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華南海鮮市場如今是這個樣子,很少有人行道過

2020-12-13 北晚新視覺網

武漢離漢通道解除管控後的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是什麼樣呢?4月9日,華南海鮮市場依舊處於封鎖狀態,很少看到行人,有輔警在執勤。

延伸閱讀:

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疫源地?可能從其他地方傳入

「我第一次接觸新冠肺炎患者,是去年12月29日,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會診的時候。」3月2日,感染新冠肺炎39天後,重回工作崗位第一天,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表示,當時,因為有著傳染病經驗,他的警惕性較高。

除副院長職務,黃朝林還有一個身份,湖北省醫療組專家。1月24日,黃朝林等人通過醫學期刊《柳葉刀》在線發表論文顯示,41個病例中,只有27個病例有海鮮市場暴露史。這篇論文還提醒注意,2019年12月1日首名發病患者,並無海鮮市場暴露史。

黃朝林等人論文,和武漢市衛健委等部門發布的排查信息,卻存不同。

2019年12月30日,武漢市衛健委醫政處通知要求各區衛建(衛計)局、各委屬醫療機構,「清查近期去過華南海鮮市場或在華南海鮮市場附近工作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人」。2020年1月5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報送國家衛健委的《關於湖北省武漢市華南海鮮市場不明原因發熱肺炎疫情的病原學調查報告》,以及武漢市衛健委第一版《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診療方案》,華南海鮮市場均被視為新冠肺炎疫源地,並成為「眾矢之的」。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包括一線醫院、科研院所在內,眾多科研人員「蜂擁而上」展開了疫源地溯源研究,使得新冠肺炎疫源地研究不斷得到深入。其中,華南海鮮市場「不是唯一疫源地」的說法此起彼伏,從而讓「疫源地在哪裡」變得愈加撲朔迷離。

其中,直接提出「華南海鮮市場並非疫情發源地」的,是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副研究員鬱文彬。

這項研究成果,於2月20日通過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官網發布。該園辦公室主任殷壽華簡訊回復記者:「該論文處於預印本狀態,其研究結果等待同行專家評議。」

據論文報告,科研人員收集了公開資料庫中覆蓋四大洲12個國家的93個新型冠狀病毒樣本的基因組數據,基於120個變異位點得到58種單倍型(基因類型)中,來自華南海鮮市場患者樣品單倍型與H1有關,而作為更古老的基因類型樣本H3、H13和H38則來自華南海鮮市場之外。可見,華南海鮮市場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從其他地方傳入進來,在市場中發生快速傳播蔓延到市場之外。

鬱文彬副研究員作為第一作者的這篇論文發布後,立即引發「新冠病毒可能存在多個疫情發源地」猜想。武漢大學醫學部病毒學研究所副所長楊佔秋對此表示,新冠病毒可能同一時期有多個發源地,有可能來源於不同動物、不同人或不同地域,這將給尋找病毒源頭和疫情防控帶來更多挑戰。

世衛組織衛生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2月28在日內瓦指出,關於任何疾病的來源,任何地方都有可能。冠狀病毒是全球現象,在全世界都存在。

「重要的是我們不要去責怪其地理來源,而是關注如何應對及遏制病毒。」

華南海鮮市場進行新一輪消殺,市場關閉後,裡面竟還住著一家四口

3月3日下午,包括武漢警方、疾控、市場管理、清潔消殺、建築施工在內的大批工作人員出現在華南海鮮市場。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作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疑似發生地的華南海鮮市場將進行新一輪的封閉消殺、清理工作。消殺完成後,商鋪內的囤積貨物將予以清理。

紅星新聞記者現場發現,有在市場內居住人士被送往酒店安置。

3日下午四點五十左右,紅星新聞記者趕到現場,有疾控人員正在市場外嚴密包裹市場內的取樣。大量建築施工人員正在市場外圍搭建消毒通道,並在原有藍色圍擋內,拉起黑色防護網。

初步搭建起的消毒通道內張貼有「防護用品穿戴程序」的提示。進入市場內部,商鋪外部沿著通道已安裝好照明設施,有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噴灑消殺作業。

一位進行消殺作業的女性工作人員介紹,消殺完畢後,晚上將會有工作人員進入市場內進行清潔,整理工作,市場內原有囤積貨物將被清理搬出。

市場關閉後,有一家四口「還在裡面」

紅星新聞記者在現場發現,包括一位老人和小孩在內的一家四口正在將整理好的物品從市場往外搬運,其中一位戴眼鏡的男士告訴記者,他們被要求「到酒店去住」。至於他們是否是市場內的商戶,為何滯留市場內,其中一位年長男子拒絕回答。

市場東區,在掛有「華南集團」招牌的大樓下,上述一家四口被安排進入一輛黑色商務車。負責安置工作的一位男性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上述一家四口住在華南海鮮市場內,「是工作人員」,他們將被送住酒店。該工作人員稱市場關閉後,只有「他們還在裡面」。

武漢強達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們六七個工作人員今天2點多到達華南海鮮市場和疾控中心一起參與消毒,「內外所有的商鋪和通道進行了一次全面消毒」。

針對網傳華南海鮮市場要被拆除,該工作人員否認,他稱今天來的很多工作人員是搭通道,方便以後進行工作。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我們視頻 央視新聞 紅星新聞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武漢解封後的華南海鮮市場:依舊封鎖少有人車經過
    (原標題:武漢解封後的華南海鮮市場:依舊封鎖少有車輛行人經過 有輔警執勤)
  • 疫情發生後,第一批進入華南海鮮市場的人,原來是他們!
    疫情發生後,他們是第一批進入華南海鮮市場的人,為掐斷病毒傳播,24小時全天候滴灌值守,對排水設施和汙水處理設施進行全面消殺,守護全武漢市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害怕,但沒有退縮,一個班組,每天拖20桶藥,因為忙,他們忘了危險。為了確保安全,他們不斷創新消殺方式。他們是誰?
  • 武漢解封首日,華南海鮮市場仍然關閉,有店家稱已損失上百萬
    疫情爆發後,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因多有多個病例接觸史,成為疫情"風暴眼"。據南方都市報報導:4月8日凌晨,武漢正式解封,而華南海鮮市場疫情管控沒有放鬆,店鋪仍然屬於關閉狀態。在華南海鮮市場東北門外,原來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巨幅招牌已經被拆除,3月3日下午,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開展的全面消殺行動已經持續至今。門口有四位工作人員正忙著將消毒水搬到路中央的下水道口。工作人員稱"這裡都是市政管網,我們把桶裝消毒水放到路上,然後用噴頭向管道裡一刻不停的滴消毒水。
  • 抱著難以言說的愧疚,我去華南海鮮市場一帶走了走
    然而隨著疫情在武漢得到控制,輿論對這個名字變得倦怠。也許多年以後,人們會以平常心理性地審視這段歷史,但在當下,大多數人都在迴避以及刻意遺忘它的存在。被封閉的華南海鮮市場我做不到這一點。很多去過的人都有同樣的感受,但包括我在內,沒人打算做些什麼。所以解封後,我抱著難以言說的愧疚來這裡走了走。我坐的六號線到唐家墩。解封後增加了地鐵班次,但六號線的間隔還是長達八分鐘。從這裡沿二環線向西兩公裡是漢口站,華南海鮮市場夾在它們中間。
  • 新冠肺炎的中心——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如今景象如何?
    如果不是突然出現的疫情,華南海鮮市場或許正在熱鬧營業中。以前的市場和現在的市場按照地理位置,長江最大支流漢江在武漢城中教會,應當不缺水產。但其作為一個內陸城市,海鮮和沿海城市還是沒法比,加上當地經濟發展,培養了越來越多的消費市場和消費者,海鮮的稀缺性讓華南海鮮市場的生意一年比一年好,以至於當地還有傳言,廣場對面的寫字樓就是海鮮老闆建起來的。
  • 記者再探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
    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早已休市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周邊街道均被貼上封條、行人需繞道通過,各商鋪捲簾門緊鎖,市場僅留守幾位保安輪班執勤。2020年1月1日,因新型肺炎疫情,該市場所有商戶撤出。
  • 這一年,我在武漢!丨回訪華南海鮮市場:一層海鮮區域封閉
    10月上旬,武漢華南海鮮市場臨街檔口,一售賣螃蟹的商戶周先生說道。厚厚的鏡片下看不出他的表情。因此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確診的病例均與華南海鮮市場呈高度關聯性。這個曾擁有一千多家商戶的海鮮市場於1月1日休市整治,至今成為輿論焦點。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生死農貿市場
    這個調研團赴武漢調研的重點內容是,了解城鄉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市場環境衛生整治及病媒生物防制等工作。彼時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已經處於風口浪尖。2019年12月31日,武漢衛健委通報出現27例新冠肺炎病例的當天,《中國新聞周刊》曾探訪華南海鮮市場。
  • 華南海鮮市場曾熱銷冷鏈食品,武漢最初病例或從海外傳入?
    圖為武漢四季美農貿城中的水產市場。很多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的老商戶都搬到這裡繼續經營。華南海鮮市場,曾熱銷冷鏈食品《環球時報》記者11月下旬來到武漢時看到,昔日的華南海鮮市場被嶄新藍色圍擋圍住,但樓上的眼鏡城仍在營業,臨街店鋪前的人流顯得有些冷清。
  • (抗擊新型肺炎)再探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生活仍要繼續
    (抗擊新型肺炎)再探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生活仍要繼續中新社武漢1月27日電 題:再探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生活仍要繼續中新社記者 楊程晨 張芹 鄒浩1月27日,農曆大年初三,早已休市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失去了往日的熱鬧
  • 再探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生活仍要繼續
    來源:國是直通車街道冷清農曆大年初三,早已休市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失去了往日的熱鬧。周邊街道均被貼上封條、行人需繞道通過,各商鋪捲簾門緊鎖,市場僅留守幾位保安輪班執勤。與華南海鮮市場僅一道鐵軌之隔,武漢華南果品批發市場還有零星幾家商鋪在營業。一位守店的老闆看著泛雪花的電視,身子躲在比身材大上幾碼的棉衣裡蜷成了一團。燈光映襯下,攤擺一地、紅得發亮的草莓「孤芳自賞」,無人問津。逢年過節生意興隆的武漢果品生意,今年遭遇寒冬。
  • 武漢肺炎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的照片
    以下就是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疾病爆發前的內部照片:事發地華南海鮮市場本身也是一處售賣野味的場所其販賣的動物製品大多為獵捕而來。武漢出現疫情後,12月31日,澎湃新聞去華南海鮮市場暗訪。一家賣野味的商鋪裡堆滿了籠子。記者打聽野味,老闆三緘其口。五次三番詢問下,老闆娘鬆了口:有野兔,剛宰的,新鮮呢。
  • 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休市
    湖北省武漢市衛健委消息,近期部分醫療機構發現接診的多例肺炎病例與華南海鮮城有關聯,目前已發現27例病例。2020年1月1日,武漢市江漢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武漢市江漢區衛生健康局發出「關於休市整治的公告」。
  • 吳尊友:華南海鮮市場關閉定格了武漢疫情的規模
    據財經網25日消息,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流行病學專家吳尊友在財經年會上指出,12月31號到1月1號華南海鮮市場的關閉,從北京的專家到武漢,與當地的專家進行討論,達成最後的一致意見,前後不到12個小時。但這個爭論是激烈的,分歧是巨大的。
  • 回訪華南海鮮市場:一層海鮮區域仍舊封閉
    因此次武漢新冠肺炎疫情最早確診的病例均與華南海鮮市場呈高度關聯性。這個曾擁有一千多家商戶的海鮮市場於1月1日休市整治,至今成為輿論焦點。  □東方今報·猛獁新聞特派武漢記者趙丹邱琦實習生史愛佳/文圖  一層海鮮區域封閉  10月上旬,東方今報·猛獁新聞記者來此回訪發現,一層海鮮區域用嶄新圍擋封閉,外人難以窺見其中一角,門口崗亭也已棄用。
  • 時隔九月,華南海鮮市場怎樣了?
    日子看上去挺美,但總有莫名情緒揪著我的腦袋。突然想到了今年讓人們惶恐地疫情,以及那個最初被大家誤認為是爆發地的華南海鮮市場。索性,就直接來探個究竟一、N倍消毒水疊加的味道有篇4月的報導說路過華南,還是能聞見十分刺鼻的味道。時間果然是最無形的殺手,9個月後,除了海鮮市場不再,這裡一切如舊。
  • 我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樓上賣眼鏡
    我是溫州瑞安人,在武漢華南海鮮市場樓上做眼鏡生意。說起來,也算不幸中的大幸。我們警覺地比較早,剛有風聲時就開始戴口罩防護。 後來聽說,市場裡有幾位輕度感染的溫州老鄉,都及時去醫院救治,現在也都痊癒了。 2004年,華南眼鏡城開張。我是第一批入駐市場的商戶。
  • 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休市,網上仍有人賣野味
    1月22日,紅星新聞記者來到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看到網傳售賣多種野味產品的「大眾畜牧野味」商鋪,目前已閉店。附近銀行工作人員稱有店家告知,市場每家商戶除了獲得1萬元補貼外,所進貨物按照進價稱重後計價賠償。
  • 武漢十二時辰·辰時|家住華南海鮮市場「隔壁」小區
    周錫濤所在的唐樾小區,距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牆之隔。雖然當時小區已無疫情,但社區還有,因此小區直到3月31日整個社區成為無疫情社區時,才正式解封。每次團購,志願者前後要忙五天。物資發放那天,周錫濤要裹著雨衣、戴著口罩,從下午1點忙到晚上9點多,悶得汗流不止、裡面衣服能擰出水,餓得發暈。
  • 武漢十二時·辰時|家住華南海鮮市場「隔壁」小區
    周錫濤所在的唐樾小區,距武漢華南海鮮市場僅一牆之隔。雖然當時小區已無疫情,但社區還有,因此小區直到3月31日整個社區成為無疫情社區時,才正式解封。每次團購,志願者前後要忙五天。「我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但我願意發一份微小的光,溫暖這個世界。」4月6日,周錫濤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他希望帶動更多人,幫助大家度過這段艱苦時期。2月5日早上8點多,周錫濤拍下的唐樾小區,華南海鮮市場在圖右側,與小區一牆之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