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故事:「木匠走夜路帶錛」的由來

2020-12-16 七叔說

從前有個木匠姓張,手藝高,做活快,為人又很正直。

有一年春上,鄰村一家財主請張木匠去做活。這家給張木匠準備的饃每到做飯的時候,就發現少了幾個。老財主以為是張木匠給偷吃了。張木匠知道老財主疑心自己偷吃東西很生氣,本想丟下活就走,又想這樣不明不白地走了,不是落個賴名譽嗎?就不走了,決心把偷饃的賊抓住。

這天半響午,張木匠放下活,藏在暗處緊盯著廚房門。不一會兒,見老財主家的大黑狗溜了過來,它四下看看沒人,走到廚房門邊,前蹄子扒著門立了起來,用嘴把門褡褳弄開,輕輕拱開門,進去就吃廚房裡的饃。吃罷,扒開門出來溜走了,門「咣」一聲自動關上了。

張木匠暗罵:噢,鬧了半天,原來是這個畜生作的禍。吃飯的時候,張木匠把狗偷吃饃的事兒給老財主說了。老財主一聽,把大黑狗打跑了。

張木匠離家幾天了,想趁晚上沒事兒回家看看。臨走覺得錛用不著了,就帶上走了。張木匠出村走了二裡多路,猛地從路邊躥出來一條大黑狗,攔住了他。他仔細一看,正是老財主家那條偷吃饃的狗。張木匠左躲右閃,那狗就是不讓他走。

張木匠想起白天的事兒,知道這狗是找他報仇的。那狗忽地朝他撲了過來,他順手掄起手裡的錛朝狗打去。那狗見他拿著錛,夾著尾巴嚇跑了。張木匠這才鬆了一ロ氣。他看著手裡的錛,自言自語地說:「錛啊錛,你今天幫了我的忙,不是你,我就完啦!」

從這以後,張木匠每逢晚上走路,總是帶著錛。這個習慣他傳給了徒弟,徒弟又傳給徒弟。後來,木匠走夜路都帶著錛。

中國是歷史悠久的多文化民族,聽故事,讀歷史,「傳承」千年文化精品,「品味」百歲人生哲理,七叔與您一起說歷史那些事。本文屬於民間故事瑰寶,不得與封建迷信並論,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刪之。

相關焦點

  • 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線,百日斧、千日錛
    在木工業,有「小木匠的料,大木匠的線」之說,意思是小木匠最為重要的基本功是刨料;而大木匠則以線為準,線是大木加工及施工作業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 民間故事:「泥瓦匠木匠的席位」的由來
    老輩人都知道,木匠是魯班的大徒弟,泥瓦匠是魯班的二徒弟。可是逢到同場蓋房子時,師弟泥瓦匠卻坐正位,師兄木匠只能坐陪位。這是啥原因呢?剛巧有人來請木匠和泥瓦匠蓋新房,魯班就派這兩個徒弟去了。房子快蓋成了,木匠想起泥瓦匠安獸疊脊活路都在最高處,就生了個辦法,做了兩個一尺多高的木旗杆立在房脊上,還在旗杆上綁了兩塊紅布。這樣既能叫房子更好看,自己的活路也做到了最高處。
  • 民間故事:書生常常被欺負,小木匠替他出頭,他也因此得了善報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7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身邊老人常說一句話: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意思是說,一個人從不傷天害理的事,就連鬼也不會找他麻煩。今天筆者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與「邪不壓正」有關。故事講的是,一個從不做壞事的年輕木匠,以墨斗、錛子教訓了常常出來欺人的鬼。這一頓暴揍後,那個欺人鬼再也沒有出現過。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登州城外有一個小村子,村中有一個叫彭三的年輕人。
  • 民間故事:木匠喝酒回家,路遇穿紅肚兜的小孩,兜裡墨斗線幫了他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03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有人說:「酒壯慫人膽」,意思是說,人喝過酒後膽子都會變大,能幹出平時不容易做出來的事兒。不過,聽老輩人們說,喝酒後容易看見不尋常的東西,這也是為啥很多讀者在糾結的一個事:為啥古今民間小故事裡,很多離奇的故事都是因為喝酒走夜路時才發生的呢?小編覺得就是這個原因了。今天小編給大家講的這則民間小故事發生在古代。
  • 民間故事:了不起的小木匠
    居然跑去學木匠,一分錢沒掙到。真是氣死我了!你給我走。」老三為人老實,也不多說,規規矩矩磕了三個頭,提著自己的傢伙事,就出了門。老三離了家,在村頭蓋了一間房子,房子雖然不大,但憑著一身手藝,蓋得又結實又漂亮,鄉親們個個都誇他心靈手巧,房子蓋得漂亮。
  • 民間故事:害人的木匠
    今天天羽給大家講一個:兩夫妻蓋房,善待木匠,卻被木匠誤會,木匠施了些法術,導致一家人家破人亡。說起木匠,大家並不陌生,誰家蓋房裝修都必不可少,但是老一輩的人都知道,木匠可不敢得罪,誰家要是蓋房請來了木匠,都得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這是為什麼呢?
  • 民間故事:獵人打獵回家,聽見背後有人叫他,他隨口一答卻失了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第556期,如果您喜歡,不妨給個關注!文/小田如果在大晚上,四周無人,忽然背後有個陌生人喊你的名字,你會答應嗎?或許你的本能會讓你馬上轉身,甚至你會做出回應。今天筆者要講的這些民間小故事便與此有關,筆者謹以此故事,提醒大夥:走夜路的時候,不要理會陌生人的殷勤招呼,切記!話不多說,民間小故事這就開講了:古時候的滄縣,有一個王姓老漢。老漢平時除了打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外,只要有閒暇時間就會去老林子裡打獵。
  • 只有「大木匠」才用得著的木匠工具,你認識不?漲知識!
    可能很多玩小型木工DIY的人都不知道,因為這個工具只有「大木匠」用的比較多。我們要知道過去木工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大木匠,也叫外作木匠,主要搞房屋建築。因為其加工的基本都是大型木材,所以叫大木匠。另一種是細木匠,主要從事家具製作,也叫內作木匠。因為其加工的材料相比之下比較小,要求比較細緻,所以叫細木匠。
  • 民間故事:老木匠夜宿主家,將鞋正反擺放,徒弟好心卻險些失命
    本故事為《民間故事系列》之619期,喜歡看故事的朋友不妨給個關注。作者:小田木匠在筆者眼裡看來是一個神秘且令人敬畏的職業。木匠除了高超的木工手藝外,還有一些行規和禁忌讓人很是好奇。今天筆者要講的這則民間故事便關乎木匠的行規和禁忌。咱閒言少敘,民間故事這就開講了:古時候的滁州,有一個姓李的老翁。李老翁祖輩三代皆是木匠,他從小跟著父親學習木工手藝,幹了大半輩子了,這木工手藝自然很是精湛。老翁年近花甲,因手藝好,常有人來家中請他外出做工。
  • 民間故事:108歲老木匠長壽的秘訣,為人正直、行善積德
    #中國民間故事#村西邊住著一個姓王的老木匠,高齡108歲,在當地能活過百歲的人屈指可數,而老木匠算是其中的一個。可能是老木匠一輩子都做善事,這才走了過百歲的年齡。話說這老木匠,自小父母雙亡,無依無靠就成為了乞丐,四處乞丐為生。一天,他路過一個壽材鋪,壽材鋪的老闆姓張,為人也是正直、善良。他見小乞丐孤苦伶仃,心軟這孩子這麼小,就收留了小乞丐為義子。
  • 民間故事:小木匠學藝不精,板凳做成床,「糊塗」師父不罵還表揚
    作品類型:民間故事類,古代拜師學藝系列。「傳」承文化底蘊,「說」出魅力故事。木匠技藝傳承千年,隨著社會的發展,木匠早不是當初那樣一把斧頭一把鋸走天下了,逐步被現代化工具所替代。時間不需要太長,你只要問一問父輩們小時候就知道了,木匠還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學得,你得有師父願意收你。大家都知道相聲和說書的藝人是需要拜師學藝,這其中有一種徒弟叫兒徒。木匠也是如此,而且木匠的徒弟基本上都是兒徒。古代時要想拜師學藝,得師父願意收,入了師父的門,便要像兒子一樣孝敬師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就是這麼來的。好了閒話不多說,接下來就開始今天的故事。
  • 民間故事:木匠用墨斗驅趕女鬼
    本文是《民間故事》第31期,若您也喜歡民間故事,不防點個讚留個關注,方便日後交流!今天故事開講之前,先給大家出個謎語:我有一間房,半間租與轉輪王,要是射出一條線,天下邪魔不敢擋。謎底就和今天要講的故事有關,您猜出來了嗎?沒有猜出的,就和從故事裡找答案哦!據說,古時候,有個木匠叫阿鬥,他的祖先給他留下一個,用了很多年代的墨斗。墨斗是木匠,必不可少的工具,傳說墨斗也能避邪治鬼,只要用墨線在四周一拉、一彈,就能使鬼怪不敢作祟了。
  • 木匠拜魯班,講究多規矩大,這幾條都和祖師爺有關
    #千百年來,古代勞動人民的集體創造和發明附加杜撰魯班所為,流傳下來無數動聽的民間傳說,但凡和建築以及工具製作有關的行當為了提高地位,都喜歡拜魯班為祖師。在民間也一直流行祭拜魯班的活動,各地都建有與魯班有關的祭祀所,如魯班廟、魯班殿、公輸祠、魯班祠等場地。一般來說,每年陰曆的六月十三(也有七月二十一)是魯班爺的生日,這一天,建築行當的師傅們就會舉行「魯班會」,為祖師爺賀壽。
  • 民間故事:小木匠娶媳婦
    貼身丫頭告訴她,家裡新做的那些一件件玲瓏雅致的家具,就是蝴蝶引去相見的那位巧木匠做的。小姐從精巧的家具再聯想到所見的那位男子的風度,心裡不由得對巧哥產生了愛慕之心。至此,她天天到花園缺口附近遊玩,為的是能瞧上巧哥一眼。而巧哥呢,本來往常收工不怎麼繞道回家,自從見了小姐一面後,不知怎麼回事,總是想繞彎從花園外走,目的只是能看上小姐一眼。
  • 農村俗語「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什麼意思?老農民才懂
    過去,木匠是非常受人尊重的職業,不僅主人家要好吃好喝招待他們,而且主人家還從來不會拖欠木工的工錢。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現在在農村裡木匠已經很少見了。所以,很多和木匠行業相關的俗語也就逐漸不被年輕人所了解了。比如「千日錛、百日斧,要學大鋸一早晨」就是很具有代表性的經典老話,那您可知道其是什麼意思?
  • 民間故事:晚上走夜路,一定要注意這些事!
    八十年代中,我們那邊流行看戲,就是陝西那邊的秦腔,那時候的戲臺都是簡易的那種,一般都是晚上吃完晚飯後才開始演出,我們村有好幾個大隊,說遠不遠說近不近,有錢的人家有自行車,沒錢買自行車的都是步行,有的人吃過晚飯早早過去就是為了站個好的位置,剛好我們村有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男人,那天晚飯吃得比較晚,一個人就慢慢悠悠地往戲臺地走去
  • 喜鵲橋的由來(周寧民間故事)
    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的《牛郎織女》家喻戶曉,在福建周寧,有一則從「牛郎織女」衍生的民間故事《喜鵲橋的由來》,卻鮮為人知。2017年10月,老敬在下鄉時,聆聽一位92歲高齡老先生講述喜鵲橋的故事……。—— 題記。
  • 壺瓶山民間故事系列:和木
    在石門民間,農民過五六十歲後,一般就開始預備自己百年之後的棺木,稱為和木,木者,即棺材,和者,即製作的意思。這本來是個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過據說也有道道,就是和木的木匠可以看出一付木能放多長時間,或者說主人用不用得上。
  • 貪心的老木匠|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他知道疙瘩灣有一個不正經的老木匠,會做一種銷子,江湖人管它叫做「寂寞銷」,好多養了小的老闆都找過老木匠,也揪出過一些不守婦道的女人。 三哥對手下人說:「去,把疙瘩灣的老木匠叫來。」手下人開車到了唐樹灣,對老木匠說:「跟我走一趟,三哥叫你。」拉著老木匠就上了車。
  •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
    民間故事|蛇仙報恩清朝道光年間,四川順慶府的李家鎮,有個叫楊延青的木匠。楊木匠手藝高超,在當地非常有名,附近數十裡人家,都以能請到楊木匠做木工為榮。楊木匠性子孤僻,他也不帶徒弟。因此,楊木匠幾乎每天都走夜路,膽子也是很大的。這天晚上,楊木匠在比較遠的一個村子去做木工,回家時已經是很晚了。天空中有朦朦月色,對他來說,趕路是沒一點問題的。在走過一個叫九道拐的山灣時,楊木匠走得有些熱,就到附近一座墳頭邊去小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