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風光集萃--海參崴
海參崴 -- 一個熟悉又陌生的名字,清朝以前這裡曾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故土,為吉林將軍隸下,17世紀中期,沙俄皇朝伺機東侵,尋求在遠東地區開拓港口。清康熙年間清政府和沙俄籤訂的《尼布楚條約》中明確訂明海參崴所在地區屬清朝,清朝中後期國勢日衰,第二次鴉片戰爭中,1858年清政府和沙俄籤訂不平等的《璦琿條約》,規定包括海參崴的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為中俄共管。1860年俄國又逼迫清政府籤訂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條約》,清政府割讓了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約40萬平方千米的領土,其中包括海參崴。隨後其成為沙俄在遠東地區的一個重要的軍事基地,不過由於距離俄國本部太遠,所以該地的發展緩慢。俄羅斯將海參崴命名為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俄語為&34;的意思。
地圖中的紅色字體為山人所做的標註
符拉迪沃斯託克(俄語:Владивосток,英語:Vladivostok)位於亞歐大陸東面,阿穆爾半島最南端。這裡現在是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城市,俄羅斯遠東區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遠東分部、太平洋漁業與海洋學研究所及遠東聯邦大學等多所高等學校。更重要的是俄羅斯海軍第二大艦隊太平洋艦隊司令部所在地。總人口約60萬,主要是俄羅斯人和中國俄羅斯族人。這個不大的半島城市東臨日本海備考歐亞大陸,海參崴到莫斯科的鐵路橫跨歐亞大陸是俄羅斯最長的鐵路。海參崴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溼潤氣候為主,全年平均高溫8.38°C,平均低溫1.38°C,平均降水量797mm。,第十五屆(2018)中外避暑旅遊目的地排名發布,符拉迪沃斯託克市排名第54位。
我們中南礦冶學院的幾位老同學乘車從哈爾濱到達邊境城市綏芬河從這裡出關前往海參崴 ↓
莊嚴地綏芬河口岸 從車窗內拍攝
公路邊迎來了俄羅斯風味的田野山川 ↓
前往海參崴途中必經的中途小超市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美麗的海濱半島城市 ↓
託卡內夫燈塔位於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港入口處,伊格瑟爾德半島的西南,始建於一八七六年。今燈塔建於一九一零年,石頭砌築,塔身下半部分為八角形,塔身上半部分是圓柱形,燈塔漆成白色,燈籠圓頂漆成紅色。燈塔高十二米,燈高十二米。託卡內夫燈塔是俄羅斯非常有名的燈塔。↓
有名的跨海大橋遠眺 ↓
著一座跨海大橋建築和有特色,兩端的吊索塔一反常態,一般的吊索塔呈「A」型,上邊小下變大,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力學結構,而這座橋的吊索塔卻是「V」型結構,在工程力學上一反常態,也是建築界的一個特例 ↓
帶有明顯俄羅斯特色的城市 ↓
宗教是國外的明顯特色,到那裡宗教場所的建築一般都是十分雄偉豪華的 ↓
著一座教堂與天主教、基督教堂有些不同,這是這裡最大的俄羅斯特有的「東正教」教堂 ,由於教堂前邊場地狹小,很難拍攝,這是一幅接片 明顯有些變形 ↓
海參崴坐落在小小的半島上城市有山崗也有臨近海灘的,上下錯落有致 ↓
民族文化的不同從城市的面貌也可見一斑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是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港口,亦為俄羅斯遠東地區最大的貿易港,港口年吞吐量約1000萬噸,其中國內運輸量約400萬噸,國外運輸量約300萬噸。港區結冰期約4個月,藉助破冰船可全年通航。夏、秋兩季多霧。北海航線的終點,遠東區近海運輸的中心。 ↓
火車站附近現在還有一座列寧的雕像,這在俄羅斯也是不可多見的 ↓
雕像是列寧的經典姿勢 ↓
還有列寧的模仿秀在招呼遊人合影留念 ↓
這位列寧的模仿秀真的還很像 ↓
海參崴(符拉迪沃斯託克)火車站是值得一看的景點,這裡是按照俄羅斯17世紀的建築風格,於1912年建成,車站附近有一個蒸汽機車頭,這是在二戰期間,由蘇聯工程師設計,在美國製造的蒸汽機車,從海上運到蘇聯,1963年前,這種蒸汽機車一直奔馳在西伯利亞大鐵路,為紀念戰爭年代的鐵路工人,1995年二戰爭勝利50周年之紀,設立了這座實物紀念碑,在這座紀念碑旁有一個刻有9288的標誌物,這是貫穿俄羅斯的大鐵路東端終點的標誌,表示自此到莫斯科的距離是9288公裡。
剛剛到站了一列火車 還是經典的列車 ↓
行攝天下 靜遠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