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名將祖大壽的墳墓為何在加拿大?

2021-02-23 趣冷知識

祖大壽墓位於北京海澱清河,也有說法指祖墓位於北京豐臺鐵匠營,1919年,在天津做生意的英國皮貨商人克拉虎 ,接受了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採購任務,準備採買一座明清墓葬運回加拿大,當時有自稱祖大壽的後人聯繫賣墓事宜。1920年,他親自到豐臺鐵匠營墓地現場經過考察,經博物館認可後,花50大洋買下了祖大壽墓,然後不遠萬裡,通過輪船海運到加拿大,再經過博物館修復作為展品陳列在博物館,這方面花銷總共兩萬加元。

祖大壽是典型的人格矛盾型人物,後世有一副對聯評價祖大壽的為人,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裡外不是人。


祖大壽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傳奇人物。說他傳奇,一是因為他戰功顯赫,名噪一時;二是因為他利用炮火,幹掉了滿清老祖努爾哈赤;三是因為他在降清問題上出爾反爾,前後兩次投降;四是他雖然降清,但鮮有漢奸的罵名;五是因為他死在北京,葬於北京,其墳墓卻被搬到了加拿大。

祖大壽(?—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吳三桂的舅舅。在明朝時,祖大壽從基層遊擊軍士幹起,憑著多年摸打滾爬贏得的戰功,屢獲升遷,後駐守寧遠。天啟六年(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率軍攻寧遠,祖大壽還之以炮火,結果努爾哈赤被炸城重傷,退回大本營後不久便死去。

皇太極即位後,二國戰火更加猛烈,祖大壽也歷練成一代名將。

崇禎元年(1628年),祖大壽因「寧遠大捷」升為前鋒總兵官,被明委派駐守錦州,後成為袁崇煥手下最得力的大將,在歷次保衛戰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袁崇煥因故下獄,祖大壽擔心受到牽連,於是毀山海關逃出。崇禎皇帝不想失去這樣一位名將,忙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這才返回關內。崇禎四年(1631年)十月,祖大壽在大凌河之戰中奮力抗敵,最終因糧盡援絕,被迫投降,皇太極大喜過望,以女真人最高貴的抱腰禮相見,並設壇盟誓。

祖大壽降清,不過是權宜之計,是不得已而為之。旋即,祖大壽便向皇太極打報告,稱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趁錦州不知他已歸降,想返回錦州,進而奪取錦州,結果皇太極上了當。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城,就立馬組織防禦,抗擊清軍。事情傳到北京後,崇禎皇帝對祖大壽降清一事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提升他為左都督,領錦州。崇禎皇帝猜忌心很重,對祖大壽不懲反賞,不過是為了穩住他,再設法加害。對此,祖大壽心知肚明,故多次拒絕進京,死活不肯離開錦州半步。

先投降,後背棄,祖大壽出爾反爾,皇太極雖然窩火,卻也敬重祖大壽,故三番五次派密使前來,提醒祖大壽不要忘記盟誓,並督促他趕緊獻出錦州。祖大壽不但不聽,反而多次與清兵激戰。皇太極想爭取祖大壽,想奪下錦州城,卻毫無辦法,只能頻繁地給祖大壽寫信,如泥牛入海。十年後,也就是崇禎十四年(1641年)三月,皇太極發起「松錦大戰」,錦州被困,援軍洪承疇兵敗投降,祖大壽又頑強地堅守了一年,糧盡軍疲。在難以言表的絕望和困境中,崇禎十五年(1642年)三月,祖大壽為保存軍民姓名,率部第二次降清。

當祖大壽跪倒在崇政殿時,皇太極竟走下寶座,親自將他扶起,好言撫慰:「你上次背叛我,是為了你的國君,為了親人。我曾經對大臣們說過,祖大壽一定不能死,如果日後再次投降,我決不會殺他。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皇太極對祖大壽非常優待,封其為漢軍正黃旗總兵,希望他能夠為己效力。然而,祖大壽雖被迫投降,卻不甘心為滿清效力。直到順治十三年(1656年)病逝,祖大壽除了給外甥吳三桂寫過一封勸降信,再無任何漢奸記錄。

祖大壽壽終正寢後,葬於北京清河附近的永泰村。對於這位炮殺努爾哈赤,二次降清,雙手沾滿八旗將士鮮血的明朝降將,順治皇帝還是給予了諸如「持身敬慎」「秉性老成」的高度評價。祖大壽的傳奇並沒有就此結束,二百六十多年後,約1919年左右,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委託英籍皮貨商克羅夫茨在中國採購一套完整的明清高官顯爵墓葬,克羅夫茨選來選去,最終選擇了祖大壽墓。後來,克羅夫茨將祖大壽墓及墓前的石雕、石桌、文武翁仲、石駱駝等一起裝運上船,漂洋過海,整體倒賣給了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如今,一走進皇家安大略博物館,赫然映入眼帘的就是祖大壽墓。

名家點評祖大壽:


皇太極:「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

石廷柱:「第明國京都,倚祖大壽為保障。」

夏允彝:「大壽家富而勇,曾犯法,幾被戮於承宗,賴崇煥力救,故相得甚歡。及為大帥,子弟皆貴為劉帥,家丁皆夷人、遼人,多善戰。都下擅歸,以崇煥下獄激之使然。而其母痛責之,其妻故妾也,亦持之甚堅,故仍為國用。永平恢復、錦州力守,皆有功。但圍既久,糧已竭,而援兵不起,遂以城降,而身自逃歸。或雲已輸誠於東夷,已謂吾歸即舉八城盡降,故東夷縱之。然歸而即為國固守,雖其子在虜中不之顧也,亦非有意負國者。力守松山、杏〔山〕,與洪承疇被圍年餘,力竭而陷,遂致失節。」

梁啓超:「祖氏兄弟,大壽、大弼、大樂以督師裨將,遵其方略,猶能為睢陽之守著歲餘,非洪承疇之降,錦州固未易下也。」

蔡東藩:」獻城賣國賣友。「

佚名:「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裡外不是人。

安大略皇家博物館-祖大壽墓


相關焦點

  • 明末清初的遼東名將祖大壽死後疑似「被移民」加拿大?
    明末清初的著名將領祖大壽是個很複雜的歷史人物,由於袁崇煥奉行的「以遼人守遼土」,再加上祖家長期紮根在關外的影響力,做為祖家代表的他在袁崇煥死後成為崇禎朝唯一的有地盤的軍閥型將領,並且形成事實上的聽調不聽宣,長期不離開軍營避免被抓。
  • 明朝戍邊名將祖大壽:死後墓穴為何在加拿大?墓葬寶物全流落國外
    ——佚名關於祖大壽的評價,爭議頗多!大爭之世,無論帝王將相,還是普通百姓,都有很多的身不由己,祖大壽也不例外!祖大壽的生平,我在這裡引用史料記載:「祖大壽(1579年 -1656年),字復宇,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明末清初將領,吳三桂的舅舅。
  • 一代名將祖大壽投降滿清卻無漢奸罵名 死後葬身加拿大
    祖大壽,字復宇,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明末清初著名將領,曾率領明軍以火炮滅掉了後金大汗努爾哈赤,先後兩次投降滿清,死後葬在北京,後來鬼使神差竟然漂洋過海,「定居」在北美洲的加拿大。袁崇煥蒙冤入獄,祖大壽擔心受牽連,於是毀山海關逃出,崇禎帝命袁崇煥寫信招撫,祖大壽才返回關內。崇禎四年(1631年)秋十月,祖大壽與清軍遭遇,大凌河一戰,雖奮力抵抗,終因彈盡糧絕被迫投降。
  • 一代名將 兩朝貳臣 祖大壽的墓為什麼會在加拿大
    如果你還不了解這麼人,那咩咩用八個字來給你概括一下祖大壽其人:一代名將,兩朝貳臣。祖大壽,明末武將,遼東寧遠人,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出身於寧遠望族,祖上世代為將。祖大壽於1620年(泰昌元年)為官,授職靖東營遊擊,戰功顯赫,屢獲升遷,後駐軍寧遠。
  • 祖大壽作為土生土長的中國名將,死後確長眠於異國土地
    而明末清初的吳三桂,家族中同樣擁有眾多響噹噹的人物,比如其父吳襄,又比如名將祖大壽,今天我們不說吳三桂,我們重點來說說這個祖大壽,祖大壽作為明末名將,關於他的傳聞卻少之又少,按理說來他的生前故事也無甚意思,關鍵是他死後的故事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 祖大壽的墓地因何在加拿大?加拿大官方策劃,盜墓賊不遠萬裡運來
    去過加拿大旅遊的朋友,如果有幸到安大略博物館參觀,會發現一座完整的中國古墓擺那裡。此墓主人是誰?墓主就是明末清初有名的將領祖大壽。他曾是明朝一員名將,後來先後兩次投靠清朝,最後成為清朝重要將領。祖大壽雖然降清,但他在歷史上比其他將領,並沒有「漢奸」的罵名。
  • 吳三桂舅舅,一代名將祖大壽,為何他的墓葬會被收藏在國外博物館
    每逢社會動蕩,必然會出現一些名將英雄,明末清初時期也是這樣。說歷史上著名的吳三桂,年輕時驍勇善戰,家族中更是名將輩出。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英雄將領,但是今天要說的這位名將是吳三桂的舅舅,在歷史上也很出名。不過令人不解的是,他舅舅的墓葬卻在遙遠的加拿大,這是為何呢?
  • 明末將領祖大壽,他的墓為何出現在加拿大?
    抗清名將祖大壽百年之後,棺木為何現身於加拿大的皇家安大略博物館?隔岸遙望中華,做鬼也在異國他鄉。事實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祖大壽又何德何能稱得上明末傳奇將領?袁崇煥查明情形立即率祖大壽一起救援京師。人心叵測,帝王更是攻於心術。增援不利加上皇太極的離間計再加上袁崇煥與崇禎之間已有隔閡,導致主將袁崇煥被立即下獄。祖大壽見狀更是拔腿就跑。有人亦言祖大壽臨陣脫逃算不得君子,是個懦夫。試問主帥無辜被下獄,副官的正常反應為何?朝中有小人,只有保全有生力量,朝廷才有救。正是因為祖大壽的脫逃,使得軍心不至於被主帥下獄而潰散分崩。
  • 名將祖大壽的墓還在國內,為何說被遷移到了加拿大?源於一場騙局
    有人把明末名將祖大壽說成漢奸。這種說法是不恰當的。何謂漢奸?漢奸,當然屬漢族的敗類。這敗類的性質敗壞在哪兒呢?祖大壽向唐朝張巡學習,在城中殺民夫為食,堅守達到了極限,而明軍已經無力救援,不得不力盡泣血出降。注意,祖大壽降清後,基本就在歷史舞臺上消失了,不為清朝出一分力,不為清朝獻一策,沉默低調、夾著尾巴做人,有別於吳三桂、洪承疇、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等等高調亮相、賣力表演的敗類。所以,祖大壽只是個降將,算不得漢奸。
  • 明末名將,「最不像漢奸的漢奸」祖大壽,為何被賣到了加拿大?
    當然,也有不那麼出名的漢奸,如吳三桂的舅舅祖大壽。請輸入圖片描述祖大壽自稱是晉代名將祖逖的後代,明末時期,他成為了抗擊滿清入侵的主要將領,曾分別效力於李成梁、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的麾下,多次打敗清軍立下了汗馬功勞。
  • 祖大壽墓地為何會在加拿大?博物館官方策劃,盜墓賊不遠萬裡偷竊
    祖大壽是明末清初的一個降將,此人在時局變動之際,兩次被迫投降,幫助清軍攻打了一些戰略要地。後來,祖大壽甚至還親自寫信給外甥吳三桂,讓他也跟著一起投靠明軍。公元1644年,順治皇帝在大臣們的護送下抵達京城,祖大壽跟著清軍一起入關。
  • 祖大壽的陵墓怎麼跑到了加拿大?專家: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策劃的
    清初名將祖大壽的陵墓竟然跑到了加拿大,這是為什麼?歷史專家表示,這事是加拿大安大略博物館副館長策劃的。1918年,一個名為克羅夫茨的英國商人來到加拿大旅遊,於當地的文物販子手中購買了幾件文物。在出海關的時候被當地警察抓獲。
  • 流失海外的明末將領祖大壽墓(現存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
    祖大壽(1579-1656年)字復宇,明末清初遼東寧遠(今遼寧興城)人,祖大壽雖為貳臣,但和洪承疇、吳三桂相比,他不僅在明朝評價極高,在清朝評價也很高。皇太極評價他「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到1644年明朝滅亡時,祖大壽和他的許多兒子已經忠誠地服務於新的朝廷。
  • 「倒戈將軍」的疑冢:祖大壽又「倒戈」去了加拿大?
    明末清初的祖大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倒戈將軍」。他和家族在關外經營年深日久,所轄錦州方面「關寧鐵騎」由於是頗具實力的地方武裝,加之錦州戰略地位重要,故對明朝而言是一把雙刃劍,既是一支非常重要的生力軍,也是不穩定因素之一。
  • 祖大壽墓葬早已「遷居」加拿大
    眾所周知,祖大壽是明末著名軍事將領,是遼寧重要的歷史名人之一。2004年5月18日,葫蘆島市青年史學工作者、考古人員張愷新通過網際網路查閱資料,在國內某著名網站上突然發現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祖大壽的墓葬現陳列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館!經過了半年的查找和論證,張愷新終於解開了祖大壽墓葬「漂洋過海」之謎。
  • 一代名將祖大壽死後260年,150噸墓地被洋人帶走,如今在加拿大!
    祖大壽,是有明一代著名的抗清名將,他的一生堪稱傳奇,因為努爾哈赤就是死在他的紅衣大炮下,按理來說他幹掉了滿清的創始人,滿清貴族應該恨之入骨,可是繼位的皇太極卻三番五次想招撫祖大壽,均被嚴辭拒絕,從這點來說,祖大壽絕對是個有立場的人
  • 加拿大人想了一個法子,讓盜墓賊將祖大壽的墓運送到了加拿大
    此人是名人吳三桂的舅舅,也是明朝末年的名將,後歸順大清。然而,為何他的墓葬會完整的出現在遠在千裡之外的加拿大博物館中,究竟是怎麼回事?祖大壽,遼東寧遠人,出身於一個名門望族,父親曾是遼東的副總兵,祖父是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
  • 祖大壽墓:一代名將之墓竟被「誤讀」百年
    博物館的說明牌和電子解說器均說墓的主人是明末清初將領祖大壽。祖大壽是將門之後,還是吳三桂的舅舅,本是明朝武將,後因兵敗被困而降清。投降後,祖大壽向皇太極獻計,趁錦州方面不知道自己已經投降,帶一支兵馬去城裡裡應外合,奪取錦州城。祖大壽回到錦州就變卦了,駐守錦州抗清10年。其後松山城陷落,洪承疇兵敗被俘降清,祖大壽等待援軍的希望徹底破滅,再一次向皇太極投降。後人曾經為他寫下一幅對聯,「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復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裡外不是人"。
  • 明朝名將祖大壽,二次降清無罵名,死後卻被盜墓,賣於海外
    祖大壽是明朝末年著名的軍事將領,為何他的墓葬卻位於加拿大?祖大壽其人了解明末清初軍事歷史的人都應該知道祖大壽其人。興城是祖大壽的故鄉,祖大壽祖上為聞雞起舞的主人,東晉名將祖逖。祖家在明朝成為望族,武將輩出,因此「祖家墳」是祖家尚武的象徵。即便到清朝末年,「祖家墳」一直是百姓的禁區,禁止踏入。如今,該墓地已經破壞嚴重,石人、石馬、石龜、石碑均被破壞不見。
  • 最不像漢奸的漢奸,明末名將祖大壽的墓為何在加拿大?
    祖大壽無奈之餘,只好宣布投降皇太極,不過,這次祖大壽是詐降,在取得皇太極信任後,祖大壽詐稱自己妻兒老小還在錦州,需要接出來安置,從而從皇太極那裡巧妙脫身,回歸明朝。不過,上天註定祖大壽和滿清有深厚的淵源。崇禎十五年,祖大壽在錦州,又一次被清軍圍困,大凌河的歷史在錦州重演。祖大壽無奈之餘,只好再度投降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