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彈各國推出強硬封鎖措施 歐元區經濟復甦步伐或放緩

2021-01-21 金投網

經過九個多月的談判,歐盟和英國之間持續了四年多的英國退出歐盟「肥皂劇」終於在12月24日上演了一個快樂的故事。雙方達成了「英國退出歐盟」貿易協議,英國得以在明年1月1日避免「硬英國退出歐盟」。然而,與此同時,新冠肺炎肺炎在歐洲的流行又呈上升趨勢。目前包括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實施了更嚴厲的封鎖措施,義大利和奧地利也實施了新的封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然而,英國正面臨感染病例激增和變異冠狀病毒的危害,導致一些國家收緊出入境限制。儘管第一批新冠肺炎疫苗帶來了新的希望,但國家防疫措施再次升級,這可能導致歐元區經濟復甦比預期緩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報告,2021年歐元區的經濟復甦可能比此前預期的要慢,隨著SARS-CoV-2向歐洲大陸的蔓延,歐元區可能需要推出更多的刺激措施。

英國退出歐盟談判終於「破裂」了

新冠肺炎疫情反彈並「增加」

12月24日,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正式宣布英國和歐盟達成後英國退出歐盟貿易協議。儘管四年的英國退出歐盟談判經歷了波折,但在英國退出歐盟過渡期結束前的最後幾天,雙方達成了共識,這是一個美好的結局。根據歐盟委員會發布的公告,該協議的核心是一項「EU--英國自由貿易協定」,涵蓋貿易、投資、競爭、禁止國家援助、稅收、交通、能源、漁業甚至數據保護、社會保障協調等。

根據協議,明年1月1日以後,雙方將對所有受原產地規則約束的貨物實行零關稅和零配額;對於一度成為談判瓶頸的漁業問題,雙方將制定歐洲和英國海域漁業資源共同管理新框架,兼顧彼此漁業和漁民利益;在運輸領域,協議規定,正式英國退出歐盟後,英國企業將失去歐盟單一市場的進入資格,但雙方將保證航空、公路、鐵路和航運通道的暢通;在能源領域,協議表示雙方將建立新的能源交易和互聯互通模式,但協議沒有給出更多細節。此外,約佔英國經濟80%的服務業不包括在協議內。這也表明,英國與歐盟未來關係的許多方面尚未最終確定。預計英國議員將於12月30日召開緊急會議批准該協議,而歐洲議會在今年年底前不會投票,但可以選擇暫時實施該協議,直至2021年。

這對自2020年以來陷入困境的英國和歐元區經濟體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然而,歐元區的經濟復甦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反彈的影響。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報告,歐洲的新冠肺炎疫情最近再次上升,各國的防疫措施再次升級,導致歐元區經濟復甦比預期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警告說,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在新的一年仍然存在,歐元區經濟何時反彈主要取決於疫苗推出的速度和效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自大流行爆發以來,歐洲新冠肺炎的肺炎病例已超過2200萬,死亡人數已超過49.3萬。

歐盟委員會預測,歐元區將在2021年從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空前衰退中復甦,但由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的拖累,歐元區的復甦速度將低於此前的預期。歐盟委員會將歐元區明年的增長預測從7月份的6.1%下調至4.2%,並預測2022年經濟將增長3.0%,今年經濟將前所未有地下滑7.8%。然而,歐盟委員會也警告說,預測的不確定性極高。此外,德國智庫Iver經濟研究所、瑞士經濟研究所和義大利國家統計局聯合發布的《經濟展望報告》也大幅下調了歐元區的經濟預測。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反彈的影響下,繼第三季度強勁復甦後,歐元區經濟將在2020年第四季度收縮2.7%,而不是9月底預測的2.2%。與9月份1.5%的預期增長相比,這些研究機構現在認為,2021年第一季度歐元區經濟只會增長0.7%。此後,歐元區經濟預計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增長3.0%。只有在第三季度,歐元區經濟才會真正實現強勁復甦,增長率飆升至12.5%,高於此前9月份8.2%的預測。

經濟復甦仍然需要援助

刺激措施也將升級

新冠肺炎疫情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的動態變化使得歐元區的經濟前景高度不確定。在去年12月的最後一次利率例會上,歐洲央行再次升級了貨幣寬鬆措施。12月10日,歐洲央行利率會議結束。不出所料,宣布主再融資利率為零,邊際貸款利率為0.25%,存款機制利率維持在-0.5%不變;同時,擴大疫情應急貸款(PEPP)規模5000億歐元;決定將大規模債券購買計劃至少延長至2022年3月;至少在2023年底之前,將到期的PEPP債券進行再投資。

在最新的報告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讚揚了歐洲央行在12月份的額外貨幣刺激,但警告說,歐元區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支持,特別是當下行風險成為現實時。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對歐盟新的援助計劃表示讚賞,強調其有效性將取決於「快速實施、支出質量及其促進結構改革的能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建議,在復甦順利進行之前,應該保留對銀行的資本紓困和保護措施。至於通脹,「預計通脹只會在大部分預測區間內逐漸上升,並保持在歐洲央行的中期目標之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歐元區所有國家制定新的經濟振興計劃,否則將產生連鎖效應。

溫馨提示:提高紓困補貼希望落空,美元跌破90關口,歐元創32個月新高,金價小幅上漲。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美經濟復甦步伐持續放緩
    新華社北京12月4日電(記者王婧)近期發布的報告和多項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持續復甦的步伐有所放緩,在新一輪疫情的衝擊下,經濟前景面臨巨大的不確定性。分析指出,目前美國經濟復甦面臨多項挑戰,急需更多貨幣和財政政策進行支持。
  • 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反彈 旅遊業復甦腳步被迫放緩
    (抗擊新冠肺炎)南非新冠肺炎疫情反彈 旅遊業復甦腳步被迫放緩中新社約翰尼斯堡12月1日電 (記者 王曦)作為南非旅遊業支柱城市的開普敦,日前因新冠肺炎疫情抬頭而不得不放慢旅遊業復甦的腳步。1日,開普敦旅遊業協會證實,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加劇了該地區旅遊業的擔憂情緒,復甦進程被迫放緩。此前,作為南非經濟支柱之一的旅遊業,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遭遇重創。10月,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好轉,南非政府重開國際旅遊,作為旅遊業支柱的開普敦亦加速該地區旅遊業的復甦。
  • 「後疫情時代」的共振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展望
    歐洲:經濟緩慢復甦,修復仍需時日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震中」,2020年歐元區在發達經濟體中受衝擊最大,其經濟表現也跟疫情發展勢頭密切相關。三季度以來,受疫情二次反彈影響,歐元區經濟復甦出現降溫勢頭,特別是服務業受衝擊更大。IMF預測歐元區2020年經濟增速為-8.3%,在主要發達經濟體中表現最差。
  • 歐洲研究機構:第二波疫情打斷歐元區復甦 全年預計衰退7.3%
    中新社柏林12月22日電 (記者 彭大偉)德國、義大利和瑞士三國權威研究機構22日聯合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歐元區經濟今年三季度出現強勁反彈後,四季度由於第二波疫情下實施新的封鎖措施而再度陷入衰退。報告預計,今年全年歐元區經濟同比預計將出現7.3%的衰退。
  • 歐洲主要研究機構:受第二波疫情影響 歐元區經濟復甦遭受打擊
    來源:央視當地時間22日,德國智庫伊弗經濟研究所、瑞士經濟研究所和義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聯合發布經濟展望報告,大幅下調了歐元區經濟預測。△歐元區經濟跟上季度及去年同期比對圖表根據這份最新的報告,繼第三季度的強勁復甦之後,今年第四季度的歐元區經濟將萎縮2.7%,而不是如9月底所預測的那樣增長2.2%。原因是歐洲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新增感染病例急劇增多,各國政府重新實施嚴格的封鎖措施,部分經濟活動被迫叫停。由此,歐元區2020年全年的經濟將下降7.3%。
  • 全球經濟2021年下半年才能進入實質性復甦
    另一方面,即使經濟已經重啟,出於對未來經濟下行風險的擔憂,居民也會傾向於增加儲蓄,企業不願意擴大生產,導致內需回升乏力。三是新一輪疫情帶來衝擊。近期,美國新增病例再創新高,幾個歐洲國家重新實施封鎖政策,拉美疫情仍在蔓延,亞洲部分國家出現反彈。二次疫情將延緩經濟復甦步伐,使得全球經濟在2020年四季度和2021年一季度再度放緩。
  • 疫情反彈拖累經濟復甦 RCEP籤署對日本意義重大
    對於剛剛出現經濟復甦跡象、而疫情形勢再度反彈的日本來說,此時籤署RCEP顯得格外重要。日本政府日前發布的經濟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上升5%,創1980年以來新高,與第二季度的環比下降7.9%。當季,外需對日本經濟增長貢獻了2.9個百分點,內需貢獻了2.1個百分點。
  • 疫情持續 新加坡宣布入境禁令 數據報警 歐元區經濟全面放緩
    FX168財經報社(香港)訊 周五(1月31日),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繼續發展,多個國家宣布了相應防治措施,金融市場避險情緒持續升溫。日內歐洲公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歐元區經濟整體明顯放緩。北京時間周五(1月31日)凌晨3:30,世界衛生組織(WHO)在記者會上宣布,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旦宣布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會提醒各國必須開始考慮如何加強防控、提前準備應急措施、準備病例隔離等事宜。當日,泰國確認首例人傳人感染,目前累計病患19人。
  • 疫情加重歐元區經濟疲態
    儘管歐洲央行已經採取更多的量化寬鬆政策以及財政政策措施,以期可以支撐歐元區經濟。然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歐元區經濟整體在今年陷入衰退的風險大幅增加。總體而言,疫情對歐元區經濟的負面影響將取決於疫情暴發的規模和持續時間。而從目前的情況看,本已疲弱的歐元區經濟在短期內難以向好。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下,歐元區經濟岌岌可危。
  • 歐洲央行大幅增加購債規模 助歐元區應對第二波疫情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外媒稱,歐洲央行行長克裡斯蒂娜·拉加德10日宣布推出更多刺激措施,以幫助歐元區應對第二波新冠疫情。她還警告說,對於這種流行病的演變和疫苗的推出,前景仍然充滿不確定性。據法新社美因河畔法蘭克福12月10日報導,在今年的最後一次會議上,這個有25位成員的歐洲央行理事會決定擴大並延長緊急措施,以支持歐元區經濟,之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彈中斷了夏季的復甦並迫使各國採取又一輪限制措施。
  • 外媒:中國引領全球貿易強勁反彈,創下20年來最大增幅
    荷蘭經濟政策分析局周三表示,截至9月份三個月,跨境商品貿易流較第二季度增加12.5%;這是自2000年有記錄以來的最大增幅。而第二季度跨境商品流動下降12.2%,創下最大降幅。更近期的指標顯示,自第三季度末以來貿易的反彈勢頭持續。
  • 指數回落,全球經濟復甦現波動——2020年11月份CFLP-GPMI分析
    全球經濟復甦的不均衡是阻礙經濟復甦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疫情控制好的地區,復甦速度會加快。疫情反覆的地區,復甦進程會有所反覆。 為了繼續防止經濟的快速下滑,世界各國均在計劃加大財政刺激力度,來對衝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刺激政策發力的領域包括失業救助、小企業援助、重點產業扶持和金融安全等方面。加強多邊合作已經成為當前世界各國抵禦疫情衝擊的重要共識,國家間的經貿合作逐步深化。
  • 11月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53.9% 經濟復甦態勢未變
    從環比降幅看,全球製造業PMI並未出現明顯回落,仍保持在53%以上,表明當前全球經濟復甦態勢沒有改變,只是增速有所波動。但全球疫情的持續蔓延給世界經濟復甦帶來了不確定性,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存在。經合組織預計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約4.2%,較9月份5%的預測有所下降。全球經濟復甦的不均衡是阻礙經濟復甦步伐的重要原因之一。疫情控制好的地區,復甦速度會加快。
  • 歐洲央行宣布一系列寬鬆政策 機構預計歐元區經濟恢復元氣恐延後
    業內受訪人士認為,歐盟內部逐步走向統一的財政政策有利於歐洲經濟復甦,但考慮到英國「脫歐」或延期以及歐盟內部的固有問題,明年歐元區經濟可能仍無法完全復甦,預計到2022年中期才能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疫情超預期反撲導致歐元區經濟復甦進程受阻,當地時間10日,歐洲央行宣布維持三大關鍵利率不變,同時增加疫情緊急資產購買計劃(PEPP),購買規模5000億歐元至1.85萬億歐元,並將這一計劃下淨資產購買期限延長至2022年3月底(此前為2021年6月)。此外,歐洲央行還進行了延長抵押品寬鬆措施期限等結構性寬鬆措施。  市場對於歐洲央行一系列決策早有預期。
  • 南亞經濟「寒冬」盤踞:區域大國復甦緩慢 下行風險依舊存在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南亞經濟「寒冬」盤踞本報記者 施普皓2020年,南亞新冠肺炎疫情總體嚴峻,包括印度在內的南亞各國經濟發展均遭受嚴重衝擊。2020年下半年,隨著政府逐漸放開嚴格的封鎖措施,各國經濟活動才出現反彈勢頭。儘管如此,三大主要經濟體的前景依舊難言樂觀。早在疫情暴發之前,印度GDP增長就已出現放緩勢頭,疫情來襲更讓穩中有憂的印度經濟雪上加霜。
  • 「國際」法國:疫情反彈阻礙經濟復甦
    來源:經濟雜誌當前,法國是歐洲疫情反彈勢頭兇猛的國家之一。3月份全國範圍「封城」後,法國一度控制住疫情。隨著「解封」的逐步進行,法國單日新增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較低的三位數不斷增加,連創新高。法國政府宣布,由於疫情持續惡化,裡爾、格勒諾布爾、裡昂和聖艾蒂安等4個城市自10月10日起正式進入新冠肺炎疫情最高警戒狀態。法國總理讓·卡斯泰10月12日警告國民,面對「第二波嚴重疫情」要提高警惕,並表示不排除區域性重新封鎖的可能。
  • Vanguard公司:疫情後中國復甦速度會較快,更偏向V形
    1976年,Vanguard公司開創了指數投資的先河,為美國的個人投資者推出了首隻指數基金。經過幾十年的發展,Vanguard公司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業務範圍覆蓋澳大利亞、歐洲、亞洲及美洲。在線上發布會上,王黔稱,今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致使全球陷入現代歷史上最嚴重及最大幅度的經濟收縮。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亞太部負責人發表文章稱:亞洲經濟復甦需有正確...
    文章稱,2020年亞洲經濟增長預計將萎縮1.6%;在疫情不出現第二輪暴發並且各國實施空前刺激政策的情況下,預計2021年亞洲經濟增速將強勁反彈至6.6%。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亞太部主任李昌鏞6月30日發表題為《亞洲經濟重啟:正確的政策如何促進經濟復甦》的文章稱,2020年亞洲經濟預計將萎縮1.6%,這是人們記憶中首次出現的情況。亞洲今年第一季度經濟增長表現好於4月份《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一定程度上是由於一些國家的新冠肺炎疫情較早地穩定下來。
  • 2020年全球經濟形勢分析及2021年展望
    各國封鎖措施一度使經濟大面積停擺、失業率飆升,二季度GDP跌幅普遍創歷史極值;疫情緩解後解封重啟經濟雖然使三季度GDP大幅反彈,但也造成疫情強烈反撲。一些國家被迫重新「禁足」,四季度經濟活動再次收縮;更多國家在「保生命」和「保生計」之間的艱難平衡中更傾向於後者,但經濟「帶病上崗」,復甦勢頭明顯減緩。
  • 瑞信下半年投資展望:看好A股消費、科技新經濟板塊,港股將繼續反彈
    瑞信亞太區首席投資官伍澤恩(John Woods)表示,「誠然,目前疫情仍存在諸多不確定性,但我們預計,即便疫情二次爆發也可以更快得到控制,不會造成太大的經濟損失。目前公眾防範意識增強,病毒檢測篩查和跟蹤監測措施更為完善,醫療系統應對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因此,近期美元回落對於亞洲股票和信用債是一項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