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沙:科學文化宮抵制變革的象徵

2020-12-11 騰訊網

華沙:科學文化宮抵制變革的象徵

就像年初逃避上海的嚴寒前往葡萄牙和西班牙旅遊一樣,這回是躲避炎熱,再次前往歐洲旅遊。

這次選擇了波蘭、捷克、奧地利,第一站是波蘭的首都華沙。

為什麼叫華沙呢?據說華是代表一個男人,沙是代表一個女人,結合起來就是華沙。這個戀人故事在告訴我們華沙是一個充滿浪漫的城市。

華沙,波蘭工業、貿易和最大科學文化中心。佔地面積450平方公裡華沙曾經是中歐諸國貿易的通商要道。早在十世紀初葉的時候這裡漸漸有人居住,一直到十三世紀中葉建立了城市,1596年成為首都。這個國家從十八世紀初起受外國統治長達二百多年,直到1919年起又復為波蘭首都。華沙位於維斯拉河兩岸,距波羅的海和喀爾巴阡山脈大約350公裡,是歐洲著名的古城,有「世界綠化沙都」之美稱。

將近8個小時的飛行,在2日半夜到達了華沙。今天一早就出發去遊覽這座城市。

第一站是文化科學宮。參觀這座文化宮,實際上是在讀波蘭和前蘇聯的歷史。說得準確一點,是在讀上個世紀共產黨國際的演變的歷史。

當我站在文化科學宮高高的觀景平臺時,那一刻感覺到了整座城市在我的腳下是那麼清晰、逼真。眼前的新城與遠處的古城,在完美地講述著昨天與今天的故事,在展現著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還再展示著波蘭人民的創造:新與舊的奇妙的組合。科學文化宮的是全稱「以約瑟夫•史達林之名的科學文化宮」。這是二戰後波蘭很重要的建築,也是最具分裂性和爭議性的建築。它是目前波蘭最高的建築,約231米。

我對於這座建築的故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據導遊告訴我們,這是當時史達林體制時,被強制使用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與波蘭歷史主義元素的結合的產物。到了1989年的時候,東歐發生了巨變,柏林圍牆倒塌與蘇聯解體後,它成為波蘭人心頭排斥一座建築。當時它又是有著44年歷史的波蘭人民共和國的縮影。這座科學文化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十年後建築竣工的建築,如今的波蘭人無法判定它究竟是一場失敗,還是一次成功。因為它的成功是在廢墟的包圍中建立起來的。曾經設計了不少莫斯科摩天大樓的首席建築師列夫•拉德內夫,構思將俄羅斯巴洛克式風格與哥德式細節相融合折衷,運用在一座鋼結構的大樓上。他與波蘭建築師團以及作為來自史達林的「禮物」3500名蘇聯工人一起建造了這座大廈。在戰爭剛剛結束,整個國家還是一片廢墟的時候,建造這樣一座華麗的大樓,也許是一種史達林主義式的荒唐事。但是不能不承認,這座大樓也給當時正處於轉變期的城市帶來了希望與鼓舞,不僅是物質層面上的,也是社會層面上的。拉德內夫還將波蘭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應用在這裡,在大樓頂層裝飾了尖頂似的「波蘭護牆」。

今天,我們看到的是極其精緻的外觀,雕刻著許多米開朗琪羅男性裸像風格的塑像,包括天文學家和數學家哥白尼、浪漫主義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先驅的物理學家瑪麗•居裡,以及許多理想化的模範工人雕塑。其中最知名的一座工人雕塑的手中,捧著一本「十誡」風格的書籍,書上鐫刻著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名字。據說,史達林的名字在1956年後被移除了。走進科學文化宮裡面的時候,室內的驚豔吸引了我:大理石地板,無數的樓梯和走廊,令人眼花繚亂的枝形吊燈,鍍金的裝飾品。

我感到科學文化宮能被視為一次含蓄的道歉。如果讀了波蘭的歷史就可以知道,前蘇聯政府載著這裡犯下的累累罪行。為了所謂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不擇手段操縱的選舉、拘留甚至死刑,尤其是針對波蘭家鄉軍成員的死刑判決。五十年代的時候,波蘭是前蘇聯集團的一員。在1956年的政治「解凍」後,尤其是七十年代出現了「團結工會」以後,波蘭的歷史發生了巨變。圍繞著科學文化宮對於熱愛和痛恨它的人而言,科學文化宮象徵了曾經被毀壞的華沙和被蘇聯政府強加的復興。它還提醒著人們,這個國家被民族主義天主教徒和自由主義者之間的宗教戰爭所裹挾的共同歷史。

這座有著「史達林的注射器」、「俄國婚禮蛋糕」的壯觀建築,它既是波蘭境內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首都的標誌性建築,被譽為「史達林贈予波蘭民族的禮物」。因為這裡承載著近代的波蘭歷史,又是一個太大、太莊嚴、太符號化的建築,科學文化宮始終象徵著抵制波蘭政治體制變革的某種力量。

遊歷了不少的歐洲城市,與之不同的是華沙在歷史上是一座飽受摧殘,滿目瘡痍的城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華沙美麗的古城遭到嚴重破壞,幾乎被夷為平地,全城85%以上的建築被毀,那些富麗堂皇的古典建築幾乎蕩然無存,到處是殘垣斷壁,一片焦土。有的西方人士曾經斷言:「華沙不會重現在人間,至少100年內是沒有希望的。」

二戰結束以後,華沙按原樣重建城市。不僅保持了中世紀古城的風貌,還興建新市區。他們在重建過程中,對戰前市內900多座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幾乎都進行了修復和整飾。今天我們能夠看到那些昔日的宮殿、教堂、城堡等都是波蘭人民的智慧象徵啊!正因為這個緣故,華沙的古城是作為特例於198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因為世界遺產一般是拒絕接受重建的東西,但華沙人自發地起來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和歷史傳統,為世界所有的古城作出了榜樣,也對歐洲的古城保護產生了重要影響。

華沙是一座有歷史故事的城市。我們在走馬觀花中熟悉她,了解她,閱讀她:聖十字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堂,是華沙最著名的巴洛克式教堂之一:站在哥白尼雕像前,回味這位15到16世紀的波蘭天文學家,想起了他著名的《日心說》;華沙大學的出名或許是因為培養了世界鋼琴演奏家蕭邦等諸多名人;圓柱紀念碑廣場中心聳立著由瓦迪斯瓦夫四世為紀念其父澤格蒙特三世瓦扎遷都華沙,於1644年興建的澤格蒙特三世瓦扎的圓柱紀念碑,讓我們知道了古老的波蘭歷史;建於13世紀末瑪佐夫舍公園,也稱為華沙城堡;還有那個札姆克約廣場旁的舊王宮,1971年開始整修重建後成為博物館對外開放,收藏許多波蘭歷任王朝統治者的珍貴寶物,有精美華麗的皇室收藏。

波蘭向世界貢獻了偉大的居裡夫人。參觀居裡夫人博物館,對於這位波蘭著名科學家有了一份敬意,一份了解。為了紀念這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偉大科學家,把她以前的居所建為居裡夫人博物館。博物館中展示了居裡夫人的研究相關資料,以及一些個人使用過的用品,如化學分析圖表、實驗用具等。居裡夫婦一起研究放射性元素,也因為鐳元素而先後獲得諾貝爾物理和化學獎。

遊覽參觀,到老城廣場的那條街是華沙最漂亮的一條街,與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的風格差不多。只是沒有香榭麗舍那樣宏偉。可能中世紀歐洲的建築都差不多,在建築風格上歐洲不少國家差不多。街很乾淨,可能是華沙沿途綠化最多的街道了,景點就分布在街道兩邊。

老城廣場的中間有個美人魚雕像的噴水池,手持利刃和盾牌的美人魚就是華沙的標誌。沿著那條街向南就是著名的蕭邦公園,裡有一座巨大的蕭邦雕塑。公園很安靜,到處可以看到野鴿子和孔雀閒庭漫步,有時候還會有小松鼠跑過來要吃的。每天晚上都會有樂隊現場演奏蕭邦的音樂。蕭邦公園,原名是瓦津基公園,因公園內有波蘭著名鋼琴家的青銅雕像,因此被許多中國人稱為「蕭邦公園」。它是波蘭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具有英國園林風格。

明天出發,去下一站克拉科夫。 ——寫於2016年7月3日華沙

相關焦點

  • 華沙:科學文化宮抵制變革的象徵
    >:科學文化宮抵制變革的象徵就像年初逃避上海的嚴寒前往葡萄牙和西班牙旅遊一樣,這回是躲避炎熱,再次前往歐洲旅遊。科學文化宮的是全稱「以約瑟夫•史達林之名的科學文化宮」。這是二戰後波蘭很重要的建築,也是最具分裂性和爭議性的建築。它是目前波蘭最高的建築,約231米。我對於這座建築的故事發生了濃厚的興趣。
  • 《玩轉華沙》- 登頂華沙科學文化宮鳥瞰
    華沙科學文化宮(Pałac Kultury i Nauki),是波蘭境內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首都華沙的標誌性建築,2007年,華沙科學文化宮列入波蘭歷史遺產名單。(科學文化宮裡的遊泳池及會議廳、宴會廳等)
  • 來華沙千萬別去這裡 你所不知道的科學文化宮
    如果要為華沙甚至整個波蘭尋找一個最有標誌性的建築物的話,相信科學文化宮無疑是這一行列的排頭兵。並且在2007年,波蘭文物保護部門決定,將這座蘇聯援建的華沙科學文化宮列入波蘭歷史遺產名單,這在當時也是引起了社會強烈的不滿。
  • 波蘭境內最高點,標誌建築的科學文化宮,為何當地人卻不喜歡它
    華沙科學文化宮 (Paac Kultury i Nauki)是波蘭境內最高的建築物,也是首都華沙市的標誌性建築。建成於1955年,高度230米。因為這是當年蘇聯送給波蘭的禮物,所以整體風格與華沙市中心格格不入,而且波蘭人也多不喜歡這座建築,認為這是蘇聯統治的象徵。
  • 華沙三日遊攻略:初探波蘭,玩遍華沙
    霓虹燈博物館霓虹燈,曾經是都市繁華的象徵,如今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幾乎被忘懷。漫步屋頂花園華沙有個本地人都喜歡去的好地方,就是華沙大學圖書館屋頂的花園,它也是華沙最美的城市公園,華沙大學圖書館是1990年建立的,屋頂設計了一個兩千平方米的花園,免費對遊客開放
  • 華沙—美麗鳳凰涅槃重生
    一路上,遠處市內最高的建築---華沙科學文化宮(蘇聯時代由史達林送的,但華沙人卻並不以為然),昏暮中與其他低於它的市內建築一起射出亮眼的一束束燈火,讓人難以入眠.......  今日華沙,原由兩個小城鎮波丹路(Bródno)(9-10世紀)和澤斯杜維(Jazdów)(12-13世紀),作為軍事防禦陣地建設而成。波蘭語讀起來十分拗口,稱華斯索華(Warszowa)。
  • 紅磨坊舞者在華沙表演
    新華社照片,外代,2019年10月13日 (外代二線)(11)紅磨坊舞者在華沙表演 10月12日,在波蘭華沙的科學文化宮前
  • 華沙的三處新聞中心
    當前位置:首頁 >> 2012 2012.06.09 星期六 華沙的三處新聞中心   □孟祥君  為了辦好本屆歐洲杯,主辦國之一的波蘭可是煞費苦心。
  • 「歡樂春節波蘭行」活動華沙首站啟航
    「歡樂春節波蘭行」活動華沙首站啟航   中新網2月6日電 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2月1日,廣西雜技團在波蘭首都華沙最大的劇場——華沙科學文化宮國會大廳以一場精彩紛呈的雜技演出拉開了「歡樂春節-波蘭行」的序幕。
  • 菜菜遊天下之波蘭 華沙新與舊,歷盡浩劫,風韻猶存
    坐上電車,看著窗外那和克拉科夫古城完全相反的先進城市,其中壯觀而粗獷的科學文化宮(Palace of Culture and Science),典型的共產主義建築,在摩登大樓群裡顯得格格不入,視覺衝擊極強。這時候就感覺華沙帶來的驚喜絕對不小。華沙在波蘭語中為Warszawa,相傳以分別名為Wars和Sawa的男女青年組成,紀念他們開拓與發展華沙付出的貢獻。
  • 波蘭天主教徒抵制麥當娜華沙演唱會 稱其褻瀆聖物
    法新社17日報導稱:數萬名波蘭天主教徒在網上發動宣傳攻勢,抵制麥當娜原定8月1日舉辦的華沙演唱會,理由是此人褻瀆聖物。法新社稱,麥當娜在波蘭的新爭議與其演唱會時間有關。文章說,8月1日恰逢1944年華沙起義紀念日,華沙每年這一天都會警笛長鳴,全城默哀一分鐘,以紀念在那次反抗納粹的起義中犧牲的20萬波蘭人。
  • 光景美圖分享102:華沙(波蘭),誘人的國際大都市與歷史名城
    波蘭(Poland)是一個中歐國家,號稱世界十大旅遊國度之一,今日份的雲遊目的地便是波蘭的首都──華沙華沙(Warsaw)身為波蘭共和國的首都,不僅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同時也是波蘭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在國際上也是有名的大都市;在華沙最美麗與最著名的景點要數華沙城堡廣場了
  • 波蘭首都華沙地標點亮黎巴嫩國旗 救援團隊已啟程前往貝魯特
    本文轉自【央視新聞客戶端】;當地時間8月6日晚,波蘭首都華沙的地標性建築科學文化宮點亮黎巴嫩國旗,以此向黎巴嫩表示聲援。華沙市長恰斯科夫斯基當天下午在社交媒體上表示,華沙與貝魯特大爆炸悲劇中遇難的民眾家屬以及全體貝魯特居民同在。為展示團結和支持,科學文化宮將於周四點亮黎巴嫩國旗的顏色。 此外,一架搭載有消防隊員、醫護團隊和搜救犬的飛機已於8月5日從波蘭啟程飛往黎巴嫩協助當地開展救援工作,機上還載有必要的醫療器械和藥品等。
  • 波蘭首都華沙,歐洲難得一見的摩天型都市
    華沙 華沙作為波蘭首都,城市各方面的發展自然蒸蒸日上,目前已躋身世界一線城市行列。 隨著不斷地發展,城市必然要擴張,也需要更為現代化的基建,華沙選擇了很多歐洲城市的發展方案,即保持老城區得原汁原味,而著手開發建設新城區。如今的華沙新城,道路寬闊整潔,高樓大廈鱗次櫛比,各方面都規劃的井然有序,已經形成了一個非常現代化的面貌。
  • 波蘭科學文化宮亮燈投射米字旗 支持英國留歐
    波蘭科學文化宮亮燈投射米字旗 支持英國留歐 (1/3) "← →"翻頁
  • 華沙最高最宏偉的地標建築,史達林送給波蘭的禮物,為何不受待見
    科學文化宮毫無疑問是華沙的地標建築,這座建於1952年、竣工於1955年的充滿濃鬱色彩的龐大宮殿,高達237米,佔地面積達到了12.3萬平方米(相當於半個鳥巢體育館)的,至今仍是波蘭最高的建築之一。有趣的是,與民族感情無關,這座建築的縮寫為PKiN,因此也被華沙市民戲稱為「北京(Pekin)」。拋開歷史原因不談,單就建築本身而言,這座結合了巴洛克式和哥德式的史達林式建築風格,宏偉、高聳、亦不缺乏美感,絕對是人類建築史上的瑰寶。科學文化宮的首席建築師是列夫?
  • 「歡樂春節波蘭行」在華沙上演
    新華網華沙2月1日電(記者韓梅 高帆)為迎接中國春節
  • 華沙,波蘭的一眾多景點的地方,還可以參觀大鋼琴家的樂譜!
    今天,果果分享的這個地方就是波蘭的華沙啦,相信很多小夥伴都不熟悉這個國家並且也很少小夥伴遊玩這一個國家,那麼就讓果果來帶小夥伴們先熟悉一下吧,希望對小夥伴們有用。果果是坐飛機直接到達波蘭的華沙蕭邦機場的,大概差不多十個小時吧,到達後已經是當地的中午了,就乘坐汽車來到了果果的波蘭之旅的第一站——科學文化宮。
  • 華沙 心如琥珀的波蘭記憶
    現代氣息的工業金屬色澤,老城建築流光溢彩的暖豔,前蘇聯式建築板起面孔的典型性褐黃色,城堡廣場、維拉努夫宮頗具年代質感的鐵鏽紅色……華沙此時在我的眼裡,這些奇異的色塊仿佛一卷信手洋灑的印象派畫作,而畫布的基底則是厚重無垠的新綠。華沙 記憶讚美詩維斯瓦河揮動著長長的銀帶,在鋪陳開去的豔陽裙擺中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