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養的馬要定期修馬蹄,野馬為什麼不用?

2021-01-11 鍾銘聊科學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西方有一個諺語,少了一個馬釘,丟了一個馬掌,丟了一個馬掌,亡了一個國家。這個故事講得是蝴蝶效應,但從這句諺語中我們也能看出馬掌的重要性。

馬掌其實是人類為馬設置的,野馬並沒有馬掌,它們之所以不用馬掌也能奔跑,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和家養的馬不同。

馬為什麼需要馬掌?

馬非常善於奔跑,而且馴化後的馬能夠託運重物,成為人們的運輸工具,這也決定了它們每天會託運較重的物體。

馬的馬蹄組成成分是角蛋白,和人類指甲蓋的成分一樣。馬匹在運輸東西的過程中,如果在路上遇到堅硬的石頭或者小石子之後,會因為託運過重的物體而導致馬蹄開裂,從而導致馬匹不能繼續運輸物資。

我們知道,馬匹在過去不僅是運輸工具,還是軍事力量,如果馬匹在戰爭中經常遇到這種情況,那麼軍隊的戰鬥力將會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 馬在託運較重的物體時,即使沒有碰到堅硬的石頭,也會因長時間行走而磨損馬蹄,導致馬蹄變薄。馬蹄雖然沒有痛覺神經,但是當馬蹄變薄到一定程度時,馬就能夠感覺到疼痛,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人類才會給馬釘馬掌。

但是,現在很多馬匹不用承擔載人馱物工作,這意味著它們不會因為長時間奔跑而磨壞馬蹄,那為什麼還要給馬釘馬掌呢?

其實就是因為現在的馬兒生活條件太好了,它們生活的地方大多比較柔軟,而且很多馬兒不需要長時間奔跑,這使得它們的馬掌根本沒機會磨損。

我們知道,如果人類長時間不修剪指甲,會導致指甲過長而行動不便。馬兒也是一樣,現在很多馬匹由於生活條件優越,以至於很多馬兒的馬蹄橫長,影響它們正常出行。

現如今也有一些馬不會釘馬掌,多是母馬,培育下一代而用的母馬。之所以不給它們釘馬掌,是因為釘馬掌並不是一勞永逸的,日常還需要維護,而維護需要花錢。

修馬掌

雖然馬掌是釘在馬蹄之上的,但是每隔一段時間就要拆掉重新修建馬蹄。這是因為馬蹄和人類指甲一樣會生長,當馬掌厚度較高時,也會影響馬兒行走。

在修馬掌時,有條件的修馬掌師傅會用專用的架子讓馬站在裡面,這樣馬就不會傷害到修馬掌師傅。接著,師傅會將馬蹄上的馬掌卸下來,再用工具將馬蹄厚度變薄,清理掉馬蹄之中的髒東西。

之後。馬掌師傅會再次將馬掌釘入到馬蹄之上,此時整個工作就完成了。

修建馬掌的好處是,不僅可以幫助馬兒行走,還可以讓馬蹄內部保持乾淨,不被微生物感染。

野馬為什麼不用釘馬蹄?

可能很多人對野馬為什麼不用修馬掌感到疑惑,畢竟如果修馬掌有這麼多好處的話,那野馬沒有馬掌,也照樣活了這麼些年。

其實,這主要是因為野馬生活在野外,它們不用託運重物,所以即使踩到小石頭,馬蹄也不會輕易開裂。再者,它們在野外生存時,需要時時刻刻躲避天敵,需要經常奔跑,而奔跑時會磨損它們的馬蹄,讓它們的馬蹄不至於過長。

除此之外,野馬之所以不用修馬蹄,是因為如果馬蹄影響到它們的奔跑速度,那麼它們會被其他大型食肉動物捕獲,所以我們才沒有見到野馬馬蹄受傷,但依然能生存很久的案例。

更重要的是,野馬的馬蹄已經適應了它們的生活模式,否則這種物種早就滅絕了。人類之所以要為馴養後的馬釘馬掌,是因為我們改變了馬兒的生活環境。

總結

人類馴養的動物,和野生動物之間有很大的差異,這主要是因為兩者的生長環境不同,育種方式也不同。野生動物的演化是沒有方向的,但是被馴養的生物是有方向的,人類會為了自己想要的性狀而改良動物的基因。

由於被馴養的動物環境以及基因已經與野生物種有所區別, 所以被馴養的馬才需要釘腳掌,而野馬則不用。

相關焦點

  • 看看這批十年沒修過馬蹄的小馬,你就知道馬為什麼要定期修馬蹄了
    世界上總是發生一些奇怪的事情, 這些我們的認知和超乎想像的事情在別人眼裡不一定特別, 這是人類和人類認知差異引起的現象,只有接觸的世界變多了,才能看到世界的更不同的一面, 小編和你一起,從每天世界上發生的奇怪的起飛中,學習和尋找不同的觀點和文化,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 「為什麼馬要定期修理馬蹄
  • 為什麼家養的馬都是鐵蹄,野馬卻是光腳,野馬不如家養馬嗎?
    為什麼家養的馬都是鐵蹄,野馬卻是光腳,馬場老闆說出實情平常在休息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約上朋友一起去騎馬,每次騎馬的時候都會有一種非常神氣的感覺,感覺自己非常優雅和紳士。因為馬本身就是優雅、紳士的代名詞。曾經有人問馬場老闆,為什麼野馬都是光腳,而你們場裡面的馬都是鐵蹄。野馬不如家養馬嗎?馬場老闆很淡定的回答到,家養馬其實就是野馬,只不過被訓話的更聽人類話了,就身體素質很健康程度而已,它們之間沒有區別,所以也不存在野馬不如家養馬的說法。校長認為家養馬要訂鐵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 家養的馬匹都需要定期修馬蹄、釘馬掌,為何野馬不需要?
    不過,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過,除了家養的馬匹之外,野生的馬是不需要釘馬掌的,而且它們也可以奔跑自如,看起來絲毫不會受到什麼影響,而且也有一種聲音認為,人類給馬匹釘馬掌實際上是非常殘忍的,因為這需要釘在馬匹的肉裡,真的是這樣嗎?釘馬掌馬會疼嗎?
  • 人類在馴養馬以前,馬,曾經被當做食物的來源
    家馬是由野馬馴化而來。中國是最早開始馴化馬匹的國家之一,從黃河下遊的山東以及江蘇等地的大汶口文化時期及仰韶文化時期遺址的遺物中,都證明距今6000年左右時幾個野馬變種已被馴化為家畜。馬的馴化晚於狗和牛。馬的家稱作「馬廄」。人類在馴養馬以前,馬曾經被當做食物的來源。
  • 同樣是家畜,馬要「釘馬掌」,牛和驢為什麼不用釘掌
    導語馬蹄鐵,又稱馬掌,是馬、騾等牲口裝釘在蹄上的馬是用「中拇指」飛奔的奇特種群,並且人和馬全是罕見的,可以把自己坑死的種群,人們常常說望山跑死馬。生物界能跑馬拉松比賽的生物並不是很多,馬是當中之一。牛的體力也很強,非洲草原上的野牛成群結隊遷移的場景十分壯闊。牛又「蠻幹」,假如說馬是「超級跑車」,牛則更像「越野汽車」,因此 早期人類利用牛來農用地。
  •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直接釘在馬蹄上不疼嗎?看完長知識了
    為什麼要給馬釘馬掌,鐵釘直接釘在馬蹄上不疼嗎?看完長知識了馬可以說是從古至今我們人類最為親密的夥伴,它曾經是人們馳騁沙場的利器,同時運輸貨物的助力。在文化符號上,馬一直都給人一種忠誠、任勞任怨的精神傳達。
  • 非洲那麼多斑馬,為什麼當地人不用斑馬當坐騎?
    如果野生動物在馴化過程中無法誕生後代,那麼人類將要重新開始馴化該生物,既耗時又難以被馴養成功。膽子不宜過小膽子過小的生物很難被馴化的原因是它們有可能在養殖過程中被驚嚇到,從而造成傷亡損失。如果一種動物在群居過程中會相互打架,將會對養殖戶帶來嚴重損失,因此這種生物無法被馴養。斑馬為什麼不能被馴養斑馬屬於食草動物,它們的食物來源非常廣泛,不僅以草類為食,還以樹枝、樹葉為食。而且,斑馬屬於群居動物,它們有著很強的社會性,不會彼此攻擊群體裡的其他個體。
  • 為什麼都說2.3 t的野馬不是野馬,5.0的才是真野馬呢
    在國內有這樣的說法,5.0的野馬才是真野馬,2.3 t的野馬只能說是野驢,天天這樣說的人,我感覺大部分都是不會買野馬的人,或者說買5.0野馬之後又感覺虧了的人。5.0的野馬叫做野馬GT,車尾的黑色飾板上寫著GT,2.3 t的野馬車尾黑色飾板上是一匹奔跑的馬的圖案,其他地方外觀大體相似。5.0的野馬在國內收價50多萬,零百加速四秒左右,2.3 t的野馬售價30萬出頭,零百加速6秒多。二者差價幾乎一倍,但就路人的眼光來看,這兩款車的裝逼效果其實大體相似,因為大部分人都分不出哪一個是2.3 t野馬哪一個是5.0野馬。
  • 「人首馬身」與馬的役用
    中東是最早馴養動物的地方之一,也是最早乘騎動物的地方之一,兩者均發生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不過在早期階段,人類的乘騎只限於牛和驢。           驢最初來自努比亞,之後從埃及傳入小亞細亞。儘管驢與馬同屬馬科動物,但是在人類的眼裡,兩者卻從來沒有平等過,始終是厚此薄彼的。驢不具備馬的高雅的體態,因此被差遣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還比其他家畜受到更多的打罵虐待。
  •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馬在哪裡抓?頂級野馬快速獲得方法
    導 讀 塞爾達傳說荒野之息馬在哪裡抓?怎麼可以抓到頂級的野馬呢?
  • 來自非洲的野馬沒被馴服,斑馬你為何這麼野?
    馬在古代作為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在馴馬手的眼中沒有他馴服不了的野馬,越是野的馬它的能力就越是優秀。但是世界上有著這麼一種龐大的野馬群體,但卻非常鮮聞有此馬被馴服的案例發生。這些野馬就是來自非洲大草原的——斑馬。
  • 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
    原標題: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 摘要 【聯手汗血馬文化 海南瑞澤推進馬文化產業】3月16日,海南瑞澤(002596)公告稱,全資孫公司海南聖華旅遊產業有限公司
  • 馬蹄鐵是個偉大發明,戰馬農用馬沒它不行,野馬沒有它為啥沒事
    我們常用「鐵蹄」來形容古代的軍隊,如800多年前,蒙古「鐵蹄」踐踏了整個亞歐大陸,這裡的「鐵蹄」形容的就是軍隊,那麼為什麼用鐵蹄形容軍隊呢?就是因為奔跑的戰馬的四隻腳上都有一個馬蹄鐵。那麼為什麼戰馬要釘上馬蹄鐵呢?實際上不單是戰馬,作為農用牲口的馬,牛、騾子和驢等也是需要釘馬蹄鐵的!要幹農活的大型牲畜其腳掌上基本上都要打上腳掌鐵。之所以要這樣做,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大型牲畜的蹄子需要保護起來,他們的蹄子最下方及其周圍,長出來的是一層角質層,和人類的指甲差不多,指甲長了需要剪,馬蹄子長了也需要修。
  • 穿越到恐龍時代的你,該如何馴養恐龍——恐龍馴養指南
    所以,能夠在圈養的環境下繁殖,是衡量動物能否被馴養的重要指標。第四,它應該性情溫順如果這種動物過於暴躁、兇殘,那麼它就不適合馴養。為什麼很多種類的馬可以被馴養,而唯獨斑馬不行?因為成年斑馬脾氣暴躁,會狠狠咬住準備馴養它的人直至死去,所以人類失去了馴化它的熱情。
  • 兩款「駿馬」的車標對比,同樣都是馬,為什麼你的那麼「優秀」?
    導讀:兩款「駿馬」的車標對比,同樣都是馬,為什麼你的那麼「優秀」?放眼如今的汽車企業,車標的設計對於一個車企來說還是比較重視的一件事,畢竟車標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整款車的顏值,別忘了車標可是要以車的前臉為「展臺」的。像是法國的著名豪車品牌DS就是因為其名字和車標有「屌絲」的諧音而被廣大國內消費者所不恥。
  • 【警界人物】雙鳳山上的「野馬保護神」
    為了防止不法分子盜竊「野馬」資源,他又協調相關部門,在進山路口處安裝了監控設備,加強雙鳳山的安全防範工作;為了能讓「野馬」群過上自由富足的生活,他還讓村幹部在山頂上開挖了一些水池,加上山頂草甸充足,「野馬」群自由自在的在這片山林中自由馳騁。
  • 《野馬家園》出版 記錄第16批次野馬放歸野外的故事
    人工圈養的公馬再精壯,也不敵野放多年的公馬,它們到野外沒多久,頭馬位置就被野外公馬取代……近日,中國科普作家、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張赫凡的科普書籍《野馬家園》,記錄了2018年9月27日第16批次15匹野馬,被放歸野外後的真實故事。
  • 邢臺:守護「野馬」的「弼馬溫」
    「雙鳳山」「野馬群」一時間成為了網絡熱詞,很多的驢友和自駕遊愛好者,把上山看「野馬」當成樂趣,時常有人慕名前來探訪馬群,有的在這裡攝影留念,有的體味這裡原始風景,有的徜徉其間流連忘返……這些變化都讓人擔心「野馬」的生活會被打擾、甚至被破壞。
  • 馬站著睡覺不累嗎?原來另有玄機,很少有人知其背後的辛酸
    之前發生過一則關於馬的事件,有三名男子為了救落水的男孩子,騎馬下海進行營救。而後不久,其中兩匹馬因肺部感染而不幸去世。這兩匹馬是救人的英雄,很多人也因此想要去了解馬這種動物。大部分人都只是在電視上或者某些旅遊景點看過馬,很多人對馬最好奇的一點:馬真的是站著睡覺的嗎?
  • 一個馬蹄鐵滅亡一個國家,馬蹄鐵如此重要,為什麼野馬不需要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馬的地位也越來越低,在古代的時候馬斯戰爭工具,一個國家有多強大的戰鬥力,很大程度上都要由戰馬的數量來決定,地鐵站馬能夠帶著士兵們上陣殺敵,衝鋒陷陣,坐在馬上的士兵既擁有很強的戰鬥能力,也擁有馬的移動速度,所以這樣的騎兵非常珍貴,不過因為古代馬匹數量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