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到底還是在除夕射星了。據韓聯社消息,朝鮮時間今天上午9時(北京時間8:30),朝鮮向南方向發射了一枚遠程火箭。
朝鮮稱火箭上搭載地球探測衛星。韓聯社稱,朝鮮遠程飛彈7日上午9時36分從雷達上消失。朝鮮飛彈一級火箭推進器墜入半島西部海域。
據日本媒體消息,朝鮮遠程火箭的第二級已經於北京時間8點45分在太平洋上空成功分離。在朝鮮衛星發射前,2月5日,空中巴士集團防務與航天公司和美國研究分析朝鮮動向的網站「北緯38度」(38North)公布3日和4日衛星捕捉到的圖像,顯示西海衛星發射場有燃料車活動。
朝鮮2月2日向聯合國機構通報,稱其計劃在2月8日至2月25日期間發射一顆地球觀測衛星,昨日又更改為7日至14日之間。這在國際上引發一些政府的反對,因他們認為朝鮮是要進行遠程飛彈測試。
監控朝鮮活動的華盛頓智庫「北緯38度」稱,商業衛星2月3日和4日拍攝的圖片顯示,多部燃料罐車抵達發射臺。據稱,燃料罐車出現很可能預示給發射現場的儲藏設備灌裝燃料,而不是給火箭加注燃料。「過去,這種活動發生在火箭發射一兩周之前,符合朝鮮宣布的發射時間窗口,」報告稱。
一名美國防務官員4日稱,發射場監測到的活動符合平壤發布的發射時間框架。白宮稱,美國總統歐巴馬5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話,一致認為朝鮮的發射活動是「挑釁和破壞穩定的行為」。
「北緯38度」發布的報告還表示,過去用於接收和組裝火箭的一棟發射場建築物也可見一些活動。報告指出,圖片顯示包括一兩部巴士和一部吊車等車輛,「這些活動和2012年上次發射時見到的情況具有可比性。
另據新華社客戶端報導,朝鮮媒體報導,截止2015年底,朝鮮已經進行了四次衛星發射。只是,這四次發射並非來自同一個衛星發射場。
朝鮮目前公開亮相的有兩個衛星發射場,分別為東海衛星發射場、又名舞水端裡衛星發射場,以及西海衛星發射場、又名東倉裡衛星發射場,後者2012年才正式對外亮相,並且承接了兩次衛星發射活動。
朝鮮西海衛星發射場衛星照片。(資料圖)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去年年中報導,衛星圖片顯示,東海衛星發射場沒有活動跡象,大型發射臺、組裝大樓和配套公路的建設已停止。有外國媒體據此斷定,西海發射場已成為朝鮮航空航天計劃的主要中心。
《簡氏防務周刊》稱,經過兩次發射活動,西海衛星發射場已經從第一階段、即試驗階段過渡至第二階段。從2013年開始,朝鮮對西海發射場進行了諸多改造,使之能夠更加高效地運轉並發射更多類型的運載火箭。
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美韓研究所網站「北緯38度」2013年曾提到,當年10月9日拍攝的一張衛星圖片顯示,在西海發射場一座新的移動飛彈發射平臺正在建造中。
這所網站稱,衛星圖片顯示,連接發射區域和飛彈組裝區域的公路、橋梁和終端正在修建中。「新的公路正在被加固和拓寬,用於重型車輛使用。
西方媒體報導,2015年7月21日拍攝的衛星圖像顯示西海衛星發射場「基本完成升級」。
而在2015年7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導,衛星圖像顯示,朝鮮西海衛星發射場「已經完成升級」,建造了一座長約24米、寬約30米、高約33米的移動支撐結構。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美韓關係研究所網站「北緯38度」分析稱,這一結構可能用於火箭在運往發射塔前的組裝工作。
同在2015年7月,韓聯社援引韓國政府消息人士的話報導,朝鮮「基本完成」西海衛星發射場改造,搭建了一座高67米的「遠程飛彈發射臺」。
有分析人士認為,從技術上說,衛星和洲際飛彈利用的都是彈道飛彈發射技術。西方國家指稱,朝鮮在宣布「擁核」的情況下,可能會利用發射衛星來發展彈道飛彈技術,進而提高核彈的投送能力,而西海衛星發射場今後將承擔朝鮮衛星發射任務。
圖為2014年4月(左)和2014年5月(右)西海衛星發射場衛星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