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文/片 本報記者 王浩奇 再過幾天就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大雪了,當居住在城市的市民享受集中供熱帶來的溫暖時,那些偏遠山村的老鄉又在怎樣過冬?2日,記者來到萊蕪市萊城區苗山鎮幹橋村,對農村取暖現狀進行了調查。 「家裡就我一人,沒啥取暖設施」 幹橋村位於漫子嶺腳下,很多農戶的牆上或房頂上露出長約2米的一段煙筒,有些煙筒還在冒煙,記者能聞到一股很明顯的燒煤炭產生的煙氣。 村民畢玉華的家就住在幹橋村離沿山公路不遠的地方,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自家門前的太陽底下攤曬花生。畢玉華告訴記者,老伴和兒子都出外打工了,現在家裡就只剩下她自己一個人,也沒必要安裝什麼取暖的設施。另外,畢玉華家裡並不富裕,她根本不捨得買煤取暖。聽說記者可以反映自家的取暖狀況,畢玉華就放下手中的活把記者帶到了自家的廚房,指著可以放一大一小兩口鍋的灶臺說,這是家裡唯一的可以取暖的地方,要是遇到很冷的時候多穿點就行了。走出廚房,畢玉華又指著廚房門前的一堆柴火小聲告訴記者:「這是過冬燒的柴火,擔心被偷前幾天才搬到家裡來的。」 「炭爐子不是太暖和,習慣就好了」 像村民畢玉華家這樣過冬沒有任何取暖設施在幹橋村畢竟佔少數,記者又走訪了幾家農戶,發現村裡大部分人家都有一個燒炭的鐵爐子作為過冬的取暖設施。村民魏女士告訴記者,她們家這幾年過冬都是靠燒炭爐子來取暖的。魏女士家的燒炭爐子放在了臥室裡,她說,這樣屋裡就容易暖和起來。記者看到,燒炭爐子離床只有兩三米的距離。直徑約有30釐米,高半米左右的鐵爐子上正燒著水,爐膛和煙筒之間還有一個像微波爐一樣大的烤箱,魏女士拉開烤箱,記者看到裡面正烤著兩個地瓜。她說,除了取暖以外,平常做飯什麼的也能用得到。另外,煤炭燃燒產生的煤渣也有用處,墊墊廁所,鋪鋪路什麼的都行。 據介紹,魏女士家今年為了過冬花了960元買了一噸煤,現在爐子燒起來半個多月了,煤也用去了不少。每年過冬都是採取這種方式取暖,對記者提出的煤炭不完全燃燒容易產生有毒氣體等安全隱患,魏女士表現出一臉茫然。記者在魏女士家放有燒炭爐子的房間裡並沒有感受到和城裡集中供暖房間裡一樣的溫暖。「我們這裡不比城裡,也沒那麼講究,習慣了就好了。」魏女士說,在農村要經常出去幹活,有時乾乾農活就熱乎了,要是屋裡真安了暖氣,進進出出,一冷一熱也容易感冒,農村也好,城裡也好,主要是習慣了就好了。 「家裡安裝了『暖氣』也捨不得開」 幹橋村村委會的會計高新舟介紹,幹橋村現共有220多口人,在苗山鎮算是比較小的村子。村裡除了採用炭爐子這種取暖方式外,還有7戶左右人家裡採用以自行燒熱的熱水作為循環用水的小型供暖系統,也就是村裡人所說的「暖氣」。不過,記者來到裝有「暖氣」的村民顏京水家,他們對自家安裝了「暖氣」這件事顯得很迴避。他說,自家雖然確實是安裝過「暖氣」,但現在孩子們都不在家,平常也不大用。高新舟說,用煤炭爐子取暖的話每家買一噸煤就能夠過冬用的,加上一個價值100元左右的爐子相對來說費用不算太高。而如果安裝「暖氣」的話,一個冬天至少要用一噸半煤,除此之外,光一套暖氣設備就得四五千塊錢。顏京水家也正是因為如此才不輕易開自家的暖氣。記者在村裡還看到有的家外面掛有空調機,不過據高新舟介紹,這也僅是為數不多的幾家而已。 除了種地以外,幹橋村每家都多少養幾頭豬。家住在村子東北角的村民高先生家就養了大小100多頭豬,他說,為了讓豬圈裡溫度不至於太低,他在裡面裝了20多個高功率取暖燈泡。另外據高先生介紹,村裡也有條件比較好的為豬圈鋪上地暖。 村民魏女士正準備為爐子加炭 |