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成以上村民用炭爐子過冬

2020-12-25 齊魯晚報網
漸入深冬,探訪萊蕪山村取暖現狀
九成以上村民用炭爐子過冬
  • 2013年12月03日  來源:齊魯晚報
  • 【PDF版】
  文/片 本報記者 王浩奇

  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了,當居住在城市的市民享受集中供熱帶來的溫暖時,那些偏遠山村的老鄉又在怎樣過冬?2日,記者來到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幹橋村,對農村取暖現狀進行了調查。

「家裡就我一人,沒啥取暖設施」
  幹橋村位於漫子嶺腳下,很多農戶的牆上或房頂上露出長約2米的一段煙筒,有些煙筒還在冒煙,記者能聞到一股很明顯的燒煤炭產生的煙氣。
  村民畢玉華的家就住在幹橋村離沿山公路不遠的地方,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自家門前的太陽底下攤曬花生。畢玉華告訴記者,老伴和兒子都出外打工了,現在家裡就只剩下她自己一個人,也沒必要安裝什麼取暖的設施。另外,畢玉華家裡並不富裕,她根本不捨得買煤取暖。聽說記者可以反映自家的取暖狀況,畢玉華就放下手中的活把記者帶到了自家的廚房,指著可以放一大一小兩口鍋的灶臺說,這是家裡唯一的可以取暖的地方,要是遇到很冷的時候多穿點就行了。走出廚房,畢玉華又指著廚房門前的一堆柴火小聲告訴記者:「這是過冬燒的柴火,擔心被偷前幾天才搬到家裡來的。」
「炭爐子不是太暖和,習慣就好了」
  像村民畢玉華家這樣過冬沒有任何取暖設施在幹橋村畢竟佔少數,記者又走訪了幾家農戶,發現村裡大部分人家都有一個燒炭的鐵爐子作為過冬的取暖設施。村民魏女士告訴記者,她們家這幾年過冬都是靠燒炭爐子來取暖的。魏女士家的燒炭爐子放在了臥室裡,她說,這樣屋裡就容易暖和起來。記者看到,燒炭爐子離床只有兩三米的距離。直徑約有30釐米,高半米左右的鐵爐子上正燒著水,爐膛和煙筒之間還有一個像微波爐一樣大的烤箱,魏女士拉開烤箱,記者看到裡面正烤著兩個地瓜。她說,除了取暖以外,平常做飯什麼的也能用得到。另外,煤炭燃燒產生的煤渣也有用處,墊墊廁所,鋪鋪路什麼的都行。
  據介紹,魏女士家今年為了過冬花了960元買了一噸煤,現在爐子燒起來半個多月了,煤也用去了不少。每年過冬都是採取這種方式取暖,對記者提出的煤炭不完全燃燒容易產生有毒氣體等安全隱患,魏女士表現出一臉茫然。記者在魏女士家放有燒炭爐子的房間裡並沒有感受到和城裡集中供暖房間裡一樣的溫暖。「我們這裡不比城裡,也沒那麼講究,習慣了就好了。」魏女士說,在農村要經常出去幹活,有時乾乾農活就熱乎了,要是屋裡真安了暖氣,進進出出,一冷一熱也容易感冒,農村也好,城裡也好,主要是習慣了就好了。

「家裡安裝了『暖氣』也捨不得開」
  幹橋村村委會的會計高新舟介紹,幹橋村現共有220多口人,在苗山鎮算是比較小的村子。村裡除了採用炭爐子這種取暖方式外,還有7戶左右人家裡採用以自行燒熱的熱水作為循環用水的小型供暖系統,也就是村裡人所說的「暖氣」。不過,記者來到裝有「暖氣」的村民顏京水家,他們對自家安裝了「暖氣」這件事顯得很迴避。他說,自家雖然確實是安裝過「暖氣」,但現在孩子們都不在家,平常也不大用。高新舟說,用煤炭爐子取暖的話每家買一噸煤就能夠過冬用的,加上一個價值100元左右的爐子相對來說費用不算太高。而如果安裝「暖氣」的話,一個冬天至少要用一噸半煤,除此之外,光一套暖氣設備就得四五千塊錢。顏京水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不輕易開自家的暖氣。記者在村裡還看到有的家外面掛有空調機,不過據高新舟介紹,這也僅是為數不多的幾家而已。
  除了種地以外,幹橋村每家都多少養幾頭豬。家住在村子東北角的村民高先生家就養了大小100多頭豬,他說,為了讓豬圈裡溫度不至於太低,他在裡面裝了20多個高功率取暖燈泡。另外據高先生介紹,村裡也有條件比較好的為豬圈鋪上地暖。
  村民魏女士正準備為爐子加炭

相關焦點

  • 很多農村人如今還在偷偷生爐子、燒炕過冬,你怎麼看
    最後,用爐子取暖是農村人的習慣,爐子、燒炕一直是老百姓過冬時候習慣用的工具,雖比較落後,但這一傳統是老百姓一直流傳下來的。所以,雖說新能源更厲害,但用爐子取暖是農村人共同的嗜好,一下子怎麼能適應呢? 同時,儘管已經明令禁止村民用生爐子的方式來過冬的,但很多農民仍然在偷偷的用,這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農民收入微薄,俗話說,「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農民的錢還沒有達到那種程度,怎麼能讓他們放棄生爐子呢?所以,我認為農村的人生爐子是正常的。
  • 靠種這個「小東西」,南盛鎮大窩村九成以上農戶增收致富!
    靠種這個「小東西」,南盛鎮大窩村九成以上農戶增收致富!「裝好的搬來這邊稱重,每袋50公斤」……連日來,雲城區南盛鎮大窩村村民鄧水泉家可熱鬧了,一根根新鮮的竹筍堆滿了家門口的空地,一家子正在對收購回來的竹筍進行整理、稱重和包裝,忙得熱火朝天。記者走訪大窩村了解到,筍竹種植已成為該村特色產業之一,帶動大批村民增收致富。 鄧水泉自家種植筍竹,同時也收購村民的竹筍,加工後賣到城區或珠三角地區的市場。
  • 海港區北港鎮:確保村民溫暖過冬
    推進清潔取暖是打好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增進民生福祉的重要舉措,今年,秦皇島市海港區北港鎮通過集中供暖、清潔煤取暖、煤改電等多種方式,確保村民溫暖過冬。近日,記者來到北港鎮攔馬莊村村民肖雅冬的家裡,一進門,便看到了一個類似熱水器的圓柱形機器坐落在地上,上面寫著空氣源熱泵。肖雅冬告訴記者,空氣源熱泵是一種新型的取暖方式,插上電,設置溫度,熱水就會從管道流到暖氣片,特別方便。「溫度可以自己調節,設置水溫就行了,這個真是太方便了,暖和又乾淨,燒煤的時候起黑煙,屋裡到處都是黑的,特別髒。
  • 附近村民家中失火 安慶九成監獄緊急援手施救
    1月25日下午,12:09分,九成監獄分局接到求助電話。「先進村一村民家中失火...」情況緊急,九成監獄分局迅速組織力量參與救火搶險。監獄領導袁穎、夏立中趕到現場,協調、指導滅火工作,處突中心6名兼職消防隊員、消防車迅速趕到事發現場,投入到滅火救災中。
  • 濰坊青州市譚坊鎮:黨員圍著村民轉 幹部領著村民幹
    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16日訊「王大爺,天冷了您生爐子一方面要注意別燙著,另一方面要時刻保持通風,預防一氧化碳中毒。」「張大叔,您房間的窗戶關的太嚴實,我給你稍微開開,要不屋裡生著爐子不通風容易引起一氧化碳中毒」。
  • 你對農村某些村民偷偷生爐子、燒炕取暖怎麼看?
    煤改電是交了882塊錢的費用,然後中標煤改電的企業通過村裡發放到村民手上的是號稱價值5000元的熱風機!用電標準是超過6000度電的時候,電價有0.53元/度,優惠到0.33元!上周我回老家,問老爸老媽用來沒,我媽說的話也讓我很心疼:只有脫衣睡覺和穿衣起床時才用!開一天的熱風機,電費應該在30—40元/左右!
  • 寶雞人小時候是這樣過冬的!
    寶雞人小時候是這樣過冬的! 冬天來了 你還記得小時候是怎麼過冬的嗎?
  • 清潔取暖,溫暖過冬!光熱+生物質,今冬取暖有了新方式
    海港經濟開發區田家溝村採取光熱+生物質改造的新型取暖方式,改善村民居住環境,確保群眾度過一個清潔溫暖安全的冬天。眼下已進入供暖季,前一陣村民田玉敏家將傳統爐具改造為村民劉長友說:「有陽光的白天,太陽能就能供暖,如果陽光不好的情況下,就用生物質給爐子點著進行取暖,總的來說我認為不錯,不用擔心過去的煤氣中毒了,還比較潔淨。」
  • 自製土暖氣爐子 暖氣爐子如何使用
    冬天到來了,暖氣爐子的使用絕對會給大家帶來溫暖,可是土暖氣爐子的存在讓大家早已經遺忘,不少人開始心血來潮,想要自制土暖氣爐子。在使用暖氣爐子的過程中,大家也要一點一滴的去了解,通過自身的了解可以讓人們認識到種種問題的解決方案。那麼自製土暖氣爐子和暖氣爐子如何使用?
  • 農村不讓燒散煤取暖,村民用牛糞自製「煤球」,真的暖和環保嗎?
    現在很多北方的老百姓來說,又到了一年一度過冬的日子了,從11月份開始很多地方提前半個月供暖,正常的供暖日期一般為四個月,但是在東北地區差不多要有半年的時間。但是,相比城裡人有供暖公司集中供暖不同,農村的老百姓大多是靠用散煤供暖過冬的。
  • 【關注】煤改氣讓三道河村民乾淨溫暖過冬
    那麼隨著天氣越來越冷,又進入了一年的取暖季,天然氣取暖情況到底怎麼樣呢,今天我們就又來到了這裡,一起帶著大家走進村民家裡去實地探訪一下。常大爺今年67歲,三個女兒都已經成家,平常家裡就他和老伴兒兩個人,往年取暖都是自己燒鍋爐,但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照看鍋爐對常大爺來講已經成為一個負擔。今年村裡實現了天然氣取暖,這可讓常大爺省了不少事兒。
  • 生火爐子
    後來許多大的企業事業單位都用上暖氣了,小學校和大多數中學依然是外甥打燈籠——照舊(舅),直到上世紀90年代前後,才結束了生火爐子的歷史。在這期間,多年在小學校裡任教的我,經歷了不少有關生火爐子的煩心事兒。
  • 爐子反菸怎麼辦 使用爐子時要注意什麼
    使用爐子要考慮許多關鍵的要素,包括材料的類型以及不同的品牌質量,而且要重視後續的清理。很多家庭主人就是忽略了這些要點,導致爐子使用過程很容易出現故障。下面就是關於爐子反菸怎麼辦以及使用爐子時要注意什麼,希望大家都能正確使用家庭裡面的爐子,發揮更好的作用。
  • 當年北京人是這樣過冬的,關於「火炕」「爐子」你還記得多少?
    《光緒順天府志》寫「京師之室,瓦上無窗以透明者,如室南向,則於南北牆具做牖,牖去地僅二尺餘,臥室土炕即作於牖下,牖與炕相去無咫尺」,這種土炕用土坯砌成,內有孔道,但沒有煙囪,謂之「死炕」,在炕沿的中間處或一側凹進去,做成一個「膛」,然後把一個用土或陶燒成的「鍋腔子」放進去,這個鍋腔子其實就是個土爐子,裡面有煤,點著了火,熱量便通過孔道散發,烘熱了整個土炕,再往後,鍋腔子就換成了煤爐子,只是因為這種土炕沒有煙囪的緣故
  • 告別幾十年的「煤爐子」 家裡暖和又乾淨
    長城網訊(記者 周亞彬)11月14日下午,河北大部分地區都寒意襲人,在石家莊高新區郄馬鎮北郄馬村村民石新寬家,記者剛掀開門帘走進屋內,一股暖融融的氣息就撲面而來。20多平方米的客廳內,僅安裝有一個燃氣空調,不過卻很給力,溫度計顯示室內溫度達到了23℃。郄馬鎮北郄馬村村民石新寬家,室內能達到23攝氏度。
  • 部分地區的農村,不讓村民生爐子和燒炕取暖,你怎麼看?
    要知道,在我所在的大西北河西走廊農村,世世代代都是以生爐子和燒炕取暖來度過寒冷的冬季呀,個人覺得並沒有任何不妥之處。我們這裡的村民,每年冬天家家戶戶基本都會生爐子和燒炕取暖,過去如此,現在依然如此。也許是地區不同吧,我聽說某些地方的農村,確實不允許村民生爐子或者燒炕取暖,說這樣做會汙染環境,一旦被發現,輕則罰款,重則還要「進去吃飯」。
  • 古代生活趣談:清朝時期北方人如何過冬?其都有哪些取暖方式?
    生活在零下幾十度的嚴寒裡,讓古代過冬成了一件難事。古代老百姓會趁著秋末,趕製過冬的棉衣,將房子進行一系列修砌,做過冬前的各種準備,但是也難免會出現手腳凍壞的情況。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各種「過冬神器」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筆者認為,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所能準備的過冬產品非常少,所以就導致冬季生活非常困苦。
  • 農村用碳和柴火燒爐子煮飯、燒水、取暖需要偷偷進行嗎?
    農村燒爐子煮飯、燒水、燒炕取暖還需要偷偷嗎?我個人感覺這是不可思議的。在我們老家陝西南部山區,村民一年四季都在燒樹枝木棒柴火做飯、取暖。大冬天,大家把柴火燒得很旺,圍坐火爐旁烤火、聊天,而這些都是正大光明的,不違法也無需偷偷摸摸。
  • 冬天北方很冷,松類盆景能不能室外過冬?不看不知道,一看很明了
    想要松類盆景在北方的冬季室外過冬?別開玩笑了,還不如是直接送給喜歡的盆友,那樣,起碼還有機會可以見著,否則,完全是間接的讓盆景自殺而已。首先,要知道北方的冬季有多冷?0下完全是正常滴。對於大多數的松類盆景,是無法在在室外過冬的。除非,你有暖棚,那麼,這貌似應該也算是室內了。就我們常見的羅漢松,五針松、馬尾松、黑松等盆景,都不是非常的耐寒,冬季的養護溫度也需在0度左右。否則,就有凍害的可能,最低的時候,也需要保證在零下5度以上。更別提再冷了,因此,如果你的盆景屬於以上的品種。還是乖乖地將它搬進室內光照好的地方吧,否則,來年就沒有辦法見到了。
  • 農民冬天怎麼過冬取暖?
    農民冬天怎麼過冬取暖?農民過冬取暖方式方法很多,而過去和現在又有很大的不同了。我從兩個時段來交流一下。一、過去農村冬季取暖問題。過去改革開放前後又不盡相同。一是改革開放以前,冬季農村取暖多以木材、散煤炭為主。我們這邊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才通的電,八十年代前尚很少用空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