信群,大家每天自發在群裡發紅包,一元、十元、幾十元……一開始每天只有幾十元,最近幾天達到了二三百元。對於志願者的每一筆捐款,粥店門前的電子屏都會滾動公示。

張彩雲說:「粥店有嚴格的財務制度,每一筆支出都有登記。下一步,我們將在網上建立志願者平臺,讓更多的志願者參與到愛心粥店這項公益事業中來。」同時她表示,如果有可能的話,她想再開幾家愛心粥店,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可以喝上免費的愛心粥。

律師

個人不能公開募捐

最好由慈善主管部門監管

「張大姐的這個粥店讓人很暖心,但遺憾的是,她並沒有接受社會捐贈的權限。」江蘇律鼎律師事務所律師張雪松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我國第一部慈善事業的基礎性和綜合性法律——《慈善法》於今年9月1日起施行。基於《慈善法》的相關規定,慈善募捐的主體是慈善組織,並非個人。此外,個人募捐存在不透明、管理不規範、對財產使用沒有約束等問題,因此,現在個人是不能公開發起募捐的。

張雪松解釋,簡單地說,慈善募捐的發起者不適用於具體個人,但個人可以公開求助。如果是為了救助本人及近親屬以外的他人在網絡上進行的個人募捐,屬非法募捐,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張雪松說,由於微信群裡的人員既不固定,也沒有進出的門檻,因此通過微信群「發紅包」其實也可以看做是一種社會捐助形式。因此從法律角度來看,通過微信群裡的紅包來維持粥店的運轉並不是一個好辦法。

對此,張雪松建議,張彩雲可以到當地的民政等慈善組織主管部門申請,由主管部門進行監管,或在指定的慈善信息平臺發布募捐信息。

相關焦點

  • 泉州這家饅頭店好溫暖,向環衛工免費提供愛心早餐……
    這幾天,負責市區坪山路保潔的環衛工人們心裡特溫暖,雖然持續低溫下雨,但每天清晨,工業區一家叫「憨憨廚」的饅頭店卻堅持為他們準備手工饅頭和豆漿當早餐,「只要是環衛工人,他們就給,老闆人很好。」        在環衛工老彭的指引下,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雲谷工業區探訪這家溫暖的愛心饅頭店。
  • 【暖新聞】肉鋪老闆連續7年愛心送暖環衛工
    新疆日報訊(記者鄭義源報導)在烏魯木齊天津路,有一個古道熱腸的人時常會幫助環衛工人、社區低保戶,他的名字叫艾麥提江 · 麥麥提。他是一位堅持不懈奉獻愛心的肉鋪經營戶,7年來,只要逢年過節,他都會向環衛工、社區低保戶等群體奉獻愛心,有時向他們送慰問金,有時送牛羊肉。
  • 汽修店老闆兩年為30名環衛工免費提供早餐(圖)
    石小木翻閱著他們兩年來的早餐籤字本管30名環衛工免費吃早餐他已堅持了730天鄭州一位汽車修理店的老闆,從兩年前的7月1日開始,每天為附近片區的30名環衛工人免費提供早餐。昨日上午,正好堅持了730天。鄭州晚報記者 文/圖5元免費早餐湯粥、油條、雞蛋自行搭配昨日早上7點40分,工人路與漢江路口,一群環衛工人清掃完路面後,放下手中的工具,趕到丁字路口西側的汽車修理店。
  • 愛心粥已成為濟源草根公益的代名詞 鄭州發揚光大收穫眾多讚譽
    不少在校學生利用周末時間來愛心粥店幫忙照片水印記錄愛心粥店的日常王勇剛每天用照片記錄下大家用餐的場景愛心粥店每天都會列出菜譜早上有不少環衛工來店裡用餐每天都有不少人來店裡進行志願服務這是2018年10月28日,王勇剛在微信朋友圈曬出的「濟源愛心粥每日播報」內容。這些內容,在愛心粥店面的小黑板上,同樣也在每天更新著。這種如每天打卡籤到一般的朋友圈,加上同一天來附帶曬出困難弱勢群體就餐、志願者們做義工的場景照片,王勇剛已經堅持了很久。
  • 環衛工子女開餐廳 每年請環衛工免費喝粥
    環衛工子女創業開餐廳,每年請環衛工人們免費喝粥  【追夢·我的奮鬥】讓環衛工人享受到家的溫暖    「小時候,媽媽的單位請員工去餐廳吃飯,環衛工人圍坐在一桌充滿歡聲笑語,那種溫馨幸福的場面我一直記得。從那時起,我就萌發了開餐廳的心願,要讓環衛工人在餐廳裡享受到家的感覺。」對於環衛工人,祝冬花一直有著特殊的情節,小時候,祝冬花就從母親和其他同事身上看到善良純真的一面,同時也切身體會到環衛工人的辛苦。
  • 甌北一餐廳請環衛工吃飯 每天擺十桌連請十天
    店老闆陳小躍說,這六桌是特意為環衛工人準備的愛心餐。  20多分鐘後,身穿環衛服的環衛工人陸續到來,秩序井然地落座就餐。桌上八菜一湯一甜品,看上去色香味俱全,環衛工人吃得很香。51歲的安徽籍環衛工張銀載豎起大拇指誇讚愛心餐說:「平時我和老婆兩個人一天的夥食費30多塊,只有逢年過節才會買幾個好菜犒勞自己。這裡的愛心餐不僅花樣多、味道好,還管夠,對我們來說,真是改善夥食了。」
  • 威海有家只開在清晨的愛心粥屋 免費提供早餐6萬餘份
    此時,清掃街道的環衛工早已上街,開始了一天的忙活,還有另一群愛心人,早起熬粥做飯,為的是讓有需要的人吃上熱氣騰騰的愛心早餐。他們,便是活躍在愛心粥屋裡的志願者。5日凌晨,記者來到位於經區海峰路的愛心粥屋,見證了他們的愛心付出和辛勤勞作。
  • 蘭州官方年補貼2000餘萬元連續3年「請」環衛工吃早餐
    徐雪 攝精緻蘭州:官方年補貼2000餘萬元連續3年「請」環衛工吃早餐中新網蘭州12月27日電 (記者 徐雪 李亞龍)27日,蘭州環衛工胡英英凌晨4時準時開始清掃街道,6時左右完成第一遍清潔工作後,她與幾名同事相約來到城區一家君味德牛肉麵館打卡後,一邊享用一碗熱乎乎的免費愛心牛肉麵,一邊歇歇腳驅散身上的寒氣
  • 河南打工妹月入3000在粵開免費早餐店
    店裡的南瓜小米粥 憑他收入微薄,憑他老無所依,憑他生活困頓,憑他流離失所……說的是東莞常平鎮的一家愛心粥店,這裡只做早餐,餐點只送不賣——環衛工、困難戶、老年人店門口有臉盆、香皂,環衛工洗完手落座,每個人的面前旋即上了一碗粥、一個饅頭、一碟醃漬小菜。「請慢慢吃,吃完還有!」義工們笑著張羅。 一個多小時後,粥桶幾近見底,饅頭被「消滅」了80個,共有58人用餐,大多數是環衛工人,也有耄耋老人。胡方方說,開店三天,已經有170多人次享受了免費早餐。
  • 泉州愛心公益協會認捐1座休息站 讓環衛工不再坐路邊
    昨日,泉州市愛心公益協會認捐了一座環衛工人愛心休息站;來自漳州的90後女孩願意給環衛工人提供免費午飯和休息點。開配水店的張先生也想做好事,「我們這有的是水,歡迎環衛工朋友都來坐一坐」。  連日來,不少讀者諮詢如何捐款的問題。即日起,本報開通愛心帳號:6228480682908796910(農業銀行,戶名:謝亞敏),匯款時請註明「愛心款」,並留下您的聯繫方式。
  • 中國開辦愛心粥店第一人王全華向南通捐款
    江海明珠網訊(FM97.0記者 王雨湄 通訊員 戴衛民)4月28日,莫文隋免費愛心粥文峰社區店開業,解決了附近抗戰老兵、孤寡老人和殘疾人等人群吃早餐難的問題。至此,莫文隋免費愛心粥店已開辦了第二家。中國開辦愛心粥店第一人王全華聞訊專程從河南鄭州趕到南通, 向崇川區慈善會愛心粥基金捐款1000元, 並向愛心粥店負責人張志光贈送了一面錦旗, 錦旗上寫著:「雷鋒精神進粥堂 黨的形象樹榜樣」。
  • 泰順一家快餐店每天開桌請環衛工吃飯
    ,不一會,家常魚塊、蛋卷肉餡、青椒炒雞胗、炒青菜、銀耳湯等一道道家常菜上桌,環衛工人個個津津有味地吃著飯菜,一股股暖意湧上心頭。這是正一碗快餐店推出的免費愛心餐工程,從3月14日起,每天中餐晚餐都將提供各20個名額給環衛工來免費就餐。「這裡的米飯真的特別好吃,我吃了三碗,老闆你人真好、真有心,謝謝!」
  • 成立14家愛心粥店、救助孤寡老人的事跡感動網友們——「中國好人...
    自2012年起,史英超發起的「一碗愛心粥,溫暖環衛工」行動,連續6年在南陽掀起關愛環衛工的高潮,事跡傳遍豫西南大地。  一碗愛心粥,溫暖環衛工  史英超今年36歲,是市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新店鄉人,從事承包水電工程工作。他2003年開始參加志願服務活動,2010年加入南陽市社區志願者服務協會,2017年11月臥龍區志願者聯合會成立後擔任會長。
  • 貼吧倡議引來如潮愛心 大同好心人援助女環衛工
    為了防盜,大同市城區環衛處環衛工姜素蓮將一萬元錢藏在炕洞內,結果被不知情的公公生火時引燃。當她帶著殘幣只從銀行兌換出2100元後,不禁蹲在銀行大廳啜泣起來。5月12日中午發生的這一幕,在百度貼吧大同吧傳播後引發關注,大同吧吧務團隊倡議大家為這名城市美容師獻愛心,湊齊被燒掉的7900元錢。這一倡議得到熱烈響應,截至5月16日下午,吧友們已經籌集到4861.32元。
  • 暖心企業家陳笑 辦愛心粥屋溫暖困難群體
    可咱們古城西安卻真的有免費的早餐,這幾家餐館每天清晨為環衛工人、孤寡老人和流浪人員提供免費早餐,一年365天風雨無阻,天天如此。"我們成立愛心粥屋的初衷是想為環衛工人、孤寡老人這些弱勢群體提供一些幫助,讓他們能喝上一碗熱粥、吃上熱饅頭。"陳笑說,"作為一名企業家,我覺得企業家不僅要有做大做強的豪情壯志,還要有高於一般人的公益心。"
  • 大同雲岡區一麵館連續10年為環衛工送出早餐卡
    2021年元旦,一則暖心的事情通過微信、抖音平臺轉發:雲岡區一麵館在1月1日這一天,為環衛工免費贈送早餐卡,這樣的愛心之舉已連續10年。微友、抖友紛紛為此點讚。不大不小的門面說不上顯眼即使過了吃早餐的點兒但還會有三三兩兩的顧客走進麵館「大碗、小碗?帶走,還是在這裡吃?」今年48歲的老闆娘史月枝面帶笑容地招呼著每一個顧客談及愛心早餐卡的事,史月枝笑著說:「我們也沒做點啥兒,環衛工不容易,就是想讓他們熱乎乎吃碗麵。」
  • 滴道西來順炭火鍋店老闆李立濤為清雪一線環衛工贈送午餐側記
    圖為:環衛工人正在火鍋店品嘗「愛心午餐」。「這『愛心午餐』讓我們吃得身暖,心更暖。」這是滴道區參加清雪會戰的一線環衛工人們對西來順炭火鍋店老闆李立濤為他們贈送午餐善舉的真誠讚譽。11月19日,我市遭遇暴雪天氣,一場場清雪大會戰在城鄉展開,環衛工人首當其衝。看到奮戰在一線的環衛工人每天在超負荷工作,滴道西來順碳火鍋店老闆李立濤很是掛念,從20日起自發地為戰鬥在清雪一線的區環衛工人免費提供熱水和熱騰騰的「愛心午餐」。22日中午不到11點,環衛工人陸續走進火鍋店。
  • 寒潮來襲|記者寒夜直擊寧波最暖酒吧:堅持6年為環衛工提供愛心早餐
    小時記者看到酒吧門前閃爍的霓虹裡,有一排滾動的字幕:從12月21日至1月20日,精靈酒吧為環衛工提供愛心早餐。小時記者進門,看到已經有三四名環衛工人在吃早飯了,他們面前有大碗的稀飯和堆得高高的包子、饅頭以及蘿蔔小菜等。此外,還有湯年糕和菜湯。這些早餐都盛放在進門處,想吃多少自己動手拿。
  • 「橘紅驛站」店家西北愣娃麵館免費為環衛工提供早餐
    冬日早上的6點,天還是黑的,但是環衛工人已經完成了早上的清掃,在寒冬中對這個城市說早安。17日是農曆的臘八,西北愣娃麵館老闆王雷早早地起床熬了一大鍋的粥,等待著環衛工人的到來。連續每天早起半個小時,已經持續了一周的時間,對王雷來說已經形成了生物鐘。自打「橘紅驛站」啟動以後,王雷就著手準備著為環衛工人做點什麼。
  • 餐館老闆請60名環衛工吃團圓飯 飯後環衛工主動收拾衛生
    餐館老闆請60名環衛工吃團圓飯  飯後環衛工主動收拾衛生     2020年9月23日上午11點50分許,鄭州宏明路與柳西路交叉口西100米路南,一家名為老莊戶炒雞店門口呈現一片橙色海洋,60名來自金水區國基路辦事處的環衛工人端坐在小方桌前,津津有味吃著香噴噴的炒雞,暢所欲言,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燦爛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