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臺灣環島印象

2021-02-27 行走的毛毛魚

環島路線  臺北→臺中/南投→高雄→墾丁→臺東→花蓮→臺北

環島八天,大大小小走過六個城市,是不一樣的景致,所以即使一路顛簸也樂在其中。走過的景點很多,不過也不全是值得記錄的,按老習慣趁著記憶還新鮮,記些給自己印象深刻的大城小事記些風景美食環島印象,算是自己的隨筆也是給同樣對臺灣嚮往或好奇的朋友們一點心得啦。

Ⅰ 大城小記

臺北

曾聽說冬季要來臺北看雨,對臺灣的第一印象就是臺北細細濛濛的小雨,從今年異常乾冷的南京來到這,覺得這溼溼潤潤的,很舒服。

臺北故宮博物館 與雄偉瑰麗的首都故宮相比,論規模和氣魄的確不能相提並論,不過畢竟也都是南下的國寶,這裡的展品很有特色。鎮管三寶毛公鼎,翠玉白菜和肉形石當中毛公鼎算是比較中規中矩的寶物了,翠玉白菜仔細看上面還精雕細琢了兩隻青蟲,聽說是為了證明,白菜純天然,無農藥……

臺中·南投

南投縣 日月潭 這是臺灣最負盛名的湖泊,登上一艘快艇,水面劃出陣陣波瀾,風吹亂了我們的頭髮。聽說當年蔣與宋最愛來此遊玩,因為這裡和家鄉的西湖的西子湖最為相似。(不過我還是覺得我們祖國大陸有更多更美的湖泊啦)

街頭隨手拍,臺灣的高樓大廈遠遠少於國內的都市,街頭最為常見的交通工具是摩託車,好像沒有一臺摩託車就不是本地人。臺灣街道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乾淨整潔,明亮毫不壓抑。

嘉義 阿里山下 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在阿里山腳走一段天長地久橋,留一個小小的念想。

高雄

步行去景點的路上在高雄街頭看到路段被封,一條長長的慢跑隊伍似乎是在舉行什麼比賽,走進才知道原來是一場長跑示威運動,因為這一片政府所有的住宅區因要重新規劃面臨拆遷,居民為了保護從小到大的回憶,自發組織了一場集體運動。

 

高雄夜市 不同於許多地方,比如加拿大,比如泰國那些圈出一片區域似乎專供遊客觀覽的夜市,這一片夜市依著街道隨性而設,身邊行人不多見,而是來來往往風馳電掣騎著機車的男女,不時停在一個小攤邊,要一份蚵仔煎或是大腸包小腸,然後又戴上頭盔跨上機車揚長而去。

 

吸了一隻高雄本地貓貓 在街頭偶遇的一隻喵星人,我覺得它的花色好特別,像一隻奶牛,他的主人說這就叫奶牛貓,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小時候偷喝了很多牛奶。

 

墾丁

一路南下,終於到了寶島的最南端,眺望幾十年前隔著讓多少人魂牽夢繞的祖國大陸的臺灣海峽。這裡的沙灘不似大多海島的細膩柔軟,而是一顆顆五顏六色的小碎石,常看到細小的貝殼和它的大千世界

 

花蓮

來了以後才發現之前的擔心都是多餘的,這裡沒有一點災後的頹敗樣子,在這個地震最多發的區域,當地的人們習以為常。隔天大亨告訴我們當晚也經歷了一次小震,不過十分微小,當時在酒店寫論文開題時還誤以為是坐車太久暈了一下。

太魯閣公園 面朝太平洋,背靠中央山脈,喜歡遠遠看白浪拍打在崖腳。

坐了一趟臺灣最早一代的「藍皮」小火車,上下車還需要手動開門。鐵路依著太平洋而建,一路上看著長長的海岸線,覺得這種悠悠哉哉的生活真好。

終· 臺北

野柳地質公園 這是我全程最喜歡的地方了,近年來看了不少山河湖海,特別是前段時間在普吉島大大小小的海域泡了一周,對於再看到的很多海景有一些審美疲勞。而野柳這片東海卻讓我眼前一亮。也許是因為陰雨的原因,天色暗淡,海水的顏色不再是碧藍,而是種深沉的藏藍色。海水環抱的不是規則的海灘,而是經過千百萬年侵蝕風化作用形成的狹長海岬。從岬角邊一眼望去是天然形成的造型各異的巖石,幾乎從每一個角落看都是風景。

在最喜歡的地方和媽媽拍了張最喜歡的合照~

在臺北饒河街夜市結束環島。與南部的高雄夜市又是不同的風格。這裡街道狹窄,熙熙攘攘,一些有名的攤位前排滿了曲曲折折的長隊。只可惜晚餐吃得太飽,我只能對著美食流口水啦。

Ⅱ 吃不胖算我輸

說起臺灣一定會想到臺灣的美食,這座島上有太多令人津津樂道的美食,對於吃貨來說真是幸福的天堂了。

來臺北一定會到101,而101可不只是購物的天堂,商場最多人的地方當然是在地下一層的美食廣場,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就是這裡八月堂可頌。可頌的口味繁多,一口咬下去鬆軟可口,甜而不膩,是顏值與口感的雙重享受了。

 

日月潭碼頭邊是這裡最正宗有名的阿嬤茶葉蛋,當年一個從小在日月潭畔長大的十八歲少女,在這裡一賣就是六十年一甲子。如今阿嬤的茶蛋幾乎和日月潭齊名,慕名而來的遊客下了船就一定要來嘗一嘗這用紅茶、香菇煮的十分入味的茶蛋。不禁想起幾年前流傳在海峽兩岸一個關於茶葉蛋的梗,可能就出自阿嬤的忠實粉絲吧~

 

作為一點點的忠實粉絲,當然要拜訪一下它的臺灣老爸。一點點就是內地版的五十嵐。經鑑定兩者口感基本一致,不過這裡沒有瘋狂的長隊了。

臺灣很有名的小吃大腸包小腸蚵仔煎。臺灣大多小吃都是煎炸煮,因為千滾油地溝油的存在我平時是極不喜歡吃油炸小吃的,但大亨說這裡是絕沒有地溝油的,所以即使是油炸食品也能吃出油香的味道。不過老實說在路邊隨手買的蚵仔煎沒有記憶中在廈門中山路那麼讓人難以忘懷的味道哦。

 

導遊大亨請吃的手工麻糬。到花蓮的時候看到途經路上兩邊清一色的曾記麻糬,聽說這裡的是全臺灣最正宗的手工麻糬。入口軟糯Q彈韌性十足,沒有超市裡買的機器麻薯的齁味,甜度也拿捏的剛剛好。關鍵這是中臺通報友誼的象徵呀!哈哈

 

臺灣牛肉麵也是一道很有名的小吃,不過除了肉比較大塊,其實內地很多好吃的牛肉麵的味道和它比也不相上下,但作為吃貨打卡還是有必要的。

 

沒錯,就是便利店裡到處可見的泡麵,當看到普通便利店裡賣的統一快餐面裡的牛肉這麼大塊這麼多(快吃完了才想起來拍,所以看著很少其實挺多)我是很震驚的。這麼多年終於吃到和實物與圖片一致的泡麵了(感動臉)

 

老媽在這裡最愛吃的就是水果。臺灣生產許多特色水果,例如鳳梨、牛奶棗、蓮霧、釋迦果等等。環島這八天每天最離不開的就是肉甜多汁吃再多都不會上火的鳳梨。臺灣的水果很多都用牛奶灌溉,所以吃起來也是有股淡淡的奶香味,最具代表的就是小蘋果大小的牛奶棗,說是棗其實是完全不一樣的口感和味道,一口咬下去細膩的白肉伴著清甜的汁水迅速在唇齒間散開。

 

最後記錄的是我最愛的味道在一個休息站停留時導遊大亨指著路邊一個不起眼但有不少人排隊的蔥油餅小攤,我那時不太餓,蔥油餅一向也對我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便只買了一個和媽媽分著吃。吃到一半車早已遠離的休息站,我開始後悔沒有多買幾個。一塊鬆軟的麵皮包裹著煎蛋和蔬菜,簡單的食材味道完美的融合在一起,每咬一口我竟然誇張到忍不住閉著眼睛細細品嚼,文字功底匱乏我不知道該怎樣形容那樣的味道,圖片也忘記拍,總之我覺得是全臺灣最棒的味道,之後再也找不到這樣的味道,大亨說他走遍了臺灣,也只覺得這裡是最好吃的蔥油餅。

Ⅲ 印象

旅行的運氣在於風景,也在於所遇到的人。因為是成年後第一次和媽媽旅行,也因為遇到了很棒的導遊,很可愛的團客,當然也因為寶島臺灣的自然風光與風土人情,這裡土地給了我很多可愛美好的記憶。

客觀地說,要說山河湖海,天然奇觀,這裡和包羅萬象的內地比起是小巫見大巫。但事實上臺灣最吸引我的不是風景不是美食,而是覺得因那個時代因家鄉南京,我與它好像有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牽牽連連。小時候讀到余光中的詩,不明白一道淺淺的海峽為什麼能惹得那麼多人聲淚俱下,聽外公外婆說他們的哥哥們當年是如何背井離鄉,如何在思念中一晃度過數十年,又是如何在新時期終於輾轉尋親的舊事,我只覺得很不容易。在臺灣的這八天,聽了很多,看了很多,才明白在我不曾經歷的那個年代,蘊含了千千萬萬個動人的故事。我忽然理解為什麼八十多歲的外婆至今一想到自己的哥哥,一說起臺灣,眼眶忽地就紅了,淚水直打轉地靠在他老頭子肩上,嗚咽著叫自己的哥哥。所以終於,我也踏上了這個有自己的親人為之建設奉獻為之流淚的土地,好像外公外婆的一雙眼睛,替再不能遠行的他們完成一個夙願。

 

關於團遊

我曾熱衷於自由行,覺得團遊總是有太多時間和路線的限制約束,這次也是為了陪媽媽,省些時間和精力才一起報了旅行團。不得不慶幸自己的好運,一路遇到的都是可愛的朋友,更重要的是遇到很棒的導遊先生,憑著豐富的閱歷廣博的見識,每到一個城市都會跟我們講解當地的風土人情,身為國民黨退役軍人,常從不同的角度分享了許多見解和看法。我是個極愛聽故事的人,特別是在這樣和我們有著信息阻隔的地方發生過的許多舊事新聞,或是有趣,或是新奇,或是感動,看到的風景不單單是眼前一張所在相機裡的相片,展現出的是有血有肉的故事。一路顛簸車程因為這些饒有意思的故事不再枯燥,我想這些都是自由行所體會不到的樂趣吧。

朋友放心地去臺灣吧!看看美景吃吃美食聽聽故事說不定還能收穫小小的地震體驗

我想我一定還會再來。

 

相關焦點

  • 臺灣環島一圈多少公裡 臺灣環島路線
    臺灣無論是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或是美味小吃,無一不吸引人前往遊玩,因此每年都有很多小夥伴前往臺灣想去一睹臺灣的風土人情,其中更有一些小夥伴會採取環島的形式玩遍整個臺灣,那臺灣環島一圈有多少公裡大家知道嗎?不知道的話可以跟著小編一起了解下。
  • 臺灣環島【騎行指南】
    手繪地圖繪圖:Yumi行程路線臺灣環島騎行路線非常多,有大圈和小圈之分,也有順時針和逆時針之分,還有快速的山嶽橫切路線。整個環島時間從7天到20天不等,總長在1000-1200km之間,一般臺北為起終點。
  • 電影《練習曲》:臺灣環島,風景與人文並存
    電影《練習曲》,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大四學生小明,騎單車環臺灣島。騎行的沿途海邊很漂亮,臺灣的海岸線,太平洋的風,自由,海潮聲,很好聽,還有海鷗、海豚。沿途很多路人很他打氣加油,下暴雨,沒有燈,想要車他,臺灣海邊公路不是很寬,也沒有很專門的單車道。小明是個善良的人。雖然溝通能力不強,小明畫圖,幫助外國人坐火車,幫助小女孩到海石撿畫畫,把跳上岸的魚放回大海。
  • 臺灣往事|一個人的環島
    馬上就要結束這次為期五天四夜單獨一個人的環島。我在很早前就已經做好打算,把這次的端午小長假當作是和臺灣的告別旅行。也許計劃有點過於完美,現實是時間不夠多,我不可能在短短五天時間走遍全臺灣,然後還得找尋曾經遇過的人,給最真摯的祝福於他們。
  • 看見臺灣|一個人的單車環島【乾貨篇】
    推薦饒河夜市和師大夜市,千萬別去士林夜市!標誌性建築的話有臺灣101、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正紀念堂、自由廣場等等,因為時間不夠,我就去了這幾個地方掃了一眼,一直想去的誠品書店也沒去成。因為那天是臺灣的一個大哥開車帶我玩的,而我只在臺北停留了一天兩晚,所以沒有細玩。
  • 臺灣環島自由行——臺北(上):臺灣初印象
    在你的印象中,臺灣的臺北、高雄、墾丁、花蓮、九份應該都是不一樣的感覺吧,而你一再將去臺灣走走的計劃擱淺,不妨看看下面的遊記。若是心動,就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吧……               環島第一天:臺灣初印象(桃園機場、遼寧街夜市、誠品書店總店)       快到臺灣已經是晚上六點多,飛機剛剛跨過臺灣海峽,一長條橙黃色星光組成的地圖就出現在了眼前,從天空俯瞰,整個島都是路燈
  • 臺灣「五星旗鐵衛隊」環島騎行:願和平統一
    據海峽衛視11月28日消息,由臺灣人民抗日協會發起的「高舉五星旗環臺灣島,憑弔抗日英雄活動」,21日自臺北啟程,以順時針方向環島騎行,一路往東騎,經過花蓮縣秀林鄉的太魯閣族抗日紀念碑、臺東縣的阿美族抗日紀念碑,於26日抵達臺南市玉井區的噍吧哖抗日紀念館。
  • 臺灣環島騎行,最美的風景是人
    空中晚霞早先和朋友講過,去臺灣環島一直是我一個心願,一月份的泰國之行的備選計劃就是臺灣環島騎行,但是由於泰國旅行成本太低啦,我就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泰國,而此次把環臺灣島騎行作為我的畢業旅行,也佔盡了天時地利人和,剛過完五一假期,五月上旬大陸便沒有了假期(人少,所以去程的飛機上沒有幾個人)春秋航空有提供了往返行程12天價格為900元的廉價機票,而我,五月份也有足夠的時間,恰好滿足了環島一周所有時間,除此之外,2017年暑假,我去騎行了川藏線,具備了環騎臺灣的體力基礎與騎行經驗,於是,環臺灣島騎行的念頭便應運而生。
  • "船遞夢想" 臺灣東大10名師生獨木舟環島(圖)
    臺東大學體育系10名師生,將以獨木舟環島,紀錄臺灣美麗的海岸風光,15日從臺東富岡港出海,預計以29天完成環島夢,學生這幾天加緊練習。來源:臺灣「中央社」 中新網7月12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船遞夢想-永不停槳」;熱愛戶外活動的臺東大學體育系10名師生,將以獨木舟環島,記錄臺灣美麗的海岸風光,15日從臺東富岡港出海,預計以29天完成環島夢。
  • 臺灣環島路線,從繁華的臺北到清新的墾丁
    在臺灣旅遊,如果時間充足,一定要環島遊,只有這樣才能感受到一個完整的臺灣,才能感受到臺灣北部、臺灣南部風格迥異的景色。從臺北到阿里山,再到墾丁,最後從花蓮回來,逆時針繞整個臺灣島一周,既能感受到臺北的繁華熱鬧,也能感受到阿里山的質樸熱情。另外提醒一下,因為臺灣的氣候比較熱,所以在3-5月、10-11月是氣候適宜,最適合來臺灣旅行的季節。
  • 在臺灣環島自駕旅遊,順便在夜市探索美食
    臺灣路況臺灣的路況整體還算不錯,交通標誌都特別清晰,臺灣人的駕駛習慣都特別好,很少有鳴笛現象,有的司機也會禮讓行人。如果你是第一次在臺灣自駕,還是建議你多下載兩個當地的導航軟體,自駕過程中一定要仔細傾聽導航裡面的交通提醒,特別是限速,墾丁到花蓮的很多路段都是限速50,切記不要超速。
  • 15天台灣環島六人行
    明天起,我們將正式開啟六個人的臺灣之旅,歡迎大家跟逗比的我們一起在飽島臺灣逛吃逛吃!臺灣環島日記day2:臺北動物園&貓空纜車        兩個家庭很合拍的一起吃了豐盛的圓山早餐,不起眼兒的蔥油餅完勝了山珍饕餮。
  • 臺灣女大學生環島追日 用鏡頭捕捉曙光美景(圖)
    臺灣女大學生環島追日 用鏡頭捕捉曙光美景(圖) 2015-10-12 15:15:27今年剛從大學畢業的王嬿茱和李璦穎,環島追日捕捉曙光美景。來源:臺灣「中央社」  今年剛從臺灣景文科技大學畢業的李璦穎和從元智大學畢業的王嬿茱同是宜蘭人,也是初中同窗好友。兩人初中時常半夜跑到對方家頂樓看日出,兩人也希望利用今年大學畢業前的時間,環島捕捉日出美景,一圓年少夢想。
  • 臺灣打造「自行車之島」 環島騎行成旅遊新名片
    8日一大早,臺北市政府東廣場已經聚集了很多參加環島騎行的團員。【環球網報導 赴臺北特派記者 李柏濤】自行車(編者註:臺灣亦稱腳踏車)近年來已成為臺灣民眾休閒健身運動的重要工具,臺灣社會官方和民間團體正在一起努力,將自行車健身運動在全島廣泛推廣,用臺灣官員的話說,他們的目標是把臺灣打造成「自行車之島」。
  • 臺灣最全騎行地圖,圓你環島夢!
    有部電影叫《練習曲》,一個大學畢業的男主人公,一個人,一把吉他和一輛單車,沿著太平洋逆時針環島騎行,穿越東岸與西岸滑過浮雲。這裡是臺灣的最北端  燈塔是日本統治臺灣時所建的  燈塔再過去就是臺灣的最北邊  再往前就只剩茫茫大海了
  • 臺灣的環島旅行,超級難忘啦,你知道我最喜歡哪個地方嗎?
    導語:今天小編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我的臺灣環島旅行吧,超級難忘,你知道我最喜歡哪個地方嗎?回到臺北,完成環島,飛回北京啦。在回去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我朋友又戀戀不捨的去了一次西門町。因為離酒店太近了,想再去感受一下年輕的氣息,我們又找到了在臺北吃的第一家路邊小店吃了一次,算是有始有終。
  • 我想去臺灣環島騎行
    不知何時,心裡就有一個想法,想去臺灣環島。但這個想法在我了解到臺灣往來大陸通行證限城市辦理後就漸漸沉寂下來。
  • 臺灣南迴鐵路電氣化最後一英裡通車:實現鐵路一日環島願景
    來源:環球網據臺灣「中央社」等島內媒體報導,12月20日,臺灣南迴鐵路電氣化最後一英裡的屏東枋寮至臺東知本段正式通車。當天上午7時,臺灣交通部門負責人林佳龍在屏東車站搖鈴啟動首航。林佳龍致詞表示,因為很多人的努力才能實現南迴鐵路電氣化最後一英裡通車,這也意味著臺灣進入環島鐵路一日生活圈,未來觀光旅遊可以更方便地乘坐火車遊臺,看到臺灣風景、人情以及寶島的豐富性。據介紹,環島鐵路從西北部開始建設,其中屏東到臺東、長123.4公裡的南迴鐵路工程直至1992年10月才完工。
  • 騎摩託環島20餘次 摸清臺灣各路神仙
    2005年開始,齊光復憑藉個人興趣,騎摩託車環島超過20次,跑遍了全臺319個鄉鎮,梳理出1.7萬個廟宇,比官方統計登記在冊的多出2000座。「民間信仰是中華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其中臺灣九成神明從大陸漂洋過海而來」,這是齊光復所做的田野調查得出的重要結論。 用腳步丈量1.7萬個廟宇 齊光復是「外省二代」,父親是1949年來臺的山東人,母親則是臺灣本省人。
  • 去臺灣騎行環島吧!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去臺灣騎行環島吧!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登玉山、橫渡日月潭、單車環島」是臺灣旅人心目中的三大壯舉,無論年紀,幾乎所有臺灣人心中都藏著一個環島夢。自行車在臺灣又叫鐵馬,鐵馬騎行是島內最流行的玩法之一,那麼,臺灣多如牛毛的專用自行車道中究竟有哪些是特別值得一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