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馬橋鎮小黃姜,絕美的秋止符

2020-10-26 瀟湘晨報

卷首語:有一些生命,要等到深秋的時候才會綻放。暮秋已至,寒意漸漸湧來。《小鎮歲時記》的第十站,來到了郴州汝城的馬橋鎮。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在黃河流域,已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景象,地處南中國羅霄山脈與南嶺山脈間的汝城,卻正是收穫的季節。節氣,是生活的讚美詩。山下的溫潤谷地裡,人們忙碌勞作。生薑破土而出,帶著明麗的色彩和衝動的生命氣息,畫上一道絕美的秋止符。姜的辛辣瀰漫在曠野上,掃蕩著深秋天地間的寒意。在湖南,有兩種辣,最觸及靈魂,一種是辣椒的辣,一種是姜的辣。只需一片姜,便有溫暖充滿我們的胃與心。不管季節如何變幻,總有美好和溫暖在心間。濃雲籠罩山間,草木搖落一地金黃,留下山明水淨的清歡。姜,是秋天的最後溫暖,人間至此秋色盡,然後溫,酒待冬臨。

霜降前後,生薑開始收穫,汝城的田野間,姜農集中收儲,辛香的氣息在天地間瀰漫。組圖/記者金林

霜降,收穫生薑的季節,站在馬橋鎮的姜田裡,濃烈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適合姜的生長,只有那些溫暖溼潤的土地才是它的天堂。地處羅霄山脈與南嶺山脈之間的汝城,是一個「水分三地」的三省交界區域,延綿的大山屏蔽了嚴寒,而臨近亞熱帶的地理位置,讓它擁有了湖南省內難得的「好氣候」。

馬橋,棕黑色土壤中有生命的衝動氣息

從長沙去汝城的路上,一路全是山。

沿著平汝高速公路進入株洲南部的炎陵縣後,我們便切入了羅霄山脈深處。大山連著大山,仿佛沒有盡頭,峽谷幽深,地勢險峻,很少能見到農田。這條湘贛分界的山脈間,風景極美,卻少有人跡,也就少了真正的生機。

到達汝城後,從縣城出發,沿著國道行進,很快就可以到達馬橋。一路上並無山路。只有通往拐向馬橋鎮荷塘村的那條S324省道時,周邊的山勢才開始變得明顯起來。谷地的氣質,一覽無餘。

汝城是湖南小黃姜的重要產區之一。縣城附近的馬橋鎮山勢縱橫。大官嶺、磨石山、馬嶺、梅嶺、黃泥山、高石礫……諸多山峰圍攏出一道寬闊縱深的谷地,山間的溪水便匯入了浙水。這裡是典型的山區河谷地貌。這是充滿生命氣息的谷地。馬橋境內山嶺陡峻,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立體氣候的特色,且溫暖溼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谷地中,河流衝積出棕黑色的肥沃土壤,極為適合耕作。這個看似偏遠的湘東南小鎮,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絕佳地理空間。

馬橋鎮原本並沒有現在這樣大。2012年,經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合併重組,將原外沙鄉與馬橋鄉合併為馬橋鎮。今年,全鎮種植生薑16000畝,貧困戶人均種植生薑1畝,新建了一個600畝的生薑基地,16個村每村至少有一個連片40畝以上生薑基地,全鎮有基地91個,預計年總產量達9600萬斤,新建姜窖280個,全鎮有姜窖1730個。生薑已經成為馬橋鎮重要的經濟來源。

馬橋給了生薑一片生長的樂土,生薑則用財富來回饋這片豐饒的土地。

生薑讓馬橋人的生活變得富足。

姜,是姓氏也是一種帶著熱性的植物

姜本是一個姓,然而作為姓氏的「姜」又如何變成了一種植物呢?其實作為植物的姜應該寫作「薑」,大概是因為這個字筆畫過多難寫,後來便簡化成了「姜」,這屬同音假借。

傳統的醫學認為姜是一種帶著熱性的植物。各種中醫典籍中對姜的藥性基本為:辛、熱。漢代《名醫別錄》中則更為精準地敘述為「大熱,無毒」。中藥中對姜的定義又細分為生薑與乾薑、煨姜、炮姜、姜皮、姜炭。一塊小小的姜,因為製作方法的精良,便有了無窮的妙用。

乾薑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生薑名始載於《名醫別錄》。在姜「辛、熱」的基本藥性定義之上,它們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程度之分。鮮姜性情偏溫,用於發汗解表,溫胃止嘔。乾薑則更接近《名醫別錄》裡所說的「大熱」。姜皮發汗利尿消腫,宣發肺氣,通調水道;薑汁發汗力量雄厚,重在解表,力大而迅猛;煨姜就是把生薑包在麵團或溼紙中放在炭火內燒熟,入脾胃,重在溫胃止嘔;乾薑就是把生薑曬乾入藥,溫裡散寒,主要用於脾肺虛寒,去中上焦之寒邪;炮姜就是把乾薑放在鍋內炒至表面起泡,使之芳香入胃,專溫脾胃,醒脾和胃,溫胃散寒;姜炭就是把乾薑炒至表皮黑色,內裡現焦黃色(就是所謂炒炭存性),入血分,溫經止血,用於寒凝之處血症。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姜的藥用性質都有著充分的認可。

姜曾是辛追夫人下飯的好調料

湖南不算是產姜大省,卻在姜的利用方面獨樹一幟。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長沙國的居民已經開始吃薑了。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陪葬品裡,有一個陶罐,裡面放了豆豉和乾薑片。這是一種叫作豆豉姜的食物,它曾是辛追夫人下飯的好調料。

姜在湖南,大多為菜餚配料。姜是極好的調味品。除了去除腥羶,它還可以促進消化。蒸鱸魚時,放入切好的薑絲,魚味則可以更加鮮嫩清香。而最著名的莫過於老薑炒仔雞。老薑和仔雞,是一對絕佳的搭配。老薑的辣味浸入嬌嫩的仔雞,肥嫩卻又不失清鮮。這道著名的菜餚若沒有姜的存在,就會變得平淡無奇。

除了菜餚中放姜,飲品中也少不了姜的存在。姜鹽茶便是這樣的飲料。鹽、黃豆、芝麻、茶葉的組合已經足夠清香,再加入姜的微辣與清爽,這種傳統飲品便兼具了兩種以上的混合氣息。在溼冷的湖南冬天裡,來一碗姜鹽茶,神清氣爽,足以對抗各種惡劣的氣候。

除了做配料,單獨食用也是湖南人吃薑的主要形式。醃製過仔姜,鮮嫩可口,氣味芬芳,入口辛辣。很多年前,我還有暈車的毛病。有一次坐著長途車在山間繞圈,人被繞得昏天黑地,極為難受。朋友遞過來一罐醃薑片,我只吃了一片,頓時就感覺神清氣爽了。

姜的溫熱,姜的清爽,與湖南人的性格完美契合。一方水土一方人,姜是湖南辣椒性格的另一面。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常立軍 實習生周思源 譚佳勳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汝城馬橋鎮致力發展現代化莊園經濟
    紅網汝城站12月31日訊(通訊員 王雲湘 曹航 葉寒竹 )12月30日,筆者在汝城縣馬橋鎮外沙村看到,一輛輛挖土機隆隆作響正在進行梯帶開挖,上百名園林工人在翻土、栽樹,現場呈現一派緊張繁忙的景象。現場工作人員說,「我們正加快進度,爭取明年1月上旬完成2000畝茶葉種植。」
  • 「別樣郴州,暢遊汝城」旅遊推介會暨萬人遊汝城惠民活動圓滿結束
    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齊聚沙洲,一同見證汝城新發展,新氣象,新面貌!、縣人民政府縣長黃志文致詞中表示,「希望通過全面展示汝城優質的旅遊資源、古城形象、交通條件和紅色文化,將文化和旅遊深度融合、打造汝城特有的精品旅遊聯動體系」。
  • 湖南汝城:冬種不停歇 增收不斷鏈
    步入冬季,天氣轉冷,湖南汝城廣袤沃野泛起的陣陣寒意,並沒有影響幹部群眾熱火朝天開展冬種。12月12日清早,井坡鎮大村村冬季蔬菜基地裡,種植大戶歐文清忙前忙後組織人員進行田間管理,剛移栽完畢的一波小苗點綴起冬日一片綠意。
  • 傳統小黃姜,扶貧大產業
    黔江區舟白街道五臺社區是小黃姜的源產地,已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在當地,村民一直都是在房前屋後栽植幾十株用來自家食用。▲小黃姜豐收實施脫貧攻堅後,五臺社區將小黃姜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產業來發展,改過去的零星栽培為連片大面積種植,改農家自食為市場商品。
  • 夜晚,看了小黃姜的生長,挺好的
    碩語農場裡今年剛剛新拔的小黃姜,很好雲南羅平小黃姜的質量一向位居世界之前列,因為羅平處於滇東高原的東南部,氣候溫和溼潤,雨水均調,土壤沙質,最適合種植生薑,自古就有姜之鄉的美譽。農場裡的一萬畝小黃姜小黃姜的價值慢慢深入人心在這片高原上,誕生了萬畝油菜花海和萬畝的小黃姜,在三月份時,油菜花便會開放,而現在卻正是小黃姜的收割之時
  • 《舌尖上的汝城》汝城美食大推介
    汝城香菇是處於羅霄山脈的汝城縣的一種山珍,據《汝城縣誌》記載,從明朝起,出產的香菇,就被商賈高價收購,銷往全國各地。汝城香菇肉質肥嫩,鮮美可口,含大量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每100g香菇的蛋白質含量,相當於400g牛肉或6000g柑橘。汝城猴頭菇
  • 品嘗大山的味道,來自雲南的小黃姜
    姜的品種有很多,光是生薑和老薑口味都有著很大的區別,而今天小編要推薦的,卻是這款來自雲南的小黃姜,這種來自大山深處的自然風味,絕對值得每一個吃貨品嘗一番。而對於廚師來說,小黃姜也是非常不錯的配料食材,有了它在,絕對能夠讓菜的味道更上一層樓。
  • 駐馬店市上蔡縣南大吳社區打通小黃姜銷路
    摘要:駐馬店市上蔡縣南大吳社區因地制宜發展小黃姜種植,拓寬小黃姜銷路。日前,貧困戶種植的價值30000多元的小黃姜已成功送達河南省廳附屬醫院。
  • 康英,汝城旅遊界的鏗鏘玫瑰!
    有無數外地女人嫁到汝城,默默發揮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在這方土地上辛勤耕耘,終有一天,她們也收穫了滿滿的幸福。康英,這位來自湖北武漢的女人,就是數百位嫁入汝城的典型代表。康英,80後,郴建集團五連冠國際旅行社汝城部經理。
  • 風物閒談之汝城
    轉發瑩風嘯月的一篇文章,積極推介汝城。    汝城縣,隸屬於湖南省郴州市,地處湘、粵、贛三省交界處,素有「雞鳴三省,水注三江」之獨特地理優勢。但作為一個曾在縣城土生土長的當地人,對於汝城之風物,卻也只得個一知半解。所以就想到哪裡說到哪裡吧,如此閒談,權當給家鄉作個不太專業的推介。      先說「景色」。
  • 帶你走進汝城夏威夷……
    早就聽美女說過汝城的夏威夷,因此也想去那裡走走看看,感受一下汝城夏威夷別樣的風情與景致。晨風吹拂,陽光燦爛正好。經過新開辦不久的玉潭學校,前面就是汝城綠源長安生態城別墅區。這裡的面貌景致與大致設施,作為生活在這裡的汝城人,每逢周末或節假日都會攜帶親朋好友來這兒走走看看,一點也不會感到陌生。當然啦,不管是有錢人還是沒錢人,買不買得起或者買不買這裡的房子,來這兒走走看看也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穿過綠源長安生態城前面最搶眼的棟棟別墅區,再沿著長長的陡坡爬坡而上,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長安水庫了。
  • 閔行馬橋鎮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舉行「圖片展」
    據閔行區消息:為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更好地發揮愛國主義宣傳教育工作,近日,馬橋鎮俞塘民眾教育紀念館圖片巡展走進馬橋文來外國語小學。圖文並茂的畫面,別樣的展覽吸引了老師及學生駐足觀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脫貧攻堅|看通道「網紅」如何助力小黃姜熱賣萬單
    一間普通的民房前,黃澄澄的「姜山」、堆堆包裝紙盒映入眼帘,「鄉野丫頭」石秋實和當地姜農、中國郵政通道分公司工作人員正在將小黃姜分裝、過磅、打包、運輸……一派熱火朝天的忙碌景象,一場「姜」脫貧進行到底的攻堅戰正在悄然進行。 「我也沒有想到,我們通道的小黃姜能夠得到這麼多網友的青睞。」
  • 【汝城味道】汝 城 釀 辣 椒
    如果你是一個流浪在外的汝城人,回到家鄉,端起碗,拿起筷子,最想吃到的菜,應該是非汝城臭豆豉釀辣椒不可。只是這個菜材料簡單,不過有點費時費工,貿然提出吃此菜很有點不好意思的,菜的主料僅:辣椒、韭菜、臭豆豉而已。要是在外面酒店吃飯,你盡可大聲要求,真正的汝城人歸鄉,接風宴無臭豆豉釀辣椒這道菜,簡直可以說席不成宴,人似乎不是在家鄉吃飯。
  • 汝城中惠旅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啟動郴州市汝城全域旅遊提質改造項目
    汝城中惠旅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在郴州市汝城縣,啟動汝城全域旅遊提質改造項目,計劃總投資3.98億元。項目己進入施工準備階段,建設工期72個月。汝城九龍江國家森林公園風光項目總建築面積37750.60平方米。
  • 紅博會分會場汝城:「半條被子」溫暖中國
    11月14日上午9時,2020中國紅色旅遊博覽會汝城分會場開幕式在延壽瑤族鄉官亨村舉行。汝城分會場開幕式在一部氣勢恢宏的原創音樂舞蹈史詩《紅色湘南》表演中拉開帷幕。《半條被子的暖》《一張借據》《紅軍標語》《汝城那麼紅》《點亮夢想》等歌舞、情景劇、說唱節目,充分展現了汝城的紅色文化、紅色故事、人文歷史和豐富的旅遊資源。開幕式後,現場人員沿著當年紅軍長徵足跡,從"一張借據"專題陳列館到微縮園,巡覽中央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青石寨核心展示區。
  • 湖南汝城農商銀行「紅馬甲」傾情助力
    發布日期:2020-09-03 18:15   近日,湖南汝城縣「紅土地、紅辣椒」文化旅遊節在汝城綠源長安生態城隆重開幕。
  • 馬橋鎮:啟動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鎮創建
    本報訊(通訊員朱玉琳 蘇紅榮)7月14日,保康縣馬橋鎮堯治河村旅遊公路建設工地上,20多臺施工機械和運輸車輛來回穿梭,全長15.9公裡的景區循環路正在加緊瀝青混凝土路基建設。這是該鎮創優提速旅遊示範路、農業產業路建設工程,全面啟動全省「四好農村路」示範鄉鎮創建的一個縮影。
  • 汕尾市海豐縣人大常委會赴馬橋鎮考察垃圾分類工作
    為學習閔行區在生活垃圾分類方面的先進經驗,積極踐行新時尚,11月3日上午,廣東省汕尾市海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劍平帶隊赴上海市閔行區馬橋鎮考察垃圾分類工作。閔行區人大常委會城建環保工委主任康正石,區綠容局工會主席葛餘彬,馬橋鎮副鎮長沈清,鎮人大副主席、總工會主席徐小燕等陪同。
  • 汝城辣椒節即將開幕,精彩內容提前曝光!
    本次辣椒文化旅遊節以「紅土地,紅辣椒」為主題以提升汝城旅遊及汝城辣椒的品牌和知名度為目的由中共汝城縣委、汝城縣人民政府主辦20多家主流媒體進行宣傳報導【場景】:長安生態城—(辣椒節主會場)、縣域內各辣椒基地【內容要求】:與活動主題相關(汝城紅色旅遊與汝城辣椒產業),積極向上傳播正能量,符合抖音網絡平臺規則和國家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