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裸尾鼠已滅絕 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

2020-12-19 川北在線網

珊瑚裸尾鼠已滅絕 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

時間:2019-02-21 16:3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珊瑚裸尾鼠已滅絕 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 2月18日,珊瑚裸尾鼠滅絕已被澳大利亞官方確認,成 因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比澳洲其他三種裸尾鼠大,身體長148165毫米,尾長

  原標題:珊瑚裸尾鼠已滅絕 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

 

  2月18日,珊瑚裸尾鼠滅絕已被澳大利亞官方確認,成 因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滅絕的哺乳動物。珊瑚裸尾鼠僅生活在澳大利亞的昆士蘭託雷斯海峽,比澳洲其他三種裸尾鼠大,身體長148—165毫米,尾長145—185毫米。

  1845年,珊瑚裸尾鼠首次被發現,當時的數量很多,等到了1978年,珊瑚裸尾鼠只剩下數百隻,2014年,昆士蘭政府和昆士蘭大學的研究員在當地大規模搜索也不見其蹤影,終將珊瑚裸尾鼠由瀕危改為絕種。2016年,澳大利亞一項研究指,已經找不到棲息於大堡礁附近一帶的珊瑚裸尾鼠蹤影,該物種很可能已滅絕。

 

  專家猜測,珊瑚裸尾鼠的消失與全球氣候變暖和海平面上升有關。在過去的十年間,託雷斯海峽地區產生極高水位,珊瑚裸尾鼠的棲息地多次發生海水淹沒,破壞性風暴潮天氣事件頻發,使得它們的棲息地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終這種生物成為了歷史。

  不光是珊瑚裸尾鼠,從1600年前至今,748種動物滅絕,4314種動物變成瀕危級,2851種動物變成極度瀕危級。全球氣候變暖給動物們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北極的變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海冰大量融化,浮冰減少,北極熊的棲息地也在不斷的縮減,自去年十二月份起,俄羅斯的新地島被52隻北極熊定期造訪,一些熊還表現出了攻擊性,給當地居民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今年2月,雪梨大學等多所大學教授在科學雜誌《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共同發表 研究結果:過去30年內,全球昆蟲數目以每年2.5%的幅度持續減少,如果地球上的昆蟲繼續按照目前的速度減少下去,將在短短幾十年內滅絕。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珊瑚裸尾鼠:首個因全球氣候變暖滅絕的哺乳動物
    1845年的一天,戴維和船員們途徑澳大利亞大堡布蘭布爾礁,位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北部的託雷斯海峽、大堡礁的最北端,面積約為5萬平方米,上面覆蓋大面積草地,最高點海拔不到3米【1】。戴維在給船隻補給淡水和食物的時候結識了珊瑚裸尾鼠斯汀一家。
  • 為什麼說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
    但搞了這麼多年的滅鼠運動,城裡的老鼠似乎並沒有減少(據稱紐約市內的老鼠數量已大致與該市居民人數一致),人類不免生出"恐怕人類滅絕了老鼠也不會滅絕"的感嘆。鼠年之際,筆者結合自己所學給大家介紹一下,為什麼如此強大的人類也打不敗老鼠。鼠非鼠?豬非豬?漢語中的"老鼠"可以大致對應生物學裡"齧齒動物"這個概念。
  • 歐洲人殖民澳大利亞以來,有多少動物滅絕?科學家:1000種
    如果從動物的角度來看,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人類生活的方式威脅著大量動植物的生存安全,它們在人類的幹擾下必然會滅絕。這本就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但真相比這更嚴重,據推測澳大利亞滅絕物種的數量比這個數字要多得多。
  • 「完美的熱風暴」造成2016年大堡礁珊瑚嚴重白化
    澳大利亞大堡礁在2016年和2017年連續兩年發生了大片珊瑚白化。海水溫度上升一直被認為是致使珊瑚白化的原因,但僅僅這點不能說明白化為何如此嚴重。 澳大利亞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海洋環境的一種「完美熱風暴」導致了2016年大堡礁珊瑚大規模白化。
  • 身陷多重困境,北極熊或將於2100年滅絕
    環斑海豹海豹主要生活在寒冷的兩極地區,它們的生存離不開冰面。海豹繁殖的整個過程都必須在陸上或冰上進行。科考團在夏天經過的一大片開闊水域,通常情況下應該是被已形成多年的厚冰所覆蓋。在北極,四處可見千瘡百孔的融冰。科考活動的主持人雷克斯警告稱,如果無法改變當前這種氣候變化加劇的趨勢,北極很快就將出現無冰夏季。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珊瑚礁生存環境被持續惡化的表現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也是生物體在地球上製造的最大結構,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海岸外,這裡有2900個獨立珊瑚礁,從最北端的託雷斯海峽到達南部的弗雷澤島,綿延超過2575公裡,佔地約344400平方公裡。
  • 鼠年話鼠 大自然有平衡法則不能任由老鼠滅絕
    因此,出臺了一系列措施:到2050年實現全島無鼠,每年要斥巨資防鼠。」傳播疾病,無疑是鼠害中最令人害怕和擔憂的。王大偉說,「老鼠現在已知可以攜帶60多種傳染病,而且不乏鼠疫、出血熱、森林腦炎等這些烈性疾病。其中有些常見的疾病具有很強的隱蔽性,和普通的感冒發燒很像,大家往往想不到是烈性疾病,結果延誤治療,導致嚴重的後果。
  • 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澳大利亞)
    大堡礁(The Great Barrier Reef),是世界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位於南半球,它縱貫於澳洲的東北沿海,北從託雷斯海峽,南到南回歸線以南,綿延伸展共有2011公裡,最寬處161公裡。(圖片來自 IC photo)它是世界最大的珊瑚礁區,延伸於澳大利亞東北岸外,長逾2,000公裡(1,250哩),距岸16~160公裡(10~100哩),由數千個相互隔開的礁體組成。(圖片來自 IC photo)大堡礁有2900個大小珊瑚礁島,自然景觀非常特殊。大堡礁的南端離海岸最遠有241公裡,北端較靠近,最近處離海岸僅16公裡。
  • 氣候不是珊瑚礁變白的唯一因素,漂白的珊瑚意味著死亡嗎?
    珊瑚礁生存環境被持續惡化的表現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系統,也是生物體在地球上製造的最大結構,它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的昆士蘭海岸外,這裡有2900個獨立珊瑚礁,從最北端的託雷斯海峽到達南部的弗雷澤島,綿延超過2575公裡,佔地約344400平方公裡。
  • 澳大利亞大堡礁珊瑚層消失過半(圖)
    美麗的大堡礁珊瑚正在逐漸消失   澳大利亞旅遊局官方微博   大堡礁是許多人到澳大利亞必去的景點之一。今年10月初公布的一項研究發現,過去27年中,大堡礁的珊瑚已經消失了一大半,主要原因是熱帶氣旋、長棘冠海星的破壞以及珊瑚礁的漂白現象。不過,這幾天最新公布的另外一項研究卻指出,珊瑚的減少與歐洲人50多年前在澳大利亞大陸的殖民擴張有關,人類生產活動產生的化肥、各種含殺蟲劑的排放物「殺死」了很多珊瑚,因此人類才是最大兇手。
  • 「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滅絕,最後一次發現是在這一年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珍稀物種被宣布滅絕。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日前在線發布的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專家的一篇研究論文透露了這一消息。專家們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長江白鱘已滅絕。科研人員拍攝到的長江白鱘。
  • 臺灣科學家研究氣候變化會否造成珊瑚滅絕
    新華社臺北3月19日電(記者喻菲 祁星)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造成一些地區的珊瑚礁出現白化現象,未來珊瑚會否因此滅絕?臺灣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海水酸化、溫度上升會影響珊瑚生長,但某些珊瑚依然能夠適應變化存活下來。
  • 過去27年,我們可能阻止了28個物種的滅絕
    原創 核桃苗 果殼人們最後一次見到毛島蜜雀,是在 2004 年;最後一次見到馬氏樹獵雀是在 2007 年,最後一次見到珊瑚裸尾鼠則是在 2009 年……如今,它們都已被宣告滅絕。
  • 澳大利亞昆士蘭 陽光下的自然天堂
    昆士蘭——一個多元化的旅遊地,這裡擁有陽光沙灘海浪美景,在這裡您可以緊貼大自然;品嘗美酒佳餚;了解土著文化,或是潛水追尋美麗珊瑚、瘋狂地購物。澳大利亞昆士蘭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就是黃金海岸,「黃金海岸」,它既是城市的名字,也是指這裡的海岸線如「黃金一樣閃爍著迷人耀眼的光芒」。陽光是透亮的,透明裡面閃亮著和煦的光芒。
  • 珊瑚群島,大堡礁
    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位於澳大利亞境內,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珊瑚礁群,它所在的太平洋珊瑚海西部海流十分複雜,但也因此帶來了異常豐富的生態系統與瑰麗景色。這是澳大利亞最引以為傲的自然珍寶,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
  • 城市消失、物種滅絕、人類變笨……全球變暖到底有啥影響?
    冰川融化改變了北極地貌、海平面上升讓城市慢慢消失、棲息地被毀可能讓小丑魚從地球上滅絕……你知道嗎?全球變暖正悄悄地改變著地球的「模樣」。冰川融化改變地貌,城市在消失?氣候變暖威脅棲息地,物種在滅絕!氣候變暖還嚴重威脅到了北極的象徵——北極熊的生存。2019年北極海冰數量顯著減少,習慣在浮冰上生活的北極熊,失去了厚厚的冰層,難以捕獵食物。很多飢餓的北極熊被迫去村莊覓食。浮冰上的北極熊。
  • 挽救海裡的珊瑚 科學家卻在天上做文章
    為了與大規模白化作鬥爭,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首次進行了一項雲彩增亮試驗,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看看反射部分太陽輻射(光)是否有助於減輕海洋變暖對脆弱的珊瑚造成的損害。 雲彩增亮技術是什麼原理,它是如何對珊瑚實施保護的?這個技術操作起來有什麼難度,會不會造成環境汙染?記者就此採訪了相關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