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門:民生實事讓城市更美民心更暖

2020-12-18 金臺資訊

「我家以前用的是旱廁,氣味比較大,經過改造後,不僅蒼蠅蚊子少了、環境清爽衛生了,『方便』的時候也更方便了。」海門區正餘鎮新岸村村民季英俊望著改造一新的抽水馬桶廁所,忍不住感慨道。今年,正餘鎮計劃改廁3096座,截至9月底已全部完工。

近年來, 海門區遵循新發展理念,把民生事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進一步壓實責任、解放思想、攻堅克難,努力實現「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全力以赴把民生實事辦快辦實辦好,不斷滿足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民生福祉顯著增強。

居民樂享新生活

去年改造完的靜海新村,曾經讓大家鬧心的問題都解決了:道路平坦了,下雨天汙水不會到處漫溢了,停車也不再難了……海門2019年投資了5000多萬元,對靜海新村、春苗弄、江海路42號片區等9個老小區實施改造,改造內容在往年雨汙分流改造、停車位改造的基礎上,新增了外牆弱電線整理項目。原本外牆凌亂的電線現在用阻燃型橡塑保溫棉管包裹,經過整理後沿著粉刷一新的牆體有序排布,不僅有效地消除安全隱患,還提升了小區的整體美觀度,這一舉措贏得了小區居民的交口稱讚。「小區環境面貌變了,大伙兒心情好了,也更加安居了。」居民許俊芳笑著說。

近年來,海門每年都投入千萬元以上,持續改善老小區居民的居住環境。今年,通過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社區了解實際情況,掌握居民改造意願,多方集思廣益,最終確定對長江新村、榮欣新村、海南秀山片、復興新村、月亮灣小區、海西花苑等老小區進行改造,實施範圍共計60萬平方米,總投資3600萬元。按照「一小區一方案」的原則,共列出56項清單,目前各項改造計劃都在有序推進,預計12月底前全部竣工驗收。

鄉村顏值大提升

驅車行駛在S222常樂段沿線,一棵棵或低或高的樹木挺拔地站立著,綠意盎然、錯落有致;常樂大橋南北兩側,雜亂的沙石堆場不見了,兩塊剛剛平整完的土地一眼望去分外乾淨。不久,這裡將被有花有樹有水的濱河廣場替代,成為村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

常樂鎮把人居環境提升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來抓,圍繞「文化 旅遊」特色發展定位,奮力幹、巧妙幹,促進了鎮域環境持續改善。公共設施是村鎮的「臉龐」,「臉龐」美了,更能為人居環境「加分」。目前,鎮區垃圾亭全部重新刷漆,亭內電子屏幕完成檢修,王川線沿線30餘處分類垃圾桶統一加裝外圍牆;新劃設停車位100個;3個公交站臺刷新;常樂市場1處公共衛生間牆重新刷漆,平山、麒麟、農民街3個公廁加裝扶手、斜坡等無障礙設施。

常樂鎮是海門全區大力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一個縮影。2018年,海門印發《海門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8~2020年)》。根據方案部署,各區鎮以建設美麗宜居村莊為導向,以農村生活垃圾、汙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全域推進239個行政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

今年4月,省人居辦發布2019年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評估情況通報,海門區相關工作受肯定。在23個位列第一等次的縣市區中,海門榜上有名。常樂鎮官公河村入選《江蘇省鄉村振興案例選編》,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典型案例之一,其經驗做法向全省推廣。該區11個村莊從全國1000多個行政村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2019中國農民豐收節「千村萬寨展新顏」系列活動。

重現水清岸綠好生態

「現在河道清理乾淨了,我們也可以到河邊釣釣魚、散散步了。」三廠工業園區居民張叔叔笑著說。原本布滿密密麻麻的漂浮物、泛著臭味的青龍河,如今已經乾淨清澈,一些村民正悠閒地在河邊新建的休閒步道散步。

海門區著力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系統思維,全域治理水系,把圩角河、青龍河作為重點,精緻打造「兩岸青翠、兩坡青美、河面清潔」的樣板生態型河道。

針對青龍河,圍繞7個方面13項重點整改措施和兩項自我加壓任務,經過8個多月奮力攻堅,累計投入資金近4億元。河道沿線生活汙水排口全面清理、接管,包括清拆「散亂汙」企業在內共拆違拆破7.8萬平方米,196家「六小行業」企業、17家無序畜禽養殖、11家「三場一站」、14個港口碼頭全部整改到位,水質達到消除劣Ⅴ類目標要求。7月2日通過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的實地銷號核查。與此同時,四甲鎮、常樂鎮對青龍河東側的沿河省道222線兩側進行了行道樹修剪、補栽,以及雜草清理、草坪種植、花類點綴,使綠化「氛圍馥鬱、格局升級、品質提檔」。

海門還對圩角河的海門河至青西河約5公裡河段,高標準打造了臨河綠化帶、健身休閒步道以及幾十處竹園景觀帶、臨河觀景臺、休憩涼亭等園林型風景……

今年,全區共治理農村黑臭水體352條,主要問題涉及畜禽糞汙、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直排或雨汙混排、河道淤積阻塞、垃圾陳積等。截至目前,已完成治理226條,完成率64%,城區宏偉河、日新河、通沙河三條河道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也已進入攻堅階段。(施莉莉 俞新美)

相關焦點

  • 海門:民生實事讓城市更美民心更暖
    「我家以前用的是旱廁,氣味比較大,經過改造後,不僅蒼蠅蚊子少了、環境清爽衛生了,『方便』的時候也更方便了。」海門區正餘鎮新岸村村民季英俊望著改造一新的抽水馬桶廁所,忍不住感慨道。今年,正餘鎮計劃改廁3096座,截至9月底已全部完工。
  • 海門亮出2020年50件民生實事大清單,件件與你有關
    2019年已經過去伴隨著疫情已經悄然過去兩個月的2020年海門也為大家準備了50件民生實事大清單破難題、暖民心這些民生實事件件與你有關!究竟是哪50件?一起來看看吧!2020年度日前,市政府下發分解落實2020年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及為民辦實事項目的通知,將重點工作任務、為民辦實事項目落地到人、到單位、到時間,掛圖作戰,確保今年確立的政府重點工作任務和為民辦實事項目如期完成,海門2020年為民辦50件實事項目包含以下內容:富民增收類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
  • 石家莊橋西區思民生解民難 做實事暖民心
    ·新石街道12月9日,幾位居民一大早趕到新石街道新石二社區送來一面寫著「思民生 解民難 做實事 暖民心」的錦旗。新石二社區老舊小區居多,幾個小區一直未接通天然氣。隨著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用天然氣成為社區居民生活的普遍需求。
  • 推進城市轉型 南通海門民生城建繪就幸福家園
    近年來,尤其是去年以來,我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加大民生城建項目建設和推進力度,在城市出新出彩的同時,讓市民共享城建發展成果。   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建設有序推進,城鄉環境質量不斷提升。去年以來,我市組織完成城中片區4個地塊控制性詳細規劃、《中新仁恆(海門)長江生態科技城控制性詳細規劃》的編制、論證、報批工作;組織完成綠地系統,城市綠線、藍線等專項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
  • 南通海門現代交通「公鐵水」全維提速
    「十三五」期間,海門重大交通項目紛紛納入規劃,海太通道、崇海通道、通錫高速、通常高速、啟海作業區岸線、北沿江高鐵等一大批符合海門高質量發展需求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戰略規劃;臨永隧道已納入《南通市綜合立體交通網中長期規劃(2021-2050年)》和《南通城市空間戰略研究》。
  • 南通海門:跨江民生廊道串起「孤島」鄉村振興圖,南通網-中國南通...
    南通海門:跨江民生廊道串起「孤島」鄉村振興圖 2020-12-22 14:03:44 來源: 南通網 從臨永汽渡駕車緩緩駛入海永鎮區域,沿著嶄新的農村公路,不到十分鐘就到達了海永鎮的鎮中心。
  • 雪中送炭暖民心——大武口區的民生情懷④
    原標題:雪中送炭暖民心——大武口區的民生情懷④   「如果沒有政府的幫助,我們這個家早完了。」11月6日,坐在輪椅上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勝利社區居民王付良一遍遍對記者重複著這句話。20多年前的一次事故使他雙腿殘疾,多年來一家人靠他的退休工資艱辛地生活。
  • 定製客運開通新線路 南通火車站往返海門更便捷
    中國江蘇網訊 從上周開始,江蘇長運定製客運服務南通有限公司推出「南通火車站—海門市區」定製客運班線,滿足海門地區往返南通火車站乘客的出行需求。  據了解,本次班線投入車輛為7座上汽大通商務車,具備相關正規營運資質,並投保承運人責任險,駕駛員均具有從業資格證,乘客可以放心乘坐。
  • 高效高質推進項目 紮實辦好民生實事
    昨天下午,區委副書記、區長趙如浪專題督查區政府十件民生實事工程推進情況。他在督查中強調,辦好民生實事是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民生實事貼近群眾、惠及百姓,各級各部門要守初心、擔使命,緊盯年末節點衝刺,搶抓工程進度質量,確保圓滿完成2020年民生實事任務,全力提升人民群眾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孫彥參加現場督查。
  • 大同這些民生實事,全部辦結!
    代表們紛紛表示,票決民生實事,凸顯了代表主體地位,激發了人大工作活力,彰顯了人大權威,項目推進會更加有力、更加順利。傾聽群眾呼聲讓民生實事項目更接地氣民生實事到底要辦哪些,群眾最有發言權。為了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密切聯繫群眾的天然優勢,大同市人大常委會還向各縣(區)人大常委發出通知,要求依託代表之家、代表聯絡站、人大議政論壇等各種途徑,組織市人大代表廣泛聽取人民群眾對民生實事項目的意見和建議,最大程度地體現人民群眾的意願,推動政府決策與群眾需求精準對接、高度融合,力促民生實事更接地氣、更貼民心。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吃得舒心放心,應該是一件傾力辦好的民生實事。也因此,立足社區,打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就餐場所,用公益性贏得居民的「口碑」,成為了眾多社區食堂創立的初衷。社區食堂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暖的是民心。它們在運營中的實踐也提醒著我們,要實現「微利可持續」,除了依靠外部「輸血」外,還需要引入更專業、更有效率的市場化運營力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好口碑贏得大市場。
  • 南通海門:用城市「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唱響新時代長江大...
    2019年,海門先後關停退出化工生產企業19家,超額完成南通下達的關停18家的目標任務。2019年底,經南通市政府同意,海門靈甸工業集中區(含青龍片區)取消了化工定位。  2020年,海門還把入江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列為50項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專門制定了入江河流水質提升攻堅方案,對14條入江河流進行綜合整治,全面提升入江河流水質。
  • 回顧湖州的2014:惠風和暢暖民心
    話及民生,恰如一股裹挾著暖流的春風,細緻入微地穿掠過百姓油鹽柴米的生活。始終與民生福祉如影相隨的,是住房、是就業、是上學、是醫療、是養老……匯聚民心,關乎大局。  民生是溫暖人心的畫卷,民生也是沉甸甸的責任。
  • 南通邁進「大城時代」,南通到海門大巴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說到海門,很多外省人甚至本省人會感到陌生,因為海門是江蘇省地級市南通下面的一個小小的縣級市,同時也沒有像浙江安吉、嘉善、烏鎮、江蘇崑山等縣級市有出名旅遊資源,所以不為人知。如今,海門作為縣級市退出歷史舞臺,變成南通一個區,南通主城區面積由原來的1500多平方公裡躍升至2700多平方公裡,迎來「大城時代」。
  • 學習蘇州三大法寶交出海門答卷:持續加大民生投入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每年年初確定和實施50件為民辦實事項目,不斷加大財政對民生的投入,連續三年民生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達到78%。去年,我市民生投入力度更大,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重點向民生傾斜,兜住民生底線,提升民生福祉,年初確立的50件民生實事紮實推進。
  • 韓旭調研民生實事項目辦理工作
    12月4日 監利市委書記韓旭專題調研代表票決的民生實事項目辦理工作,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常堯階參加活動。 ◈ 在隨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袁玉琢和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盛旺同志分別就2020年民生實事代表票決項目辦理和2021年民生實事代表票決項目徵集初定情況以及測評會的籌備工作作了匯報。
  • 南通到海門大巴退出歷史舞臺,公交取而代之,南通迎來大城時代
    海門區位優勢如今,海門作為縣級市退出歷史舞臺,變成南通一個區,對於加強南通主城區與海門市的溝通,促進兩地生產要素流動、互補,旅遊資源補充等顯得非常重要。對於建設「南通大城時代」、「萬億俱樂部城市」、「上海北大門城市」,海門與南通真正融合一體,變成真正一個區,是首先要解決問題,而交通首當其衝。
  • 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長城評論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吃得舒心放心,應該是一件傾力辦好的民生實事。也因此,立足社區,打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就餐場所,用公益性贏得居民的「口碑」,成為了眾多社區食堂創立的初衷。社區食堂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暖的是民心。它們在運營中的實踐也提醒著我們,要實現「微利可持續」,除了依靠外部「輸血」外,還需要引入更專業、更有效率的市場化運營力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好口碑贏得大市場。
  • 又一民生實事項目完成!海鹽變得更「清澈」!
    民生實事「交卷」 全縣河道清淤水質提升項目列入我縣2020年八大民生實事項目之一,計劃投資1724萬元對全縣河道實施清淤輪疏,清淤長度73.99公裡。
  • 【地評線】渤海潮評論:把社區食堂這件民生實事辦好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最末端,讓居民不出「家門」就能吃得舒心放心,應該是一件傾力辦好的民生實事。也因此,立足社區,打造便利、放心、安全的就餐場所,用公益性贏得居民的「口碑」,成為了眾多社區食堂創立的初衷。社區食堂主打的就是性價比,做的是「回頭客」生意,是一項不折不扣的民生工程,暖的是民心。它們在運營中的實踐也提醒著我們,要實現「微利可持續」,除了依靠外部「輸血」外,還需要引入更專業、更有效率的市場化運營力量,提升自我「造血」的能力,以好口碑贏得大市場。菜品可不必過於考究,裝修可不必豪華,服務可不必繁瑣,但居民放心和滿意不能搞變通、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