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科普歐尼醬」今天我們來講解「側光與逆光」的應用
上期講解了」順光與頂光「新關注的小夥伴可以點擊我的頭像,查看往期的知識講解,後續會持續更新講解數碼單眼相機各種參數,以及布光,拍攝角度等等…… 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點下關注,轉發,收藏,下方評論區評論,感謝!您的關注是科普歐尼醬寫稿的動力!下面進入我們今天的正題。
【什麼是側光?】
側光的定義是:光線本身是來自於被拍攝的物體側面的方向稱為側光,側光能讓被攝者顯得有立體感,它可能不會美化被攝者,如果是剛學不久的攝影新手,使用側光拍攝最常見的就是拍出臉部光線雜亂的照片,但是對於已經上手的人像攝影師來說,側光是他們拍攝個性化人像作品,最常用的手法。
另外側光還有助於表達人物的個性,如果是拍攝唯美人像,當光線來自側面,又有一定的強度時,可以在整個光線環境中找出光線較弱處,讓模特兒換到光線較弱的位置,再利用反光板補光,控制反差,就可以拍得十分出色的人像作品,此時的測光設定,應該使用中央重點平均,或是矩陣評價測光,並略增加一點點曝光補償,大致增加0.5EV左右,窗戶透進來的光線其實也是側光的一種,來自窗外的光線經過走廊或是遮陽棚之類的環境,會變得自然而柔和,很適合表現柔美的效果,使用反光板從光線來源的相對側面,給適當的補光,讓側光的人像變得十分柔和好看,此時測光可以將曝光補償調在+0.5EV左右,膚色會顯的白晰而自然。▼
【側光拍攝該如何正確使用它?】
這時候有的小夥伴就覺得,側光對比頂光好像更容易控制,其實不然,單一的使用單眼相機,想完美的控制側光,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是很難實現的,你需要控光設備,幫助你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成熟的人像攝影師,能熟練運用控光設備,或是利用現場的地形地物拍攝環境來控制反差,將阻力變成助力,光源位置的不同,側光的特性還會有些不同,大約45°左右的側光,由於亮部與暗部搭配的緣故,當光線控制良好時,可以表現出較為豐富的色調及立體的效果,如果是來自模特兒側面的90°側光,會讓畫面產生強烈的亮部與暗部的對比,模特朝向光線的一面受在強光的照射,而逆光的那一面沒入黑暗的陰影中,造成戲劇性的效果處理側光,可以用反光板或是使用閃光燈跳燈來補光,讓反差得以控制,就能拍出不錯的照片。▼
【什麼是逆光?】
逆光顧名思義,逆光的光線來自模特的後方,會強調出模特的形狀,在逆光的光線較為強烈時,模特兒的頭髮及身體會被勾勒出明亮的輪廓,因為光線直接照射到相機內,會造成相機的測光系統誤判,在測光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以免拍出臉部發黑的照片來。
如果要避免逆光造成測光系統的誤判,可以把相機的測光模式設定為「點測光」模式,以臉部為測光基準,如果沒有點測光,則可以靠近臉部測光,讓模特兒的臉部佔滿畫面,記下此時的測光值,或是使用相機上的曝光鎖定功能來鎖定測光值,再重新構圖拍照,必要時,可以使用閃光燈或是反光板來補光,讓臉部的光線和背景可以平衡一致,並保持背景的色彩層次分明。
如果你注意觀察,很多攝影師喜歡用逆光來拍攝人像,測光並配合控光設備,控制的好,逆光人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拍。▼
【逆光拍攝該如何正確使用它?】
使用逆光拍攝應該是很多初學者感到最棘手,也是最難的,即使是將測光模式轉到點測光,仍要對準膚色來進行曝光補償,才能獲得適當的曝光,還原膚色及質感,如果能準確地測光,即使模特與背後的光線差異極大,我們仍然可以捕捉到影像的細節,這也是很多人像攝影師喜歡用逆光拍攝人像的原因之一,當光源處在45°左右的位置時,逆光的光線會將模特兒的身體勾勒出一個明亮的輪廓,此時只要使用閃光燈補光,就能控制主體有適當的照明,背景也能清楚地拍出來。當然逆光也不見得一定要補光,拍出明亮的主體故意讓主體曝光不足,拍出「剪影」的效果,會覺得更有意思,在大太陽下逆光拍攝時,只用反光板補光是很吃力的一件事,此時大功率的閃光燈可以讓主體有適當的照明,背景也能有良好的明暗及色彩表現。▼
【科普歐尼醬個人觀點】
逆光的光線可以勾勒出模特的髮絲,輔以反光板對模特正面補光,就能拍出十分柔美的人像照片,配合冷色調可以調整出,我們常見的小清新風格。側光的光線不見得比頂光更容易控制,但如果能合理運用控光設備,利用現場的地形地物,就能拍出具有立體感的好作品。
(寫稿不易,如果本期內容對您幫助,請您在標題上方點下關注,您的關注對我十分重要,感謝!)
(我是科普歐尼醬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