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患者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進ICU,醫院回應

2021-01-20 騰訊網

針對「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患者昏迷進ICU」一事,9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部獲悉,目前患者仍在醫院治療中。對於前述事件是否為醫療事故,醫院將儘快公布具體情況以回應社會關切。「我們需要承擔的東西絕對不會推脫。」

南寧市西鄉塘區衛生健康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經他向醫院了解,目前患者的治療情況正在好轉。

9月10日,朱女士向澎湃新聞反映,丈夫孫先生於今年4月13日因皮膚瘙癢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服用過量藥物後昏迷。澎湃新聞從朱女士處獲得的醫院門診初診病歷顯示,50歲的孫先生於今年4月13日到皮膚性病科門診就診,初步診斷為溼疹。醫生為他開具複方甘草酸苷膠囊、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7種藥物。其中,雷公藤多苷片[10mg]9瓶(50片/瓶),服用要求為「每次20片,飯後服,每日三次」。

醫院初診病歷顯示,醫生為孫先生開了雷公藤多苷片等藥物。受訪者供圖

朱女士稱,孫先生遵醫囑在三天內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隨後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就診。「4月16日搶救入住附屬二院重症監護室,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經嚴重致心跳停止。」朱女士提供的醫院醫學檢驗科報告單顯示,6月18日,孫先生經診斷為:「急性藥物性損害?」

孫先生經診斷為:「急性藥物性損害?」 受訪者供圖

朱女士質疑,孫先生昏迷、休克與醫生錯開過量藥物有關。朱女士提供的雷公藤多苷片說明書顯示,該藥片的用法用量為:「口服。按體重每1kg每日1-1.5mg,分三次飯後服用(例如,按60kg體重的成年人計算,一次2-3片,一日3次,飯後服用),或遵醫囑。」注意事項提及,「本品在醫生指導下嚴格按照說明書規定劑量用藥,不可超量使用。」而醫生要求當時體重約為65kg的孫先生一次服用20片雷公藤多苷片,明顯超過藥品說明書上「一次2-3片」的規定用量。

雷公藤多苷片說明書顯示,按60kg體重的成年人計算,每次服用量為2-3片。受訪者供圖

朱女士稱,針對前述事件,醫院工作人員曾和她多次溝通,並承認系醫療事故。但雙方未就孫先生的治療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朱女士曾針對前述事件向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12345系統反映。前述平臺12345系統頁面顯示,廣西12320衛生健康服務熱線接到廣西12345政府服務熱線後轉單至醫院,醫院答覆:1、患者病情發生後,醫院分管院領導高度重視,多次組織專家會診,積極全力進行救治。2、目前患者病情穩定,神志清楚,可自行行走活動,經醫院多學科專家會診後,一直認為符合出院指證,建議可以出院休養或到有高壓氧治療條件的醫院進行治療,病情有變化時可隨時回院複診。頁面顯示提交時間為8月29日16時許。

醫院在當地12345系統對孫先生的情況作出回應。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臺12345系統 圖

對於醫院的答覆,朱女士並不滿意。她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孫先生生活不能自理,但醫院多次要求孫先生出院或轉院治療。她希望醫院能繼續讓孫先生住院治療,直到他能獨立自理,脫離陪護。

相關焦點

  • 院方回應患者遵醫囑服用十倍藥進ICU:深表歉意,啟動追責
    針對「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患者昏迷進ICU」一事,9月17日下午,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發布聲明稱,目前患者仍在醫院接受康復治療,各項指標已基本恢復至發病前狀態,醫院對該事件給患者造成的傷害深表歉意。據此前媒體報導,2020年4月,患者孫某去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治療皮膚病,按醫囑服藥3天後感覺不適,進搶救室搶救了20天。
  • 廣西患者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昏迷,醫院:我們絕對不會推脫
    針對「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患者昏迷進ICU」一事,9月14日下午,澎湃新聞從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醫務部獲悉,目前患者仍在醫院治療中。對於前述事件是否為醫療事故,醫院將儘快公布具體情況以回應社會關切。「我們需要承擔的東西絕對不會推脫。」
  • 「廣西患者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昏迷進ICU」事件背後的法律問題
    作者:醫法匯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廣西患者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昏迷進ICU......消息一出,再次將醫療糾紛的矛頭指向了醫療機構。(圖片來源:澎湃新聞)事件回顧50歲的孫先生於今年4月13日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皮膚性病科門診就診,初步診斷為溼疹。醫生為他開具複方甘草酸苷膠囊、枸地氯雷他定片、依巴斯汀片、雷公藤多苷片等7種藥物。
  • 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患者昏迷進ICU,一天60片雷公藤多苷片,這樣...
    昨天,在「澎湃新聞」看到一篇報導「遵醫囑服用十倍藥物後,患者昏迷進ICU」。 經了解,該患者於今年4月13日因皮膚瘙癢到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就診,初步診斷為溼疹。
  • 患者遵醫囑十倍服藥後昏迷!警示:所有醫護都要嚴格執行查對
    9月10日,朱女士向澎湃新聞反映,丈夫孫先生於今年4月13日因皮膚瘙癢到廣西某醫院門診就診,服用過量藥物後昏迷。孫先生遵醫囑在三天內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隨後出現不適症狀,送醫就診。「4月16日搶救入住重症監護室,昏迷15天,5次休克,曾經嚴重致心跳停止。
  • 網購何首烏 吃成肝損傷 醫生:服用中藥應遵醫囑
    自行服用一周後,張敏竟成了重度中毒性肝損傷。專家提醒,服用中藥應遵醫囑,並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市民張敏今年50歲,平時很注重養生,經常上網、看電視、看書搜尋保健知識。她看到書上說中藥材何首烏有美容養顏、治療白髮的功效,便從網上購買了何首烏粉,摻到雜糧中熬粥喝。因為不了解用量,她每次熬粥都是「憑感覺」抓取何首烏粉,有時多些,有時少些。
  • 口腔潰瘍 勿輕信「治療偏方」遵醫囑科學用藥
    有些藥物也可能誘發口腔潰瘍,需要提醒患者注意。此外,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對症治療。如果口腔潰瘍發作頻率較高,應該先去醫院檢查就診,讓醫生來診治。臨床上,一些患者反映自己吸菸的時候不長潰瘍,把煙戒了反而出現了口腔潰瘍。眾所周知,吸菸的危害很多,更不是治療潰瘍的方法。提醒那些「吸菸不長戒菸長」的口腔潰瘍患者,醫生有很多正確的治療方法。
  • 女子發現藥物用法標籤上「醫囑」被寫成了「遺囑」,醫院:已道歉
    2019年12月14日,在江西浦北縣,一名女子在醫院拿藥時發現醫生給的藥物用法標籤紙上的「遵醫囑」被寫成了「遵遺囑」。後醫院回應稱,是拼音輸入法的原因,已向當事人道歉。據醫院工作人員稱,他們中藥配方顆粒的系統是今年11月份剛引進的,此次錯誤是拼音輸入法的原因,工作人員疏忽了,沒注意看就上傳了。當時發現這個錯錯誤之後,已經立刻整改了,並且已經聯繫了當事人,向她說明了具體原因,並誠懇道歉,當事人也對他們醫院的主動認錯態度表示了諒解。
  • 廣西醫科大二附院用藥量錯十倍,致病危,不知起訴,自身利益遭侵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9月12日,據媒體報導,50歲的孫先生,是浙江人,今年4月13日來廣西做生意,因身體溼疹皮膚癢,前往廣西醫科大二附院看病,醫生開錯藥用量十倍。而孫先生處方用藥,每次服用20片,每日3次。孫先生體重65公斤,用藥量在2—3片每日,每日三次。由於該藥副作用大,孫先生沒有看用藥說明書,遵醫囑,服用了幾次藥後,出現胸悶、噁心、乏力等狀,因難受停藥。據他老婆朱女士說,當時他已服用了140片雷公藤多苷片。
  • 甲減患者真要注意了!這些藥物和優甲樂...
    小心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哦 在服用優甲樂期間,要注意是否同時在服用這些藥物,儘量避免影響藥效哦! 1、香豆素類抗凝藥(如華法林) 左甲狀腺素鈉能增強此類藥物的抗凝作用。同時服用兩藥的患者需定期監測凝血指標,遵醫囑調整抗凝藥的劑量。
  • 甲減患者真要注意了!這些藥物和優甲樂...
    小心藥物間的相互作用哦 在服用優甲樂期間,要注意是否同時在服用這些藥物,儘量避免影響藥效哦! 1、香豆素類抗凝藥(如華法林) 左甲狀腺素鈉能增強此類藥物的抗凝作用。同時服用兩藥的患者需定期監測凝血指標,遵醫囑調整抗凝藥的劑量。
  • 長期服用降壓藥,會產生哪些後果?一位有30年吃藥史的患者有話說
    服用降壓藥一定要謹遵醫囑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高血壓可以控制,但是想要徹底根治還是不可能的,所以對於一些高血壓患者來說,原發性高血壓就是需要終身服用降壓藥。而且目前治療高血壓並沒有什麼特效藥,市面上的降壓藥也是五花八門,需要根據患者本身的實際情況進行考慮再來選擇降壓藥。
  • 男子被醫生錯開10倍藥量致永久喪失性功能,如今反遭醫院催出院...
    醫生這個職業對於患者來說就是神聖的。大多數情況下,患者配合醫院的檢查,醫生就診,按照醫囑服藥就能儘快的擺脫不適的感覺,重獲健康。可廣西的朱女士怎麼也沒想到,丈夫就醫後按照醫囑服藥,卻出了性命攸關的大事,還喪失了性功能。
  • 心血管病常用的這類藥物,服用前需要知道這些
    (1)頭痛:是硝酸酯類藥物最常見的不良反應,呈劑量和時間依賴性,如將硝酸酯類藥物初始劑量減半後可明顯減少頭痛的發生率。大部分患者服用硝酸酯類藥物1~2周後頭痛可自行消失,服用阿司匹林也可使頭痛緩解。使用硝酸酯類藥物患者頭痛的消失不意味著抗心肌缺血效應的減弱或消失。
  • 男子亂服藥致藥物上癮 每天吃12片複方甘草含片
    藥品本來是治病救人的,但如果不遵醫囑,胡亂服藥,傷害身體的同時還有可能「上癮」。  男子每天吃12片 一天不吃難受  不少西安市民認為小病不用找醫生,自己買些非處方藥就能治癒,但是一些非處方藥如果長期服用可能會導致藥物成癮,對人的身體和精神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 吃藥,醫囑和說明書不同,我該信哪個?注意2點,安心用藥
    在生活中,藥品說明書與醫囑有出入的現象可以說是十分普遍。到醫院看病取藥時,醫生叮囑一種服藥方法,但回家打開藥品,卻發現和藥品說明書上的劑量、用量和醫囑完全不同,這種屢見不鮮的問題,往往讓患者犯了難,難道是醫囑開錯了?或者說明書出了問題?醫囑和說明書,到底該聽誰的?
  • 服用多種藥要有間隔嗎?
    最新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患者生病後平均服藥的品種是3至5種,尤其是慢性病患者患上急性病時,服用藥物可能超過10種。這麼多藥怎麼吃,一起吃還是隔開吃?一起吃,怕藥性相衝或相抵;隔開吃,太麻煩,一整天都在惦記著吃藥。
  • 服用安宮牛黃丸真能「救命」?一文給說法!
    6月19日晚,演員潘粵明發微博稱,因父親新發腦梗,疫情期間「醫院暫時不能接受患者」,只能由其母親在針灸醫生微信視頻指導下在家中用測血糖的針幫助爸爸放血,「順利幫老爸度過難關」。微博一經發出,引發網友對腦梗治療的熱議。
  • 服用安宮牛黃丸真能「救命」?一文給說法!
    6月19日晚,演員潘粵明發微博稱,因父親新發腦梗,疫情期間「醫院暫時不能接受患者」,只能由其母親在針灸醫生微信視頻指導下在家中用測血糖的針幫助爸爸放血,「順利幫老爸度過難關」。微博一經發出,引發網友對腦梗治療的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