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手紅塵》 伊北 著 灕江出版社
以軍閥時期,大家族尚家四個女兒,在亂世中各自不同的人生遭遇為線索,《素手紅塵》在讀者面前呈現了一幅滿溢民國風土人情,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大姐代表著傳統禮教下溫順女子的形象。二姐以其堅韌不撓的性格成為一名勇敢的革命者。三姐一直嚮往新女性生活,並追求著獨立、平等與自由的精神。四妹則經歷著從懵懂天真到愛恨分明的性格裂變。四個女兒有著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徵,在軍閥混戰、硝煙四起的年代,走著屬於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
三姐,後名羅筱秋,掙脫了封建家庭的束縛,她說她想要的,「也只不過是遇到一場平等的、給予對方充分發展空間的愛情,然後,攜手走入婚姻,相伴一生,但她也知道,這一切在眼下的環境中,是那麼難,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戀愛中的自由,本身就帶有革命性質。」為了尋找這個平等的愛情,和在愛情中的平等感,她像娜拉一樣勇敢出走。她剛正不阿、肯吃苦、為了理想決不妥協,筱秋確是新一代傑出女性的代表人物。
筱秋嚮往新女性生活,想要出去求學、渴望獨立,而此刻,劇烈的家變,讓一切成為泡影。在卓越的理想和薄涼的現實面前,她掙扎著在困境中闖到一條出路,想掙錢養活自己。成功入學時,她感覺「她是修行的蛇,褪去了皮,世界對她來說就是新的……頭頂上有梧桐樹葉,手掌似的交疊,陽光則仿佛從手指縫露下來,灑在筱秋臉上,一星,半點,都是時光的印記。」生動描繪了筱秋輕快、愉悅而對未來充滿希翼的心情。
筱秋邂逅了愛情,但,她的愛情卻是不平等的。在愛情與人性的平等之間,她決然得地選擇了後者。筱秋毅然地出走,有著她深刻的哲學意義。同樣的,在謠言四起的社會和追求平等的人性之間,她還是艱難地選擇了後者。
筱秋成為了一名璀璨的電影明星,「輪到她謝幕了,還是穿旗袍,一身素黃,只是這旗袍尤其短,所以冶豔得不同尋常,梅卿低頭,輕輕地鞠了個躬,觀眾鼓掌,再鞠一躬,又鞠一躬。觀眾差點湧到臺上來。梅卿微微地擺手,享受著擁戴與榮耀。」一種戳清漣而不妖的氣質,與臺下狂熱的擁戴相應程輝。讀者不禁為她出汙泥而不染纖塵的品格叫好!
另外,文字作為小說的載體,在本書中似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充滿了靈動感。作者有著驚人的觀察力,比如描寫歐陽夏—— 「歐陽主編仍在改稿,趴在桌子上,握著一支鋼筆,唰唰唰寫著,他的頭髮跟戴眼鏡的男人一樣,耷拉下來一綹,這不但沒有破壞他的形象,反倒增添了幾許倜儻的色彩,她驚奇地發現,歐陽夏的側臉也那麼有韻味,顴骨高得剛好,襯得瘦癟的臉頰特別硬朗,嘴邊的鬍子,儘管寥寥草草,但格外有種男人氣息,他微微探著頭,眉頭時不時皺起,像三葉草,還有他的眼睛,睫毛那麼長,對著光看,一根是一根,一夜的疲勞也阻擋不住這些小東西揮動翅膀。」這樣精彩的素描,不但描繪出歐陽夏俊朗的外形,更襯託出筱秋對他的繾綣愛慕之情。
之後在浩蕩的革命生涯之中,她又重拾愛情,讓生活之舟揚帆遠航。
我喜歡這句「文學是永不疲倦的流刑地」。在這部情節緊湊跌宕,文字簡潔優美的小說裡,讀者體會到的不光是一個時代的再現,幾個愛情交錯、悲喜交加的人生片段的重演,更體會到在那段刀槍劍戟、烽火漫天的亂世中人們對於自由、理想的追求、彷徨與堅韌之心。
最後想套用納蘭性德的這首詞:「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獻給那些曾經堅持理想而不顧風一更、雪一更,執著的追求者、殉道者們。
祝大家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