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機構
在國外,有不少企業家每年都會定期和心理治療和諮詢師面談若干次,並不見得都是因為心理問題,很多是為了做心理拓展,因為企業家發現當自己的心理狀態提高一個臺階時,公司也就向前跨越了一步。很多時候公司出現的瓶頸來自企業家本人的心理瓶頸。所以,在治療機構中,心理諮詢師又被冠以了更神聖的職責,與很多醫生的治病救人一樣,治療機構中的心理諮詢師必須兼具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能力,更要熟悉醫學。接下來,我們就治療及相關機構中的心理相關職位設置進行詳細的解釋。
一、心理治療師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速,沉重的工作壓力,嘈雜的生活環境,使人們的情緒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因而產生抑鬱、焦慮、煩躁等心理病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因此,心理治療近年在中國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然而中國的心理治療起步很遲,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之前基本為零,一直延續到1979年改革開放,80年代初一些心理門診陸續出現在北京和廣州等大城市。據一項調查,中國13億人口中有各種精神障礙和心理障礙患者1,600多萬,在全國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有3,000萬。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院長蕭澤萍表示,該院開設的上海市心理諮詢中心,每天都有至少300多人次前往就醫。初步統計,上海一年約有15萬患者進行心理諮詢和治療,其中年輕白領和高學歷人士佔很大比例。
據鄭州大學王清紅教授估計,中國心理諮詢師的真正需求量在100萬人以上。
其實,心理治療師就是所謂的心理醫生,側重於治療心理類的疾病。心理治療師要學習臨床心理學以及一些有關醫學類的東西。具體來說,心理諮詢與心理治療兩者的區別就是:心理諮詢師:沒有處方權,只是做諮詢。心理治療師:有處方權,一般是精神科醫生。心理治療師與諮詢師出賣的是生命時間,即心理治療師與諮詢師,用自己的生命陪伴來訪者成長。心理治療師與心理諮詢師,在接待來訪者的過程中,不僅要花時間,還要傾聽來訪者各種不良情緒的訴說和宣洩,一天下來,對醫生自己的心情都有很多不良影響。
心理治療師的崗位職責:
心理治療又稱精神治療,是應用心理學的原則與方法,治療患者之心理、焦慮、認識與行為有關的問題。治療的目的是在於解決患者所面對的心理困惑、減少焦慮、抑鬱、恐慌等精神症狀,改善患者的非適應行為,包括對人對事的看法、人際關係、並促進人格成熟,能以較為有效且適當的方式來處理心理問題和適應生活。因為在治療過程中主要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和方法來進行,所以稱為心理治療。工作時間:全職每周四個半天固定,每周三整天固定。
心理治療師的進入門檻:
1、具有醫學心理學背景:二級心理治療師、註冊心理師。
2、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無職業倫理不良記錄。
3、從事心理諮詢與治療工作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年齡在30歲以上。
4、曾系統接受各類心理治療,如中德班,中挪班,北大創傷班等,可出相應的證明。
心理治療師的薪酬待遇:
心理治療師一般師按時間收費的,另外還要針對不同問題使用不同的測試等等一系列的東西來確定。如北京和睦佳醫院心理治療的收費標準是每50分鐘150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200元。北京大學臨床心理中心開出的心理治療與諮詢的價格也是每50分鐘1200元。這些折合到心理治療師自身,收入也是很可觀的。
推薦閱讀
掌上考研
中國教育在線考研訂閱號
研究生留學qq群:437946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