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魯閣景觀遊-中新網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太魯閣景觀遊

  跟曾經短住花蓮的好友說,東港飽啖黑鮪魚後,要順道北上遊花蓮,請教她景點美食的好處。

  她說:花蓮最牽動人心弦的,可能還是日常生活裡一草一木,夜裡聽見雨打在麵包樹的聲音,清晨看見院裡的白山茶花盛開。

  要領略好友的說話,恐怕非學她那樣在花蓮短住一會,不能體會。但旅人如我等,能夠來一次景觀之旅、或者懷舊之旅,已是心滿意足。

  花蓮的景觀之旅,當然是以太魯閣公園為主軸,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以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巖峽谷景觀聞名,一般泛指中橫公路從太魯閣至天祥這段將近二十公裡的峽谷路段。

  經過億萬年前的板塊運動而形成的大理巖,受到立霧溪長期侵蝕下切作用與地殼不斷隆起上升,終形成幾乎垂直的U形峽谷。由東段太魯閣牌樓入口處一路西行,峽谷愈來愈窄,燕子口到慈母橋這段為太魯閣的精華區,公路不是鑿洞穿行,而是沿崖開鑿,車輛行駛其間,真令人有「一線天」的感覺。沿線而行,觸目所及皆是壁立千仞的峭壁、斷崖、峽谷、連綿曲折的山洞隧道、大理巖層和溪流等風光,遊人無不讚嘆造物者之鬼斧神工。

  據導遊小羅說,在臺灣,很多家庭旅遊、畢業旅行,一定有這麼一張「太魯閣牌樓」照片,沒拍到牌樓,似乎儘管跋山涉水,好像還是沒到過花蓮似的,「牌樓」是許多人心中重要的集體記憶。

  (摘編自香港《文匯報》 文/蘇狄嘉)

相關焦點

  • 太魯閣國家公園:雄偉壯觀的峽谷,瀑布和太魯閣族的遺蹟,真美!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臺灣東部,地跨花蓮縣、臺中縣、南投縣三個行政區。來一趟太魯閣可以見到雄偉壯觀的峽谷、瀑布和太魯閣族的遺蹟,並經歷春夏秋冬四季的多變氣候。太魯閣國家公園佔地92000公頃,眾多景點令人目不暇接,其中作為有名的如砂卡礑步道、長春祠、燕子口、九曲洞、慈母橋、天祥和經霧溪長年累月切割出來的太魯閣大峽谷。除了自然景觀,布洛灣遊憩區也是到此必去的景點。布洛灣是當地太魯閣的聚集地,來此可以參觀太魯閣式的竹屋和品嘗原住民風味餐,了解當地的原住民文化。
  • 臺灣少數民族:太魯閣(Truku)
    太魯閣,源自古老的賽德克族系,是臺灣少數民族的第五大族群。太魯閣人的祖先居住在合歡山西側的濁水溪源頭(南投)。傳說在距今約400年前,因為狩獵,他們的祖先越過了中央山脈來到立霧溪源頭(花蓮),遷徙至此的族人最後沿著立霧溪流域建立了新部落。
  • 臺灣太魯閣族傳統文化祖靈祭
    華夏經緯網3月16日訊:太魯閣祖靈祭在太魯閣傳統認定中,祖靈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不能觸犯祖靈禁忌,不然就會有災禍降臨。這時就得殺豬歌舞來慰祭祖靈。魯閣族(德魯固,Taroko、Truku),原居住於臺灣南投縣仁愛鄉靜觀部落,十七世紀跨越中央山脈遷移至現在的花蓮縣北部一帶,依據原住民委員會統計2020年2月底太魯閣族人數32370人。
  • 花蓮至彰化的臺鐵太魯閣號列車正式營運
    花蓮至彰化的臺鐵太魯閣號列車正式營運 2008年02月26日 17:23 來源:中國新聞網     資料圖:臺鐵「太魯閣號」列車 中新社發 張煒 攝   中新網2月26日電 面對高鐵的強力競爭,臺鐵昨天開始正式將彰化、花蓮的太魯閣號列車納為正常班次。這樣,彰化到花蓮只要四小時。不過因作業關係,民眾要到3月10日以後才接受網絡以及電話語音訂票。
  • [文化生活]太魯閣的泰雅族(2003.8)
    我們乘車離開臺灣花蓮市,直奔太魯閣而去,那裡是臺灣東部山區最著名的風景勝地。太魯閣也是原住民的語言,意思是「偉大的山脈」。
  • 太魯閣族青年 歌喉稱霸兩岸
    太魯閣族青年尤道‧馬紹榮獲兩岸大學生校園歌手邀請賽非通俗組冠軍,昨天回到家鄉,開懷地再唱一遍得獎歌曲。     第五屆大陸兩岸大學生校園歌手邀請賽,本月十七到二十一日在廈門舉行,吸引兩岸學生三千五百多人參加,經過初賽、複賽,五名臺灣選手與七名大陸選手晉級決賽。
  • 從臺北到花蓮,感人至深的山月村和太魯閣族!
    飲水思源院長的話:      今天的臺灣東海岸旅行,伴著太平洋的風,我們從新北到臺北,穿隧道到宜蘭,經羅東鎮到蘇澳,沿著蘇花公路穿過太魯閣國家公園,沿著太平洋的海岸線,我們從清水斷崖到太魯閣峽谷,從海岸到高山,
  • 民國初期,臺灣太魯閣族與日軍的浴血大戰
    從此,總督府開始改變理蕃政策,積極準備討伐太魯閣人。這位陸軍將領出身的新任總督,亟欲打破臺灣山地這種領而未治的情況,更將理蕃視為任內施政重點,1910然後提出五年理蕃計劃上奏日本天皇。其施政的區域,主要放在北蕃的泰雅等族群,並以討伐太魯閣地區的太魯閣蕃作為結束理蕃計劃的重點軍事行動,這個計劃旋即奉準實施。
  • 迷人的臺灣太魯閣風景引遊客參觀 (1/3)
    迷人的臺灣太魯閣風景引遊客參觀3) "← →"翻頁 5月11日,陽光燦爛照射下的太魯閣迷人風景
  • 太魯閣,臺中十萬大山中的一道奇妙景觀
    太魯閣,就是這些風景名勝中著名的一處。那天早上,我們在下榻的洄瀾客棧吃罷早飯,便離開花蓮市區,沿蘇花公路向北回行20公裡,來到太魯閣自然公園。在太魯閣自然公園的入口處,有一座雕龍畫鳳的四柱雙頂高大牌坊,上書"東西橫貫公路"。
  • 太魯閣:深谷幽泉 千年原民曾住
    ■東臺灣景點 ■臺灣人自述 太魯閣具有豐富的地形地質、動植物生態與人文史跡,以雄偉的世紀奇峰、奔騰的溪流、壯麗的峽谷聞名。山嵐與飛瀑交織的奇景由花蓮端進入太魯閣,來到長春祠,祠堂外觀為金黃色的琉璃瓦,純白牆面,肅穆而莊重。遠遠望去,小小寺廟像是鑲嵌在綠色山壁上,下方流動的飛瀑流泉則是肅靜中一抹動態的美麗流線。 長春祠後方有層層疊疊的之字形階梯步道,上行第一站會先抵達供奉著觀音塑像的太魯閣祠堂。
  • 「太魯幽峽」,是臺灣著名的旅遊勝地——太魯閣大峽谷
    「太魯幽峽」,是臺灣著名的旅遊勝地,位於臺灣東部花蓮縣西北,連綿20公裡,是太魯閣公園的一部分。兩岸懸崖萬仞,奇峰插天;山嶺陡峭,怪石嵯峨;谷中溪曲水急,林泉幽邃,具有長江三峽雄奇景觀連綿不斷的氣勢,被譽為寶島的三峽,為寶島八景之冠。
  • 花蓮地震致山區落石 太魯閣疑有兩名遊客被擊傷
    中新網4月18日電綜合臺媒報導,臺灣花蓮18日下午13時發生6.1級地震,最大震度是花蓮縣秀林鄉銅門村,達到7級,秀林鄉的銅門和崇德山區都傳出因大震落石,太魯閣園區內的臺8線171.1K合流綠水段上方步道,傳有一男一女兩名遊客遭落石擊傷,新城警分局天祥派出所趕往救護中。
  • 臺灣太魯閣人抗日英雄雕像設立 族人盼找回英雄
    太魯閣族抗日英雄哈魯閣·那威的故事被後代族人遺忘,布洛灣山月村為他塑像立碑,找回這段歷史,昨天由族人以「出草」方式揭幕。布洛灣山月村村長鄭明岡雖非太魯閣族人,但以推廣太魯閣族文化為職志,他知道太魯閣族的抗日血淚,因此特別請石雕家為太魯閣族的英雄立像,讓子孫緬懷。臺灣因清廷甲午戰敗割讓日本,臺灣東部地區在1896年到1914年間,連續出現抗日行動。
  • 太魯閣落石又傷人 花蓮籲臺當局加強交通安保機制
    中新網4月2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花蓮縣政府21日發布新聞表示,18日地震後,太魯閣零星落石頻傳,20日又有韓國團體遊客被落石擊傷,縣長徐榛蔚呼籲臺當局應加強交通安全保護機制。花蓮地區18日地震後,太魯閣零星落石頻傳,20日又有遊客被落石擊傷。(圖:臺灣「中央社」/記者李先鳳 攝)臺灣花蓮縣18日中午發生6級以上地震,造成太魯閣景區2位遊客被落石砸傷。
  • 紋面、戴獸牙項鍊:一窺臺灣太魯閣族戰士的現代生活
    太魯閣族紋面戰士彼得洛與妻薛國芳,在「葛都桑音樂工作室」為遊客講解歷史。(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頸上佩戴親自獵取的野獸骨牙、耳垂穿過長如筷子的耳棒、身著綴有菱形織紋的傳統服飾,這就是是臺灣現代社會中,少數紋面的太魯閣族戰士彼得洛·烏嘎。
  • 太魯閣
    太魯閣TAROKO,位於立霧溪的下遊,靠近中橫公路的入口處。 太魯閣是臺灣東部山區最著名的風景勝地。太魯閣也是原住民的語言,   意思是「偉大的山脈」。由於地殼的隆起作用幾立霧溪河水不斷的侵蝕切割,使得大理石巖層外露,因而形成陡峭的太魯閣景觀,主要分布在長春祠、燕子口幾九曲洞一帶。
  • 野蠻的驕傲VS文明的自豪,1914年,那場太魯閣人與日軍的浴血大戰
    但太魯閣族不肯歸附於黃軍統治之下,同年冬天,旋即發生了日軍監視哨被太魯閣人包圍殲滅的「新城事件」,哨所十三名日軍全數被斬首。這個事件震驚了日軍駐臺總督府,也成為日後無數衝突的開端。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第五任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同年,又發生了包括花蓮港支廳長等行政官員在內,共25名日人被太魯閣人斬首的「威裡事件」。
  • 太魯閣公園花蓮錐麓古道山壁上百年觀音像被毀容
    華夏經緯網8月26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太魯閣公園錐麓古道山壁上的百年白衣觀音像,主要保佑築路平安及往來旅客,但有嚮導24日帶隊經過準備解說歷史時,看見觀音像臉頰及雙眼遭刮,拍照發文,引發網友紛紛撻伐「太可惡」、「不怕遭報應嗎?」
  • 太魯閣景點被大陸客塗鴉?網友稱有人故意栽贓
    中新網6月1日電 據臺灣「今日新聞」報導,太魯閣公園內的「九曲洞」景點,最近被網友發現護欄有黑色籤字筆塗鴉,疑似為大陸遊客所為,引發網友群起撻伐。不過有人質疑,許多簡體字都寫錯了,可能有人想嫁禍給大陸遊客。位於花蓮的太魯閣峽谷鬼斧神工,是大陸客來臺點名必去的景點之一,但現在卻驚傳九曲洞被搞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