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雲在2016年10月提出新零售至今,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而隨著阿里新零售「一號工程」(盒馬鮮生)陸續落地,騰訊入股的永輝「超級物種」也開始了全面布局,至於京東的7FRESH、步步高的鮮食演義等,正在逐漸嶄露頭腳。
一時間,生鮮超市作為「二馬」在新零售領域的頭板斧,已經引起了業界更為廣泛的關注。那麼,「新零售」在各地的體驗究竟如何;對於新形態消費群體的鎖定結果如何;兩者在選址、定位、消費群體上的碰撞和交鋒又是如何?
這些問題,正是引發懂懂筆記此次三地(京深蓉)聯動、實地走訪新零售的原因。我們也在體驗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的服務,以及接觸眾多用戶的過程中,感受到了與新聞和報導中不太相同的一面。
深圳——盒馬、物種相互阻擊?
▲深圳盒馬鮮生福永益田店
再次來到位於深圳寶安福永家私街對面的盒馬鮮生,懂懂筆記感到非常詫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冷清的場景。作為深圳首家盒馬鮮生,其半年前開業後的那種熱鬧已不復存在。
一口氣數下來,偌大的店面裡顧客不足十人,而員工卻有二三十人。大部分員工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相互談笑。即便是稍有人氣的海鮮區,也只有兩口子在挑選「午餐」。雖然是周四的中午,但這種情況也有些令人愕然。
▲店內空空蕩蕩、幾乎無配送
「其實只是剛好路過罷了。」顧客李先生告訴懂懂筆記,他早上剛好驅車到附近的寶安機場,接出差回來的妻子楊女士,倆人回家的途中感到飢腸轆轆,於是才搜索導航,來到附近這家盒馬鮮生吃午餐,「我們住在(南山)白石洲,離這裡很遠,要不是剛好途經這裡的話,一般不會來光顧。」
小兩口平時偶爾會在網上購買蔬菜肉類,但主要是使用生鮮APP應用,「還有樓下的(肉菜)市場,生鮮食材的價格也比這些新零售店面便宜。」
此時,飯點剛過,這家店的生意才稍有起色。然而,懂懂筆記發現這些顧客大都是附近工業區、對面家私城的工作人員。他們的到來也只是為了隨便轉轉,在炎熱的大中午蹭一下免費的空調罷了。
▲在盒馬鮮生水產區轉悠的工業區產線工人
「開玩笑,(海鮮)那麼貴,我們怎麼可能吃,這裡一頓飯都能讓我吃好幾天盒飯了。」一位施工人員如是說,在這家盒馬鮮生開業之前,這附近一帶還沒有大型的商超。這家店的出現,正好成了他們午休的好去處。據他透露,周邊許多樓盤、工廠和家私街的工人師傅,閒來沒事都會來逛逛這家店,「反正工作人員不嫌我們邋遢,也不會不趕我們走的。」
更耐人尋味的是,距離福永家私街10公裡之外的西鄉薈悅城也開了一家盒馬鮮生。與福永店同樣,盒馬薈悅城店並不靠近地鐵站。雖然周圍是密集的居民區,但那家店也十分冷清。
「其實對面沃爾瑪的東西會更多一些,性價比也比較高。」家住薈悅城附近的嚴先生告訴懂懂筆記,有時候為了方便,少走一段路,他都會選擇在盒馬鮮生買水產和蔬菜。但如果是大採購的話,他一般會和家人去附近的沃爾瑪。在他看來,逛盒馬鮮生圖的是水產生鮮,而沃爾瑪才是「過日子」的首選。
而在兩個街區之外的超級物種海雅繽紛店,也開在了傳統商超家樂福的旁邊。不過得益於大型綜合體帶來的流量,客流相比盒馬鮮生薈悅城店略多,但白天購買商品的顧客也是寥寥無幾。
▲在盒馬鮮生購物的人寥寥無幾
不難看出,前來光顧這兩家新零售門店的用戶,大部分都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他們以前採購商品,都是去附近的大型商超,而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的出現,對於大多用戶而言,似乎只是多了一個獵奇的選擇罷了。
緊接著,懂懂筆記來到剛開業不久,位於南山信和廣場的第三家盒馬鮮生。此時,雖然已經是三點多,但在這家店裡的人氣卻比前兩家旺了很多,更有一些外國年輕人在享受著下午茶時光。
▲深圳信和廣場的盒馬鮮生超市。
「我是在附近做鞋服批發生意的,喜歡來這裡談生意。」顧客Coco說,她和店裡的同事都喜歡在這裡接洽客戶。比起亂糟糟的店鋪,這裡更顯得正式一些,而且比熱鬧的咖啡店又多了幾分安靜。順便,她們也能夠向來自中東的客戶們,展示下中國新零售的發展水平,「南油這一帶的消費不低,所以除了麥當勞肯德基之外,這裡吃飯算便宜了。」
▲在盒馬鮮生享受下午茶時光的外國小夥
不過,同樣是經常到這裡來用餐的周先生卻表示,這裡雖然吃飯很方便,而且有加工服務,但價格並不實惠。他感覺部分生鮮產品的品質不是很穩定,烹製的手法也良莠不齊,「連續幾天吃的牛排,都要的是5分熟,但廚師的火候把控都完全不同,只能說比快餐好一些。」
超級物種鎖定鬧市和商圈來到華強北商圈,位於茂業天地裡的「超級物種」顯得位置更為得天獨厚。一名店員告訴懂懂筆記,這是深圳第一家超級物種,目前還是在試水。雖然是上班日的下午四點鐘,但店內已經有許多顧客在挑選生鮮和蔬果了。在華強北經營手機維修店的李女士說,她現在已經漸漸習慣在這裡買水果了,「蔬菜、肉類價格其實(和市場)差距不大,但這家的水果的品種的確比較好。」
▲深圳超級物種茂業百貨華強北店
至於海鮮,她表示在超級物種剛開業時曾帶著兒子來吃過,味道很新鮮,性價比也高。但後來發現海鮮價格似乎漲得有些離譜,也就不常來吃了,只能是偶爾「改善生活」時才光顧一下。
▲超級物種華強北店就餐區開始熱鬧起來
至於配送服務,包括李女士在內的好幾名顧客都表示沒使用過。在他們看來,新零售就是應該親身前來體驗產品和服務。加上華強北附近有好幾家商超、市場,食材採購很方便,所以她們基本上用不著配送上門的服務。
「我等了快半個小時了,還沒吃上。」在距離華強北僅4公裡的超級物種卓越Intown店裡,梁先生已經等得不耐煩了。在樓上卓越世紀中心上班的他因為晚上還要迎接拜訪的客戶,所以就打算在這裡簡單吃個晚飯。但沒想到剛過五點,這裡就已經擠滿了顧客。
▲超級物種華強北店的客流量可觀
「有點後悔點熱加工食品了,早知道買點便食回公司吃。」他透露,這家店因為地處繁華的福田CBD,所以每當飯點都會人滿為患,如果遇上附近會展中心有大型展會,到這裡買東西的顧客就會更多,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也常常忙不過來,「店面不算大,人手不夠多,所以有時等待時間會很長。」
在深圳,相較盒馬鮮生的布局,超級物種更鍾愛成熟的商圈,或許租金和運營成本高了許多,但相應得到的卻是龐大的客流量。雖然兩家生鮮商超在深圳的配送業務並沒有較大突破,但在三公裡配送覆蓋的範圍圈內,超級物種的目標人群無論是數量還是消費能力,顯然都要比盒馬鮮生略勝一籌。
記得有消息稱,盒馬鮮生在位於深圳福田皇庭廣場的第四家門店也已經進入裝修階段,近期即將開業。從深圳三店、四店的布局上,不難看出盒馬鮮生在布局中心城區。然而,第一家開在福永家私街的店,當初的目的又是什麼?
▲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在深圳的布局一覽/紫薇繪製
(註:藍色圓點代表盒馬,綠色圓點代表超級物種,紅色半透明區域代表雙方三公裡配送範圍)
值得一提的是,盒馬鮮生布局深圳,比超級物種要晚了一些。但從兩家的選址上看,有幾個區域的「三公裡」覆蓋範圍是重疊的,而即將開業的盒馬鮮生皇庭廣場店,位置也是在超級物種卓越Intown店的斜對面。由此看來,這兩大新零售品牌在深圳的區域布局上,正呈現相互阻擊的狀態,雖然暫時還沒爆發激烈的市場對決,但從「圈地」的方式,卻已經聞到了濃濃的火藥味。
北京——盒馬鮮生要守住的大本營
北京,西直門外大街,陽光大廈。
這個地址,即便對很多北京人來說都會略感陌生。但是如果你提到動物園批發市場,大家就會恍然大悟。的確,一年前,這個地址周圍(地下室)還布滿了各個小有名氣的批發市場,從每天凌晨開始,就會看到商販摩肩接踵的景象。
如今,這裡的街道已經恢復平靜。大廈一層的所有底商可以用門可羅雀來形容,倒是在地下一層開業的盒馬鮮生,似乎給冷清的氛圍帶來了一絲生氣。
「我每周末都會在中午或者下午來買這個,孩子實在是愛吃,沒辦法。」在盒馬鮮生的海鮮區,看著董女士吃力地拎著兩大袋海鮮去繳費,懂懂筆記不由湊上去攀談了起來。
作為一個忠實用戶,董女士每周末都會開車來兩趟盒馬鮮生,為上高三的孩子買兩三斤皮皮蝦,用椒鹽做法加工好打包帶回去。「平時購物大多是網上,樓下的小超市,唯獨孩子最愛吃的海鮮,每周末必須是要來這裡採購的。」
▲各類烹製好的海鮮,是堂食餐桌上最常見的風景
董女士告訴我們,一年前,很多平臺推出的「生鮮」配送讓他們一家人養成了足不出戶吃海鮮的習慣,這讓生活節奏緊張的一家人,有了經常大快朵頤的機會。「其實之前我們一直用每日優鮮訂海鮮,但是最近訂的少了。」在董女士看來,一是自己在家收拾海鮮再去烹製浪費時間,而是近半年來感覺平臺的海貨和水果不如剛開始的時候新鮮和美味了。「說實話我現在也很擔心這裡會不會過了熱乎勁後,品質也會下降,不過現在看來沒有問題。」
在海鮮區,不乏類似董女士這樣的消費者。尤其是在周末,中午12點不到,就餐區基本上就會坐滿,而海鮮加工區排隊的人和等待時間也成正比增加。「有兩次中午一點多來買皮皮蝦,結果排隊到兩點半才做好,索性一早就來,或者下午三點以後。」董女士說到。
懂懂筆記發現,就餐區的食客中,或是一家老小聚在一起,或是三兩好友會餐,或是夫妻(情侶)小酌。從幾天中午和晚飯時間的觀察來看,皮皮蝦、龍蝦、麵包蟹和蛤類堂食,佔到了50%強;其餘的則是牛排、刺身和普通餐食。很明顯,來這裡即買即吃一頓海鮮,是很多人的主要訴求。
▲周二的中午11:30,用餐區已經上座70%
這樣的景象,在開業不久的盒馬鮮生紅蓮店幾乎相同。只不過,這裡的消費者年齡段明顯大於西直門店。恰逢周末,一對前來就餐的中年夫婦告訴懂懂筆記,自從孩子上了大學,他們倆的生活也「孤單」了起來,懶得做飯,又想嘗嘗鮮,他們就會在周末陪著老人一起來這裡堂食。談到購物習慣,丈夫李先生表示,自家小區附近商超很豐富,日用品一類的都是隨手購買,也只有想嘗嘗鮮了,才會一起來到這裡消費一下龍蝦或者海蟹。而這樣的結果,或許與盒馬鮮生「圍繞吃」、「融合餐飲與超市」的定位基本相符。
實際上,在探究了二環邊、四環外的幾家盒馬鮮生後,我們都會發現一個類似的規律:午餐、晚餐時店內顧客明顯增多,就餐區中午和傍晚基本滿座(周末更為明顯);飲料區、水果區、食品區等區域整體顧客相對較少,停留時間短。畢竟,除了一些特訂商品(如水果)這裡的商品品類難以媲美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大型商超,而日用品和柴米油鹽一類的很多顧客可以在樓下小店解決。盒馬鮮生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生鮮(海鮮)類,而堂食又成為滿足一部分顧客痛點的最佳消費場景。
那麼,這樣的生意看似並不火爆呀?
三公裡配送和坪效比「我們一個周末差不多能賣出去幾百斤皮皮蝦吧,不過他們(龍蝦和蛤類)賣的更多。」在某盒馬店內的水產區,銷售皮皮蝦的工作人員表示,如今比起剛開業時的火爆情景,還是有所下降,周末只賣200~300斤皮皮蝦已經成為常態。至於周一到周四,會更冷清一些。不過她強調,「最近活蝦銷售的近一半,都是通過配送賣出去的,現在配送的量明顯多了起來。」
配送,也就是我們在店內可以看到吊在天花板上那曲曲彎彎的傳送帶,以及傳送帶上吊著的購物保溫袋。在周一和周四,懂懂筆記發現早上9:00至11:00,下午15:00至17:30,是傳送帶較為安靜的時刻,通常平均5分鐘會有一個袋子飄過;而在17:00以後,傳送帶明顯忙碌起來,尤其是17:30到19:00這個時間段,幾乎間隔20秒~30秒就會有一個食品袋傳送過去。預估一下,這個時間段每個小時大約會有120件~150件商品踏上了「配送之旅」。而這,也就是新零售追求更高坪效的途徑之一。
▲晚上6點左右,頭頂的傳送帶變得忙碌起來
從早先一些公開數據來看,業內普遍認為傳統零售企業坪效為≤ 1.5萬元/年.平米。而阿里巴巴掌門人馬雲去年底曾對外表示,盒馬鮮生每平方米的業績效已達傳統商場的3.8倍。換算過來,就是坪效大約在5.6~6萬元/年,甚至還有數據顯示其坪效接近9萬元。
拋開剛開業時的新鮮感不提,如今每個盒馬鮮生傳送帶上的「食品袋」,就是高坪效的保障。但是,開業一段時間後的盒馬鮮生,真正的坪效還會保持這樣的高值嗎?這的確要打一個問號。
以懂懂筆記周一到周四在多家店內的感受來看,支撐3公裡配送的整體成本並不低。在西直門店,可以看到配送的電動車約在30~40輛之間,相應的配送員數量也一致。而在平時,上午和下午14:00~17:00這段時間,配送員的出動頻率明顯很低。只有在最忙碌的17:30~19:00這個時間段,我們看到幾乎每30秒就會有一位配送員驅車出門。可以說,多數時間,配送人員的工作量並不飽和。
▲下午兩點後,配送工作逐漸沒有動靜了
而成本方面,幾乎北京市每一家盒馬鮮生的整體面積都在幾千平米左右,而且後倉和配送調配等都需要很大空間,租金這塊本身就是較大成本。加上配送隊伍的硬體支出(維護保養),以及數十名配送人員,都是不小的成本壓力。即便坪效在6萬元/年,日均坪效超過150元,在如此巨大的成本壓力下,也並不是很理想的數據。
當然,現在盒馬鮮生在北京市的布局不過剛剛9家,聯動效應還沒有出現。據盒馬鮮生年初宣布的規劃,2018年要在北京開30家門店。盒馬鮮生CEO侯毅對此指出,「要在阿里新零售體系內打造『三公裡理想生活區』城市樣本。」或許,30家店面,整體覆蓋約兩三百平方公裡的便利生活配送範圍,才是新零售從量變到質變的門檻吧。
▲下午五點多,柵欄門拉起,配送人員開始紛紛出動
超級物種的潛力和弊端超級物種,這個衍生於永輝超市的「新物種」,在騰訊重金入股後曾被業內指為是其與阿里在新零售領域的開路先鋒。不過,這個先鋒目前在北京市只有兩家,而且都不在主城區。
▲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在北京的布局,盒馬鮮生明顯領先。/紫薇繪製
(註:藍色圓點代表盒馬,綠色圓點代表超級物種,紅色半透明區域代表雙方三公裡配送範圍)
石景山和通州,在北京市的一東一西,兩家超級物種都是成長在永輝超市內,面積也都不大。那麼,這麼新物種的體驗究竟是怎樣的?
2017年10月開業的超級物種魯谷店,因為就在佔地巨大的永輝超市內,人氣明顯超過了多數盒馬鮮生門店。至少永輝超市門口能容納上千輛轎車的停車場,就足以滿足石景山區多數有車一族購物的停車需求。但是在魯谷這家超級物種店內,我們卻多少感覺到了一絲怪異。
▲在永輝超市門口,是濃濃的傳統超市的特有氛圍
首先,吃的元素在這裡感覺有很大差異。
這家永輝超市佔地面積很大,商品種類只能用「極大豐富」來形容。但是只有進入到超市內,才會在不起眼的角落看到超級物種的標示,而且區域並不大(約700平米)。當然,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各種水箱中鮮活的帝王蟹、龍蝦等海產。
在連續兩個周末的實地走訪中,我們發現這裡的海鮮堂食的顧客較少,據銷售人員反映,這與去年剛開業時的火爆反差比較大。看來,動輒上百元一斤的龍蝦、帝王蟹,已經被石景山消費者拋在了腦後,即便是在周末的中午,堂食的顧客也是寥寥無幾。
▲周末的中午,海鮮堂食的顧客寥寥無幾
懂懂筆記在海鮮排擋前站立了一個小時,發現購買海鮮產品的只有2~3位顧客。而且這裡沒有皮皮蝦銷售,詢問店員後得知,皮皮蝦等水產只能去永輝的水產區購買,目前也只有永輝超市可以提供相關配送服務。
果然,前行幾十米,我們在永輝超市的水產區發現了更為豐富的鮮活水產,包括各種魚類、蝦類等水產。唯一的區別是,水產區的店員會告訴你,這裡的水產品不能去超級物種加工,只能買回家食用。
▲永輝超市內的水產區,品類更加豐富多樣
實際上,不僅僅是海鮮(水產品)高度重合,超級物種魯谷店的食文化,也被整體的永輝食文化削弱了。在超級物種區域十米外,就是永輝超市的堂食區域,在這裡中午基本上坐滿了食客,而明檔中出售的粉皮、煎餅、肉包等食品,明顯更被當地顧客所青睞。
更有趣的是,當我們推著購物車從永輝超市想進入超級物種區域時,被工作人員攔住,表示只有去二樓收銀臺結帳後,才能再下來進入到超級物種購物或者就餐。仔細一想,確實一樓的超級物種沒有設置超市商品的收銀臺,隨便出入還真不合適。
但是在與幾位工作人員交流時,我們卻發現了一種隔閡。「我們永輝和這個(超級物種)是兩家,不是一回事。」幾乎所有工作人員在談到超級物種時,都會用「兩家」來描述。而有工作人員告知,為了這個沒有明顯界限、幾乎與超市融為一體的超級物種,過去一段時間沒少和顧客「幹架」。
有顧客想在超級物種內休息或就餐,但是推車或者拿著超市物品(未結帳)是禁止入內的,這讓有些脾氣急的顧客沒少和值班的「門衛」吵架。要想在旁邊的貨架上選購後還能順便進入超級物種區域,顧客就需要先去超市二樓結帳,拿著小票才能再回到一樓進入這個區域。而在一樓超級物種選購的商品,如果不小心帶入了超市,到了二樓收銀臺是無法結帳的,你需要回到一樓在超級物種內繳費才能帶入超市範圍。
▲永輝超市內的超級物種,在店員們的心裡與超市是「兩家」
總之,明明融合在一層內的兩個購物場所,卻因為各種原因讓顧客和工作人員頻頻撓頭,各種不愉快也因此產生。
另外,我們在超市大門外,隨機詢問了十幾位顧客「超級物種」在哪兒,有一半人用狐疑的眼光和搖頭表示不清楚。而在超級物種內的就餐區,一位郝女士告訴我們,她是從永輝一開業就在這裡購物,雖然開車要4公裡,他們一家人還是每周要來兩到三次,因為商品太豐富了。至於這個超級物種,她表示日餐(刺身)家人都很喜歡,而堂食海鮮吃了兩次以後就沒有了新鮮感。「畢竟大家來這裡,是因為永輝的商品太豐富了。」
她告訴我們,自己單位附近(小營)有一家盒馬鮮生,她帶著女兒也去體驗過,孩子倒是對吃龍蝦感覺很新鮮有趣。不過對於有老人照顧的家庭來說,雙方父母經常會來暫住,也會給這對小夫妻和孫女安排豐盛的飯菜,即便在周末,海鮮堂食的意義也感覺不大。
作為一名傳統意義上的標準石景山居民,郝女士對吃的喜好,以及家庭對聚餐和美食的定義,應該是具有了一定的普遍意義。而僅僅在京開店兩家的超級物種,因為面積小巧,不用單獨設立配送隊伍,與永輝共享倉儲、物流和配送,因此在坪效上明顯是勝出盒馬鮮生的。但是超級物種在經營上如何與永輝超市進行融合與區格,如何在新零售的「新」上借力和創新,或許還在嘗試和衍變中。
成都——盒馬鮮生是幹啥子的?
▲萊蒙都會一樓櫥窗上的巨幅海報——盒馬鮮生來了!
打著「新零售」旗號入駐蓉城的首家盒馬鮮生,甫一開業便人氣高漲。
這家坐落在地鐵三號線紅牌樓站附近的門店,憑藉其在萊蒙廣場一樓櫥窗上的巨幅海報,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眼球。而驅車前往的顧客,可以選擇在萊蒙廣場負一層停車場停車後步入超市。
從整體布局來看,盒馬鮮生的格局很簡單,就餐區和超市區被牛排、日料等一溜美食店隔開,兩區交匯處便是盒馬的招牌區域——水產區。
成都有著獨特的美食文化,而入駐此地之後,圍繞吃這個場景定位的盒馬鮮生,自然要先掌握成都人的口味。不過,很明顯裡面的工作人員更願意先給好奇的消費者進行「洗腦」。
懂懂筆記在和一位牛排小哥攀談時,他先流利地講起了新零售的概念,「線上線下結合,線下體驗帶動線上消費,這是我們馬雲大大提出來的哦。」看上去,盒馬員工的營銷培訓還是很到位的,那種滿滿的自豪感和出口成章令人印象深刻。
不僅如此,牛排小哥也沒有忘記推銷店內的水產,「你看水產那邊人多吧?這裡最受歡迎的就是海鮮了,最多的時候一天能賣七十多萬。」
▲盒馬鮮生水產區經常圍滿了消費者
順著小哥手指的方向望去,水產區藍色的LED燈及其背景中遊弋的各色海洋生物異常奪目。燈下,數個玻璃水槽呈環形排列,波士頓龍蝦、俄羅斯帝王蟹、麵包蟹等等在水中隱約可見,吸引了一票吃瓜群眾的圍觀。不過站了半天我們發現,大部分人都只看不買,畢竟669元一隻的俄羅斯帝王蟹,不是一般人能消費得起。
「你再看這邊,『日日鮮』區域,這些蔬菜都是當天的,到晚上九點就開始搞特價,賣不掉就會全部下架。」牛排小哥指了指旁邊的貨架,上面各色蔬菜水果均用塑膠袋或保鮮膜分裝成一小袋、一小盤,並且都已經稱重標價。
另外,不到晚上九點,服務員就會將貨架上相對沒那麼新鮮的蔬菜分揀出來,放到專門的購物框內,供大家挑選,而這一舉措通常會吸引一大群人前來搶購。
整體而言,成都人對盒馬鮮生的感覺還是一家小超市,不過每到飯點會發現就餐區的人氣遠遠高於超市購物區。
▲盒馬鮮生的就餐區,自然少不了麻辣的鮮香
餐桌旁,一位來自海南的中年女士正大快朵頤嚼著269元一隻的波士頓龍蝦,「這蝦呢,還可以,不過比我們海南的還是差點兒。」「我們那邊的蝦肉是鮮甜鮮甜的,蝦肉可以扯出絲,味道很棒。這個蝦呢,就只有鮮,沒有甜了。」
儘管大部分成都本地人對盒馬的海鮮評價還不錯,但如果有沿海人士來此,不免會嘴角一癟、搖搖頭。28歲的陳先生來自深圳,他常來成都出長差,但在這兒從不吃海鮮,「這海鮮太貴了,我們那邊比這好吃還比這便宜。」
不管圍觀群眾是否都只看不買,但這裡的水產區都是孩子們的最愛:有推著童車到這兒挪不動步的,有被爸爸媽媽抱在懷裡頻頻往水裡探頭的,還有拽著爺爺的手使勁兒往水槽前擠的……一雙雙明亮的眼睛和玻璃水缸裡的龍蝦、螃蟹四目相對、目不轉睛,倒是相看兩不厭。
▲小朋友正好奇地觀察水缸裡的海產
永輝帶著超級物種開始試水盒馬先生在成都的發展勢頭異常迅猛,不過,它也正面臨另一位迅速崛起的玩家的挑戰,那就是有騰訊背書的永輝超級物種。
▲永輝大哥與超級物種小弟無縫對接
在距萊蒙廣場約五公裡外的龍湖成都金楠天街,永輝大哥帶著「物種」小弟在此低調落地。兩家店比鄰而居、同氣連枝,從永輝超市收銀處湧出的人群一腳就能跨進物種的店門。相對於龐大而臃腫的永輝,一邊的超級物種則顯得袖珍而精巧。
其實,只要你進入永輝,都必然都要穿過長長的購物通道,與喧譁的購物人群擦肩而過。因此,如果你不喜歡人山人海的超市,不希望在採購生鮮時耗費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直接去超級物種,輕鬆便捷地採購所需物品。
▲超級物種店內的堂食區,中午人也不是很多
與盒馬相對親民、年輕化的裝修風格相比,超級物種的整體色調和布局更偏向於清爽、簡潔。這裡有同樣的海鮮排擋,以及五臟俱全的各類日用商品,同樣的三公裡配送範圍……只不過相較於處於宣傳期的盒馬「1元起配送」,搶先一步來蓉的超級物種十分冷靜——起送價18元。
▲超級物種貨架上的蔬菜十分豐富
新零售「新」在哪兒?對於新零售的概念,業內人士眾說紛紜,但具體到消費者層面,很多人體會到的「新」卻非常有限,簡單來說就是「省事兒」。
「想去超市買點東西,順便吃個飯,於是就到盒馬鮮生來了。」顧客鄭女士是盒馬鮮生的忠粉。她美滋滋地咬下一塊烤羊肉,繼續說道,「我都恨不得下班後在這兒吃飯時定個位(坐標),讓配送人員把我要買的東西配好直接送餐桌來,吃完飯正好拎走,多方便,是吧?」
▲服務員小哥正在配貨
「就你們這些年輕人喜歡來這兒,你看這菜多貴啊,還沒有市場的新鮮。」一位在物種超市區閒逛的婆婆指著懂懂筆記的鼻子不斷吐槽。的確,在永輝超市裡隨處可見的老年消費者,在超級物種裡幾乎看不到。旁邊的一對小情侶雖然也認可菜價不便宜的情況,但卻常常會來這裡點配送。「每天下班路上就把菜點好,回家就能做。有時候點海鮮吧,人家還能給做好,感覺很省事。周圍不少同事都已經養成這種習慣了。」
▲盒馬鮮生的配送通道
成都年輕人正在開始接受三公裡配送,在盒馬鮮生懂懂筆記經常看到服務員小哥們拎著盒馬的配送袋四處穿梭,手腳麻利地往裡面塞入各種蔬菜、奶製品、零食……一單配齊後,往傳送通道入口處一掛,配送袋便勻速上升拐入通道中。
▲盒馬鮮生與超級物種在成都的布局一覽/紫薇繪製
(註:藍色圓點代表盒馬,綠色圓點代表超級物種,紅色半透明區域代表雙方三公裡配送範圍)
相較於盒馬的獨立發展,成都的超級物種仍在永輝的蔭蔽下成長,包括配送和支付均沿用了永輝超市的APP——永輝生活。不過,就目前來看,兩家的配送能力還在逐步成長中。
在溝通中我們發現,部分年輕人會很樂於選擇生鮮配送服務。而在詢問幾位中老年顧客是否會使用配送服務時,旁邊一位老先生突然發話:「買肉菜海鮮等食材,一定要自己來挑選。」不管是普通商超,還是這種生鮮超市,他都害怕被「忽悠」,「店員給你挑的東西,我都不會要,肯定是挑剩下的。」
或許,老人家們更喜歡所見即所得的購物方式。此外,這位老先生還表示,在這裡買東西要下載應用,註冊會員很繁瑣,之前都是家裡的年輕人幫他弄的。要不然的話,他才不會到這裡來買東西。
在新零售的布局大潮中,一線城市似乎更受備受青睞。而目前在成都落地的盒馬和超級物種僅各有兩家,且尚未對彼此造成威脅,二者仍屬於各自圈地、積蓄實力的階段。然而從全國範圍來看,儘管起步比盒馬晚一年,超級物種的發展速度卻很驚人,兩個品牌在全國的門店數量已然持平,均為37家,並且在今年都決定新增100家店面。或許,未來盒馬與物種之間的擦槍走火在所難免。
與去年火爆的生鮮30分鐘送貨上門相比,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的普及,正在將這種門店形式與消費場景進行融合。比起生鮮送貨上門,觸手可得的鮮活水產,與方便的堂食形成了「吃」的方便快捷和良好氛圍。
實際上,生鮮門店的出現在某種程度上壓縮了生鮮配送上門以及傳統超市的市場空間。這種新零售模式,也是一種追求極度貼近用戶的探索,誰離用戶的「消費場景」越近,誰就會佔領更多目標群體的心智。
目前來看,盒馬鮮生和超級物種採用的是生鮮零售+餐飲+配送的模式,而門店更多的是在變為一種體驗場所,對於處在這個商圈輻射範圍的用戶群體,如何讓他們從門店體驗轉化出更高頻的消費,顯然還有很多功課要做,而這其中也涉及到了大量傳統商超會面臨的行業弊端。但可以預見的是,今年會有更多的生鮮玩家加入這個戰團,開始更多有趣的新零售探索。
(來源:品途商業評論 作者:懂懂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