崗坡飄來火鍋香!河南日報刊發文章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2020-12-17 澎湃新聞

崗坡飄來火鍋香!河南日報刊發文章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2020-05-09 2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河南日報鶴壁觀察 ,作者郭戈 蔣曉芳

河南日報鶴壁觀察

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駐鶴壁記者站官方微信

今天《河南日報》5版

刊發《崗坡飄來火鍋香》

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崗坡飄來火鍋香

雅致木屋、假山飛瀑、小橋流水、川劇臉譜……5月6日中午,在鶴壁市淇濱區鉅橋鎮崗坡村,龍脊山上新建的巴渝風情火鍋公園生意火爆。

「不好意思,今天預約滿了,要不您預約明天的餐位?」專程從鶴壁市區前來「打卡」的於陸沒想到居然撲了個空。

「那就幫我預約明天中午吧。」雖然有些失望,但為了體驗一下傳說中的「山間火鍋」,他選擇明天再來一趟。

開園不足一周的龍脊山火鍋公園,在剛剛過去的「五一」小長假著實火了一把——在廣大網友的追捧之下,這一環境清幽的「山間火鍋」項目不斷登上微信、抖音、微博等社交媒體,被塑造為新晉網紅打卡地,引得大量遊客前來體驗。

「咱這火鍋公園引進的是重慶的本土火鍋品牌,從鍋底、食材到裝修風格,都是地道的巴渝風味。」鉅橋鎮副鎮長王偉東介紹,目前火鍋公園共設有27間小木屋、47張餐桌,同時,還規劃了戶外燒烤區、露天演藝區、親子樂園區、戶外健身區等,可滿足遊客不同需求,並帶動周邊逾500名村民就近就業。

「10年前我剛嫁來崗坡時,村裡還是坑坑窪窪的土路;誰能想到10年之後,村子居然變成景區了,我們也在家門口打工了!」村民付彥利既感到不可思議,又難掩內心喜悅。

火鍋公園項目建成後,她被安置到園區擔任保安。「園區裡的保潔、保安、服務員,都是老街坊和老鄰居。大家在家門口掙錢,還能照顧家,能不高興嗎?」付彥利笑了。

「火鍋公園開業後,來村裡玩的人越來越多,農家樂的生意也一併火了起來。」崗坡村黨支部書記郭文山表示,該村創新摸索出「一道菜、兩張桌、三間房」的農家樂模式,即:全村統一隻有一張菜單,每家只專注做一道拿手菜,每家農家樂只允許有兩張八仙桌、三間客房。

「為了讓鄉親們都能掙到錢,我們專門開發了一款手機點餐程序,遊客進入全村任意一家農家樂掃碼點餐,接到訂單後,各家農戶做好菜品都會統一送到遊客所在的農家樂。」郭文山介紹,該村目前已成立大大小小的農家樂近20家。

據悉,除了在崗坡村重點打造火鍋公園項目,鉅橋鎮還結合各村實際,不斷探索鄉村振興中的特色產業發力點——其中,連窪村努力發展桑蠶業與自助採摘遊,目前已栽植蠶桑20畝、果桑140畝;棗林村將產業發展與地域文化相結合,打造可遊、可觀、可吃、可玩的果蔬基地,目前已啟動土地流轉;塚兒章村流轉崗坡村與村道兩側土地逾500畝,建設花卉苗木種植基地……

「目前,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業』規劃,鉅橋鎮正積極構建『一軸多點』產業布局,推動各村從『各炒一盤菜』變成『共辦一桌席』,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王偉東說。

來源:河南日報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蔣曉芳

責任編輯:慄陽

統籌:靳麗娜

總值班:馮麗敏

監製:李宏慶

點擊圖片下載掌尚鶴壁手機客戶端

原標題:《崗坡飄來火鍋香!河南日報刊發文章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崗坡飄來火鍋香!河南日報刊發文章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崗坡飄來火鍋香!河南日報刊發文章報導我市基層亮點 2020-05-09 23: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新華社播發全國先進性教育宣傳典型 《河南日報》報導生動詳實深入
    >   有獎評新聞   據新華社鄭州電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開展以來,各地媒體以高度的政治熱情和責任感,圍繞大局,以豐富多彩、貼近實際、生動活潑的新聞報導
  • 羅定長崗坡紀念館開館
    廣州日報雲浮訊 (全媒體記者於敢勇 通訊員張偉華)昨日, 雲浮市羅定長崗坡紀念館揭幕開館。長崗坡紀念館位於羅定市羅平鎮雙蓮村,毗鄰長崗坡渡槽,為一棟獨具地方特色的三層建築,展層面積952平方米,展線長度255米,是一個集展示展覽、學習教育和日常辦公功能於一體的黨性教育基地。
  • 弘揚長崗坡精神,羅定將建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
    金羊網訊 記者符暢、通訊員張偉華報導:10月16日,雲浮羅定市在廣州召開了弘揚長崗坡精神座談會情況介紹會。記者從會上獲悉,羅定市將於10月30日在長崗坡舉行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銜牌揭幕儀式及弘揚長崗坡精神座談會。
  • 我與河南日報|古國凡:相識相隨,《河南日報》吾益友
    古國凡  《河南日報》是我的良師益友。  每天清晨醒來,俺在被窩裡就會用手機閱讀《河南日報》。起床後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看《河南日報》刊登的重大新聞。
  • 【媒體看大同】大慶日報頭版刊發——做好高質量發展文章 力求做到...
    【媒體看大同】大慶日報頭版刊發——做好高質量發展文章 力求做到「六個突破」 2020-12-21 14: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新編大型現代粵劇《長崗坡》首演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該劇順利完成創作,於11月16日晚在長崗坡渡槽下的羅平鎮雙蓮村長虹廣場舉行首場演出。彭仲典表示,長崗坡渡槽建設期間有許多的振奮場面、感人事跡,正是擁有千千萬萬像劇中的黨員先鋒、擁有日夜奮戰在基層一線的幹部群眾,正是因為我們萬眾一心加油幹、越是艱難越向前,才建成了舉世矚目的「長崗坡渡槽」水利豐碑,其背後的精神令人肅然起敬!
  • 光明日報文章我市引發熱烈反響
    這兩天,光明日報發表的文章:「擺脫貧困」今又是,喜看新篇——福建寧德邁向脫貧後新徵程 和評論員文章:讀寧德 知中國 在我市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青拓集團 《光明日報》文章提到,習近平同志囑託「多上幾個大項目,多抱幾個金娃娃,加快跨越式發展」,寧德猶如聽到了急行軍的號角,幹勁激揚,迅速行動。寧德新能源科技、上汽寧德基地、青拓集團等高科技企業被陸續引進,形成四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主導產業集群。
  • 南粵紅旗渠:長崗坡渡槽
    登上長崗坡頂,可見一條綿延十裡的渡槽橫亙在沃野之上,一頭連著遠山,一頭向天際延伸,這就是有著「南粵紅旗渠」美譽的長崗坡渡槽。今天「雲浮『國保』探秘」第二期,讓我們一起來探秘這條了不起的人工天河。 長崗坡渡槽小名片 長崗坡渡槽位於羅定市羅平鎮,橫跨整個羅平小盆地,包括平垌、榃陽、竹圍、山田、雙蓮5個行政村。
  • 《中國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報導「書香天津」向海外生動講述天津全民閱讀風尚
    8月22日,《中國日報》頭版刊發文章報導「書香天津」工程形式豐富多樣,成效顯著,引發廣泛關注。文章指出,「書香天津」工程形式豐富多樣,截至目前,天津已建成3556個農家書屋、2000多個職工書屋、200個城市書吧閱讀新空間、近300個圖書館、遍布全城的社區圖書服務點、覆蓋全線的「書香專列」、24小時開放的智能書店和城市書房。從農村到市區,從街巷到校園,從機關到企業,從校園到營房,讀書會、交流會,各種讀書活動出現在各行各業,四面八方。
  • 花香蝶自來|十幾家媒體齊聚河南機電,探尋「線場模式」背後的職教...
    7月13日,人民日報刊發《課程建在生產線、教室搬進產業園——這個學院,有特色不簡單》,一石激起千層浪;8月19日,中國教育報以《「線場模式」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為題,濃墨重彩地報導了學校辦學經驗和創新改革;12月1日,學校作為全國唯一的職業院校代表在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作交流發言,引發了各大媒體關注和熱議。
  • 中國長崗坡渡槽 弘揚長崗坡精神
    初冬的長崗坡,稻田一望無際,清風拂過,稻香撲面;登高遠眺,一條綿延十裡的「人工天河」凌空奔湧而來。羅平鎮長崗坡上,距鎮中心約1裡路,有「廣東紅旗渠」之稱,素有「北看紅旗渠,南看長崗坡」之美稱,渡槽全長達5200米,寬6米,有133個橋墩、132個跨拱,最高一個墩高達37米,拱的最大跨度達51米,渡槽兩邊設有行人道。
  • 我市首個基層民警心理減壓室「亮相」 位於城區公安分局西街派出所
    為了有效緩解基層民警、輔警的心理壓力,進一步提升民警職業榮譽感和職業認同感、歸屬感。近日,我市首個基層民警心理減壓室在城區公安分局西街派出所「亮相」,基層民警心理解壓有了溫馨「驛站」。在心理減壓室裡,心理老師正在給基層民警疏導情緒。
  • 我市紀檢監察工作亮點回眸
    管黨治黨不放鬆 正風肅紀不停步——我市紀檢監察工作亮點回眸  剛剛過去的2017年,張掖市管黨治黨不放鬆、正風肅紀不停步、反腐懲惡不手軟,黨風政風持續向好,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已經形成,
  • 羅定市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初心樓」奠基開工
    11月26日,雲浮羅定市黨員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初心樓」奠基儀式在羅平鎮舉行。他表示,長崗坡渡槽是羅定數萬名黨員幹部群眾一起「鞭山趕石」「引水環山」的成果,如今依然為群眾生產生活用水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羅定和羅定人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上級各項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傳承「為民、擔當、實幹」的長崗坡精神,把長崗坡黨員教育基地打造成傳承紅色基因文化的精品工程。
  • 今日河南日報一版刊發平煤神馬集團創業65周年系列報導之三:黨的...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張建新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張宏怡面對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黨的旗幟始終在中國平煤神馬集團抗疫一線高高飄揚:2096個黨組織全面應戰,4萬多名黨員挺身而出,12.8萬職工陸續到崗,近5000名黨員志願者日夜堅守社區抗疫一線,築牢了全員戰
  • 讓火鍋香飄世界 成都火鍋吹響申非遺集結號
    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周偉)頗具穿越感的非遺土火鍋裡,木炭還紅紅火火地燃燒著,各種美味的食材也在湯鍋裡翻滾,香飄滿屋讓人饞涎欲滴,然而一件比火鍋還滾燙的事件讓人們暫時忘記了眼前的美食,當十二家成都火鍋店的掌門人,一起舉起手中的入圍申報非遺火鍋技藝傳承人牌匾,
  • 《天津日報》頭版刊發:百項文旅活動盡顯津城魅力——西青區鄉村遊氛圍濃厚
    》頭版刊發百項文旅活動盡顯津城魅力報導了「十一」黃金周期間西青區楊柳青古鎮、大美稻香公園辛口鎮第六埠村生態旅遊等項目精彩紛呈營造了體驗感十足的鄉村遊氛圍我市旅遊部門和各區對「十一」黃金周旅遊高度重視,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工作,節前,對我市重點景區景點和部分旅遊企業開展安全督導檢查,以確保假日旅遊安全;精心策劃並推出了以「雙節同慶祝福祖國 品文賞秋樂遊天津」為主題的百項活動,分為秋賞、秋遊、秋覽、秋樂、秋雲5大板塊,豐富假日出遊選擇,活躍假日文化旅遊市場。
  • 中國長崗坡渡槽 弘揚長崗坡精神
    初冬的長崗坡,稻田一望無際,清風拂過,稻香撲面;登高遠眺,一條綿延十裡的「人工天河」凌空奔湧而來。這就是久負盛名的長崗坡渡槽。這座1981年建成的當時世界最長人工渡槽,至今仍然是當地最重要的水利樞紐。清澈的「天河之水」澆灌出南粵最好大米,渡槽背後的奮鬥故事,也激勵著現在的廣東羅定人用雙手建設美好家園。
  • 反「四風」決不能做表面文章——讀者熱評《說說基層幹部的煩心事》
    編者按 1月29日至31日,本報連續刊發記者採訪札記《說說基層幹部的煩心事》,在讀者和網友中引起強烈反響。讀者和網友紛紛來函、留言,訴說自己的「煩心事」,希望這些問題能夠引起有關部門重視,推動反「四風」取得實效。現輯錄部分讀者來函和網友留言,刊載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