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傾訴#
-01-
我叫陳萍,我有一個不省心的大姑子,表面上看是一個好人,其實是因為你不了解她。
她嫁得近,離父母近當然好,女兒可以常回家看看,多美好的畫面。
現在卻愈演愈烈,成了一出啃老劇。
天天往娘家跑,拖家帶口,一大家子過來,當自己家吃住,住我們的新房,拖家帶口的嚷著要住進來。
以「常回家看看」標榜自己孝順。過來就是客人,一直空手而來,滿手而歸,連吃帶拿。
節假日過來,她居然說得出口:「我就知道你們買了禮物,所以我不買了。」
現在我孩子,公婆在帶,我們給孩子買的玩具,那是我們辛苦賺的錢買的。
她來得更頻繁了,她孩子大點,商家已說明此年齡會增加磨損程度,不聽勸告,大人也不管教,甚至說質量好沒事。
我深刻懷疑自己是做慈善的。
最不能容忍的是,她每天在這裡玩我孩子的玩具,拍攝上傳到社交平臺,不知道的以為是她家。
每次好不容易,我們有空回老家,想著好好陪老人,陪孩子,她一大家子就過來了。
婆婆為此也有些意見,跟我老公傾訴過,無奈自己的女兒,不好說什麼。
看到她一大家子就頭疼,陰魂不散的感覺。
她孝順與否,是她父母需要處理的事,我不論之。我知道小孩子的玩具要懂得分享,但她好像不適合。
每個人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空間,偶爾來,歡迎,但次次來就煩躁,真的很不歡迎他們。
自己孩子喜歡什麼,可以自己買,難道一生都是要用「蹭」來滿足自己的成就感嗎?
她太自私,自私的人往往都認為自己沒有錯,是別人的問題。她甚至還在背地裡罵過自己媽媽,感覺全世界都對不起她的樣子。
我現在一想著回家過年就頭疼,真的不想回去。
我不知道怎麼應對這種人,我並不是不大氣,只是善良也要有鋒芒,而且我還要考慮公婆的感受。
看著老人心累的樣子,真的很苦惱,該怎麼辦呢?
-02-
概括一下你們的關鍵信息,就是你們夫妻買了新房但出門工作,公婆住了新房幫你們帶孩子,平時你們倆口會買適齡玩具給孩子,但她孩子偏大玩了可能會磨損,還要玩。
大姑子嫁得近,所以經常他們一家人去公婆家「蹭」吃「蹭」喝「蹭」住,過節都不帶禮物,是這樣嗎?
而且感覺大姑子不孝順,背後說母親壞話?
我的意見是基於我對事件這樣的理解給出的:
1.公婆幫你們帶孩子,你們應該是給錢的,出自己那份,公婆不虧待孩子就行,他們想用自己工資補貼女兒,關你什麼事?
2.人家是親母女所以才這樣,大家敢說沒有在背後說過媽媽,叨叨什麼的嗎?
3.你帶禮物是本分,她不帶禮物是因為是親生閨女,你回娘家估計你不買東西你媽媽也不會有什麼想法吧。
你不喜歡小姑子家孩子無界限的玩你們孩子的玩具,可以考慮不把孩子放在婆家,減少回婆家的次數。
例如一年只是國慶、過年這種長假期回去看看,這樣就沒必要在婆家放孩子的玩具,回去能帶點小玩具就到頭了,這種就算小姑子家的孩子玩,就當跟他偶爾的分享吧,沒必要為這個生氣。
至於平時小姑子還回不回娘家,你婆婆會不會被啃老,這個其實我們作為局外人真的沒辦法幹預太多,這個是你婆婆和她自己女兒的問題,你婆婆有意見她自己去解決,你插手多了只會裡外不是人,畢竟人家是親母女。
對於你們的新房,你不喜歡小姑子住,可以考慮平時把它鎖起來,或者鋪蓋全都收起來,美其名曰你們住得少,收起來婆婆就不用總打掃衛生了,年紀大了不忍心婆婆太辛苦。
如果覺得自己工作和帶孩子有困難,可以考慮把婆婆和孩子一起接到工作的地方。
這樣一來,你小姑子總不好到你和你先生的家回娘家吧,就算來看你婆婆也不好空手來吧,更不會成天在你家住了吧?
說實話,其實文中女主的煩惱更多的是利益取捨問題,自己願不願意放棄婆婆替自己帶孩子?自己願不願意和婆婆家有更明晰的界限?自己在婆家的新房願不願意放棄?這些都放棄就意味著你們自己要更努力,賺更多的錢,讓自己的生活更有保障。
至於婆婆和小姑子的關係什麼的,這根本就是一個與自己無關的問題,自己介意的是小姑子影響了自己的利益。
-03-
我自己也是離娘家近,開車40分鐘左右到。
特別是有孩子以後,一方面需要媽媽幫忙,另一方面孩子現在大了,特別喜歡回老家和侄子一起玩。
現在一個月兩到三個周末都是回老家過的。懷孕在媽媽家吃飯我都是交夥食費的,包括媽媽照顧月子,我也是給錢的。
現在常常回家每次都會帶東西,包括給父母買藥,買奶粉、也會帶菜帶肉等等各種。
之所以這麼做,一方面原因是我工作以後,父母就沒有要過我的錢,給他們也不要,買東西總被嘮叨不要亂花錢,後來我出嫁,男方彩禮錢父母也是如數給我,給我時對我說:你看,你有兩個弟弟還沒成家,我沒有什麼給你的也不要你的;
我才明白為什麼工作以後父母都不要我的錢,我是很感動的。父母養育一場,我收入不錯後,開始每年過年給父母一個紅包,這是應該做的。
另一方面父母因為覺得對我也不欠缺,我們收入也還行,他們負責兩個兒子也是很辛苦,我要是再去啃老也是相當不合適,總回娘家也怕弟媳婦不悅,每次帶的東西花的錢都不少。目前各種關係是比較和諧的,沒有誰特別怎樣啃老。
姑子和婆媳關係是一樣的難相處,處得好都會理解,處得不好還都以為是對方的問題,這還是要看個人的情商和捨得,還有尺寸把握好,畢竟關係不一樣,相處起來相互尊重理解,儘量避開一些尷尬的場面。
正是自己的女兒,婆婆才更好說什麼,婆婆居然找你老公傾訴,不去找自己女兒說。這說明什麼?大姑姐真是太厲害了,連自己的媽都得懼怕她三分。
既然心裡已經不舒服了,那就以弟媳一家之主的名義,明確的告訴她,當然最好讓你老公出面說。
尊重是相互的,面子也是需要自己掙的,當她的行為已經不知道尊重和顧及別人感受的時候,你就不必委屈求全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他父母為什麼會沒有明確態度,如果不開心,總會對他女兒表達出來,她女兒應該也是有所感知的。那麼你也不能柔弱,指桑罵槐也可以用一下,她也會有感知的。
像這樣比較親的關係就特別容易沒有界限,表達出來才能讓界限清楚。
一家人又不是你們的不對,放心,這樣的關係打不走,罵不走的。
婆家事不要衝前頭,不然你出力了,等下你家婆出來裝好人,氣得你吐血。
反正就是你不管,眼不見為淨,她全家過來你就帶你老公孩子跑路,這樣就不用你勞心勞力,你家婆不說,就證明她樂意。
或者,看姑姐的孩子喜歡你家娃的玩具就趕緊把你老公推出去說:「舅舅給你買,喜歡哪個買哪個」,挑貴的讓你老公買,天天買,時間長了你老公第一個跳出來,好人你當了,目的也達到了。
總之,這種事情肯定不是你出頭,婆家的事情不要自己衝前面,想辦法讓他們家人出頭,至於具體怎麼做讓公公婆婆和老公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