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100文旅網紅打卡地系列報導之四
編者按:在人民的旅遊需求逐步由注重觀光向兼顧觀光與休閒體驗轉變的大背景下,「網紅打卡」不僅是旅遊的高頻詞,更是旅遊消費的新場景、新體驗。為多維度展現大理文化旅遊魅力,推薦具有大理特色的「網紅打卡地」,文旅頭條陸續發布涵蓋景區景點、地標建築、古鎮街區、文化場所、民宿酒店等多個板塊的2020「大理100文旅網紅打卡地」榜單,敬請關注。
(31)
喜洲古鎮
推薦理由:一個有著千年歷史的白族歷史文化名鎮,一座巨大的白族民居建築博物館,一片充滿詩意的棲居田園。喜洲古鎮位於大理古城北約17公裡處,是白族先民「河蠻」的聚居地,隋唐時期稱「大釐城」,也是白族典型的商業集鎮,白族民族產業的發萌地之一。
全鎮共有明代、清代、民國以及當代各個時期各具特色的上百院白族民居建築,雕梁畫棟、飛簷鬥拱,門樓、照壁、山牆的彩畫裝飾藝術瑰麗多姿。一年四季,田野間變換著不同的色彩,尤其在油菜花開和稻子成熟的時節,金黃映著白牆青瓦,暈染開一幅濃濃鄉韻的醉人畫卷。
(32)
雙廊古鎮
推薦理由:雙廊鎮位於洱海東北岸,遠眺蒼山十九峰,集山、湖、島風光之精華,被譽為「蒼洱風光第一鎮」。鎮內保存有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文化和民族習俗,主要景點南詔風情島,還有玉幾島上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以及集中和精緻的海景客棧群,成為大理旅遊打卡勝地。
張成 攝影
這裡可以遠望蒼山全景,近看湖光水色,也是傍晚看夕陽的絕佳位置。建議在雙廊選一間海景客棧住一晚,感受這個千年古漁村的白族人民生活,盡享愜意、浪漫的休閒時光,領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浪漫。
(33)
巍山古城
推薦理由:巍山古城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於明洪武23年(公元1390年)始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與大理古城並稱為「文獻名邦」。城中依然較為完整地保持了建城時候的棋盤格局,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
林海 攝影
古城沿街多數是鋪面,很特別地保留著裁縫鋪、理髮鋪、文玩店、紙燭店等充滿歷史感的老店鋪,時光流轉,衝蝕了小城曾經繁華的風貌,卻多了一份歲月洗滌後的寧靜古樸和與世無爭的韻味。
(34)
沙溪古鎮
王自林 攝影
推薦理由:沙溪處於大理、麗江之間,曾作為滇藏茶馬古道上的一處貿易集散地而鼎盛至極。古鎮內文物古蹟豐富,寺登街依然保留著完整的古道、古戲臺、寺廟、寨門等,被世界紀念性建築基金會專家們譽為「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
沙溪有著一種天然去雕飾的古色古香和叩人心扉的質樸寧靜,青石板,土牆房,古商鋪,古寺廟,戲臺靜立,古道依依,一切是那麼地原始和古樸,在這裡的時光,是淡然的,悠然的,讓人沉醉。
(35)
鳳羽古鎮
推薦理由:鳳羽位於大理州洱源縣西南部,是歷史上茶馬古道上的重要集鎮,素有「文墨之鄉」「世外桃源」的美譽。境內保存有眾多的名勝古蹟,以及比較完整的白族民居聚落風貌,民族民間文化濃厚。地處四面環山的壩子間,鳳羽山清水秀、物產豐富,鳳羽菜籽油、鳳羽硯等特產聞名遐邇。
(36)
寶豐古鎮
推薦理由:寶豐是古代雲龍先民的發祥地之一,古稱「雒馬井」,因盛產鹽礦而聞名,歷史悠久,人文古蹟眾多,是雲龍「鹽井文化」的重要保存地。走進寶豐古鎮,感受簡簡單單的早市,一碗熱油粉或是餌絲、卷粉,氤氳香氣瀰漫著親切的煙火味道。
漫步在古街小巷,邂逅古戲臺、勤政亭、董澤故居等一座座充滿故事的建築,不經意間,似在翻讀一部引人入勝的遠古書卷。
(37)
雲南驛
推薦理由:祥雲縣雲南驛南距縣城21公裡,作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鎮,茶馬古道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已有著2000多年的歷史,是「彩雲之南」的故裡。二戰期間,雲南驛機場是著名駝峰航線的重要中轉站和美國空軍飛虎隊的駐地。現存完善的古鎮、古道和馬店、驛站,見證著曾經茶馬古道上的繁華,建成的雲南馬幫文化博物館和二站中緬戰區交通史紀念館,以歷史場景的再現,讓人們親身體驗祥雲的輝煌過往。
(38)
密祉文盛街
推薦理由:早在唐南詔時期,彌渡縣密祉文盛街就是「古絲綢之路」上「開南古道」中的一個重要驛站,明末清初,隨著茶馬古道的繁榮,作為途中必宿驛站的文盛街成為紅極一時的物資集散地和中轉站。沿著蜿蜒逶迤的石板路緩緩行走,鐫刻著歲月痕跡的歷史古建星羅棋布,讓人目不暇接。作為「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發源地,一句「月亮出來亮汪汪」,伴著古道悠悠,引人無限遐思。
(39)
鳳陽邑茶馬古道
推薦理由:鳳陽邑位於下關至大理之間的大鳳路中途,南臨太和城遺址,穿村而過的茶馬古道全長1900米,始建於漢代,成型於南詔大理國時期,是滇藏茶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也是南詔最早的城池太和城和陽苴咩城官道之一。兩邊多為不規則石頭所砌的民居,土庫房、「貝殼牆」、雙子井等獨具特色,草帽街前,時有一隊騎馬的遊客途經,一旁樹下,總會看見一群老奶奶編著草帽、怡然自得地話著家常,讓人恍覺時光穿越,耳旁仿佛想起悠揚的趕馬調……
(40)
龍尾關
推薦理由:橫跨在西洱河上的黑龍橋,一頭連接著下關的現代化新顏,另一頭則是下關的前世——「龍尾關」。唐天寶二年(公元743年),南詔王皮羅閣建「龍尾城」,與上關的「龍首城」首尾相應,作為南詔屯兵禦敵的重要關隘,也是滇藏茶馬古道的重要通道。如今,這裡仍然保留著古街、古井、古樹、古牌坊等許多遺蹟和古樸的民風,依依訴說著龍尾關1200多年風霜歷史。
文旅頭條融媒體記者 夏仕華 文
各縣市文旅局、大理旅遊集散中心、大理旅遊古鎮開發有限公司、春曉、夏仕華 圖
責編 陶優
審核 馬永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