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寧3月16日電(記者 劉偉、王軍偉、翁曄)受國內外市場持續低迷影響,去年以來,「中國鋁都」廣西百色市不少電解鋁企業停產或減產,部分下遊鋁加工企業因「無米下炊」而苦不堪言,不得不「萬裡大奔襲」到西北買鋁棒。
然而,記者近日在百色市新山鋁產業示範園看到,這裡多數鋁加工企業仍然「熱火朝天」地滿負荷運行,巨大的廠房內,機器轟鳴。不過仔細一看,地上放置的鋁棒上,產地多標註為「雲南」「山海關」等。
「現在電解鋁短缺,鋁棒從西北運到廣西,每噸要增加幾百元的成本,但是我不擔心,因為在工業園區內,原料供應由廣西廣銀鋁業公司負責。」廣西南桂鋁業負責人彭小龍說,他將工廠從廣東轉移到百色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就是看中這裡「園中園」的配套優勢,在這裡不用愁原材料的供應,也不用自己建設環保配套設施,物流倉儲方面也有統一安排。
彭小龍所說的「園中園」被當地政府稱為「廣銀模式」。所謂「廣銀模式」就是廣西投資集團旗下的廣西廣銀鋁業公司在百色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內,以上遊產業鏈集中供應鋁棒、下遊產業鏈集中做市場、汙染物排放集中處理為目標,採用整體產業集群開發、統一規劃設計、統一建設招商、入駐企業自主經營的「園中園」模式。
百色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副主任葉繼紅說,工業園區汙染物排放一般是當地政府最為頭疼的問題,如果每個企業都上環保設備,加重了企業的成本,而且工業園區那麼多企業又很難監控。在「廣銀模式」下,不但汙染物排放問題迎刃而解,也切實減輕了企業的負擔。
彭小龍一邊帶領記者參觀廠區一邊說:「比如說,鋁材表面處理,如果上一整套設備,投入較大。現在我們園區內的鋁材統一由廣西廣銀鋁業公司代為集中處理,幫助我們這些中小企業節省了開支。如果說其他地方要1億元才能投資的項目,在這裡3000萬元就夠了,現在企業普遍融資難,這對中小企業來說幫助非常大。」
廣西廣銀鋁業辦公室副主任黃海鵬介紹,現在各地工業園區的環保門檻都非常高,如果我們不對入園企業的廢水、廢氣與廢渣進行統一處理,這些企業要麼進不到工業園區來,要麼生存不下去。
「鋁材加工難免有一定的汙染,但是在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內,由我們來統一承擔環保成本,對排汙進行集中處理,讓鋁材加工企業實現『零排放』。」廣西投資集團董事長馮柳江說,儘管這條道路加大了企業的成本,但是只有生態型、集約化的鋁產業運行模式,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通過「以商招商」的方式,已經有18家廣東鋁材加工企業轉移到新山鋁產業示範園,園區實現年產鋁型材10萬噸的生產規模。
馮柳江說,「廣銀模式」在產業布局、環保、產業集群模式上的創新在全國各地不斷複製推廣,公司目前已在安徽、江西、四川等地建起8家鋁加工工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