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雲」是虧 不上「雲」更虧?——疫情下北京部分知名餐廳「觸雲...

2020-12-12 新浪財經

來源:經濟日報

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但餐飲業的「春天」還未到來。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餐飲收入同比下降超四成。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餐飲堂食「關閉或有限開放」困局將延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疫情倒逼下,北京一些知名餐廳「轉戰」外賣後陷入「上『雲』是虧,不上『雲』更虧」的尷尬境地,引發外賣平臺應否「降低佣金」的討論,更折射出危機面前餐飲業亟待加速轉型。

一份醋溜木須套餐背後的「尷尬帳」

「上平臺做外賣是想嘗甜頭,但我們吃的全是苦頭。」4月初,北京牛街一家知名清真餐廳外,雖然排隊取餐的外賣員越來越多,但餐廳總經理吳剛(化名)依然愁眉不展。

「餐飲業難做,清真餐飲更難。」這家年營收超千萬元的餐廳曾擔心外賣降低服務品質而拒絕「上雲」。疫情發生後,雖迅速加入「外賣大軍」,但和疫情前相對豐厚的堂食毛利相比,外賣平臺的高額佣金讓吳剛感覺「賠錢賺吆喝」,他用新上架的醋溜木須套餐為記者算了一筆「尷尬帳」:「我們做了市場調查,顧客吃一頓外賣在30元以內,因此醋溜木須套餐定價28元。我們只和外賣平臺合作,平臺抽走16%的點費,單筆外賣不到35元還要額外抽成,只剩下22.5元分到菜品裡。」

吳剛接著「算帳」——做一份醋溜木須套餐需要2兩羊肉、1個雞蛋,成本9元,土豆絲等配菜成本3.5元,再減去米飯和湯2元、包裝耗材2元,剩6元。如果顧客開票,還要交總價6%的稅,最後剩下4.32元,還要覆蓋房租、人力、水電氣熱等各項成本。「如果只賣這一道菜,餐廳要賣出120份外賣才不虧錢,但目前只有50多單。」吳剛說。

疫情之下,主打羊蠍子火鍋的穆益軒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鵬也發力外賣,他同時上線「美團」和「餓了麼」兩大外賣平臺,因有平臺排他條款限制,兩大平臺佣金高達21%,導致企業利潤非常微薄。「品牌餐飲企業經營成本高,和小店沒法比。」為降低成本、養活近百名員工,「穆益軒」對外賣進行「自配送」,平臺抽成降至9%。「疫情期間,我們的員工要騎單車,甚至打車去送飯,很不容易。」張鵬說。

北京知名餐飲企業華天飲食集團兩年前上線外賣業務,平臺佣金一路看漲。華天副總經理白森森告訴記者,目前旗下多數餐廳在外賣平臺上的佣金為15%到20%之間,個別餐廳甚至更高。

「做外賣是為自救,卻感覺在為平臺打工。」一些北京餐飲人表示。

陷入佣金爭議 外賣平臺也有苦衷

4月10日,廣東餐飲服務行業協會向美團外賣發出交涉函稱,已經收到幾百家餐飲企業投訴,美團外賣收取的高額佣金和實施的獨家合作條款已超出商家忍受的臨界點。廣東餐飲人直言:「平臺『竭澤而漁』時,也要明白『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然而,疫情之下,平臺表示也有「苦衷」。

4月13日,美團外賣回應「降傭」訴求稱,平臺自創建以來一直虧損,並未在疫情期間賺取超額利潤,目前每單利潤不過兩毛錢。美團方面解釋稱,平臺佣金由三項資費即平臺使用費、技術服務費、配送服務費組成。美團2019年財報顯示,2019年全年美團外賣騎手工資總計支出410.4億元,美團當年全部佣金收入為496億元,騎手工資佔總收入八成。此外,平臺還需承擔技術研發、平臺運維、設備投入等各種費用。

美團方面認為,單純減免佣金對餐飲業幫助有限,重點應放在幫助商家恢復經營和增加業務量上,提升整體收入自然可以覆蓋商家固定成本。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商家疫情期間每天外賣只賣五單,即使佣金為零也不能生存。如果想辦法提升單數,即使收20%的佣金,商家仍可以維持生計或略有盈餘。」

「在全力抗疫期間,平臺已經損失慘重。」美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導致外賣業務單量和騎手數量驟降,但平臺固定成本沒有減少,相反還增加了騎手防疫物資採購和商家幫扶等額外支出,預計美團外賣業務一季度出現虧損。他認為,商家和平臺應同舟共濟,「讓平臺幫扶國內300萬商家通過外賣活下來,並且活得更好」是首要任務。

4月15日,廣東餐飲服務協會就美團方面的解釋再次提出質疑,至18日雙方才「握手言和」。美團表示,在美團「春風行動」基礎上,將對廣東地區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加大返傭比例至3%至6%,擴大覆蓋範圍,返傭時間至少延長兩個月。

餐飲業轉變思路花式「活下去」

商家與平臺「佣金之爭」並非在疫情發生後才出現。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餐飲業經營成本陡增,同質化競爭激烈,經營利潤愈發低薄。隨著平臺方的「資本大戰」告一段落、開始依託百萬商家和巨額流量布局變現,相對弱勢的餐飲企業該何去何從?

「雖然平臺收取的佣金高,外賣業務還是要做。」張鵬說,儘管多數商家沒有和平臺議價的能力,但在「生死劫」面前,商家要抓住一切機會活下去。

白森森則認為,如果商家只做堂食,有悖當下餐飲業發展形勢。但是,堂食和外賣經營思路截然不同,照搬堂食「上雲」必定水土不服。「堂食一道菜幾個人吃,單價很高,菜量很大。外賣一般只有一到兩個人吃,這需要商家根據外賣屬性重新設計菜品、菜量並進行定價。同時提升外賣的軟性服務,比如包裝品質、送餐速度。做外賣利潤沒有堂食高,但只要達到一定單數,仍然有利潤。」

無論是固定成本太高、過於依賴現金業務,還是面臨佣金議價困境,這次疫情都讓餐飲人開始思考「短板到底在哪裡」。「餐飲人應該利用這個時間看長遠。雖然很多東西在當下看不清楚,但拉開距離反而有利於把當下看得更清。面對不確定性,應該把應對放在第一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說。

如果雞蛋不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可以放在哪些籃子裡?北京華天飲食集團的應對措施或可為鑑。華天大數據系統顯示,疫情發生後,集團直屬餐飲企業營收同比降幅以每月10%速度收窄,至3月實現整體盈利。白森森說,秘訣就在於集團及早確立「嚴防疫情、多元經營」的經營思路。防疫是餐廳經營「生死線」,多元經營則讓餐廳「恢復得快一些」。

在開發多元產品上,大年初三,華天集團總部召開營養專家和烹飪大師參與的電話會,要求旗下各餐廳根據現有菜系迅速研發滿足疫情期間顧客需要的新菜,大力開發手拿食品和半成品,根據銷售情況動態調整品類,做到常變常新。疫情期間,這些業務對銷售的貢獻超過50%。

在增加多元服務上,考慮到疫情期間一些百姓不願出門就餐,華天要求在京門店與附近街道、社區等企事業單位形成結對關係,提高團體工作餐訂餐量。藉助門店員工下沉一線參與社區防控的機會了解社區居民的飲食需求,開發社區微信群點餐小程序,促進居民接龍團購,實現當日預定即時配送。

「餐飲人不能坐以待斃。」北京便宜坊烤鴨鮮魚口店總經理呂宏賓說。為開拓市場,便宜坊讓店員做起外賣小哥。外賣配送兩公裡以內免費,無最低消費。眼看生意不錯,門店專門成立送餐組,增設接單員和送餐員,將新業態常態化固定化。

「遇到重大衝擊時,核心方法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接受危機和挑戰。企業必須以最大的定力去接納變化,與變化共生。」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陳春花教授就「疫情下的企業自救」進行提醒。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洪濤指出,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餐飲業或出現行業洗牌。餐飲業需要調整產品服務,做好成本管控,解決管理中的痛點問題,提升整體經營效率。

企業要自強也需「看得見的手」

美團研究院統計顯示,截至4月5日,全國餐飲商戶復工率達到85.4%。儘管清明「小長假」加速餐飲復工腳步,但消費疲軟仍是遏制行業復甦的主要因素。拯救餐飲業,商家、平臺要「自強」,也需要「看得見的手」扶持。

難——仍然是中國餐飲人2020年的關鍵詞。

中國飯店協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疫情給行業帶來的影響已經超出一些商家承受的底線。至於報復性消費是否存在、何時到來,受訪的北京餐飲人表示難以判斷。

為助力餐飲業恢復,各地使出「渾身解數」。在南京市,除了領導幹部帶頭消費,為餐飲企業鼓勁打氣,南京還宣布發放3.18億元消費券。抽到南京餐飲類消費券的市民,線下到店單筆消費滿150元可使用一張100元消費券。3月21日至22日,南京市累計使用餐飲消費券23014張,總消費金額599.23萬元,帶動消費金額369.09萬元。

在北京,一些餐飲商家已將相關訴求反映到政府部門。例如,疫情期間品牌餐飲商家投入高、虧損大,建議出臺專項資金稅費優惠政策;希望政府引導上遊企業一起保質量、不漲價、不斷貨,降低原材料供應價格,暢通餐飲業上下遊產業鏈等。

「2003年『非典』疫情結束後,北京市允許餐飲企業在門口以大排檔方式擺攤,一直開到9月底10月初,相當程度上緩解了當年疫情的衝擊。」聚寶源牛街店總經理吳琳建議,新冠肺炎疫情結束後,在不影響交通、確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政府能繼續支持餐飲企業在門店外擺攤經營。

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稱,政府應大力扶持疫情防控過程中餐飲和批發零售行業企業出現的新業態、新消費、新零售,集成出臺創業帶動就業、「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幫助企業增強創新消費的「造血」功能。要將創業創新的小額貸款貼息、創業培訓補貼等「真金白銀」的扶持政策落實到位「接地氣」、見到實效受益「冒熱氣」。

相關焦點

  • 部分知名餐廳「觸雲」陷尷尬:上「雲」是虧 不上「雲」更虧?
    上「雲」是虧 不上「雲」更虧?  ——疫情下北京部分知名餐廳「觸雲」陷尷尬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餐飲收入同比下降超四成。隨著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餐飲堂食「關閉或有限開放」困局將延續。《經濟參考報》記者調查發現,疫情倒逼下,北京一些知名餐廳「轉戰」外賣後陷入「上『雲』是虧,不上『雲』更虧」的尷尬境地,引發外賣平臺應否「降低佣金」的討論,更折射出危機面前餐飲業亟待加速轉型。
  • 「雲上」的春天別樣美
    部分景區恢復開放,雲旅遊模式持續發力,線上線下合力助推智慧旅遊升級 「雲上」的春天別樣美  前不久,新華網聯合餓了麼、口碑、飛豬共同發布《雲生活:從線上大數據看消費新趨勢報告》,其中顯示國人「宅家」期間並沒閒著,杭州、重慶、成都等城市知名景區雲遊人數排名前三。  知名旅遊規劃分析專家張建林博士對《工人日報》記者表示,「雲旅遊」能在大眾中持續保持住熱度,從線上開啟了景區的另一個「春天」。
  • 雲展會:2020年BAE北京國際音樂音響展移師線上
    隨著2020年新冠疫情的發展和形勢,各地音響展會紛紛取消或延期,BAE北京國際音樂音響展在結合大環境及對未來展望的基礎上,秉承創新發展的宗旨,在今年的疫情尚未結束的特殊環境下將推出線上雲展會的創新會展模式。
  • 「雲上餐廳」可訂年夜飯
    福州新聞網1月14日訊(福州日報記者 王玉萍)記者14日獲悉,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近期組織開展「春節雲上餐廳」活動,為群眾提供年夜飯網上訂餐、送餐到家服務。截至目前,已有21家企業報名參加,市民可點擊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微信公眾號了解。
  • 中國進入服貿會時間 京東智聯雲築造「雲上服貿會」
    今天服貿會的第一天,這是中國克服疫情衝擊下的重重困難,舉辦的第一場重大國際經貿活動。作為本屆服貿會官方技術服務商,京東智聯雲用技術助力傳統展會行業數位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打造365天永不落幕的 「雲上服貿會」,實現了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會展。那麼,就跟隨我們看看服貿會開幕第一天的三大熱點。
  • 「雲」上自由行蓄積旅遊新勢能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題:「雲」上自由行蓄積旅遊新勢能新華社記者餘俊傑、陳愛平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旅遊業遭受重創。近日,隨著湖北以外景區陸續恢復開放,藉助「雲」服務,實現「自由行」,旅遊服務商們正通過多種線上線下聯動形式蓄積新勢能,帶動旅遊業復甦。
  • 上師大「雲餐廳」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圖說:上師大打造「雲餐廳」網上訂餐升級版 校方供圖(下同)復學在即。如何讓廣大學子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背景下,在校園裡吃得安全、吃得放心?上海師範大學通過打造「雲餐廳」網上訂餐升級版,分流就餐人員,為師生安全就餐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 昆明市盤龍區「盤援雲課堂」開課啦!知名律師線上以案釋法
    知名律師線上以案釋法 2020-07-24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面對疫情反撲,實地探訪潤江紫宸院,告訴你現在買房到底虧不虧!
    這幾天,地處京津冀的朋友們著實又捏了一把汗,看著北京的疫情反撲,看著身邊小區的房價,買房吧,擔心房價會降;不買房吧,萬一房東心血來潮,不租了,我們豈不是無家可歸了。疫情反撲,現在買房到底虧不虧呢?光靠自己的糾結和猜測肯定是不行的。
  • 阿里影業,不虧
    雖然突發疫情使得新片拍制受影響,《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唐人街探案 3》等備受期待的影片遲遲未能上映,導致一季度業績大打折扣,但阿里影業表示,當前的「電影和電視劇儲備片單充足、現金儲備充裕,經營不受影響」。從2020一季報可知,阿里影業擁有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40億元,基本上能實現自給自足,這在影視寒冬中已是頗為難得。
  • 馬蜂窩的「雲上戰疫」
    以往與旅遊達人互動的形式是評論、問答、點讚……現在都變成了在直播中的互動和對疫情之後夢想目的地的許願。有人在直播中請主播幫自己在京都求了"上上籤",也有人請主播在泰國曼谷的夜市中代吃了叫不上名字的小吃。疫情鎖住的是人們出行的腳步,但馬蜂窩用戶對世界的探索,依然活躍在"雲端"。
  • 首屆「雲上」春交會開幕,全流程「線上辦」
    首屆「雲上」春交會開幕,全流程「線上辦」 時間:2020.04.27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李夏至 分享到:
  • 雲蹦迪、雲錄製、雲發布,疫情下娛樂行業的「騷操作」
    01線下演出直接票房損失已超 20 億誰也未曾料想,原本在春節期間大賺特賺的線下娛樂行業,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陷入真正的寒冬。此前一份北京K歌之王總經理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在網絡上流出並登上了微博熱搜,因疫情處於持續閉店的狀態,北京K歌之王計劃於 2 月 9 日與全部 200 餘名員工解除勞動合同,30%員工不同意則破產清算。一些大公司的日子尚且不好過,中小公司的處境可想而知。面對困難就坐以待斃嗎?神奇的是,隨著大家宅在家裡的時間越來越長,疫情也倒逼行業沉澱思考、做出改變。
  • 北京王府井的王府中環推出雲購物+無接觸外賣,零接觸更放心
    作為北京的地標中心,北京王府井有著悠久的歷史,卻又充盈著時尚、前衛。而王府中環的入駐,更是為王府井增添了多元化的高端生活體驗,這裡不僅匯聚了北京頂級現代生活的潮流風向,更有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諸多美食。
  • 首次「雲」上逛廟會 全「線」玩法更精彩
    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中國重慶·豐都(線上)廟會將以網際網路+廟會的形式,通過線上賞巡遊、線上逛市集、線上看非遺、線上遊豐都等創新舉措,打造不一樣的豐都廟會新體驗,讓遊客不到現場,也能在全新視角下參與這場跨越千年的經典盛事。
  • 「雲蹦迪」的逆襲 線下娛樂行業加速向線上轉型
    「雲蹦迪」有多火。在網易雲音樂LOOK直播平臺,參與雲蹦迪或雲村臥室音樂節的用戶平均每天都達十幾萬人次。TAXX、OT(One Third)、FIRST等不少知名的電音娛樂廠牌都已經加入「雲蹦迪」直播大戰。網易雲音樂的數據顯示,OT進行的5小時直播收入超過6萬元,而衡陽十三狼CLUB、西雙版納ROOM等DJ直播間單日收入同樣達到數萬。
  • 「雲上服貿會」文旅專題:雲端的中國更精彩
    疫情的衝擊加速了全社會各行各業的轉型,文化服務產業和旅遊服務產業是其中的突出領域之一。在「科技辦會」、「雲端辦會」的核心理念下,本屆服貿會文化服務專題和旅遊服務專題運用京東智聯雲的大數據、AI、5G、直播、視頻會議、在線翻譯等技術能力,推出了3D展臺、雲會議、雲直播、雲洽談等多項特色服務,實現了數位化、智能化的創新。
  • 上雲也能分期啦!華為雲「雲閃貸」助力小微企業減負上雲!
    2020年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於小微企業的生存考驗,分外殘酷。由於自身規模小、實力弱、抗風險能力低,能堅挺到復工復產的小微企業已實屬不易。然而隨著全球疫情進一步蔓延,海外訂單叫停、業務停滯、生產成本增加,又令「復工復產」雪上加霜。
  • 散文|盛紅:全民過上雲生活
    文/盛紅一場疫情將全民帶進了雲生活,中國人在疫情下經歷了前所未有的「雲上的日子」。疫情催生了無數的雲經濟,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動網際網路再上雲高峰,迎來大數據時代和數字經濟的新一輪爆發。疫情期間,因為出行的不便,首先由線下快速轉線上的是民生經濟。
  • 京郊密雲的「雲上」,又一個叫「雲」就火的民宿
    我曾經專門撰文,講了民宿行業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凡是名字中帶有「雲」字的民宿,各個都火,概莫例外。昨天傍晚,入住北京市密雲區一家叫「雲上」的民宿。今天上午,離開「雲上」返回市區。雖然在「雲上」停留的時間只有短短的16個小時,但是,我的消費體驗和我的調查研究告訴我,「雲上」民宿已經走在火起來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