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印度為增強邊境部隊戰鬥力可謂是煞費苦心,向全球多個大國下達「催貨令」。 法國達索公司是其主要關照對象之一 ,原定計劃今年七月法國應印方要求需交付4架「陣風」戰機,數量上提升到6架。
據悉,印方也開始積極為「陣風」準備作戰武器,當然還是從國外買買買,第一批武器主要包括歐洲集團的對空飛彈、巡航飛彈。隨後6臺「陣風」配備世界領先技術飛彈的戰機,將會出現在中巴接壤的安巴拉空軍基地。
這樣軍事基地的排布也表明與中方對峙的野心,越媒分析指出,印度意圖明確,因基地靠近拉達克、克什米爾,正是中巴與印的邊界爭端問題多發地帶。
也有觀察員認為,印度「陣風」機動性良好,配備豐富多樣的武器,搭載先進的電子系統,甚至能取代蘇-35戰機。這可能就是印方購買過蘇-30,這次卻沒選擇蘇-35的動機所在。「陣風」戰機也一度備受印度軍方的高度讚譽,稱「陣風」是有史以來最優秀的戰機。
另有越南軍事專家認為,同為四代半,「陣風」戰機比蘇-35更勝一籌,印度有了「陣風」就能克制中國蘇-35! 也許是越方順承印軍方期望的一種吹噓說法。只是不論是印方的基地部署,還是印越兩地媒體的分析,都過於局限,關注戰略物資的硬體設施,卻沒有關注戰火中操縱機器的人。
曾有人謔稱,好的武器就算送給印軍手上,他們也不會用。工具就是這樣,離開了人是沒有思想、沒有能動性的。先進的技術設備不是讀讀說明書就能上手的,需要操練的不僅僅是機器,更是軍隊的整體素質。
印度前攻擊機飛行員、現軍事分析家維賈因德·克·塔庫爾就直言,4代半戰機「陣風」是有優勢的,印度空軍能用到的技術優勢將會很明顯但影響有限。但是別忘了,中國國產戰鬥機殲-20是最新的五代戰機,面對四代半的「陣風」是有壓倒性的優勢的。
武器方面,殲-20配備了性能超前卓越的中距彈霹靂-15,印軍的火力明顯是不夠看的,就連美軍軍官也稱目前美國的一大軍事任務就是研發能超越霹靂15的中距彈,反觀印度,我們就能了解為什麼說印度軍事實力能增長,有增長,但卻一直落後了。
說起印度國產戰機的成長史,那就是一個「笑話」。號稱「印度之光」的 LCA「光輝」戰鬥機,研發更長達30多年。再來看一下兩位對手,此時,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機早已生產超過100架,配置KLJ-7A有源相控陣雷達,能使用霹靂-15的Block-3型也即將量產。
中國殲-10早已停產,殲-10B也只小批量生產,屬於殲-10C的過渡產品,殲-11B、殲-16對印度而言更是難頂,殲-20與殲-31更不必贅述。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