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有一些生命,要等到深秋的時候才會綻放。暮秋已至,寒意漸漸湧來。《小鎮歲時記》的第十站,來到了郴州汝城的馬橋鎮。霜降,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在黃河流域,已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景象,地處南中國羅霄山脈與南嶺山脈間的汝城,卻正是收穫的季節。節氣,是生活的讚美詩。山下的溫潤谷地裡,人們忙碌勞作。生薑破土而出,帶著明麗的色彩和衝動的生命氣息,畫上一道絕美的秋止符。姜的辛辣瀰漫在曠野上,掃蕩著深秋天地間的寒意。在湖南,有兩種辣,最觸及靈魂,一種是辣椒的辣,一種是姜的辣。只需一片姜,便有溫暖充滿我們的胃與心。不管季節如何變幻,總有美好和溫暖在心間。濃雲籠罩山間,草木搖落一地金黃,留下山明水淨的清歡。姜,是秋天的最後溫暖,人間至此秋色盡,然後溫,酒待冬臨。
霜降前後,生薑開始收穫,汝城的田野間,姜農集中收儲,辛香的氣息在天地間瀰漫。組圖/記者金林
霜降,收穫生薑的季節,站在馬橋鎮的姜田裡,濃烈的氣息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並不是所有的土地都適合姜的生長,只有那些溫暖溼潤的土地才是它的天堂。地處羅霄山脈與南嶺山脈之間的汝城,是一個「水分三地」的三省交界區域,延綿的大山屏蔽了嚴寒,而臨近亞熱帶的地理位置,讓它擁有了湖南省內難得的「好氣候」。
馬橋,棕黑色土壤中有生命的衝動氣息
從長沙去汝城的路上,一路全是山。
沿著平汝高速公路進入株洲南部的炎陵縣後,我們便切入了羅霄山脈深處。大山連著大山,仿佛沒有盡頭,峽谷幽深,地勢險峻,很少能見到農田。這條湘贛分界的山脈間,風景極美,卻少有人跡,也就少了真正的生機。
到達汝城後,從縣城出發,沿著國道行進,很快就可以到達馬橋。一路上並無山路。只有通往拐向馬橋鎮荷塘村的那條S324省道時,周邊的山勢才開始變得明顯起來。谷地的氣質,一覽無餘。
汝城是湖南小黃姜的重要產區之一。縣城附近的馬橋鎮山勢縱橫。大官嶺、磨石山、馬嶺、梅嶺、黃泥山、高石礫……諸多山峰圍攏出一道寬闊縱深的谷地,山間的溪水便匯入了浙水。這裡是典型的山區河谷地貌。這是充滿生命氣息的谷地。馬橋境內山嶺陡峻,高差懸殊,氣候的垂直變化和地域差異比較明顯,具有立體氣候的特色,且溫暖溼潤、熱量豐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谷地中,河流衝積出棕黑色的肥沃土壤,極為適合耕作。這個看似偏遠的湘東南小鎮,自古以來,就是人類繁衍生息的絕佳地理空間。
馬橋鎮原本並沒有現在這樣大。2012年,經行政區域重新劃分合併重組,將原外沙鄉與馬橋鄉合併為馬橋鎮。今年,全鎮種植生薑16000畝,貧困戶人均種植生薑1畝,新建了一個600畝的生薑基地,16個村每村至少有一個連片40畝以上生薑基地,全鎮有基地91個,預計年總產量達9600萬斤,新建姜窖280個,全鎮有姜窖1730個。生薑已經成為馬橋鎮重要的經濟來源。
馬橋給了生薑一片生長的樂土,生薑則用財富來回饋這片豐饒的土地。
生薑讓馬橋人的生活變得富足。
姜,是姓氏也是一種帶著熱性的植物
姜本是一個姓,然而作為姓氏的「姜」又如何變成了一種植物呢?其實作為植物的姜應該寫作「薑」,大概是因為這個字筆畫過多難寫,後來便簡化成了「姜」,這屬同音假借。
傳統的醫學認為姜是一種帶著熱性的植物。各種中醫典籍中對姜的藥性基本為:辛、熱。漢代《名醫別錄》中則更為精準地敘述為「大熱,無毒」。中藥中對姜的定義又細分為生薑與乾薑、煨姜、炮姜、姜皮、姜炭。一塊小小的姜,因為製作方法的精良,便有了無窮的妙用。
乾薑名始載於《神農本草經》,生薑名始載於《名醫別錄》。在姜「辛、熱」的基本藥性定義之上,它們又有著各自不同的程度之分。鮮姜性情偏溫,用於發汗解表,溫胃止嘔。乾薑則更接近《名醫別錄》裡所說的「大熱」。姜皮發汗利尿消腫,宣發肺氣,通調水道;薑汁發汗力量雄厚,重在解表,力大而迅猛;煨姜就是把生薑包在麵團或溼紙中放在炭火內燒熟,入脾胃,重在溫胃止嘔;乾薑就是把生薑曬乾入藥,溫裡散寒,主要用於脾肺虛寒,去中上焦之寒邪;炮姜就是把乾薑放在鍋內炒至表面起泡,使之芳香入胃,專溫脾胃,醒脾和胃,溫胃散寒;姜炭就是把乾薑炒至表皮黑色,內裡現焦黃色(就是所謂炒炭存性),入血分,溫經止血,用於寒凝之處血症。
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對姜的藥用性質都有著充分的認可。
姜曾是辛追夫人下飯的好調料
湖南不算是產姜大省,卻在姜的利用方面獨樹一幟。
兩千多年前的西漢,長沙國的居民已經開始吃薑了。著名的長沙馬王堆漢墓陪葬品裡,有一個陶罐,裡面放了豆豉和乾薑片。這是一種叫作豆豉姜的食物,它曾是辛追夫人下飯的好調料。
姜在湖南,大多為菜餚配料。姜是極好的調味品。除了去除腥羶,它還可以促進消化。蒸鱸魚時,放入切好的薑絲,魚味則可以更加鮮嫩清香。而最著名的莫過於老薑炒仔雞。老薑和仔雞,是一對絕佳的搭配。老薑的辣味浸入嬌嫩的仔雞,肥嫩卻又不失清鮮。這道著名的菜餚若沒有姜的存在,就會變得平淡無奇。
除了菜餚中放姜,飲品中也少不了姜的存在。姜鹽茶便是這樣的飲料。鹽、黃豆、芝麻、茶葉的組合已經足夠清香,再加入姜的微辣與清爽,這種傳統飲品便兼具了兩種以上的混合氣息。在溼冷的湖南冬天裡,來一碗姜鹽茶,神清氣爽,足以對抗各種惡劣的氣候。
除了做配料,單獨食用也是湖南人吃薑的主要形式。醃製過仔姜,鮮嫩可口,氣味芬芳,入口辛辣。很多年前,我還有暈車的毛病。有一次坐著長途車在山間繞圈,人被繞得昏天黑地,極為難受。朋友遞過來一罐醃薑片,我只吃了一片,頓時就感覺神清氣爽了。
姜的溫熱,姜的清爽,與湖南人的性格完美契合。一方水土一方人,姜是湖南辣椒性格的另一面。
撰文/瀟湘晨報記者常立軍 實習生周思源 譚佳勳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