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實,是屬於樹的
亦屬於大地
屬於珍護著每一棵樹
每一顆果實的人們
你從春的芬芳而來
穿越夏季繽紛
於深秋掛滿枝頭
時光流轉,霜降經釀
無論世間幾度輪迴
你總是大自然最好的孩子
它予你無私的供養
讓你成為徜徉心底久久的甘甜
不負大地不負卿
一方水土
每一種食物,都負載記憶,因為它們走過時光,經過歷史,滿足著人們的味蕾喜好,亦熨貼著他們的心靈。
當然,如今我們講究的風味人間,是讓食物呈現它最佳的狀態,然而這種狀態,也許因火而生,因水而來,又或是某一種佐料,或是它其他的夥伴,甚至只是依靠光的襯託。但今天我們說的柿餅這樣一個小小的柿果製品,它的長成,更是離不開那一方水土。
明月巍巍,順陽迢迢。富平地處渭北大地,是關中平原與陝北高原的過渡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半溼潤季風氣候,四季乾濕冷暖分明,物產豐富,素有「九峪肥田」之稱。
來自於富平的柿餅、流曲瓊鍋糖、富平甜瓜、富平墨玉、富平羊奶粉、富平九眼蓮均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優渥的自然地理環境,讓富平大地廣為種植大尖柿,各大頂尖,富含14種營養物質和微量元素,每百克含鈣量超163毫克,居國內同類產品之冠,被專家譽為「制餅珍品」。
這方厚土數千載繁衍,歷經無數春華秋實日月輪迴,見證著歷史變遷、文化沿襲,也回贈給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淳樸至真的原鄉之味。
千年文化
傳說中,2000多年前,秦國名將王翦在順陽河兩岸千頃良田廣種柿樹,用柿子烤面做乾糧,從家鄉富平出發出徵六國,橫掃天下,立下赫赫戰功,功成名就後,回到到賢故裡,柿子園外,落葉歸根。而阿房宮被楚霸王項羽火燒殆盡,唯有樂工們逃了出去,將秦宮樂舞帶到了富平等地,數千年絕唱阿宮腔,唱八百裡秦川,唱武成侯王翦,亦唱火紅火紅的柿子。
1300多年前,唐高祖李淵第六女深受皇帝寵愛,被欽封為大長公主,她最愛吃的水果就是富平柿子果。1975年,富平縣房陵大長公主墓出土畫作——《託果盤仕女圖》,而據史考究,侍女為公主獻上的果盤中正是來自富平的柿子。
元末明初朱元璋曾在遭遇困境時靠柿子充飢活命,後來當了皇帝,便對柿樹「解赤袍以被之」,封其為「凌霜侯」。
到明代,富平柿餅的製作工藝已十分成熟,萬曆年間,太子太保孫丕陽曾向神宗皇帝進獻,明、清兩代,多充為貢品。
柿子與如意,是漢族傳統的吉祥圖案,舊時婚俗中,柿是必備的祥果,表示婚後「事事如意」、「事事安順」,齊白石等許多國畫名家都有傳世的繪柿名作。
國人詠柿由來已久,從柿葉、柿花、柿果,再講到帶霜柿餅,風生樹影移,紅如染,滋殊絕……而南宋著名詩人楊萬裡在《謝趙行之惠霜柿》一詩中,更是盛讚帶霜柿餅:「凍幹千顆蜜,尚帶一林霜。核有都無底,吾衰喜細嘗。」他還略帶慚愧地說自己,無甚瓊玖句,對柿餅的真愛可謂溢於言表。
造化綢繆
初夏時節,一樹輕風落柿花,柿樹綠陰合,王家庭院寬。
院中那棵柿樹,枝丫茂密,葉子婆娑,它為這第一次的掛果,已經積蓄了七個春秋。
霜天時候葉殷而柿熟,橙紅的柿子像燈籠一樣掛滿枝頭,飽滿潤澤,骨柔軟美。
高樹柿垂丹,守護庭院的柿子紅了,該回家了。
於是,人們自霜降這一天開始摘柿,經挑選、清洗、削皮、架掛、晾曬、捏心、下架、出水、合餅、潮霜等二十餘道工序,近兩個月的漫長等待,歷天地精釀,陽光滋養,成就了一顆「柿柿紅」柿餅香甜軟糯的口感。
柿餅,可謂自霜降而來,又孕霜而出。
據《爾雅》,柿子有七德:「一壽,二多陰,三無鳥窠,四無蟲蛀,五霜葉窠玩,六嘉實可啖,七落葉肥大可以臨書。」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柿乃脾、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氣平,性澀而能收,故有健脾、澀腸,治嗽止血之功。」
《醒園錄》有妙方謂之「仙果不飢方」,取大南棗一斤,好柿餅十塊,芝麻半斤(去皮炒),糯米粉半斤(炒),將芝麻先研成極細末候用。棗、柿同入飯中蒸熟取出,去皮核子蒂,搗極爛,和麻、米二粉,再搗勻,作彈子丸,曬乾收貯。臨飢時吃之。若再加人參,其妙不可言矣。
進入冬季,萬木蕭索一片肅殺中,常常能看到人們留在柿子樹上的,掛在枝頭的幾顆柿子,它們是燕雀賴以過冬的吃食,亦是人們對大地與自然的回贈。
「澤國風饕霜力緊,黃落凋殘碧成錦。最憐柿葉與楓林,平園物色正瀟凜。」
紅,紅,中國紅,事事如意柿柿紅
在富平縣委、縣政府及當地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大方集團重點發展特色農業現代化產業,推進集團「綠色農業創興」戰略,天璽農業在富平規劃建設了集農業科技、文化旅遊、產業振興為一體的綠色農業科技項目——天璽柿子小鎮。
小鎮位於山清水秀、景色宜人的到賢鎮與薛鎮融合之地,總佔地面積4.3平方公裡,總投資額逾12億元。整體以「一心、兩翼、三品、四季遊」為發展格局,以科技農業為核心,大力發展富平柿子、花椒、酸石榴等「三紅」特色產業;通過「甄選優良品種、追求優異品質、塑造優秀品牌」,打造柿柿紅原鄉柿餅品牌,建設世界級柿子產業基地,助力富平形成百億級柿子產業;立足綠色農業,通過產業發展融合周邊8個貧困村、1個移民社區,以「黨建+企業+集體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發展富平特色農業產業,帶動農民共同創富,致力於美麗鄉村建設,將小鎮打造成集「農業研學、文化體驗、觀光度假、休閒娛樂、醫療康養」為一體的旅遊產業集群,形成「春季賞花、夏秋採摘、四季郊遊、全年研學體驗」的生態休閒旅遊,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助力鄉村振興的實現。
目前,天璽柿子小鎮已投資1.2億元建成1.5萬餘平方米的現代化柿餅、花椒加工廠,3000平米的柿子醋加工廠以及容量6000噸的標準冷庫,以年產值2200噸柿餅的產業規模發展富平特色農業產業;小鎮產業園可直接提供430餘個就業崗位,用工高峰期可達到600個以上;同時,帶動薛鎮及到賢鎮8個貧困村、1個移民社區631戶、2200餘人脫貧致富。
天璽農業小鎮的規劃很宏大,它的根基在於富平,也在於富平那一棵棵柿樹,一粒粒柿餅,以及人們對於那片土地的原鄉情節和它千百年來所孕育的文化之魂。
2018年12月8日,在「柿柿紅」品牌發布會上,《年年歲歲柿柿紅》主演王茜華女士的父親、國學大師王自美親筆題字 ——「富平柿柿紅」。
由王方勝董事長發起,著名導演王力會、作曲家劉克忠、作詞家徐宗德共同創作的「柿柿紅」專屬品牌主題曲《事事如意柿柿紅》,被著名歌唱家郝萌老師傾力傳唱。
2019年10月15日,在「中韓書畫藝術交流展」上,韓國前國務總理李壽成先生、韓國碑林博物館理事長許由先生、韓國駐西安領事館總領事金炳權先生等友人為「柿柿紅」題字,並表示一定要將「柿柿紅」柿餅和它的文化帶回韓國。
小柿子,大產業,小柿餅,有文化。一枚原鄉柿餅,守護一生柿柿如意,所以,我們要將富平的特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發展,更要用心做好這一件「柿」,做最好的富平柿餅,從枝頭到舌尖,找回關於人間風味的淳樸記憶,讓來自富平原鄉的自然饋贈,走出全國,走向世界。
作者簡介:雷揚揚,陝西富平大方天璽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