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晚8點,羅永浩在某音平臺開啟直播賣貨首秀。3小時的直播過程中,22款產品輪番出場,最終首播支付交易總額突破1.1億、整場直播觀看總人數超過4800萬、總銷售件數逾91萬,看起來離「某音帶貨一哥」的目標又近了一步。」
[腕錶之家 鐘錶雜談]這是一篇報導中對於羅永浩直播帶貨的總結和評價,事實上,從電商主播李佳琦火了之後開始,越來越多的人(不管是不是職業主播)都逐漸走上了直播賣貨的道路。而在我的印象中,電商平臺直播帶貨原本只是售賣一些價格比較低廉、走量的產品,但從現實情況的發展上看,事實並非如此。新冠肺炎對於實體經濟的影響
從今年一月末新冠肺炎(COVID-19)在中國的大規模爆發開始,原本應該是銷售旺季的春節,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雖然目前一些商場、店鋪已經逐步的復工、向消費者開放。但從一月到現在,第一季度慘澹銷售業績是毋庸置疑的。
目前,國外的制表廠也大多為停止生產的狀態
所以現在能夠在許多名表專賣店裡看到這樣的狀況,原本的熱銷款(現貨在店裡影子都沒有)現在現貨到店了,甚至可以談到一個還不錯的折扣。比如勞力士的運動鋼款、寶珀大熱的「梭子魚」等等,您走出家門去附近的店鋪裡看看,說不定也能去遇到你心儀很久的款式。
論壇用戶@rock_1《非常時期有公價現貨 戴走寶珀梭子魚五十噚》
北京SKP商場進行嚴格的消毒、佩戴口罩等防疫工作
前幾天的「清明小長假」,各大商場的人流量還是逐步在上漲的趨勢,但我們還是能看到,有的店鋪在這次疫情之後已經關門大吉,有的還在拋售或者推出大力折扣來吸引顧客。儘管有關部門對於這次疫情對於經濟的印象呈客觀的態度,但在普通老百姓的眼中,常去的店鋪關門了、常買的東西再也買不到了,實實在在的能感受到疫情對於實體經濟的打擊。
電商平臺直播興起
圖片來源@李佳琦微博
李佳琦與央視主播朱廣權同框直播
事實上,電商平臺直播賣貨並不是最近才有的潮流。早在2018年,馬雲和李佳琦同臺賣口紅的話題關注度就已經很高了。如今,李佳琦、薇婭這些專業主播幾乎每晚都在直播間直播賣貨。李佳琦最近和央視的主持人朱廣權同框,為湖北帶來了一次公益直播。上了三次微博熱搜,直播吸引了1091萬人觀看,累計觀看次數達到了1億多次,兩個小時的直播累計賣出了4014萬的湖北商品。
薇婭還賣出了火箭(火箭運載服務)
這在電商平臺直播歷史中,可以添上璀璨的一筆。一直以來,在我們的印象中,直播賣貨似乎不太能拿得上檯面,主播在屏幕前賣力的喊著口號,粉絲在下面花錢。而這一次跨次元的合作,讓直播賣貨被更多人認識,也給了屏幕背後的農民、企業、職工更多生存的機會。
一位主播在水果大棚裡直播賣蘋果
直播助農也成為了地方扶持農業的一大方式
直播賣貨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讓屏幕前的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全方位的了解想要購買產品的詳細信息,比如一臺家用電器如何操作、實用性能,一支口紅到了臉上會是什麼樣的效果然後想像一下塗在自己的嘴上又是否合適,一件裙子在這個身高165釐米、體重48公斤的主播身上是這個樣子,參考在我身上應該會是什麼樣……
據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中指出,截止2019年6月,中國的網民規模達到了8.54億人,網際網路的普及率達到了61.2%。在另一份數據中顯示,包括淘寶、天貓在內的中國零售平臺移動月活躍用戶達7.55億。 中國的總人口截止目前一共是14億人左右,而網際網路用戶以及零售平臺的用戶佔比之大,可見市場之廣闊。現在,越來越多的直播APP針對不同的用戶群體、消費水平進行著大數據算法,根據你的消費水平和消費需求,淘寶或者你使用的其他APP會給你推送你可能感興趣的商品,增加你可能會購買商品的可能性。
名表直播賣貨,是否可行?從目前的數據上看,這個問題的答案我認為是否定的。入駐天貓和京東以及開設品牌個人的銷售業績上看,情況並不是很樂觀。原因有這麼幾個方面:
1.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位於北京國貿商城的寶珀專營店
即便直播賣貨成為新的潮流,但是大家購買單價過高的奢侈品,消費習慣還是大部分傾向於在實體店購買。首先,現在大部分的名表天貓旗艦店的折扣和銷售贈禮的力度並不如實體店,從購買者的角度,哪裡的折扣力度大當然就更吸引和決定自己的購買行為在哪完成。其次,購買奢侈品,由此帶來的貼心周到的服務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在電商渠道,你能得到了貼心服務可能就是一句「你好親親」。
2.名表的特殊商品特性
基於以上的實際情況,再結合名表的特殊商品特性,直播賣名表更像是一次線上的品牌推廣活動,它的真正意義並不是要售出多少銷量的表,而是向消費者傳達「我們品牌的理念、我們的故事、我們的品質」。
注重優惠力度的冠藍獅天貓銷售情況相對要好些
而消費者在選擇名表之前,(大多數買家)本來就要經過大量的篩選工作,從預算到品牌知名度、到類型、設計、機芯等等,絕不是我們通過看一次直播,就能馬上敲定我就買這塊表。除非它本來就在你的選擇範圍中,且這一次的優惠力度讓人真的沒法拒絕。
3.消費群體的消費觀念
江詩丹頓天貓旗艦店一枚售價23萬的女士腕錶,可以享受12期免息花唄的服務
這點和第一點其實有些相似之處,能不能賣出去只看消費者的消費觀念。拿名表來說,這一類產品的消費群體主要還是以中年人為主,那麼,中年人的消費觀念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耗——我在天貓、淘寶買了一塊20萬的表,這很少見。但「我在SKP、國貿買了塊20萬的表」,這好像就合理很多。 要買一塊名表,需要實際的打量表款的細節、上手試戴是否合適等等因素。而電商平臺,僅僅是一個開口,它絕不是也一個閉環。總結:我記得之前採訪過一些高級制表品牌的負責人,包括CEO或者是全球的市場總監。他們普遍對於中國的電商發展保持樂觀的態度,認為中國的電商市場是有很大發展潛力的。但與此同時,他們也都提到了這樣一個觀點「電商和實體並不是一個對立的關係」,發展電商(直播帶貨是其中的一種銷售方式)的同時,也在全國各地開新店。
我尤其記得梵克雅寶中國區董事總經理Laura Lai女士曾經在一次和我的面對面採訪中說到「電子商務和實體店鋪並不是互相取代的關係,它們是互相完善的關係。」我認同這個觀點,並祈禱疫情趕快過去,生產力恢復正常、新的產品出現,人們對於生活的希望和需求回歸正軌。(腕錶之家 圖/文 莫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