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京西太行山脈橫亙其中,東南流經平原地區的永定河「一山一水」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基本脈絡。西山古道的蹄窩印記,記錄著曾經的商旅繁華。當下,車馬輻輳的古道時代已經被改寫。商旅不再是山間的一場穿行——深藏不露的非遺技藝和山中民宿通過「雲直播」尋求著銷路;想看圓明園的勝景,正有經5G數位化復原的藝術展在首鋼園中「穿越」展出。基於生態涵養和「兩山」的定位,一直是北京「上風上水」的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在此延續著人們康養、遊居的生活方式。隨著數字和科創資源高地在京西的形成,「智慧+」賦能古風物以新商機。適逢北京打造夜經濟及籌備冬奧的重要節點,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京西高品質消費地標也正在不斷蛻變升級。
非遺、民宿「雲直播」中攬客
京西古道是北京以西的古村、古寺廟、古長城等之間繁雜道路系統的總稱,按類型分商道、軍道、香道,自古就串聯起西部山區與城區的物資往來。
「隨著時代發展,古道的軍事、經商等功能退化了,但也有一些延續,例如曾經人們在進香禮佛途中,寄情山水愉悅身心,現在宗教民俗活動不如以前鼎盛,但踏上古道休閒遊覽的需求和以前一樣。」據北京聯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副院長張景秋介紹,作為文化旅遊空間的意義正在不斷延伸。
「打尖兒」的驛站正被民宿代替,民宿從普通「農家樂」走上精品化,而精品民宿正在通過「雲遊」攬客。今夏開啟的門頭溝消費季活動中,門頭溝區文旅局負責人在直播中推薦了三條非遺旅遊路線,分別為非遺旅遊古道路線、古村落路線、古寺路線。據了解,「雲逛門頭溝」將隨消費季持續推進,展示潭柘寺、戒臺寺、妙峰山等重點景區,結合「紫暘山莊」等特色民宿開啟主題性促銷。
門頭溝文促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此次直播活動在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智能文創園展開,民宿推介以外,還將琉璃燒制技藝、潭柘紫石硯、爨底下醬肉、妙峰山咯吱盒等諸多非遺項目帶進直播間,堪稱『爭奇鬥豔』,以新方式為老風物帶貨」。
中關村(京西)人工智慧科技園·智能文創園於去年底開園,目前還在招商階段。在當下最初的運用場景,便已經與京西的民風民俗資源緊密關聯。據介紹,7月以來,門頭溝線上文創市集正式落戶於此,為非遺文化、旅遊資源、特色民宿等提供線上直播展銷平臺。對此,結繩記創始人陳信稱:「我們全國有25家商場實體店,因受疫情的影響,銷量受到影響。現在有了這樣的線上直播推廣,可以擴大宣傳面並提高銷量。」
與新技術結合的展銷方式,也讓一些年輕人對西部山區一帶的文旅消費有了不同以往的認識。從事IT行業,被智能文創園項目間接吸引來的劉先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以往印象中,門頭溝一代基礎設施不完備,旅遊食宿也多是體驗不佳的「農家樂」。透過直播可以看到,精品民宿多了起來,非遺的表達方式也更加入時了,不再是印象中屬於中老年人的遊玩地。
劉先生同時表示,由於無形之中被科普了許多京西的歷史文化民俗知識,民宿體驗的感受也發生了潛在的變化:「以往周末民宿遊,就是單純在室內享受精品民宿本身的服務和裝潢,呼吸一下山裡的新鮮空氣。現在了解了京西一帶的古村落故事、宗教文化,也想著來一場深度遊。」
與門頭溝區有著同樣的關注度,京西古道也將在石景山區一帶成為新的商旅熱點。根據2019年9月發布的《石景山區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石景山區將充分挖掘「阜成門-模式口-三家店」京西平原古商道價值,對模式口進行保護利用,與進山古道形成完整的京西古道體系,重現歷史繁華。
數字創意重塑文化遺址
據張景秋介紹,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範圍之內,工業文化遺產的數量佔到了全市的39%,歷史文化街區資源佔全市的16%。除此之外,文化帶上還具有國家級的品牌資源,主要集中在海澱區,包括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等,以及三山五園歷史文化景區。在專家學者眼中,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亙古通今,佔據著一塊數字和科創資源高地。
雖然當下不見古商道的商旅繁榮勝景,但信息高速公路正在無形中穿梭,「智能+」體驗的新型消費場景正在京西層出不窮。可以看到,打造「智能+」體驗消費新空間,利用首鋼5G智慧示範園區、中關村產業園的新技術優勢,引領消費科技新範式、新潮流已被寫入《石景山區促進消費升級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中。
一場《「重返 萬園之園」——數字圓明園光影感映展》作為開館首展,正在首鋼園四號筒倉的RE睿·國際創憶館展出。據了解,RE睿·國際創憶館由清華大學旗下品牌清城睿現設計並發起,標榜全球首個以「文化遺產+數字創意」為內核的沉浸交互體驗館。
據RE睿·國際創憶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館內集成了100多種不同型號的數字設備。「我們將通過與全球數字創意產業鏈的眾創共建,為AR、VR、智能製造、教育、文創等行業提供極富吸引力的跨界應用場景,帶動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研發。同時,希望有效利用『數字圓明』版權基礎,擴大合作。」
北京商報記者看到,這一剛剛新建的場館成為首鋼園一帶上新的「網紅」消費打卡地。有參觀者表示:「之前首鋼星巴克比較火熱,現在很多人也會去RE睿·國際創憶館拍照。周末限量免費票比較難預約,我是買了68元早鳥票觀看的。」談及觀展體驗,這位參觀者表示:「雖然展示空間不大,但特效與筒倉空間相結合,觀感新奇。」有建築專業人士表示,展覽凝聚了許多史料、圖檔、考古發掘現場、銅版畫等「滿滿的乾貨」。
首鋼黨委宣傳部新聞處長彭建軍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首鋼園正在升級改造中,諸多文旅消費場景預計將於10月成型。京東、美團無人超市,全民暢讀藝術書店、墨甲音樂機器人劇場等將陸續落戶首鋼園。
圓明園在首鋼遺存中穿越上演,「三山五園」的頤和園則在突破原有單一的遊園場景,通過「網感+遊戲」的新綜藝帶貨文創。近日播出的綜藝《我在頤和園等你》中,嘉賓加入蘇州街升級工程,開啟了「明星+手工藝人+帶貨達人」三方參與的形式,讓文創方式側重外延擴大。漢服愛好者時伊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這條位於昆明湖後湖兩岸仿江南水鎮而建的買賣街,在節目中升級著文創店鋪,頗有國潮味,吸引了許多圈內人前來拍攝古風照,併購買文創周邊。
據北京商報記者了解,文化景觀被視為大IP,進行數位化打造,有著廣闊的前景。除了清城睿現團隊聚焦圓明園的版權開發外,於2019年成立的國有企業海澱文旅集團,標榜立足於區域歷史文化特色和科技創新優勢,做強做大數字文化產業品牌:計劃於開發推出「三山五園」文創產品,籌劃建設「三山五園」數字文化展示中心,打造海澱特色文旅IP。
全域聯動掘金冬奧、夜經濟
雖然在智慧創新資源方面具備底蘊,並已經鋪墊了許多筆墨,但是人們仍然對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文旅消費的前景有著更多的期待。
在消費者和專家學者眼中,智慧場景的運用正處在一個起步階段。有多位受訪者告訴北京商報記者,通過直播、數位化展示等方式,目前對於傳統非遺物產、工藝的認知,處在「拋開成見,略知一二」的階段。
「當下人們的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數位化、智慧化是大趨勢,在西山永定河文化帶的文旅消費開發上更是不可或缺的。」在張景秋看來,軟硬體兩方面缺一不可:「基礎設施上要鋪墊起5G信息高速公路,讓高科創新高地的角色發揮巨大的功用;同時,還需要深挖文化資源的消費潛力,最重要的是和現代人的消費觀結合,特別像是和遊戲動漫、影視衍生、展覽演出等方面,可以有更多的熱點。」
根據北京市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崗的研究,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的單一文化類型相比,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是綜合的文化類型,擁有皇家園林、宗教寺廟、傳統村落、山水生態、工業遺存等多重文化歷史資源。據統計,西山永定河文化帶共涉及昌平、海澱、石景山、豐臺、門頭溝、房山、延慶、大興區8個行政區的全部或者部分。
聯動開發,破題「不均衡」,也成為專家眼中提升文旅消費的要點。「行政區內部、區域之間都存在不平衡的問題。門頭溝非遺在線上尋求著銷路,同時,房山區的周口店猿人遺址、雲居寺石經還有豐臺區的紅色文化旅遊等,有太多的資源需要徹底梳理,並借力數字科創方式包裝、塑造。」民俗學家、魯迅文學院原副院長王彬指出。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期市委領導赴門頭溝調研時強調:「要加強京西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建設,與石景山區、新首鋼地區互動,規劃建設好新首鋼配套協作區,辦好中關村門頭溝園。」可見,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智慧聯動」也正在成為要務。
當下,隨著北京「夜經濟」的復甦以及冬奧建設的持續推進,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文旅消費也佔據著區位良機。
正在進行中的海澱消費季上,影像技術、科技場景等都在扮演著重要角色。據介紹,點亮疫情後的海澱夜經濟也是一大亮點。消費季內容包括繼續打造華熙LIVE以體育、娛樂沉浸式體驗為中心的夜經濟複合生態,在圓明園、頤和園等地組織夜間遊覽活動項目等。發揮科技大區優勢,海澱區將加大科技場景應用商業的力度,推廣無人超市、自助稱重和收銀、刷臉支付、遠紅外測溫儀等新技術的應用。
「通過各式各樣節慶的方式,勢必會讓京西的文旅消費升溫。夜賞、夜跑、夜間秀場等戶外主題活動,在這一帶都將有很多的應用場景。」但張景秋同時提示,夜經濟也不能「一刀切」,部分山區、郊野公園內還應加強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並排除夜遊的安全隱患。
冰雪冬奧帶來的熱點也正在來的路上。「體育、健身已然是現代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冰雪項目目前不是很普及,但是在冬奧的帶動下,相信也會成為一股潮流。」市民張先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據《中國冰雪旅遊發展報告(2020)》測算,2018-2019冰雪季我國冰雪旅遊人數為2.24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約為3860億元。預計到2025年,我國冰雪旅遊人數將超過5億人次,冰雪旅遊收入超過1.1萬億元。北京商報記者看到,《石景山區促進消費升級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行動計劃(2019年-2021年)》中明確,大力發展競技體育,建設文藝演出、娛樂體驗、冰雪運動等娛樂體驗項目,加強冰雪、冬奧文化體育推廣,形成全民體育氛圍。此外還提出支持大型商業設施引入動漫遊戲、移動音樂、微電影、讀書室等主題消費業態。延長文化消費鏈條,拓展新型文化空間,正成為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上的新商機。
北京商報記者 胡曉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