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圍繞土地承載力的一場突圍

2020-12-25 人民網

原標題:城鎮化:圍繞土地承載力的一場突圍

破局:城市土地承載力適宜性對策

改善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土地承載力的關鍵就是避免人口密度過大、經濟水平上升後城市土地承載力的過度提高,繼而利用合理的城鎮土地規劃來使城市達到適宜人類居住、提高居民生活質量的目的。改善城市土地承載力的對策主要有:

第一,促進城鎮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合理化。面對我國城市空間拓展加速、城市土地利用極其不合理、土地利用相對粗放等土地利用現狀特點,改善城鎮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成為改善我國城鎮土地承載力的關鍵所在。土地利用空間布局是搞好土地利用規劃工作、促進土地資源利用的集約高效的內驅動因。進行城鎮用地布局時,需根據用地類型發展特點因地布局,合理進行功能分區。

第二,提高土地利用規劃的科學性。科學合理的土地利用規劃是提高城鎮空間利用布局關鍵,因此城市土地利用規劃應該結合整個城市的經濟產業環境、人文社會背景來進行編制,不同城市、同一城市的不同區域都有其各自的區域特點和發展空間,二三產業、高能耗高汙染產業、高新科技產業之間必須根據規划進行合理的安排和整合。土地利用規劃在保證專業人員與政府的參與前提下,要更加注重現實實施度,增加必要的聽證、公告環節來縮小規劃體系與實際情況的差異性。目前我國土地利用規劃體系在權威性、科學性以及明確性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問題,而土地利用規劃又是城市土地利用的超前性引導,直接決定著城鎮土地利用的科學合理和土地承載力的適宜性。土地利用規劃要注意空間、時間、任務上的銜接以及與國土規劃和城市規劃之間的聯繫。

第三,促進城鎮建設規劃與總體規劃之間的統籌協調。城市建設規劃必須要在城市土地利用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編制安排。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城鎮地區的城鎮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規劃脫節嚴重,城市建設用地超標,不按土地利用規劃布局,造成城市空間布局混亂,最終導致土地利用效率低下、承載力降低。城市規劃是城市進行長遠發展的框架和約束,因此要從節約用地、合理用地原則出發。合理的城鎮建設規劃還要控制好各類用地之間的比例,以改善城鎮人口居住環境為目標,提高城市土地承載力。

第四,進行舊區改造,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城市老城區功能落後、基礎設施不完整、空間布局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城市功能作用的發揮;部分城市產業布局混困,高能耗高汙染的工業產業聚集於城市中心地帶、佔據城市功能用地,對城市環境造成較大影響。城鎮土地空間布局的改進要依靠進行舊區改造,遷入金融服務等第三產業,加強基礎設施配套管理。單一的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理念導致城市整體功能結構失衡,尤其是城市新增建設用地布局不合理嚴重影響了土地資源利用效率。城市承載力改善要從單一增長模式改變為實現人的和諧最優,利用合理的土地規劃來實現人與資源環境的統一,因此城鎮人均用地標準不能減少,必須要相應提高,在城鎮新增建設用地功能分區上要嚴格規劃、合理布局,改善人均用地質量,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第五,促進城鎮土地開發利用立體化發展。城市土地利用空間布局合理化不僅局限於平面土地,還包括立體的發展,城市發展對土地的需求不得不改變城市規劃只在地表這個平面進行的傳統觀念,拓展到立體空間也成為緊迫需求。城市土地的立體化發展包括了地表、地下和地上三部分,地上項目主要是指高層建築及城市高架橋、立交橋、空中交通軌道等;而地下項目除了人們常見的地下商場、地鐵外,還包括高速電車道,鐵路城市隧道、公路隧道等。通過土地利用的立體化開發,城市空間布局利用率會大大提高,從而避免了修建過多地表道路而造成的土地資源浪費。

(作者單位:北京理工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相關焦點

  • 新型城鎮化繞不開土地平權
    此中曲折,不啻為十餘年來圍繞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的巨大爭議與利益博弈的一個縮影。《憲法》規定,中國土地以城鄉劃界,城市的土地屬於國有,農村的土地屬集體所有。農村集體土地包括農用地、建設用地和其他土地。其中,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的流轉問題,是新一輪土地制度改革的焦點。早在十幾年前,已經在廣東等地展開地方試點。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確定了「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的改革方向。
  • 廣東清遠市長:三四線城市推進城鎮化後發優勢明顯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東清遠市市長江凌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由於自然歷史的原因,清遠的城鎮化率一直較低,在廣東排位靠後,但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像清遠這種三四線城市反而具有較大的後發優勢,比如清遠有著充裕的自然資源、土地、產業空間,環境承載力強,但是在建設過程中,要格外注意既不能浪費資源、更不能破壞資源。
  • 京津冀地區人口超載 土地資源綜合承載力水平較低
    中國網3月20日訊 由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京津冀發展報告(2013)——承載力測度與對策》新聞發布會3月19日在北京舉行。報告指出,京津冀地區人口超載,建設用地緊張,但河北仍有開發潛力。藍皮書測度結果顯示,京津冀土地資源綜合承載力總體水平不高且不平衡,其中北京市最高,天津市及河北省環京津城市偏低;土地資源生態環境承載力呈現外圍區域向核心區降低、北部高於南部的空間分異特徵。土地經濟承載力除核心區外,呈現由東向西降低的空間分布特徵;土地社會承載力除首都核心區外,南部地區高於北部地區;開發建設承載力由核心區向外圍增大,開發潛力比較有限。
  • 政策全文 |《畜禽糞汙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
    北極星固廢網訊:北極星環保網獲悉,近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畜禽糞汙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以更好地指導各地加快推進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優化調整畜牧業區域布局,促進農牧結合、種養循環農業發展。《畜禽糞汙土地承載力測算技術指南》。
  • 陶然談「戶籍、土地、財政聯動改革推動城鎮化」
    【陶然】:中國當前城鎮化模式的一個特點,就是空間城鎮化過度,人口城鎮化不足,從2000年以來到現在,中國城市空間擴張的速度,每年超過7個百分點,但城鎮人口擴張的速度大概每年只有3.5%左右。城市發展在佔用大量土地的同時,卻沒有將大部分土地用於給城鎮化中新增的人口提供居住用地。
  • 新型城鎮化,福建如何走?
    城鄉分割的戶籍管理、土地管理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行政管理、財稅金融等制度,固化著已經形成的城鄉利益失衡格局,阻礙了城鎮化健康發展。展望未來,城鎮化轉型發展的要求更加迫切。提高城鎮綜合承載力提升城鎮發展品質福建師範大學地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導 伍世代《福建省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提高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章節,結合福建特色,圍繞建設美麗福建展開
  • 提升水資源與生態環境承載力 助雄安新區建設目標實現
    土地資源承載力新區 3 縣(雄縣、安新、容城)土地總面積 1 557 平方公裡,遠高於新區規划起步區面積(100 平方公裡)和中期發展區面積(200 平方公裡),略低於新區遠期控制區面積(2 000 平方公裡)。新區 3 縣境內及周邊以低海拔平原、窪地為主。
  • 發揮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作用
    本報電(記者朱雋)為紀念第二十七個全國土地日,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日前在京聯合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與會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益,積極建言。
  • 農村城鎮化後,土地屬於誰、誰來種?
    繼國務院頒布《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之後,新型城鎮化被越來越多人所關注,其核心就是農業人口轉移到城市來居住,為數以億計的中國人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創造新空間。城鎮化是農村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式,可以讓土地資源得到更合理的利用。但是也有很多的農民擔心集中居住之後,土地離家過遠,不便於開展農業種植生產,同時農村居民還擔心自己的土地權益將會受到損害,那麼在農村城鎮化之後,農村土地屬於誰?未來誰種地?
  •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村鎮建設資源環境承載力測算系統開發」項目啟動會召開 2019-04-04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不能倒果為因
    瀟湘晨報:城鎮化過程中,不少地方出現土地利用粗放的現象,有學者認為「開發區模式」有助於提高城鎮化用地效益,對此您怎麼看?    賀雪峰:只要不特別盲目,開發區仍是一種比較合適的方式。縣域經濟要發展,一定要有工業的發展,因為今後大量的農民進城以後,還是要有工業支撐,工業就一定要有園區。
  • 國家發改委推進新型城鎮化工作調研組蒞鄭,調研這些項目→
    【大河財立方消息】據鄭州市發改委11月4日消息,10月27日,國家發改委推進城鎮化工作辦公室綜合組組長吳越濤一行9人來鄭州市開展座談調研工作。調研組首先在省發改委會議室召開了座談會,省發改委副主任李迎偉就河南省新型城鎮化現狀和面臨的主要問題,以及到2035年河南省推進新型城鎮化的思路目標和重點任務進行了專題匯報。市發改委主任楊東方圍繞省會城市發展方式問題進行了發言,重點就城市功能定位、核心板塊建設、城市承載力提升、構建現代化鄭州都市圈等進行專題匯報,受到調研組充分肯定和好評。
  • 晉江入列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
    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布《關於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選取全國120個縣及縣級市開展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工作,晉江市列入其中。據悉,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範名單是在全國兩會剛剛結束、國家積極推進「兩新一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重大項目建設)的背景下推出的。
  • 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 答好新時代「發展四問」
    本報訊 (記者盧兆欣)昨天下午,市委副書記、市長王暉以《提升新型城鎮化質量,答好新時代「發展四問」》為題,為全市年輕幹部培訓班學員授課。
  • 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名單發布 中小城市總體城鎮化...
    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名單發布  中小城市總體城鎮化質量指數為45.7  新華網(603888)北京10月14日電10月8日,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名單通過《人民日報》和《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2018》
  • 百城提質:為新型城鎮化持續健康發展探徑尋路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城鎮化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城鎮化發展水平較低、質量不高仍然是當前經濟社會發展諸多矛盾問題的集中表現,中小城市尤其是縣級城市承載力弱、城鎮化區域發展不均衡是主要癥結所在,也成為制約發展的最大短板。為此,省第十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面增強縣級中小城市綜合承載能力。
  • 東營市海岸帶區域綜合承載力評估
    (東營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2011-2020年)》中2020年土地利用情況(耕地、林地、草地面積),溼地、河流和湖泊、近海面積採用2014年數據計算得到。本文運用灰色預測法計算城鎮化率、供給服務價值、調節服務價值、文化服務價值、支持服務價值、萬元GDP能耗、百人病床數和公裡通車裡程,上述各預測值的c值和p值都通過均方差檢驗和小概率誤差檢驗。
  •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
    注重生態文明建設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的必然要求●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快速推進,都市圈、城市群已成為我國城鎮化空間格局的新特徵●新型城鎮化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過程,關鍵在於以滿足城鄉居民美好生活需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確保城鄉發展機會均等和資源配置的公平,為城鄉居民提供平等的社會福利、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務和同質的生活條件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 城鎮化兩腿並行:豐富土地供給,鬆綁勞動力自由流動
    :勞動力、土地等要素的市場化配置能力正加強。 在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方面,《意見》主要著眼於新增土地供應和挖掘土地存量兩方面。在新增土地供應方面,主要是掃除農地入市的體制障礙,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此外,通過盤活國有企業存量用地,整理農村宅基地等建設用地,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政策等方式挖掘土地存量。
  • 中金建設涉西安城鎮化項目 含2千畝土地一級開發
    近期,中國黃金旗下一子公司將目光轉向了地方城鎮化建設。  近日,中國黃金子公司中國黃金集團建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中金建設),與西安市臨潼區人民政府籤訂合作協議,雙方將就推進臨潼新區城鎮化建設展開合作,涉及金額約2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