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浮山素有「嶺南第一山」之稱,是中國道教十大名山之一。傳說,蓬萊仙島中的浮山從東海到南海,附於這裡的羅山。並體而成羅浮山,成為百粵群山之祖和嶺南道教文化的發祥地。
羅浮山自然景觀眾多,融自然與人文景觀於一體,擁有山、水、泉、瀑、池、洞、觀、寺、塔、林等景觀,具有獨特的「天際一軸線,仙凡兩重天」、「一山分四季,十裡不同溫」的自然特徵,中草藥資源極其豐富。
羅浮山文化積澱深厚,集道、佛、儒三教於一山。東晉時期,葛洪、鮑姑、黃大仙等仙道曾在此採藥煉丹、修行濟世、著書立說。自古以來,羅浮山的奇觀勝境、美妙神活源遠流長,成為李白、杜甫、蘇軾、楊萬裡等歷代文人騷客詩文的重要題材。蘇東坡的「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桔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就是盛讚羅浮山的佳作。眾多的詩詞楹聯和摩崖石刻等也形成羅浮山獨具魅力的歷史人文景觀。
相傳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皆仙人居處遊憩之地。世人以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鹹懷仰慕。道教潛隱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靜之山林,故多擇有仙跡傳說之處,興建宮觀,期蔭仙風而功道園融。歷代以來,道侶棲止,香客遊人絡繹不絕,故洞天福地已成為中國綿繡河山之勝境。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其中第三十四福地「泉源」在羅浮山中。
「鷹嘴巖」取自於從遠處觀看的形狀,這塊聳立在山脊上的巨石,從遠處看像爬在地上的老虎,又像老鷹的嘴。關於這塊石頭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相傳當年黃大仙養了一隻老虎,這隻老虎不能發聲,是一隻啞虎,不過也是一隻非常有正義感的老虎,一年一夥強盜進了山,專門搶劫過往的行人,啞虎知道以後就鎮守住山門,讓強盜無法進山,後來啞虎死了,就化作巨石也就是這塊石頭來鎮守山頂,保佑來往行人平安順利。大家不妨摸一下這塊有神奇的石頭,或許真能得福得壽呢。
羅浮山朱明洞核心景區門票價格為54元/人次。
公交:博羅268路至羅浮山朱明洞景區。
文獻資料來源於網絡,由@歲仴靜好 整理髮布。我們尊重原創,也注重分享,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繫,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點擊下方圖文直達
地膚草
向日葵
魯冰花
杜鵑花
菊花
瓊花
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